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磊  吕改玲  刘平平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670-1671
上唇过紧畸形是唇腭裂特别是双侧唇裂修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上唇宽度明显变小,唇中部有不同程度的术后瘢痕,唇珠缺如及红唇不显,侧面观时上唇后缩,下唇位于上唇前方(图1~3)。这一畸形产生的原因在于双侧唇裂修复术后瘢痕挛缩和组织短缺。修复该畸形的手术方法有多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用Abbe瓣修复。我科对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间25例上唇过紧畸形患者采用Abbe瓣法修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移植在唇裂二期修复上唇凹陷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修复的10例唇裂二期上唇凹陷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8~33岁,平均24岁。双侧唇裂8例,单侧唇裂2例,均于2~3岁行早期唇裂修补术。术前及术后即刻采用定位侧位照片测量分析法,对患者上唇软组织侧貌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软组织面型角(G-SnPg’),鼻唇角(Cm-Sn-UL),颏唇角(UL-LL-Pg’),上唇最突点到审美平面的距离(UL-E),额部最高点、上唇最突点在眶耳平面上的投影距离(G-UL),上唇突度(ULP)。结果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处理后愈合;余9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急性期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即刻患者上唇凹陷侧貌较术前明显改善,UL-LLPg’、UL-E、G-UL、ULP均较术前显著增加,G-Sn-Pg’较术前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Sn-U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1,P=0.433)。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上唇软组织形态保持良好,无明显软骨吸收、软骨移位等远期并发症发生,外形轮廓中无明显软骨凸显。结论自体肋软骨移植修复唇裂二期上唇凹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改进的鼻底三角瓣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以获得更加良好的上唇外形。方法 对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首次手术 ,于患侧鼻底部设计三角皮瓣转移下降上唇 ,白唇部裂隙切口直线缝合。结果  6 6例患者修复后上唇外形良好 ,双侧上唇高度对称 ,人中形状完整。结论 鼻底三角瓣法适用于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改进的鼻底三角瓣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以获得更加良好的上唇外形。方法 对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首次手术,于患侧鼻底部设计三角皮瓣转移下降上唇,白唇部裂隙切口直线缝合。结果 66例患者修复后上唇外形良好,双侧上唇高度对称,人中形状完整。结论 鼻底三角瓣法适用于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改进的鼻底三角瓣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以获得更加良好的上唇外形.方法对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首次手术,于患侧鼻底部设计三角皮瓣转移下降上唇,白唇部裂隙切口直线缝合.结果 66例患者修复后上唇外形良好,双侧上唇高度对称,人中形状完整.结论鼻底三角瓣法适用于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先天性双侧上唇裂畸形严重,修复效果欠佳。1986~1993年我们给75例患者采用功能性前唇交叉粘膜瓣修复双侧上唇裂,其疗效满意。随访表明,该手术方法较传统的 Barsky's 法优越,克服了上唇过长、过紧及唇红内卷等弊端。(图一)  相似文献   

7.
Abbe瓣修整单侧唇裂术后上唇过紧畸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Abbe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上唇过紧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过紧畸形的患者,首先沿上唇正中部全层切开上唇组织,根据上唇过紧程度在下唇中部设计并切取Abbe瓣,以唇动脉为蒂旋转180。插入上唇缺损处分层缝合。2周后断蒂,进一步修整上唇。结果:7例患者上唇过紧得到了有效的松弛,唇红较为丰满,唇珠得到恢复,唇部协调自然。结论:Abbe瓣适合于单侧唇裂术后上唇过紧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双侧矩形瓣法修复双侧唇裂术后上唇短小畸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伟文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4):445-445,C007
唇裂是面裂中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仅次于四肢畸形。发病率为0.1%,而双侧唇裂在所有唇裂中占14.33%。由于手术设计不当或操作失误导致双侧唇裂患者术后上唇短小,门齿外露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和心理,必须设法修复。笔者应用双侧矩形瓣法进行上唇短小畸形的修复,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方法及其优点予以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双侧唇裂或唇腭裂Ⅰ期修复后不同口哨畸形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我院治疗的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上唇口哨畸形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将136例患者按上颌门齿牙冠及相应牙龈暴露的程度,将口哨畸形分为3级.Ⅰ级采用双蒂推进红唇肌瓣修复法;Ⅱ级使用改良AbK瓣修复法;Ⅲ级主要使用Abbé瓣修复法.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15年,上唇解剖结构基本恢复.结论 按不同分级选择不同修复方法,是一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科学方法,可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榫卯型口轮匝肌肌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43例单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龄18~31岁,平均23.6岁。左侧26例,右侧17例。唇裂采用MillardⅠ式修复15例,MillardⅡ式修复28例。唇裂修复术至此次手术时间为15~30年,平均21.7年。术中切取双侧口轮匝肌肌瓣,水平分成上、下两层;双侧下层肌瓣相互重叠缝合,上层肌瓣形成榫卯型结构,缝合于皮下。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0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3.4个月。