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激痛点封闭加手法治疗腰肌筋膜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50例腰肌筋膜综合征患者采用局部激痛点封闭加手法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50例腰肌筋膜综合征患者,痊愈43例,占86%;好转7例,占14%。结论:腰肌筋膜综合征治疗方法很多,采用局部封闭加手法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局部封闭加手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局部封闭加手法治疗第3腰椎横断突综合征,术中先行局部封闭,然后在局麻下行手法治疗。结果:手术289例,随访1a。优197例,良57例,可30例,差5例。总有效率为98.3%。复发19例,复发率为6.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疗效肯定,适用于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敏化穴悬灸加痛点封闭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3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化穴悬灸加痛点封闭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痛点封闭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化穴悬灸加痛点封闭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肩周炎分型、疗效标准及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连续住院病人采用痛点封闭和手法推拉进行规范治疗。结果:本组100例肩周炎病人,治愈73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100%,且无副作用。结论:痛点封闭加手法推拉治疗肩周炎是一种患者乐于接受,经济、实用的治疗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腰间盘突出症40例,口服自拟方活络健腰胶囊,结合椎旁痛点封闭,牵引,观察疗效。方法 依病情分轻、中、重3级,采用上法治疗3周,观察主证:腰腿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度,脊椎侧弯等消失情况判定疗效。结果 总体疗效治愈21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r7.5%的好效果。认为此疗法改善腰椎间隙狭窄,腰肌应力平衡,配合手法痛点封闭,身体锻炼,达到强筋健骨是治愈和防止复发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肌筋膜激痛点注射应用于慢性紧张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行肌筋膜激痛点注射;对照组22例口服药物治疗。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进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1个疗程结束后据VAS分评估疗效,于治疗后3个月和1年据随访 VAS 分评估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近期优良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疗效持久,不易复发。结论肌筋膜激痛点注射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激痛点针刺对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主客观功能障碍指标的临床治疗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60名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被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30名病人在腰臀部肌筋膜激痛点上接受针刺治疗,而对照组30名病人在腰臀部疼痛部位上接受低强度感觉阈经皮电刺激安慰性对照治疗。两组各接受每周一次,共4周的治疗。两组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内容包括测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功能障碍(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DQ)水平以及客观的压力疼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和腰部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各项主观(VAS、RDQ)和客观(PPT、ROM)指标在针刺后均显示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在治疗后仅有主观症状的显著改善,并且两组间比较仍显示针刺组主观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除了针刺后酸痛反应,没有观察到其他显著不良反应。结论:激痛点针刺对于改善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病人的疼痛症状和功能性表现均具有积极的治疗效应,是治疗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1996~2000年以快速推扳手法为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1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组110例,男40例,女70例,年龄40~61岁,左肩65例,右肩45例,发病病程:1个月内45例,1个月~半年50例,半年~1年15例。方法:单纯采用推拿手法治疗80例,体弱者粘连期,采用先局部封闭后再手法推拿治疗30例。推拿手法步骤:(1)肩周痛点按揉。(2)快速推扳法:分别以肩关节上举、内收、后伸快速推扳。(2)肩臂部揉按,肩部牵抖,搓法结束。局部封闭法:用强的松龙注射液1.5ml+1%普鲁卡因注射液或利多卡因注射液2ml,痛点封闭,隔3d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腹直肌损伤的诊断及治疗问题。方法:腹腔镜术后并发腹痛患者,在给予相关辅助检查,排出相关系统器质性病变后,行主动、持续性腹直肌收缩试验,结合腹部触痛点,即可明确诊断,治疗主要以局部痛点封闭为主。结果:腹腔镜术后腹直肌损伤发病率约为1.6‰,其中女性患者占总发病人数62.5%(5/8),男性患者占总发病率的37.5%(3/8),行局部痛点封闭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后随访6个月~3a,均无复发。结论:关于腹腔镜术后并发腹痛患者,若明确诊断为腹直肌损伤引起,则行痛点封闭,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对局部2~4个"激痛点"标记消毒,用11号手术尖刀片挑开皮肤3~5mm,然后用经改进的牙科调刀由创面插入疼痛点,对肌肉、肌筋膜进行纵行切割及左右摇摆分离,术毕无菌纱布包扎及抗炎治疗。结果运用毁损疗法治疗顽固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68例,经0.5~2年随访,治愈59例(86.8%);有效6例(8.8%);无效3例(4.4%);总有效率95.6%。毁损疗法治疗顽固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肯定、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痛点封闭合推拿旋转法治疗急性腰扭伤7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痛点封闭合推拿旋转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采用"以痛为腧"的针刺封闭法和推拿旋转理筋手法相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重在解除疼痛,快速缓解症状。结果:两种方法相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总有效率为91.8%。