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开胸手术对老年肿瘤患者创伤巨大,术后的疼痛可诱发机体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同时限制了患者肺功能的恢复.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方法用于肿瘤患者开胸手术术后镇痛,例如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肋间神经冰冻法、胸膜间镇痛、鞘内注射吗啡镇痛等,其各有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胸段胸膜外镇痛和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是目前开胸手术后镇痛的金标准,多模式镇痛是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前癌性疼痛的治疗多遵循WHO三阶梯治疗原则,其常用方法为药物治疗和神经阻滞治疗,但神经阻滞疗法的疗效有限且不能持久,而阿片类制剂虽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其较多的副作用如药物依赖成瘾、呼吸抑制、消化道副反应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寻求更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和药物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年来,国内外在细胞基因水平镇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肺癌术后病人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方法和常规镇痛方法,对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配对法选择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病人各15 例。两组分别用硬膜外腔及传统的肌注杜冷丁的方法术后止痛,观察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对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 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法对肺癌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用药组(P< 0.01),而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法对肺癌术后镇痛效果优于术后用药组,并有利于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4.
未能切除胰腺癌患者术中NCPB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宝  潘剑铭  陈腾  王为民  王强 《肿瘤》2003,23(1):60-61
目的 研究术中腹腔神经丛阻滞对无法切除胰腺癌患者的镇痛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41例患者经腹行直视下的腹腔神经丛阻滞,每人次注射无水酒精20-50ml,同时行胆肠转流或/和胃肠转流,部分患者行区域动脉化疗。结果 腹腔神经丛阻滞后6个月内或已死亡者中有32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4例明显减轻,5例无明显效果。38例术中出现血压下降,15例术后腹泻,结论 术中直视下经腹行无水酒精腹腔神经丛阻滞对缓解未能切除胰腺癌患者的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胸部肿瘤病人开胸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80例ASAⅠ~Ⅱ级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关胸前用罗哌卡因行切口附近胸椎处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未行此处理。两组病人术后均采用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泵(PCA),术后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视觉疼痛评分(VAS)、记录首次应用PCA的时间、术后48hPCA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累积使用量,并记录每组病人术后因肺不张而行支气管镜吸痰的人次。结果罗哌卡因肋间阻滞可以大大减轻开胸术后伤口的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及肺不张的发生。结论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使用方便,镇痛效果好,可作为常规开胸术后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应用腹腔神经丛阻滞(neurlytiec eliac plexus block,NCPB)治疗晚期上腹部癌痛国外已有报道,我院对40例晚期上腹部癌症病人进行了腹腔神经丛阻滞(NCPB)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复合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治疗中晚期癌痛中的疗效。方法:用神经阻滞液(0.5%利多卡因加0.125%布比卡因和维生素B(12)、强地松龙25mg)在痛点分布的神经干周围作阻滞,每点3ml5ml,一次总量不超过20ml;再用2.5醒芬太尼透皮贴剂贴于胸前,维持72小时。结果:治疗后Ⅵ峪评分同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神经阻滞复合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治疗中晚期癌痛患者中,是一个较好的止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周围神经阻滞器在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中使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在18 例膀胱侧壁肿瘤行TURBt术前,使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结果 17例闭孔神经反射消失;1例仍有轻微的内收肌痉挛,加用副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后,肌肉痉挛消失。TURBt术中无一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结论 利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闭孔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质量,有效避免在TURBt术中因闭孔神经反射导致的膀胱穿孔和神经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9.
