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 探究穿刺抽吸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效果.方法 86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开引流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穿刺抽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口脓腔愈合时间、瘢痕长度、伤口换药次数,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复发率、继续哺乳率,治疗后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对68例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用穿刺、切开排脓和扁桃体手术的治疗方式。结果:采用局部切开排脓者50例,其中最长治愈天数为13 d。穿刺抽脓者13例,1次穿刺治愈者8例,2次穿刺治愈者的3例,3次穿刺治愈者2例。患侧扁桃体摘除者3例,双侧扁桃体摘除者2例,术后3~5 d出院。全部随访1~3个月,均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对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脓肿成熟前宜采用抗炎治疗,脓肿成熟后采用穿刺或切开排脓,对既往有扁桃体炎史的患者,确诊后,在抗生素的有效控制下,即行患侧扁桃体摘除术,极少数行双侧扁桃体摘除术。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排脓和穿刺抽脓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4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切开排脓组(20例)和穿刺抽脓组(20例)。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外,分别给予切开排脓和穿刺抽脓。结果切开排脓组20例患者19例经一次切开排脓后治愈,一次治愈率95%,随访2年以上,有1例复发,复发率5%;穿刺抽脓组20例患者10例经一次穿刺抽脓治愈,一次治愈率50%,随访2年以上,有5例复发,复发率25%。两组患者一次治愈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笔者认为切开排脓比穿刺抽脓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效果好,应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护理CT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8例确诊为肝脓肿的患者,做好行CT引导下定位穿刺抽吸引流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每日用抗生素反复冲洗,观察引流液的情况,观察用药后的效果,直至脓腔消失,无脓液引出,拔出引流管。结果8例肝脓肿患者均影象学检查,脓腔消失,脓肿明显缩小,体温正常,痊愈出院。结论CT引导下穿刺抽吸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效果,周密细致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治疗更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89年6月到1991年12月,我医院诊治急性扁桃体周围脓肿66例,在用抗炎治疗的同时,用脓腔穿刺,切开排脓,冲洗脓腔及脓栓的扁桃体腺窝,缩短了治愈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资料:本组66例,均在急性期,都经过静点,肌注大量抗菌素后病情未见好转,病人表现为扁桃体周围肿胀,吞咽困难,语言不清,有高热。治疗方法及结果:1.局部穿刺排脓,穿刺排脓后病人感觉咽部轻松。2.切开排脓。切开多数采取扁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前庭大腺脓肿非手术排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前庭大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庭大腺脓肿切开排脓及静脉点滴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前庭大腺脓肿非手术排脓及局部封闭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等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次数及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采用非手术排脓法治疗前庭大腺脓肿,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操作简单,疗效良好,可作为治疗前庭大腺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肛周脓肿是肛窦感染化脓,蔓延到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而形成的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即形成肛瘘.以往国内对脓肿及肛瘘一直是按2种疾病进行分期手术,尤其是范围较大的脓肿和高位脓肿,先采取一期脓肿切开引流术,再进行二期肛瘘切开挂线术.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科采用脓肿一期切开引流术、脓肿切开对口引流术、脓肿切开挂线术等方法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40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乳腺脓肿是女性尤其是哺乳期女性的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切开引流,使病人身心痛苦大,住院时间长。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从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开展反复穿刺抽吸治疗乳腺脓肿20例(甲组),与同期传统切开引流20例(乙组)比较,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甲组20例,年龄20~37岁,哺乳期妇女13人,单个脓腔14例,两个以上脓腔6例,抽吸脓液一次最多量250ml,最少5ml,每个病人最少抽吸两次,最多抽吸6次,12例伴体温升高,均治愈。乙组:年龄20~26岁,哺乳期妇女15人,单个脓腔15例,两个以上脓腔5例,均为一次引流,平均每例脓肿切开引流脓液123ml,14例伴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腔镜手术治疗乳房脓肿的应用价值和应用优势。方法将80例乳房脓肿患者根据先后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对试验组患者实施乳腺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d的疼痛程度、术后引流拔管时间、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3d的NRS(疼痛数字分级法)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引流拔管时间为(6.09±1.42)d,换药次数为(4.39±0.58)次、伤口愈合时间为(8.05±1.13)d,与对照组患者的(7.88±1.38)d、(6.25±0.55)次、(10.01±1.2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疾病复发率为2.50%,与对照组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腔镜手术治疗乳腺脓肿能够获得与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相似的疗效,且具有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术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肝脓肿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术,术中均留置引流管,术后进行局部冲洗及全身抗菌药物治疗。结果22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术穿刺成功率为100.0%,全部治愈出院。穿刺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出血、胆漏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术安全、微创、操作简单,可作为临床治疗肝脓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 1990年以来 ,采用切开引流清创挂线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 30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0例高位肛周脓肿位于肛门后侧 2 0例 ,位于肛门左侧 6例 ,位于肛门右侧 4例 ,经切开引流探查 ,脓腔均达齿线上方2~ 4 cm。男性 2 5例 ,女性 5例 ;年龄最大 5 5岁 ,最小 30岁。2 治疗方法高位肛周脓肿成脓后局部出现液波感 ,或局部硬结红肿虽无波动感 ,但经针刺抽出脓液的患者 ,无出血倾向 ,无严重心、肝、肾等疾病 ,可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如有手术禁忌症 ,可取抽脓或消炎抗感染治疗 )。 1~ 2周后脓腔逐渐拢合成管状腔道后 ,可行齿…  相似文献   

12.
