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一、概述在临床验证或利用实验手段进行方剂研究时,有三个重要课题必须解决:(一)该方剂有没有疗效?(二)该方剂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是什么(即方剂学的君、臣、佐、使)?(三)该方剂中药物配伍的最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2.
一、方剂学基础知识(一)方剂华跨台法1‘治法的概念。 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3.常用治法的基本内容。 (二)方剂的分类 1.历代主要方剂分类方法。 2.“七方”、“十KlJ”、“八阵”的含义和实质。 3.汪吊《医方集解》所辟综合分类法的优点、缺点及其对后世方剂分类的影响。 (三)方剂的组成 1.方剂与药物的联系及区别。为什么说“方剂是运用药物治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2.方剂的组成原则。君、巨、佐、使的具体含义及其在遣药组方中的实际运用。 3.方剂组成变化的基本形式及其与功用、主治的关系。 4.方剂组成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在实际运用中…  相似文献   

3.
4 “少而精”、“灵活”的组方原则 所谓“少而精”,“少”就是组成方剂的药味少;“精”就是主攻方向明确,对疾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是《金匮》组方的特点。所谓“灵活”,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组成方剂的药味(物)不变,只是调整主、辅药物,改变其药量,就成为与前者主治证不同的新的方剂;二是药味(物)不变,只是药量增加,方剂名称与主治证亦有改变;三是方剂只增加或减少一味药物,即成为与原主治证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的方剂。  相似文献   

4.
方剂学是学习中医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教学大纲还规定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方剂学》作为自学考试的必读教材,但笔者发现该书中,出现了不少本不该疏漏之处,不仅可造成人们对某些方剂组成等方面的误解和以讹传讹,甚至还会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对此,笔者粗略地归纳了一下以引起广大中医自学者的注意。一、方剂组成中所载药味与方歌中所载药味互有出入或方剂组成与方歌组成一方正确,一方有误。例如:(见附表)。二、有些方剂同名异源,而方剂组成中所载药味与方歌中所载药味由于方剂出处互异,导致两者在药物组成上相去甚远。如:  相似文献   

5.
由杨谦志医师(Him-che Yeung,CA,Ph.D.)编著的英文版(Handbook of Chinese Herbs and Formulas)《中药与方剂手册》一书,分上,下二卷,1983年开始在美国洛杉矶出版。本书共收录中药402种,常用方剂302种;系统全面,重视传统知识,也注意结合现代药理和方剂的研究进展,故本书在美国颇受欢迎,被不少针灸、中医大学或学院所广泛接受,多年来作为基本教材或重要参考书。  相似文献   

6.
方剂来源:本方系我区鹤峯县白果坪中医师王嘉生的师傅秘方,应用已数十年了,从未向外宣布。于1956年王医师在专属卫生科开的老先生座谈会上,将此方献出,经专署人民医院中医科一年来的应用,证明疗效显著,特予介绍。适应范围:本方适用于各种疮疖,不论已溃未溃,均可敷之,特别是小儿天泡疮及已溃的疮疖,效果尤佳。方剂级成:黄连二袋、白芷二袋、紫草二钱、月石二钱、樟脑二钱、黄腊(切细)六钱,麻油(或菜油)六两。  相似文献   

7.
一、川芎茶调片(即川芎茶调散原方) 白芷甘草(爁)羌活各二两荆芥(去梗) 川芎各四两细辛(去芦)一两防风一两半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一) 本方剂来源  相似文献   

8.
我国汉代名医张仲景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不仅辨证施治准确,组方严谨,选药精细,且对方剂的用法非常重视。其著《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下简称《论》)中虽无方剂用法的专篇论述,但此内容却散见于是书之中。本文兹将《论》中的方剂用法简要地归纳整理于后,欠妥之处,敬请指正。一、剂型的种类由于“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溃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故《论》中有汤、散、丸、酒、煎等多种剂型。二、方剂的用法方剂的用法包括药物的煎煮法和服用法。(一)煎煮法:煎煮  相似文献   

9.
作者用麻芍柴胡汤,治疗急性结膜炎、角膜实质炎、巩膜炎等眼病,效果尚好,兹将病例数则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并请指正.方剂组成及加减方法方剂:麻黄三钱赤芍六钱柴胡四钱吴茱萸五分白蒺蔾(炒)钱半每剂用水600毫升,煎取250毫升,一次服用;二煎同此煎法.头、二煎分早、晚服.12岁以下儿童,头煎可作二次服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胃肠炎的症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导致发病之缘因,多由饮食方面所引起。兹将屡获效验的药方贡献出来,以供同道们的参考。 (方剂制法及服法禁忌) 方剂:挥硃沙六钱正射香二钱雄黄七钱煆硼沙一钱 蓽  相似文献   

11.
王苹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3,18(11):697-698
仲景理中、建中二法 ,主要体现在理中汤 (丸 )与小建中汤两首典型方剂之中 ,对这些历经实践检验的长期有效的方剂进行深入剖析 ,就会揭示出深刻的理论内涵。经方剖析理中汤 (丸 )又名人参汤 ,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组成。方中人参大补元气 ,白术培土燥湿 ,炙甘草益气和中  相似文献   