王昆  邵月娟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4):1492-1494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neurolytic celiac plexus block,NCPB)是缓解胰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所致上腹部及背部疼痛的有效方法。腹腔神经丛松解术是治疗上腹部癌痛的常规和有效方法,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减少了镇痛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临床常用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方法学研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后不同途径给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6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 手术结束时使用0.25%罗哌卡因阻滞肋间神经, 采用改良式胸腔外经胸壁阻滞(试验组)和传统式胸腔内阻滞(对照组)。观察手术后12 h (T1)、24 h (T2)、48 h (T3)及72 h (T4)时两组患者静息时疼痛VAS评分及疼痛评分(Prince Henry Pain Scale, PHPS); 同时观察手术后追加吗啡剂量和相关不良反应事件。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均较满意, 试验组术后T1~T4各时间点VAS和P-H疼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术后吗啡用量及带管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试验组在穿刺后胸膜下血肿发生例数较少。  结论  胸腔镜下改良式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与传统式胸腔内阻滞均能起到术后较好镇痛效果, 改良式肋间神经阻滞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464例中、晚期肝癌疼痛的临床原因及疼痛对肝癌患者的影响,提出采取联合或交替使用镇痛机制不同的药物,“按阶梯”和“按时用药”,并应用抗癌治疗、镇痛药物、神经阻滞及心理治疗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晚期肝癌疼痛的临床分析与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464例中、晚期肝癌疼痛的临床原因及疼痛对肝癌患者的影响,提出采取联合或交替使用镇痛机制不同的药物,“按阶梯”和“按时用药”,并应用抗癌治疗、镇痛药物、神经阻滞及心理治疗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内脏与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胰腺癌晚期癌性疼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CT引导经椎间盘穿刺法行内脏与腹腔神经丛阻滞对胰腺癌晚期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48例晚期胰腺癌伴有上腹部癌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CT引导下分别行腹腔神经丛(N组)或经椎间盘穿刺行内脏神经(S组)无水乙醇毁损性阻滞。记录术前(Tn)、术后1d(T1)、15d(T15)、30d(T30)、60d(T60)、90d(T90)VAS评分,评估疗效;记录两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结果]各组内术后T1-T90时的VAS评分均较R时降低(P〈0.01),S组在k、k时较N组同期降低(P〈0.05)。术后第1d,S组与N组显效率分别为87.5%和83.3%,随时间延长疗效均逐渐降低,至T90时分别为60.O%和42.9%。两组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脏神经阻滞应用于晚期胰腺癌癌性疼痛的治疗,其远期疗效优于腹腔神经丛阻滞。CT引导下经椎间盘穿刺法行内脏神经阻滞,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洪丽霞  沈云  郑杨静  张统一  蔡健华 《癌症进展》2021,19(17):1778-1781,178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胸壁神经阻滞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常规麻醉组90例及联合神经阻滞组90例.常规麻醉组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组进行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记录麻醉复苏时间,评价不同时间患者疼痛情况,分析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记录患者家属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常规麻醉组相比,联合神经阻滞组患者恢复呼吸时间、恢复意识时间、拔出气管时间均较短,2、12、24 h疼痛评分均较低,芬太尼用量、疼痛泵按压次数均较少,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低,生活质量评分及家属满意度均较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手术切除治疗乳腺癌中应用超声引导胸壁神经阻滞,能够减少患者麻醉复苏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且镇痛效果较好,改善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对甲状腺手术113例患者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前、术中静脉辅助一定量氟芬合剂。结果113例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总的麻醉有效率为95.6%,其中阻滞效果优者75例,良者23例,可者10例,差者5例,5例阻滞效果差者术中改用其它麻醉方法完成手术。副作用:本组所有病例中有1例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1例出现膈神经阻滞,2例出现喉返神经麻痹。结论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无水酒精神经阻滞治疗癌性疼痛33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水酒精神经阻滞治疗癌性疼痛338例报告黄维坤,孙新平,顾琦,王蓉,崔惠强,陈文娟,蔡秋海,王继先,余立新,吴进刚我们自1990年1月以来,采用无水酒精硬膜外腔注射,治疗癌性疼痛338例,取得理想效果,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38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II型胸神经阻滞(PECS-II)复合改良的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7 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是否联合超声引导下II型胸神经阻滞复合改良的前锯肌平面阻滞,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全身麻醉+II型胸神经阻滞复合改良的前锯肌平面阻滞(GPS组)两组,G组给予常规全身麻醉,GPS组在麻醉完成后按神经阻滞方案给予患者PECS-II复合改良的SAPB,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镇痛不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与G组相比,GPS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较短(P<0.05),术后疼痛评分,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均较低(P<0.05),镇痛不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P<0.05),平均住院时间减少(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超声引导下的PECS-II复合改良的SAPB能够缩短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术后急性慢性疼痛的发生,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在病变明显压痛点的上或下一个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注入15~20ml复合镇痛液,通过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液体自身的物理作用,减轻椎间盘神经压迫及组织黏连,缓解水肿,从而治疗因腰椎间盘突出而引发的不良症状。结果治疗76例,治愈28例,好转48例。每人治疗1疗程(3~4次,1周1次),平均随访14个月。结论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确切、缓解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TP-PECS)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28~74岁,身高151~172 cm,体重47~72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TTP-PECS组(TP组)和TPVB组(T组)。TP组行超声引导下患侧TTP-PECS,T组行超声引导下患侧TPVB。比较两组患者术中、PACU和术后24 h PCIA芬太尼消耗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阻滞镇痛维持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IL-6、MCP-1和TNF-α水平,及NPY、PGE2和β-内啡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各相关指标。结果:与T组比,TP组患者术后24 h PCIA芬太尼消耗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阻滞镇痛时间明显延长;术后12 h的IL-6、MCP-1和TNF-α水平及PGE2、NPY和β-内啡肽水平均明显降低;术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12 h DSIS睡眠干扰评分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较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更持久,更有利于抑制术后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及B组(41例),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胸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使用量、两组T2~T6痛觉减退的比例、术后2 h、4 h、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及镇痛期间的并发症。结果A组的镇痛持续时间短于B组,A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高于B组(P<0.05)。两组在T3~T6节段的痛觉减退比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在T2节段的痛觉减退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2 h、4 h、6 h、12 h时,B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24 h及48 h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