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及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13例、B组12例、C组11例、D组10例,分别在显微镜下、神经内镜下、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行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和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4组均成功清除患者颅内血肿.A组手术时间(111±25) min、术中失血量(140±21)mL、血肿清除率60%±12%、术后发生再出血4例;B组分别为(120±23) min、(135 ±30)mL、85%±14%、1例;C组分别为(78±23) min、(80±13)mL、70%±11%、1例;D组分别为(89 ±21)min、(83±12) mL、90%±7%、0例.使用神经导航的C、D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短于A、B组(P均<0.01);使用神经内镜的B、D组血肿清除率高于使用显微镜的A、C组(P均<0.05).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内镜辅助下行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性、精确性、直视性、简便性等优点,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脑病科收治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组和穿刺组,每组19例。内镜组为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下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穿刺组为CT定位下行血肿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3天的血肿清除率、穿刺到预设位置成功、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情况,评估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定位的效果。结果内镜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穿刺组[(90±10)%比(46±16)%;t=2.348,P0.05],穿刺到预设位置成功情况内镜组优于穿刺组(19/19比14/19;χ~2=5.758,P=0.016),内镜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穿刺组(0比4/19;χ~2=4.471,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预后良好17例,穿刺组预后良好11例,预后良好情况内镜组优于穿刺组(χ~2=4.866,P=0.027)。结论 3 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CT定位下血肿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可以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提供快速、准确的手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辅助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6年12月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收治的HCH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去骨瓣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请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预后、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CH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与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55例,经头部CT确诊为幕上血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5例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24例)和微创穿刺组(31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及预后。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年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均低于神经内镜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7)min比(150±20)min、(8±3)ml比(184±50)ml、(75.7±10.4)%比(88.5±6.6)%,t值分别为26.820、17.295、5.534,均P<0.01];两组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神经内镜组术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高于微创穿刺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分比(42±10)分,t=3.309,P=0.002]。结论神经内镜术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方面可能优于微创穿刺术,可尝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神经内镜组和开颅组,每组60例。开颅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神经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2组血清内皮素、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手术相关指标、预后程度、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神经内镜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vs 78.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内皮素、CRP、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神经内镜组血清内皮素、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39±8.29)ng/L vs (84.52±10.96)ng/L,(15.03±2.19)mg/L vs (21.61±3.61)mg/L,(23.61±3.61)μg/L vs (41.19±5.06)μg/L,P0.01];与开颅组比较,神经内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血肿清除率明显升高、预后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疗效更加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定位的应用,对于3D-slicer+sina软件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来我院诊断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50例患者均采取神经内镜辅助下的血肿清除术疗法治疗疾病,按术前定位方法 不同分为3D-slicer软件定位组(观察组)和CT定位组(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两种方法 下患者颅内血肿术前定位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前定位准确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至预设位置成功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术后再出血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数据结果 好,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数据并无较大的差别(P>0.05),预后良好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4.367,P<0.05).结论 3D-slicer联合sina软件疗法有操作简便、精准的手术前定位优势,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等,以期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传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月内死亡率、术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的差别,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再出血率低,术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高(P〈0.05);立体定向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月内死亡率低于立体定向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具有微创、直视下清除血肿干净、术后再出血率低,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50例,小骨窗组62例。分别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并对2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内镜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vs 83.9%,P0.05)。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小骨窗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和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ND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高于小骨窗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神经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vs 20.0%,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比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分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Glassow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减少,并且大大提高了血肿清除率(P0.05);神经内镜治疗组Glassow评分3分以上患者明显多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清除老年脑出血血肿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并改善了脑出血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联合神经内镜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慢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脑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慢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4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联合分流组和传统分流组,每组21例。内镜联合分流组采用ETV联合神经内镜引导下VPS治疗,传统分流组单纯应用VP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成功穿刺至预设位置、术后并发症(发热、颅腔积气、硬脑膜下积液、颅内出血、颅内感染、低颅压、癫痫)、术后分流管堵管、术后近期(术后≤3个月)疗效及远期(术后>3个月)疗效。结果 内镜联合分流组成功穿刺至预设位置患者比例[95.2%(20/21)比71.4%(15/21);χ2=4.286,P=0.038]、术后远期总临床有效率[85.7%(18/21)比57.1%(12/21);χ2=4.200,P=0.040]均高于传统分流组,术后分流管堵管发生率低于传统分流组[4.8%(1/21)比28.6%(6/21);χ...  相似文献   

11.