12.
复脉系列诸方与微量元素的相关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脉汤(炙甘草汤)是仲景伤寒诸方中一首颇具特色的方剂,后世医家叶天士、吴鞠通在复脉汤基础上创新出加减、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及大定风珠等一组系列方剂,即本论所指复脉系列诸方。 历代医家均以自己的临床实践充分肯定了复脉诸方的疗效,且不断拓宽其应用范围,现代医家将其用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验研究桂枝二越婢一汤组合方剂的解热作用。方法以干酵母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桂枝汤、越婢汤及其合方桂枝二越蜱一汤的解热作用,以证实其合方中与方间存在着功效的相加、协同或拮抗关系。结果桂枝汤、越婢汤、桂枝二越蜱一汤均有解热作用(P<0.05)且桂枝二越婢一汤解热优于桂枝汤、越婢汤(P<0.05),越婢汤与桂枝汤疗效比较无意叉(P>0.05)。结论桂麻合方中方与方间有协同、拮抗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齐教授信箱     
《新中医》1982,(11)
如何对待《伤寒论》方剂的药量《伤寒论》方剂堪称中医方剂之祖。一方面,伤寒方之疗效经得起千百年临床的检验,用之不衰;另一方面,伤寒方示后业以组方之法度,被效法不止。论中一百一十三方(一方缺)不仅有药物组成,而且每味药皆示用量。对伤寒方,熟记其药味组成外,是否要注意其药量?此为习伤寒方者必面临的问题,对此从两方面加以认识。(一)药物的绝对量方剂中每味药的具体用量称绝对量。对伤寒方中药物的绝对量应注意二个问题:1.计量单位。《伤寒论》以斤、两、株;方寸匕、钱匕;升、合;尺;枚、个等为单位。此为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调脂降压颗粒(TJG)及其拆方的疗效和作用机理,为筛选药物,精简方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肾一夹法复制高血压大鼠模型,观察TJG及其拆方对模型大鼠收缩压(SBP)、血清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0)的影响。结果:TJG及其拆方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收缩压,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内皮素含量,升高模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P<0.01)。全方作用与各拆方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调脂降压颗粒降压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内皮活性物质ET、N0合成与释放有关,TJG方剂组成可以进一步精简。  相似文献   

16.
自1980年赵芬教授赠余《谈谈学习方剂的体会》一文后,余如获至宝,熟读记诵要点,受益颇深。通过学习,特别是对临床运用小方治病,效益尤彰、今将余运用“茯苓愈婴汤”加减治疗婴幼儿泄泻200例简介于下。一、方剂组成:炒怀山药10克,云茯苓10克,生鸡内金5克,罂粟壳3克(周岁剂量)。二、临床加减:茯苓愈婴汤适应于各型婴幼儿  相似文献   

17.
脱发一症,常见于中年以上之人,现代医学并无特殊治疗方法。祖国医学认为本症的发生,是标志着气血的衰弱,所以临床上常采用补气补血的方法以治本症,而以偏于补血方面为要着。我们从皇汉医药丛书丹方之研究一辑中,选择了“二仙丹”一方,改名为“生发丸”试用于临床,觉得效果良好。兹初步报导如下:一、方剂组成及其机理(1)方剂组成:药物:侧柏叶四两全当归二两制法:上二味,焙干,共研为细末,水泛为  相似文献   

18.
虽然糖皮质激素对慢性变态反应疾病的疗效很好,但有许多副作用。为寻找新的抗过敏药,本次研究了20种汉方方剂对BALB/c小鼠IgE介导的二相性皮肤变态反应的影响。在小鼠致敏前2h经口给予汉方方剂。阳性对照药泼尼松龙溶于0.5%羧甲基纤维素,致敏前2h腹腔注射给药。二硝基氟苯(DNFB)溶于无水乙醇。抗2,4-二硝基苯酚(抗-DNP)IgE单克隆抗体产生  相似文献   

19.
复方槟榔丸在1956年至1957年先后经我所及广东省韶关血吸虫病防治所试验冶疗血吸虫病,又于本年元月奉省血防办公室及省血防研究委员会指示,就中药复方槟榔丸对血吸虫病疗效再度进行观察。我所于本年元月将原方改制大同小異的方剂报请省血防办公室及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批准试用。兹将本次试治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一方剂组成与制法(一)组成:棗儿槟榔15斤、炼制雄黄1斤、榧子肉3斤、茜草3斤、省藤3斤(即红藤)。(二)制法:淨片雄黄研细末,置小铁锅内,上盖以  相似文献   

20.
在对方剂功效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现行方剂功效的确定方法和局限性为出发点,将基于配伍环境的方剂功效确定方法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环境,包括系统论思想指导下方剂功能药群的划分、根据药量配伍或剂型确定方剂的功效;二是外环境,包括分别从病和证的角度确定方剂的功效。认为方剂的功效是由方剂配伍的内外环境共同决定的,即方剂配伍内外环境的耦合决定着方剂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