结论:痛点封闭合推拿旋转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配合封闭及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在局部封闭下行针刀松解后再行手法治疗,随访5个月~2年。结果:治愈76例(82.6%),显效19例(9.8%).好转5例(5.4%),无效2例(2.2%),总有效率97.8%。结论:针刀松解配合封闭及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见效快,远期效果好,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封闭治疗枕大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根据枕大神经痛的病因在不同部位用2%利多卡因5mL、确炎舒松A30mg混悬液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对6例颈椎劳损退变的病人,进行第2颈椎横突内后方“入肌点”封闭;对4例感冒及局部受寒者进行枕大神经“浅出皮下点”封闭;对2例外伤引起者,行“入肌点”封闭和“浅出皮下点”封闭,并同时予枕颌带牵引。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例注射后疼痛完全消失,随访3月无复发5例占41.5%;注射后疼痛大部分消失6例占50%;注射后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占8.5%。结论:局部封闭治疗枕大神经痛,只要注射部位准确,注射方法得当,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激痛点缺血性压迫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颈肩肌筋疼痛膜综合征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例。对照组仅接受健康宣教;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激痛点缺血性压迫疗法。首先通过Booster Pro3筋膜枪渐次提高振动频率的方法松解斜方肌上束,提高痛阈,达到放松并激活上斜方肌的目的,随后使用缺血性压迫激痛点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肌力与脊柱活动度测量仪测量颈部关节活动度与肌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颈肩部的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颈部功能障碍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次结束即刻治疗组左右侧肌力明显增加,治疗后2周治疗组颈部关节活动度(前屈方向)、左右侧肌力明显增加,左屈、右屈、右旋方向上的VAS评分与ND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2周治疗组颈部关节活动度(前屈方向)、左右侧肌力更高,左屈、右屈、右旋方向上的VAS评分与ND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痛点缺血性压迫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以有效提高MPS患者颈部关节活动度、左右侧肌力,缓解颈部肌肉僵硬不适和疼痛,改善颈椎功能障碍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髂腰肌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5例不同原因造成的髂腰肌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5例患者均在早期依靠病史及查体即确诊,3例CT检查,1例B超检查均对诊断提供有利证据。5例患者经急诊手术病灶清除、减压获得良好疗效。结论:髂部疼痛及包块、股神经损害是髂腰肌筋膜室综合征特点,早期手术减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张俊 《中国康复》1999,14(2):94-95
运用局部痛点注射加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28例。结果:治愈12例,显效14例,好转2例,治愈显效率92.86%,与且比较有显著性。而且疗程一比较碾 显著性。提示局部痛点注射加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肩周炎疗程短、疗效高。  相似文献   

17.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种局部疼痛综合征,以激痛点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医师越来越关注此病,因其发病形式多样、发病部位不定、症状轻重程度不一,故易出现误诊,为让更多医师掌握此病,本文对流行病学、激痛点、临床特点、临床检查、诊断标准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MPS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关节腔液压扩张加推拿治疗肩周炎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加药物外敷、手法按摩、神经根阻滞麻醉、局部痛点封闭等,但往往收效缓慢,部分患者遗留功能障碍,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肩关节腔液压扩张加手法推拿为主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现将获得随访的1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42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某院就诊的83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枢经推拿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PRI、VAS、PPI评分和疼痛指数、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功能状态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9.27%(P0.05)。结论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应用于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中通过降低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治疗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国家队激流回旋运动员腰背肌筋膜炎患病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国家队激流回旋运动员腰背肌筋膜炎的患病率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方法:①于2002/2004对国家队23名激流回旋运动员进行了两年的跟踪检查,了解腰背肌筋膜炎的患病率。②对有腰背肌筋膜炎的运动员进行治疗,包括温热式低周波治疗器治疗、外用中药(选用川乌头、天南星、生半夏、乳香、没药、独活、马钱子、红花等)治疗,急性损伤疼痛严重者普鲁卡因封闭治疗,筋膜粘连者给予剥离手术,6~12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一两个疗程。观察疗效。③在跟踪检查和治疗的两年的训练中,增加了肌肉牵伸性练习,并加强训练后腰背部肌肉筋膜的放松及疲劳的恢复,在后1年的训练中观察腰背肌筋膜炎的患病率,以了解其预防效果。结果:23名运动员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腰背肌筋膜炎患病率为39%(9/23),其中男性2例,女性7例。痛点集中在腰背部、肩背部。②9例患者中有8例采用温热或低周波治疗器,外用中药,1例属顽固病例,采取手术疗法。经过1到2个疗程治疗,9例中8例痊愈,治愈率89%。③增加了肌肉牵伸性练习并注意预防后,在后一年的训练中腰背肌筋膜炎的患病率下降为13%。 结论: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中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生率较高,易伤部位集中在腰背部、肩背部。在训练中做好预防工作,肌肉牵伸性练习可明显降低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