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股沟区多发疝诊断、治疗.方法 18例腹股沟区多发疝患者行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结果 18例患者中,术前发现12例,双侧斜疝9例,一侧直疝另一侧股疝2例,一侧直疝另一侧斜疝;术中发现6例,5例同侧斜疝并存直疝,1例同侧斜疝并存股疝,18例均是疝环充填氏无张力修补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60min,术中无并发症发生,出血量少.住院6~8d,平均7d.术后恢复顺利,无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月~5年,无复发.结论 术前重视诊断,术中探查是关键,术中经疝囊颈口用手指腹腔探查同侧腹股沟区可有效预防多发疝漏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斜疝30例,直疝6例,股疝2例;单侧腹股沟斜疝30例,双侧腹股沟斜疝7例,双侧腹股沟疝一侧为腹股沟斜疝一侧为腹股沟直疝1例,复发性腹股沟斜疝1例,腹股沟斜疝嵌顿7例.结果:38例患者采取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30~60分钟,平均50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天,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股沟区无明显异物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规范操作术后复发率低,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0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46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病例资料,复习文献,总结经验.结果 本组46例病人,年龄49-81岁,平均65.2岁,疝的类型包括双侧直疝15例,一侧直疝另一侧斜疝5例,双侧斜疝26例,其中9例为复发疝,43倒完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转经腹腔腹膜前修补3例,完全腹膜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成功率93.48%.手术时间75-180min,平均96min.住院时问5-10 d.平均8.5 d.主要并发症为阴囊血清肿或血肿5例(10.87%),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1例(2.17%).膀胱损伤1例(2.17%).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5年.术后复发1例(2.17%).结论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效果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曲志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37+1725
目的:探讨疝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行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斜疝33例,直疝10例,股疝5例;腹股沟斜疝中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7例,直疝和斜疝26例行疝环充填式疝无张力修补术;股疝均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结果:48例均获随访3~60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伤口感染,术后无复发。结论:疝无张力修补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   

5.
1996年以来作者采用疝环填充式修补术对 113例腹股沟疝进行修补 ,并与同期进行的 136例常规疝修补术进行对比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 7月至 2 0 0 2年 4月共收治腹股沟疝患者 2 4 9例 ,男性 2 2 0 ,女性 2 9例 ,年龄 13~ 83岁。其中采用常规的疝修补术 136例 (常规组 ) ,男 12 0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为 5 3.7岁 ,单侧斜疝 76例 ,双侧斜疝 9例 ,单侧直疝 33例 ,双侧直疝 7例 ,复发疝 11例 ;采用疝环填充式修补术 113例 (观察组 ) ,男 10 1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为 5 5 .2岁 ,单侧斜疝 6 3例 ,双侧斜疝 5例 ,单侧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41例47侧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其中腹股沟单侧斜疝32例,双侧斜疝5例,单侧腹股沟直疝3例,双侧直疝1例,复发疝3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20min,术后住院时间2~5(d3.3±0.7)d,未复发。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患者康复快、疗效好、复发率低、疼痛轻等优点,安全可行,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我科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338例次的经验教训.方法 292例病人共行338例次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直疝57例次,斜疝281例次,单侧疝246例,双侧疝46例,其中复发疝42例.结果 中转经腹腔腹膜前修补6例次,完全腹膜外手术成功率98.23%.手术时间25~220 min,平均手术时间单侧60 min,双侧96 min.住院时间4~16 d,平均7 d.主要并发症为阴囊血清肿或血肿29例(9.93%),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4例(1.37%),手术大出血1例,膀胱损伤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5年,术后复发1例.结论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安全,复发率低.掌握手术技巧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 1997年至今应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BardMarlexMesh(网状补片 )和PerfixPlug(锥形填充物 )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治疗腹股沟疝和股疝共 92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92例 ,男 76例 ,女 16例 ;年龄 2 5岁~ 87岁 ,平均 5 6 2岁 ,>5 5岁者 5 1例 ,占 5 5 4%。单侧腹股沟斜疝 76例 ,其中伴急性嵌顿 5例 ;双侧腹股沟斜疝 5例 ;单侧直疝 7例 ;单侧股疝 3例 ;滑动性疝 1例。复发性疝 10例 (7例复发 1次 ,3例复发 2次 )。术前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侧腹股沟疝患者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otallyextraperitonealprosthesis,T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采用TEP治疗的32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双侧斜疝20例,双侧直疝9例,一侧直疝并另一侧斜疝3例;其中4例为复发疝。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100min,平均65min。住院时间3~7天,平均4.5天。术后阴囊血清肿2例(6.25%),腹股沟区慢性疼痛1例(3.13%)。随访5~43个月,术后复发1例(3.13%)。结论双侧腹股沟疝行TEP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金柱  张丽 《包头医学》2015,39(1):25-27
目的:探讨经腹膜前腹腔镜下修补复发疝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5年6月共行经腹膜前腹腔镜下修补复发疝68例(共72侧)男性64例,女性4例,复发疝合并对侧新发疝4例,年龄25~73岁,直疝术后复发38例,斜疝术后复发30例,其修补术后复发行第2次手术58例,行第3次手术10例.均采用经腹膜前腹腔镜下置补片修补(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结果:经腹膜前腹腔镜下置补片修补复发疝术后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1个月~8.5年,平均6年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经腹膜前腹腔镜下置补片修补复发疝术后并发症低、手术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经常施行的手术 ,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而复发性疝再次术后的复发机会更高。本院对近年 1 1例复发性腹股沟疝病人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以下简称巴德组 ) ,与前期 1 5例复发性腹股沟疝病人行传统修补术 (以下简称传统组 )比较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传统组 1 5例 ,均为男性 ,年龄 48~ 76岁 ,其中第一次复发 1 3例 ,第二次复发 2例 ,单侧 1 4例 ,双侧 1例 ,斜疝 7例 ,直疝 8例 ;巴得组 1 1例 ,年龄 5 1~ 74岁 ,第一次复发 8例 ,第二次复发 3例 ,单侧 1 0例 ,双侧1例 ,斜疝 4例 ,直疝 …  相似文献   