双侧人中嵴隆起、对称,人中凹形态接近正常,上唇动态效果满意。术后6个月38例明显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结论榫卯型口轮匝肌肌瓣手术操作简便,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能较好恢复解剖结构,术后获得良好上唇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线"理念在单侧唇裂唇红整复中的应用。方法:在完成单侧唇裂上唇裂隙整复后,采用红唇三角瓣法修复唇红,观察术后效果。结果:562例单侧唇裂唇红患者,修复后511例效果满意,形态满意率91%。结论:用该法整复单侧唇裂唇红可获得满意效果,可供各种单侧唇裂术式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唇裂患者塑造一个正常唇的美好形态。改进现在常用的手术对人中嵴、人中窝和朱缘弓这三个重要美容结构的塑造中的缺欠,使修复后的上唇丰满、松动。方法在鼻小柱裂侧面形成一个矩形瓣,将其与人中一起垂直下降,补充裂侧唇人中的长度不足和保持朱缘弓在下降的正常位。结果 3年来,共用新法修复单侧唇裂23例,双侧唇裂9例,继发唇裂畸形14例。都没有常用方法的缺点。结论唇裂的鼻小柱侧面皮瓣修复法是较常用手术更符合整形外科从隐蔽处采取组织来修复组织缺损的原则的新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形态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唇裂修复术1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唇裂修复术对上唇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0例出生6天以内的唇裂患儿,在全麻下进行手术修复。结果 10例患儿术后7天创口一期愈合,即可恢复吸吮母乳的功能。1年后随访瘢痕不明显。结论 新生儿唇裂修复术,有利于上唇形态和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短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上唇短缩程度,设计瘢痕组织瓣长宽,将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上唇短缩。结果:本组8例患者,术后瘢痕组织瓣血运良好,随访6~12个月,上唇外观改善良好,纵向短缩畸形明显改善,术区瘢痕不明显,无手术并发症,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采用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短缩畸形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切口隐蔽,修复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唇裂患者塑造一个正常唇的美好形态。改进现在常用的手术对人中嵴、人中窝和朱缘弓这三个重要美容结构的塑造中的缺欠,使修复后的上唇丰满、松动。方法 在鼻小柱裂侧面形成一个矩形瓣,将其与人中一起垂直下降,补充裂侧唇人中的长度不足和保持朱缘弓在下降的正常位。结果 3 年来,共用新法修复单侧唇裂23 例,双侧唇裂9 例,继发唇裂畸形14 例。都没有常用方法的缺点。结论 唇裂的鼻小柱侧面皮瓣修复法是较常用手术更符合整形外科从隐蔽处采取组织来修复组织缺损的原则的新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形态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与I期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以及进行唇裂继发畸形美学修复的策略.方法 选择单侧继发唇裂120例,根据I期采用的不同术式进行分组,对唇裂畸形进行观察和分析,采用个体化设计,进行美学修复.对采用Millard、Tennison、矩形瓣及上三角瓣法的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修复后,观察上唇人中窝形念、瘢痕、唇峰形态的恢复.结果 显示原采用Millard方法、上三角瓣方法优于Tennison方法和矩形瓣方法.Ⅱ期修复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单侧唇裂I期采用的手术方式对继发畸形的程度和修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余波  张萍  罗锐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2):212-213
探讨采用Millard法结合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illard法结合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袋26例,阐明该术式的方法、优点及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2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上唇解剖形态恢复满意,上唇丰满.唇弓外形自然,患侧唇峰下降充足.唇上部紧张度较大,鼻小柱居中,惠侧鼻翼鼻孔外形恢复良好,鼻底丰满,人中嵴形态良好,直线状癜痕模拟人中嵴。结论:该方法集Millard法及下三角瓣法之优点,相互弥补其缺点,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是活性及难度较大,主要靠目测及临床经验.应在熟练掌握两种常用术式后选用。  相似文献   

18.
下唇动脉弓岛状红唇瓣修复上唇红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红唇部分缺损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下唇动脉弓为血管蒂的移位岛状红唇瓣,一次手术修复上唇部分红唇缺损,红唇瓣面积最小为1.5cm×1.5cm,最大为1.5cm×2.0cm的楔形。结果自1993年以来,应用本术式修复上唇的红唇缺损15例,成活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应用下唇动脉弓岛状红唇瓣,修复双侧先天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红唇组织缺损畸形,具有较强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单侧唇裂较为常见,其修复方法很多,但对红唇的修复多在手术末期才行修剪,因当时局部组织水肿较明显,如何去除红唇组织缺乏准确性,术后易导致继发畸形。我科自1996年以来对110例单侧唇裂的患者采用预设红唇瓣的方法修复红唇,收到满意的效果(图1)。 1 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男79例,女31例;左侧唇裂92例,右侧唇裂18例;Ⅲ度唇裂78例,Ⅱ度唇裂32例;年龄5个月至18岁。唇裂修复采用三角瓣法或旋转推进瓣法,均预设红唇瓣,手术效果良好,有较丰满的红唇。术后对30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1年,均见唇弓外形正常,唇红及唇珠恢复正常的外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在VeauⅢ术式的基础上,于双侧唇裂的两侧唇部设计A、B皮肤黏膜瓣,衬垫于前唇部的内侧,以增加创面的接触面积并加厚前唇部;在前唇部上方内侧设计C黏膜瓣加深唇龈沟,并将两侧唇肌肉分离固定于鼻前嵴、鼻翼基底及前唇,以达到唇肌的功能性修复。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术后上唇及唇红较丰满,动态畸形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能增加切口抗张力和改善术后上唇形态,减轻术后动态畸形及上唇塌陷。同时,此法还能保留较多的上唇组织,有利于唇裂Ⅱ期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