穿刺抽脓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35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穿刺抽脓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5例患者均采用经扁桃体上隐窝穿刺抽脓治疗,将抽吸针伸入患侧上隐窝前后扩大隐窝口,开启吸引器吸净上隐窝脓液,再用注射器抽吸混合液(α-糜蛋白酶5mg、庆大霉素8万U、0.5%甲硝唑20ml)反复冲洗脓腔,最后抽净药液。1次至无脓液为止。同时静脉滴注抗生素1周。结果35例患者在穿刺抽脓的第2天复诊,有31例症状及咽部肿胀明显减轻,4例局部仍肿胀,同法再治疗一次,后均痊愈。一次治愈率为88.6%(31/35),咽痛完全消失时间为2~9d,平均3.5d。结论穿刺抽脓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具有简单易行、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组织损伤少、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明  李慧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83-184
目的:评价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肛周脓肿住院患者,随机选出行切开挂线术(治疗组,n=38)和切开引流术(对照组,n=22)的患者,比较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脓肿复发率、形成肛瘘的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手术明显降低了脓肿的复发率和肛瘘的发生率,既缩短了疗程,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目前治疗肛周脓肿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0例肝脓肿患者分成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采用经B超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根据脓液细菌培养采取敏感抗生素加支持治疗,术前、术后按疾病常规及医嘱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术中、术后均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住院日<15d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肝脓肿患者的治疗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引流术与腰椎穿刺引流术治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穿刺引流术,对照组采用腰椎穿刺引流术,观察硬膜下积液及临床症状消失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硬膜下积液治愈16例、好转6例和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6例和无效9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7.70±1.24)d,短于对照组的(12.83±1.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颅内积气及感染。观察组头皮切口漏液2例、对照组穿刺点脑脊液漏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更有效,减压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与置管引流介入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肝脓肿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置管引流组和穿刺抽吸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置管引流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比穿刺抽吸组显著提高(P<0.05)。置管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临床见效时间与穿刺抽吸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脓肿缩小时间、脓腔消失时间相比穿刺抽吸组患者明显缩短(P>0.05)。结论置管引流相比穿刺抽吸疗效更为显著,脓肿消失更快,而住院时间与见效时间并无显著差异,因此置管引流是临床治疗中不应缺少的手术步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苯扎氯铵溶液与双氧水溶液分别冲洗治疗前庭大腺脓肿的效果.方法:前庭大腺脓肿患者4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行前庭大腺脓肿切开引流后每天换药时用0.01%苯扎氯铵溶液冲洗;对照组行脓肿切开引流后每天用3%双氧水溶液冲洗.两组均在脓肿切开后留取脓腔内分泌物送细菌培养+药敏实验,切开后d6再次取脓腔内分泌物送细菌培养+药敏实验.并记录每例脓肿治愈的换药天数.结果:手术时取脓液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细菌培养阳性;术后6d实验组细菌培养阳性为0例,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为5例;实验组平均换药天数为(9.38±2.21)d,对照组平均换药天数为(12.85±2.61)d.结论:用苯扎氯铵溶液冲洗治疗前庭大腺脓肿比用双氧水冲洗更为有效,并可减少脓肿治愈的换药天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儿肛周脓肿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肛周脓肿婴儿早期静脉使用足量抗生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切开排脓,在波动最明显处做放射状切口。结果有4例经过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肛周脓肿治愈;18例行手术切开排脓,加强皮肤护理,均治愈。结论婴儿肛周脓肿应该及时抗感染治疗,必要时采用放射状手术切开,能达到清除脓液、促进痊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并观察普通辅料与湿性敷料在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效果做出评价。方法将本科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分别使用普通敷料与湿性敷料,比较二者在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护理中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评分方面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湿性敷料用于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护理可减少伤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干性敷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普刀作前庭大腺囊(脓)肿切开囊壁翻出造口,与单纯手术切开造口引流两种手术方式比较,探讨两种术式治疗前庭大腺脓肿(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单纯切开造口引流术组(组1)123例;利普刀前庭大腺囊(脓)肿切开囊壁翻出造口术组(组2)129例。局部麻醉行囊(脓)肿切开。结果组2患者术后复发率低,出血少,有明显差异。手术及手术疼痛时间、组织水肿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