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置针穿刺颈外静脉抢救骨科休克患者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颈外静脉,抢救骨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我科2005年3月~2007年12月年收治的5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52例颈外静脉留置针,失败8例,脱落5例,可疑感染1例。结论静脉留置针在颈外静脉中的应用,为静脉穿刺困难尤其失血性休克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对病人生命的维持起了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穿刺在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素华 《中原医刊》2006,33(6):91-9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穿刺在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1例失血性休克病人入手术室前均已做外周静脉穿刺,入手术室后改为中心静脉穿刺。结果中心静脉穿刺能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能及时测量中心静脉压(CVP),为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提供了科学依据。结论中心静脉穿刺术的应用是失血性休克病人建立可靠静脉通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外周静脉穿刺失败而改行骨髓腔穿刺输液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6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入院后行深静脉置管建立通道。比较2组患者的输液通道建立时间、血压回升时间及4h内治疗疗效。结果院外行骨髓腔穿刺输液组患者成功建立通道及血压出现回升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入院后行深静脉置管组(P<0.05)。入院后行深静脉置管组治疗有效率为65.0%(26例),院外行骨髓腔穿刺输液组治疗有效率为83.9%(5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具有积极作用,可作为静脉通路无法建立时的有效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4.
吴畏  邓丽梅 《吉林医学》2005,26(5):469-469
抢救失血性休克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输血、输液治疗。因休克患者周围静脉穿刺失败时,护理人员选用套管针行颈静脉穿刺,成功地救治的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诊手术中会经常会遇到周围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尤以失血性休克病人最为常见,由于大量失血,微循环衰竭,周围血管萎陷,套管针相对比较粗,外周静脉穿刺非常困难。我科2005年3月-2006年6月对35例急诊病人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的病历进行效果分析,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虹吸法在抢救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32例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70例和对照组62例,研究组采用虹吸负压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而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两组患者在抢救时均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以第一次穿刺即可见回血为穿刺成功的观察指标,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的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穿刺成功率为68.57%,而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40.32%,两组比较,X2值为10.6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虹吸法可明显地提高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抢救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开拓了一种新途径,对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抗休克治疗,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失血性休克病人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用静脉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观察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效果.结果 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效果显著.结论 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常用于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大手术病人周围静脉穿刺困难及危重病人长期输液给药等。颈外静脉穿刺伤小,易掌握,并且优于外科静脉切开。我院1990年至1996年10月外科共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100例,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在急救病人中,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快速建立静脉液路,快速输液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然而由于病人失血,血管硬化等因素,进行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有时手法熟练的护士反复操作半小时也无法穿刺成功。这时医生就必须进行静脉切开。我们在临床中应用静脉切开术配合双套管针穿刺抢救失血性休克45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急诊急救中经常会碰到失血性、创伤性休克病人,因其外周血管收缩,静脉塌陷,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休克早期病人常常躁动不安,导致外周静脉固定困难以及容易穿破静脉,而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是保证抢救病人快速用药和输液的首要措施,我科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献凤  练敏 《右江医学》2005,33(2):216-216
在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中,保证静脉通畅是主要的抢救措施之一,这类病人行周围静脉穿刺后在烦躁时易滑脱,使用静脉留置针,能保证手术中快速输液和稳妥固定,便于体位的变动。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经颈外静脉穿刺救治失血性休克病人10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室救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12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室抢救。方法:采用甘露醇颈动脉输注及高渗盐水静脉输液,边降低颅压边抗休克。结果:入院24h内仅1例患者死亡。最终死亡率为58.3%,结论:甘露醇颈动脉输注及高渗盐水静脉输液应成为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科室常见的急症之一,早期快速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如何缩短抢救时间,静脉穿刺尤为重要。由于失血性休克病人末梢循环差,静脉血管不充盈,甚至看不清,对于这种病人,要求静脉穿刺必须准、稳、快。下丽就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静脉穿刺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休克是由于人体受到不同强烈因素的损害,发生全身性循环障碍,导致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使机体发生一系列代谢和功能变化,特别是重要生命器官发生损害并因此而危及生命的一种综合征。失血性休克主要由于大量失血、失液使血溶量突然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器官血液灌注量不足而发生休克。多年来建筑系统由于创伤造成的失血性休克患者较多,现抽取其中60例,将急救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16~20岁20例,外伤部位:肝破裂5例,脾破裂5例,四肢骨折(主要是股骨干骨折)5例,头外伤10例,胸外伤(血气胸)25例,四肢离断伤4例,肠破裂6例。6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效果良好,无死亡。2急救2.1补充血容量休克一经诊断即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利输血输液和保证静脉给药。一般选用较粗针头(12~18号)及较粗静脉进行穿刺。对穿刺困难的及早进行静脉切开,并给予加压快速静点。及早抽血做血型交叉实验并备血,对较严重的休克可建立多条静脉通道,边加压输液、边输血,可收到满意效果。输液种类有全血、右旋糖酐、706血浆,血浆含有各种电解质以及葡萄糖液体,但应首选7.5%高渗盐水500ml,  相似文献   

15.
