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为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采用胃特灵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34例,并与采用三九胃泰治疗24例对照,结果显示胃特灵胶囊在改善临床症状、胃镜疗效、抑杀幽门螺杆菌、降低血液粘度等方面均优于三九胃泰(P<0.05),病理积分总有效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在减轻炎细胞浸润、充血水肿、阻断胃粘膜腺体萎缩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效果(P<0.05),但对肠上皮化生和腺体增生的疗效尚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自制中药胃乐益冲剂治疗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组),并以三九胃泰冲剂治疗者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临床疗效分析,显效率;治疗组为40.5%,对照组为32.0%,两组相比P<0.05,胃镜检查病理疗效,显效率;治疗组为30.0%,对照组15.0%,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胃安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目的研究中药胃安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临床研究,以市售维酶素为对照药,采用随机双盲法,共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通过内镜观察、胃粘膜病理检查及对尿17羟、血流变、血清Hp抗体、胃粘膜尿素酶、SOD等指标的检测,观察中药胃安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实验研究,采用2月龄Wistar大鼠,以主动免疫、去氧胆酸钠自由饮用、寒凉胆汁灌胃、饥饱失常的综合法,造成萎缩性胃炎中医辩证为脾肾两虚型动物模型,造模同时进行预防实验.造模成功后进行治疗实验,50d后处死动物,进行胃粘膜病理检查及各项相关指标的检测(对照药为三九胃泰和维酶素).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胃安素及维酶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综合疗效分别为:968%和758%,经统计学处理,P<005.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胃安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明显优于三九胃泰及维酶素组(P<005).结论胃安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拟活胃冲剂治疗脾胃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154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8.05%;对照组60例服三九胃泰,总有效率为81.76%。二者差异显著(P<0.005)。同步观察临床症状、胃镜等的改善,亦证明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胃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剂,对采用胃炎灵治疗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了临床观察,并与45例采用养胃舒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者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病理检查结果及HP清除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但胃镜检查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中药胃炎灵是一有效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胃安素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研究胃安素对实验性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防治作用,以光镜、电镜下胃粘膜病理形态学变化及有关生化项目为观察指标,结果发现胃安素预防组及治疗组发生萎缩性胃炎、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者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胃粘膜前列腺素E2、已糖胺、血清皮质醇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恢复组血清D-木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胃液pH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表明胃安素对实验性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细胞生物反应法测定了慢性浅表胃炎(CSG)、胃溃疡(GU)及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及胃组织的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结果显示,各组间血清IL-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中IL-1水平CSG组低于CAG组(P〈0.05),但与对照组、GU组比较无差异(P〉0.05);GU组低于正常组(P〈0.05);CAG组高于N组,CSG组、GU组(P〈0.01)。提示局部胃粘膜  相似文献   

8.
采用消胃痞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临床总有效率94.1%;胃镜及病理活检总有效率54.4%,与西药对照组的46.6%和23.33%比较,P<0.01和P<0.05。而且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P均<0.01)。揭示消胃痞方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9.
萎胃散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萎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用主动免疫、乙醇、去氧胆酸钠及热糊灌胃同时进行的综合方法,制成大鼠CAG模型。造模后治疗组以萎胃散大、小剂量治疗60d,观察指标以胃粘模固有腺体萎缩程度为依据。对照组仅予生理盐水灌胃。结果:治疗组的CAG病变数量明显减少,病理检查可见腺体恢复正常,治疗组与模型组(不给药治疗)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萎胃散的应用可使胃  相似文献   

