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调强适形放疗(IMRT)既满足了鼻咽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对靶区的要求,同时满足了对头颈部重要器官功能保护的要求,在鼻咽癌的治疗中有着其它治疗无可比拟的优势,已成为鼻咽癌放疗的主流技术.靶区确定和勾画是IMRT的重点:大体肿瘤靶区包括鼻咽原发肿瘤及转移淋巴结;临床靶区根据受累的危险程度的不同分为高危区和低危区,不同的靶区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同常规放疗技术相比,IMRT提高了肿瘤区剂量,并使肿瘤区的剂量分布更加均匀,同时降低了正常组织受量,尤其在保护腮腺功能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有效缓解了鼻咽癌放疗后因唾液分泌不足造成的口干症状.而对于保护腮腺功能的限制剂量目前尚无定论.总结其临床应用结果,IMRT提高了肿瘤局控率,远处转移成为治疗失败主要原因,需采取综合治疗提高疗效.在采取何种方法降低肿瘤复发率的问题上仍存在争议.因鼻咽癌IMRT开展较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IMRT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低剂量放射超敏感性造成的正常组织生物效应增加;分次照射时间延长导致的肿瘤区相对剂量率降低;不同单位在靶体积划分和勾画方面的差异等.在运用多种影像融合技术提高靶区勾画精确性以及利用乏氧细胞示踪技术实现生物适形等方面仍需近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魔十字技术在肿瘤放疗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放射治疗的理想目标是给予肿瘤靶区足够大的治疗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尤其是重要器官、敏感器官受到的照射剂量达到最小。要实现这一目标,肿瘤的精确定位是关键。随着精确放疗技术的发展,对靶区的定位精确度也要求更高,定位方法也有了很大改进。现将魔十字技术在肿瘤放疗定位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评价前列腺癌术后不同照射方式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别,明确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在前列腺癌术后放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07年前列腺癌术后放疗患者10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对常规四野、四野适形和六野适形3种不同放射治疗技术设计治疗计划,比较各方法靶区和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差异。结果: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六野和四野适形放疗计划靶区剂量明显优于常规放射治疗(P<0.05)。四野和六野适形放疗较常规放疗直肠、膀胱剂量明显降低(P<0.05)。六野适形的股骨头剂量较四野适形和常规放疗明显降低(P<0.05),提示六野适形对保护股骨头具有优势。结论:前列腺癌术后放疗的常规设野方法基本能满足靶区剂量学要求,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明显高于3-DCRT。3-DCRT的主要优势在于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使靶区剂量分布更合理。六野适形放疗除降低股骨头剂量外,靶区、膀胱和直肠剂量与四野适形放疗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逸民 《中国肿瘤》2000,9(5):228-229
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提高放射治疗的治疗增益比,即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肿瘤致死剂量与正常组织耐受剂量之间的差别一般不是太大,而且正常组织特别是所谓“并行”组织的耐受剂量的大小取决于受照射组织的范围,范围越大,组织耐受射线的能力越小。在深部肿瘤的放疗过程中,一些重要器官如脑干、脊髓、肾、性腺等位于或接近肿瘤(靶区),要特别注意保护。因此,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按照肿瘤形状给靶区很高的致死剂量,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的适形和调强适形放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辉  李晔雄 《癌症进展》2005,3(5):449-460,493
适形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前列腺癌.适形放疗或调强适形放疗技术能够提高靶区的照射剂量,改善前列腺癌的无生化失败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调强适形技术可使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三维形状的适合度大大提高,显著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受照射体积,在照射剂量提高的同时并未增加直肠和膀胱的毒性反应.适形和调强适形放疗的治疗体位宜选择仰卧位.临床靶区需要包括整个前列腺.对于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临床靶区还需要包括精囊和盆腔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超分割和常规分割放疗Lewis肺癌和小鼠后肢后期正常组织的损伤效应。超分割采用每日二次(间隔为10~12小时),每次剂量2,0Gy~5.5Gy;常规方法采用每日一次,每次剂量3.5Gy~8.5Gy,均照射8天。正常后期组织损伤以小鼠后肢孪缩为观察指标,50%小鼠放射70天后肢体孪缩5mm两种方法所需的剂量,结果超分割59Gy;常规54Gy。肿瘤放射效应以特别肿瘤增殖延迟(STGD)为观察指标,两种方法导致STGD=3.14所需的剂量为等效剂量。结果超分割42.75Gy;常规44Gy。超分割放疗可较常规放疗提高治疗增益12.5%。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简易适形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鼻咽癌患者的局部放疗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方法 利用头颈部固定器,患者在模拟机下定位设野,在治疗机下采模,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低熔点铅挡野技术,制作与靶区治疗区域相一致的简易适形治疗模块,从而大大提高了肿瘤组织的照射剂量,有效地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结果 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病人近千例,完全重合率达99%以上,这种简易适形在治疗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将大脑,小脑、脑干、垂体、眼球等重要组织和器官保护起来,大大减少了照射体积,提高了鼻咽部肿瘤组织的照射剂量。结论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广大基层放疗单位应用,可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摆位的重复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苗延浚  肖建平 《中国肿瘤》1999,8(4):187-187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RS)是以精确的立体空间定位、高剂量分割、小野窄束照射靶区,靶区剂量呈陡峭的梯度变化。从放射生物学意义来看,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敏感性上的差异变得不重要(常规放射治疗生物基础)。而高分割剂量成为重要因素,它的放射生物效应比常规照射剂量大数倍。晚反应组织比早反应组织差异倍数更大。在临床RS治疗中为避免正常组织损伤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阳产生并发症的三大要素:体积、剂量、靶区剂量严重不均匀性。其中靶体积的大小起关键作用。由于靶区边缘剂量陡然变化似刀切状,而刀锋的锐利程度随着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9.
适形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fonalC0nfolmalRadi——儿既W)是近年来国际放射治疗的一项新技术。它的特点是剂量分布区与靶区的三维形状的适合较常规治疗大有提高,由此使靶区剂量分布得到改善并使周围的正常组织受照射范围缩小,使放射5!起的并发症减少。笔者曾在德国汉堡圣约翰医院进修,比较全面地接触了德国适形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现将这一新技术简单介绍如下。1适形放疗的目的适形放疗的目的是将放射线的剂量尽量控制在靶区,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受量及提高放射治疗的增益比。当肿瘤致死量与正常组织耐受量之间的差别不是太大时…  相似文献   

10.
摘 要: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放射线能更精确传递到肿瘤,从而减少正常组织遭受辐射的影响,增加肿瘤患者的局部控制率,改善预后。与常规放疗技术相比,采用超高剂量率对肿瘤靶区进行照射的FLASH放射治疗,可以缩短分次照射时间和总治疗时间,避免照射过程中因组织、器官移动造成的照射精确度下降。FLASH放射治疗因其在控制局部肿瘤的同时,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FLASH放射治疗对正常组织保护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全文总结了FLASH放射治疗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及其可能的机制、对肿瘤组织的疗效,以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