师少军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1):1089-1091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6-03就诊于该院的9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血肿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骨窗开颅相比,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具有治疗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且血肿清除更彻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治疗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脑内血肿清除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具有高效、快速、微创、出血少、对脑组织损伤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模态导航技术在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作用及优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入院的7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可视化硬通道手术方法清除颅内血肿,其中26例采用多模态导航技术(多模态导航组),29例采用CT导航技术(CT导航组),其余20例采用术中超声技术(术中超声组)。观察对比3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评价其疗效及预后。 结果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多模态导航组在血肿清除率方面显著高于其余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短期预后随访中,多模态导航组优于其余2组,但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模态导航技术既可以保证透明鞘管准确穿刺到血肿腔内,还能够有效地实时显示残余血肿的位置。最终达到在高效率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尽量减少脑组织损伤的目的,使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有所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及开颅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3~36 h,平均(14±7) h;均为幕上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42例,丘脑出血28例,皮质出血15例;出血位于左侧44例,右侧41例;破入脑室38例;出血量32~82 ml,平均(52±11) ml;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12分,平均(8. 2±1. 5)分。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5例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51例)和内镜治疗组(34例)。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及其相关并发症情况(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进行评价,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4~5分为预后良好,以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1)两组患者男性、高血压病史、年龄、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内镜治疗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开颅手术组[(86. 7±2. 2)%比(70. 4±7. 2)%,t=9. 135],手术时间少于开颅手术组[(72±6) min比(149±21) min,t=-20. 3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内镜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 4%(28/34)比60. 8%(31/51),χ~2=4. 470,P=0. 034]。结论对于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安全和疗效,与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下血肿清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长轴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安康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长轴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33例和B组48例。A组患者行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B组患者行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再出血发生情况、血肿清除率、重症监护时间、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级。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血肿清除率高于B组,术后7 d GCS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患者ADL分级优于B组(P0.05)。结论与开颅手术相比,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缩短长轴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手术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手术治疗中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6月滨州医学院附属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56例和小骨窗开颅手术组52例。术后随访3个月,评估其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3个月死亡率为3.6%,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组为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05)。存活患者ADL分级: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Ⅰ级10例,Ⅱ级20例,Ⅲ级16例,Ⅳ级6例,Ⅴ级2例;开颅手术治疗组Ⅰ级6例,Ⅱ级10例,Ⅲ级12例,Ⅳ级14例,Ⅴ级6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存活患者ADL分级优于开颅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21,P=0.006)。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中量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结合脑立体定位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神经内镜结合脑立体定位膜手术治疗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验组)和单纯使用神经内镜治疗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并观察两组术后第3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血肿清除率为(87. 6±7. 8)%,对照组为(79. 6±13. 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实验组预后良好率为76. 6%(23/30),对照组预后良好率50%(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神经内镜结合脑立体定位膜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258例,其中185例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73例采用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微创组),对比2组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术前血肿量、术后血压的波动和是否有阿司匹林服用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术后再出血率较微创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vs 13.7%,P<0.05)。结论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较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可明显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开颅术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开颅术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肿清除率、血肿周围水肿量及治疗前后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铁蛋白(SF)、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统计两组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44/50),高于对照组68.0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肿周围水肿量及血清MBP、SF水平均小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内镜下小骨瓣开颅术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MBP、SF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且血肿清除率高、血肿周围水肿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经神经内窥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至2019年9月接受超早期(7 h内)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与研究组基线资料相匹配的于脑出血7~24 h内接受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GCS、NIHSS、Barthel评分。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7 d的GCS、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脑出血后7~24 h进行手术,在脑出血7 h内进行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对于患者术后神经受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