10.
“疗胃煎剂”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疗胃煎剂”对胃粘膜慢性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应用2级Wistar大鼠灌胃接种SS1Hp菌株,灌胃3%水杨酸钠溶液,交替自由饮用5%乙醇与5mmol/L去氧胆酸钠溶液及饥饱失常的综合方法制备Hp相关CAG动物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均先行根除Hp,进行“疗胃煎剂”治疗,并以三九胃泰作对照,12周疗程结束后,进行Hp感染,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血清EGF及粘膜氨基己糖含量检测。结果:“疗胃煎剂”中、高剂量组大鼠胃粘膜固有层、粘膜表面上皮层、PAS(+)层厚度较模型自然恢复组明显增加(P〈0.01),其中粘膜固有层与表面上皮层厚度增加明显优于三九胃泰(分别(P〈0.05),已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疗胃煎剂”与三九胃泰组均有增加PAS(+)层厚度的作用(P〈0.05)。“疗胃煎剂”中剂量组粘膜氨基己糖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胃安素对实验性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防治作用,以光镜、电镜下胃粘膜病理形态学变化及有关生化项目为观察指标,结果发现胃安素预防组及治疗组发生萎缩性胃炎、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者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P<0. 05),胃粘膜前列腺素 E,、已糖胺、血清皮质醇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 P <0.05);模型恢复组血清D-木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胃液 pH值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5)。表明胃安素对实验性大鼠慢性胃炎脾虚证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NO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正常对照者6例,慢性胃炎56例及消化性溃疡患者16例的胃粘膜标本进行检测,观察iNOS表达强度.并用改良Giemsa法同步检测Hp感染状况.结果iNOS染色定位于胞质,在正常人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细胞和腺体均有表达.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呈过度表达,其平均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平均表达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胃炎组iNOS表达强度与其Hp分级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消化性溃疡组平均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强(P<005),其iNOS表达强度和Hp分级间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iNOS活性增强和过度表达可能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并可能是Hp感染导致慢性胃炎的相关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血流量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为探明慢性萎缩性胃炎者胃粘膜血供情况,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28例胃炎患者的胃粘膜血流量(GMBF),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组15例,非萎缩性胃炎组13例。发现:(1)两组从十二指肠球部至胃底部,随着位置的升高,GMBF逐渐增加;(2)胃大弯侧高于小弯侧(前组胃窦部相反);(3)前组各部位GMBF均低于后组(P<0.05,胃窦大弯侧P<0.01)。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GMBF较非萎缩性胃炎明显降低,推测这是其发病及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CAG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用自拟益气健脾汤治疗,对照组21例用三九胃泰冲剂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3.9%,胃镜及病理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66.7%,胃镜及病理总有效率为38.0%,组问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汤疗效明显优于三九胃泰冲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九胃泰颗粒对气滞血瘀型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常规服用三九胃泰颗粒)与对照组26例(常规服用胃苏颗粒),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胃镜下胃黏膜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三九胃泰颗粒组临床症状缓解和胃黏膜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九胃泰颗粒对气滞血瘀型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灭幽门螺杆菌胶囊结合低剂量标准三联法治疗慢性胃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研究对幽门螺杆菌(HP)具有较高根治率且对胃粘膜病变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疗法,将87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灭HP胶囊、灭HP胶囊结合低剂量三联和低剂量三联疗法治疗。结果,灭HP胶囊HP根治率为80.0%,与低剂量三联组(83.3%)相当;而灭HP胶囊结合低剂量三联组为97.4%(P〈0.05),且对胃粘膜活动性炎症有明显治疗作用(P〈0.01),对伴肠上皮化生的慢性萎缩性  相似文献   

17.
利胃复胶囊治疗痰瘀胃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瘀法痰中药利胃复胶囊(简称利胃复)治疗痰瘀胃痛型胃炎,结果:治疗组100例,临床治愈81例,有效15例,临床治愈率81.0%,总有效率96.0%。对照组29例,临床治愈率12例,有效9例,临床治愈率41.4%,总有效率72.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表明利胃复胶囊能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减少胃内胆酸和胃酸,抑制幽门螺杆菌,促进醋酸溃疡模型愈合,抵抗纯酒精对胃粘膜的损伤,对肠胃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阳性(Hp+)不同胃粘膜病变的AgNOR数量及rasp21阳性表达率,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Hp在此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经内窥镜病理检查证实胃粘膜病变(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共计278例.通过Hp检测(CLOtest结合WarthinStary染色)证实其中146例阳性,132例阴性.分别对其粘膜标本作了AgNOR定量及rasp21表达的研究,比较不同胃粘膜病变中Hp阳性和阴性组间AgNOR数目和rasp21阳性表达率.结果除慢性浅表性胃炎外各病变中Hp+组的AgNOR数量均显著高于Hp-组(P<005或P<001);除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外各病变中Hp+组的rasp2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Hp-组(P<005).结论Hp+胃粘膜病变具有更多的肿瘤生物学行为,该菌可能刺激胃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而启动恶性变.  相似文献   

19.
健胃灵合剂防治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经胃镜及病理学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或)异型增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健胃灵合剂)61例,对照组(维酶素胶囊)31例。治疗6个月后复查,结果临床总效率分别为91.8%、54.8%,胃镜疗效分别为86.9%、51.6%,病理疗效分别为77.0%、41.6%两组比较均提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0.
芪夏连棱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芪夏连棱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CAG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自拟中药方芪夏连棱汤治疗(治疗组)40例,用中成药三九胃泰冲剂治疗(对照组)40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疗效,治疗前后萎缩、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萎缩、IM、ATP的有效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