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历代医家对中医哕证的认识、哕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规律及常用方剂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哕证发生机制为肝胃气逆,中上焦气机升降失调,用药以平调气机为主,从阴阳论治,需注意表里寒热;从脏腑论治,需注意升降;并结合方药予以详述.  相似文献   

2.
脾胃虚弱型痞证其治法为补气健脾,升清降浊,代表方为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李东垣认为人体内存在着气机的升降浮沉,而气机的整体运行正常根源在于中气不虚,春气正常的生发,故李氏注重“补气升阳”。痞证可视为是整体气机运行中某一环节出现的问题,脾胃虚弱型痞正和从李东垣的 “补气升阳”思路来论治。  相似文献   

3.
胃痞为临床常见之脾胃病症,谢晶日教授指出胃痞的基本病机是肝脾不调,气机升降失宜,故治疗以疏肝健脾,调畅气机为基本法则。谢师临证治疗胃痞的经验主要可概括为:疏肝健脾,详辨虚实;注重升降,调畅气机;利胆和胃,以散结气;湿邪为患,善用风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从升降浮沉论《伤寒论》治法与用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降浮沉是中药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辨证用药的重要说理工具。纵观《伤寒论》全书 ,调整阴阳、平衡升降为仲景辨证治疗之总则 ,因此 ,论中根据药物的升降浮沉特性 ,用来调节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失调的方法丰富多彩。本文试从 6个方面论述如下 :1 升降脾胃升降脾胃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胀之证。本证以胃脘部胀满不适为主症。其病机为胃气素虚 ,寒从中生 ,复因误下 ,表热内陷 ,以致寒热互结 ,升降失司 ,痞塞于中。故可见心下痞满 ,呕而肠鸣 ,腹痛下利等症。此时必须斡旋中焦气机 ,恢复升降功能 ,《伤寒论》列有半夏…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为仲景治疗痞证第一方。究痞证之病机在于脾胃虚弱,中州不运,升降失常,湿浊中阻,故本方治疗重点在于调畅中焦气机。方中药物辛开、苦降、甘调并用,使清升浊降,气机调畅,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则痞证自消。但笔者认为,不能仅以常规思维理解本方方证及药物的寒热配伍,对其应用亦不能仅限于痞证,而应从中医的整体观,从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角度,运用辨证思维,多层面地认识本方,才能扩大本方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1 泻心汤所治痞证与其他“痞证”的区别《伤寒论》指出痞症的形成乃因 :“病发于阴 ,而反下之 ,因作痞” ,“脉浮而紧 ,而复下之 ,紧反入里 ,则作痞”。说明本无实邪而反下或本属太阳表证却误下 ,均可导致里虚邪陷而成痞。胃之上脘 ,是气机升降之要道。气机升降失常 ,痞塞于中 ,必致心下痞。另外 ,饮食所伤、气郁不舒 ,以致脾胃不和 ,也是形成心下痞的原因之一。总之 ,泻心汤所治痞证的病机是以气机升降失常为主 ,此与其他病症兼痞不同 ,必须加以区别。《伤寒论》16 1条五苓散证、15 7条十枣汤证、171条瓜蒂散证、16 6条旋覆代赭汤证、16 8…  相似文献   