12.
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疝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行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斜疝嵌顿31例,股疝嵌顿8例;腹股沟斜疝中7例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24例行疝环充填式疝无张力修补术;股疝均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结果39例均获随访3~60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伤口感染,术后无复发。结论疝无张力修补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经典的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复发率较高。我院自 1 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7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压增高性疝 47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47例 ,男 46例 ,女 1例 ,年龄 43~ 86岁 ,平均 6 7岁。单侧 :斜疝 2 9例 ,直疝 4例 ,复合疝 2例 ,股疝 1例 ,复发性斜疝 4例 ,复发性直疝 1例 ,嵌顿性1例 ,滑动性斜疝 1例。双侧 :复发性斜疝 斜疝 2例 ,直疝 斜疝 2例。全部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腹压增高性疾病 ,其中前列腺肥大 40例 ,便秘 1 0例 ,慢性支气管炎 8例 ,慢性肝功能不全伴少量腹水 1例。合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解剖学的不断发展 ,近几年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国内外大中型医院已广泛开展。我们自 2 0 0 1~2 0 0 3年对 42例患者 45例次进行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meshplum修补术 )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共 42例 ,45例次 ,其中男 40例 ,43例次 ,女 2例。年龄 1 7~ 82岁 ,平均 63 .2岁。老年患者较多 ,有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糖尿病、肝硬化等并发症 1 7例。右侧斜疝 2 0例 ,右侧直疝 6例 ,左侧斜疝 1 1例 ,左侧直疝、复发性斜疝、双侧斜疝各 2例 ,复发性直疝、双侧直疝各 1例。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行腹腔镜双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57例(男性42例,女性15例),年龄23-72岁,其中斜疝修补术后复发行第2次手术11例,手术时间45-105min。选用脐孔及脐平面下的稍下层腹直肌共3个穿刺点,在腹腔镜直视下分离内环周围腹膜,置赫美补片于腹膜前间隙的疝内口处,闭合腹膜。结果腹腔镜疝修补术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1-10月,平均5年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斜疝修补术符合生理,安全有效,手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单,损伤小,瘢痕小,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前入路Kugel补片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前入路腹膜前Kugel补片治疗腹股沟疝的体会,确定此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至2008年作者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Kugel补片,进行前瞻性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修补67例71侧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并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结果在71侧腹股沟疝中,原发疝68例,其中左侧斜疝27例和直疝1例,右侧斜疝29例,双侧斜疝3例,双侧直疝1例,股疝3例。复发斜疝3例。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50min;术后6-24h下床活动;术后出院时间4-8d(平均6d)。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皮下血肿、阴囊积液。随访7~48个月(平均28个月)无复发。结论前入路Kugel补疝修补术不仅具有微创、无张力,术后并发症少等原来的特点,而且还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手术适合症广、利于青年医生学习和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11月间收治的70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48例腹股沟斜疝(单侧)、14例(双侧)、8例腹股沟直疝(单侧),均采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完成手术,术后并发阴囊血清肿2例,经穿刺抽液等措施后,3d~4d血肿消退。术后3例诉切口轻微疼痛,未服用止痛药症状消失,无手术区内异物感,舒适感好。术后随访2个月~24个月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后细心的护理对取得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的临床疗效及实践难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TEP治疗.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33例,双侧腹股沟疝4例,单侧腹股沟直疝5例,股疝1例,均为初发疝.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0.5~2h,平均(1.5±0.5)h;住院时间3~5 d,平均(4.5±0.5)d;术后1例出现血清肿,1个月后自行吸收,1例局部慢性疼痛2个月,随访6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 TEP具有操作简便、恢复快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同其他疝修补术相比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特别是老年人,因腹股沟的肌肉、腱膜等组织随年龄老化而不同程度退化变性、松弛、萎缩,同时老年人常并存着某些使腹内压增高的疾病,所以老年腹股沟疝的患者手术治疗后继发的机率明显高过别的年龄组患者。我院从1996年到1998年共收治19例,均为前次手术在我院完成而再次复诊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均为男性,60~69岁12例,70~79岁5例,80岁以上2例;同侧斜疝术后对侧继发15例,其中对侧继发斜疝13例,对侧斜、直疝并发2例,同侧斜疝术后继发直疝3例,同侧直疝术后继发斜疝1例。1.2 伴随病 …  相似文献   

20.
本组共收集我院1999年11月至2004年11月旌行的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lugmesh)病例共28例,共计33侧,(5例为双侧)按中华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纽颁布的分型方法:Ⅱ型12例,Ⅲ型10例(15侧)。Ⅳ型6例,均为男性年龄57到83岁,平均73岁。其中斜疝18例(包含合并股疝1例,合并切口疝1例)。直疝5例,双侧斜疝3例,双侧直疝1例,斜疝合并直疝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