失血性休克是妇产科急诊抢救中的常见并发症,长期以来,静脉切开术在我院士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的主要方法.由于病人失血过多,造成血管塌陷,操作时不易暴露,时间长.给抢救带来困难,延误时机.为此,探索一条更快捷、方便,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2008年2月-2010年5月进行颈外静脉穿刺110例,抢救危重病人取得明显效果,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63例在手术、麻醉及救治休克过程中采用一次性多功能输液针头建立静脉通路的应用情况分析,认为该针头的应用对抢救失血性休克,气管内插管全麻诱导期给药及手术中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等诸方面均有其优越性。163例中,141例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前有轻至中度休克表现,经用多功能输液针头穿刺一条静脉快速补充血容量及抗休克治疗,有97例在短期内基本纠正休克,继之接受并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7.
抢救失血性休克的首要措施是补充血容量,保证有效循环血量。为此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因休克患者周围静脉塌陷,做静脉穿刺困难,而颈外静脉一般比较充盈,采用颈外静脉置针输液,以确保手术中输液、输血的顺利进行,赢得抢救时机。现将1a来颈外静脉置针的作法和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8.
梁美娥 《海南医学》1994,5(3):187-188
失血性休克是妇产科常见的急症。常见的病因有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产后出血以及输卵管妊娠破裂所致的腹腔内出血等。在对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中,护理工作至为重要,恰当而及时的护理,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措施;反之,在护理上的疏忽与延误,足以招致病人的死亡。下面叙述笔者的护理体会。1.做好救急准备一旦发现病人有失血性休克征象,立即做好以下几项救急的准备工作:1.1迅速进行静脉穿刺。穿刺困难时即急请医生进行静脉切开,予以输液,可毋需等待医嘱先给予输注平衡盐液或生理盐水,并把已建立的静脉通道(必要时可建立2条至3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扎法外周静脉留置术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7例宫外孕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日随机分为双止血带法组40例和传统法组37例,双止血带法组采用双止血带法外周静脉留置术,传统法组采用传统的外周静脉留置术,两组患者均选择上肢桡静脉作为穿刺部位,以第1次穿刺即可见回血为穿刺成功的观察指标,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的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双止血带法组穿刺成功率为67.50%,传统法组穿刺成功率为35.1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双止血带法可明显地提高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静脉留置术的成功率,为抢救患者快速建立静脉留置通道开拓了一种新途径,对提高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挽救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当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血压下降到4~0kPa 时,周围静脉特别是四肢血管均塌陷成扁平状,静脉穿刺往往刺穿,如患者体胖则静脉穿刺更难成功。为了尽快建立输液和输血入路,常需做内踝前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术。但当切开后,大隐静脉往往由于缺血及休克期的痉挛而处于扁闭状态,故插管非常困难,延误抢救时机。笔者此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