7.
痞证病机多由脾虚为先,进而气机郁滞,影响中焦运化,湿浊、瘀血内生,气机升降失常所致。初步探讨了临床常见的脾虚湿热型痞证病因病机,认为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痞证切合病机,配合指针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汗症有盗汗和自汗之分,是机体汗出异常的一种病症。历来多从阳虚阴虚等论治。本文探讨机体气机升降沉浮的生理病理变化,从气机升降沉浮的观点论述了汗证的病理病机,治疗时脱离阴虚,阳虚,气血不足等单一的辨证分型,以调节机体的气机升降为主线,审其有余不足,而"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结论:气机升降失常是汗证的主要病机,以调节气机升降治疗汗症更加灵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脾胃升降失常的病机与治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病多与气机升降失调有关。根据病机趋势的不同,从气机升降的角度,对常见的脾胃病症进行了新的分类,分为气机上逆、病势趋下、中阻痞膈和上下交变4类证候。每类证候又细分病机,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进一步指出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气机升降的病机与治则。旨在提高对脾胃升降理论认识上的系统性和临床运用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李晓凤  张少强  杜武勋 《新中医》2021,53(15):188-191
通过历代文献研究,追溯胸痞病因病机,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情志失调、寒邪内袭、饮食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方面。病机为五脏气化不利或痰浊、瘀血等内扰,或胸中大气下陷、不能贯心脉而行呼吸,导致胸中气机不畅,升降失常;胸中气机不畅是病机关键。胸痞证型分虚实两端,常见实证主要有气滞心胸证、心脉瘀阻证、痰浊闭阻证、心肺燥热证等证型;虚证主要有大气下陷证。其治疗以宽胸理气为总原则,补虚泻实兼顾,创制胸痞方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一种临床上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常因病情复杂经久不愈,对身心造成困扰。根据主证,FD辨病当属中医学中的“胃脘痛”“胃痞”范畴,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是FD的基本病机,也是发病的中心环节。因此,调理脾胃气机升降可作为论治FD的基本法度贯穿始终,从调畅气机、燮理阴阳方面入手以谋升降、达上下,以寒(阴)热(阳)为纲梳理FD病理变化类型,并注重调理肝脾的交互关系,为防治FD提供一种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玲君 《光明中医》2014,(9):1825-1826
胃痞证是以自觉胃脘部痞塞,胸膈胀满不舒,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证。金老师认为胃痞证的发生是因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调导致。病机关键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辨证治疗以行气消痞的同时配以辛温散发药疏肝,通过治肝而达到治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痞满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认为痞满病机为脾胃受损,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胃气壅塞而致。本文对痞满的辨证特点加以总结归纳,认为痞满辨证首分虚实,痞满应与胃痛、鼓胀、结胸相鉴别。此外,本文作者结合导师钱会南教授的临床经验与案例,提出痞满的治疗法则为调理脾胃气机升降、行气消痞,并对痞满病各类证型的论治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4.
岳妍 《国医论坛》2012,27(1):12-13
人体气血升降是以肾水升、心火降为根本,在心肾相交过程中,肝脾助肾水以温升,肺胃助心火以凉降,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仲景所言的痞证,就是气机痞塞不通,升降失常,有的以脾气不升为主,有的以胃气不降为主,也有同时具备脾不升清、胃不降浊的情况,所以才有了泻心汤系列.所以一系列泻心汤均是通过调理气机升降而治疗痞证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寒热错杂是指阳气不降之热、阴气不升之寒,其实质是气机升降失常,辛温药促肝脾温升,苦寒药助肺胃凉降,故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泻心汤就是促使脾升胃降,使气机由“痞”转“泰”.  相似文献   

15.
张煜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拾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脾胃虚弱为本;热、湿、瘀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治宜扶正祛邪、协调升降、调理气机。张煜教授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阴虚、气滞、寒凝、湿热、血瘀的病机特点,提出益气养阴益胃、健脾温中散寒、疏肝理气和胃、清热化湿消痞、健脾活血祛瘀为主的治则,认为既要分型论治,也要顾及兼证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杨志敏教授从阳气升降相因论治阳虚头痛的经验.杨教授认为阳虚头痛的病机为阳虚寒凝,脑府失养.可从阳气的升降相因论治,在治疗上注重扶阳抑阴,运转枢机,引导气机升降,顾及阳气圆运动中气机的升降协调,用药上必须重视阳气的升发、沉降和中焦阳气枢转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5,(12):1639-1641
目的:总结成冬生主任医师临床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痞证在慢性肝胆疾病方面的经验。方法:收集成冬生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痞证在慢性肝胆疾病方面的临床病例,总结其临床经验,举典型医案。结论:慢性肝胆疾病痞证病机特点是肝脾二脏互为影响,肝郁气滞,湿热内阻,脾胃虚弱,气虚及阳,阳虚寒湿内生,寒热错杂,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治疗采用辛开苦降法以和胃降逆,消痞散结,具体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基础上,依据其寒热、虚实及涉及脏腑的不同,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王道坤教授临床运用疏肝和胃汤治疗便秘、呕吐、胃痞案,总结王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之思想。王教授认为,脾胃气机升降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肝气郁不舒则脾胃气机不畅,无以斡旋中焦,运化失司则诸病生。故治疗脾胃病时,应重视调理肝气,以畅达周身气机,肝气条达则脾胃升降功能恢复,诸症向愈。  相似文献   

19.
痞证为临床常见自觉症状,指胸腹间如物填塞、窒闷不舒,乃因气机滞塞、升降失和所致。大凡由有形实邪如痰浊、水饮等阻滞气机所致之痞为实痞,而阳气不足、虚而不运致气机斡旋无力之痞为虚痞。治法上,自张仲景创辛开苦降、攻逐水饮、清热除痞等法以来,对实痞治疗日趋完...  相似文献   

20.
慢性咳嗽总因气机升降失常,肺气上逆而致;咳嗽日久则耗气伤阴。从内燥的产生、气机升降、脾为胃行其津液(脾约证)的角度探讨从脾阴虚论治慢性咳嗽的思路,并总结慢性咳嗽的治法为甘淡养阴润肺燥、斡旋气机调升降、甘寒润下制脾约,以期为慢性咳嗽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