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伤。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缺氧缺血是造成儿童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CT能够对HIE作出早期诊断并分度,为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对1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董清荷 《临床医学》2003,23(7):59-59
本文收集我院儿科 14 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和头颅CT资料 ,以探讨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14 0例新生儿均符合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临床分度按 1996年 10月杭州会议制订标准[1] ,其中临床表现轻度 90例 ,中度 3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6例CT表现与临床对照分析杨辉,胡鹏,张明生,常剑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l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是新生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96例HIE...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6例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脑瘫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对于HIE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尤显重要,CT检查是诊断HIE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对本院2007年1—12月收治的12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回顾性CT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及发育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在出生后12-14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生后6个月进行发育筛查。结果 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及行为神经测定评分低者预后不良。结论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及发育筛查可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与临床(附87例分析)袁小平,宋振超,谢榜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轻者预后尚好,重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症状。本症只根据临床表现难以确诊,CT能提供明...  相似文献   

7.
罗平  姚裕家 《华西医学》1995,10(3):259-26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与临床分析罗平,姚裕家,唐瑟,肖家和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因围生期窒息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引起的胞损害,其发病率远超过产伤性颅内出血,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或永久性脑功能缺陷。本文分析42例新...  相似文献   

8.
收集我院儿科1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和头颅CT资料,以探讨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1.1对象140例新生儿均符合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临床分度按1996年10月杭州会议制定标准,其中临床表现轻度90例,中度38例,重度12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国华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0):1083-1084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2008年60例经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而行CT检查患儿的资料。结果CT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实质低密度影,灰白质界限模糊,颅内出血。结论结合文献进行分析,CT诊断对早期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有重要价值。认清其脑部发展的变化在CT上的不同表现,对临床治疗及愈后评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足月新生儿窒息的颅脑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3例出生时有窒息的足月新生儿进行头颅CT检查,175例(90.7%)有异常发现。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病率最高,共165例(94.3%),中度约占一半。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颅内出血66例,单纯颅内出血10例。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最多见,其次为硬膜下出血及脑实质出血。重度窒息组阳性率、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各类型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轻度窒息组。说明积极正确复苏的重要性及CT对诊断窒息后脑损伤的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玉红  宋爱玲 《护理研究》2004,18(5):767-769
阐述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及临床诊断依据,重点综述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仇亚鹏  罗斌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631-1631,1639
为了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之间的关系,对2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BAEP检测。结果25例息儿中,BAEP正常1例,异常24例,异常率96%。且异常程度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显示了BAEP有助于临床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病情程度的判断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单从临床角度诊断确有困难,随着影像诊断仪器的创新和发展,借助CT扫描,本病的诊断率大大提高,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了正确的诊断依据,现收集总结我院1999年12月-2005年8月通过CT检查确诊的4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从临床及CT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汪俭 《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1):725-726
对4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改变进行了分析,认为头颅CT较能直观地反映脑部缺氧缺血性病变,对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是否合并颅内出血,脑室扩在或缩窄均能客观反映,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秀英 《护理研究》2007,21(6):1635-163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围生期窒息缺氧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它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脑瘫的重要原因。为了探讨抚触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对43例患儿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以抚触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林秋琼  黄宇松  杨雯 《现代护理》2007,13(20):1907-1908
目的探讨产妇体位干预对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8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516例和对照组492例,干预组按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体位干预措施,对照组只按常规护理,不作体位指导,统计2组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率及病情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为9.30%,对照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率为16.2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体位干预可明显地降低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率及减轻病情程度,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2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生后4~7天行头颅CT检查,对其中CT表现异常者,于生后4周时进行复查.结果 第一次CT表现异常的病例中,复查时有11例正常,仅7例表现异常.结论 随访发现智能低下者与复查时持续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康复敛果。方法:对82例新生儿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证明尼莫地平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孙玉红  宋爱玲 《护理研究》2004,18(9):767-769
阐述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及临床诊断依据 ,重点综述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82 例新生儿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证明尼莫地平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