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多发病,尤以春秋两季为甚。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电针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十分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面瘫属于祖国医学的“卒口僻”、“口眼斜”、“嘴风”、“吊线风”等,现代医学分为周围性、中怄性两种。临床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多见。笔者从1989年2月至2005年2月采用补阳还五物汤合牵正散口服,并外用自拟面瘫搽剂外涂。治疗中后期周围性面瘫42倒,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概述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疾病,又称“口眼歪斜”。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中医学认为,面瘫的发生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病因有内外因之分。  相似文献   

4.
面瘫,俗称“口眼瞩斜”,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多发病,尤以春秋两季为甚。主要症状:口歪斜,鼻唇沟变浅,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额、鼓腮、蹙眉、噘嘴,露齿时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弦细。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针灸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十分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药治疗马国面瘫100例庞存生兰医一院第十批援马医疗队(730000)关键词面瘫电针穴位疗法周围性面瘫(Belspalsy),俗称“面神经麻痹”、“口眼斜”、“吊线风”、眼歪斜”。笔者参加第十批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在首都马义奇医院门诊运用传统针灸法及...  相似文献   

6.
吴刚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22):47-47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多发病,尤以春秋两季为甚。主要症状:口歪斜,鼻唇沟变浅,眼睑不能下合。不能皱额、鼓腮、蹙眉、噘嘴,露齿时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弦细。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针灸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十分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伊清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Z):168-168
面瘫一证。最常见为西医面神经炎。属中医“中风”范畴,但与中风有别。一般说来,中风以猝仆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蹇、半身不遂为主,面瘫则以口角歪斜、单眼露睛而已。其基本病因、病理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袭,风痰、瘀血阻滞脉络。治疗上大都推崇宋代杨谈的《杨氏家藏方》中的牵正散。本人门诊运用牵正散加减治疗面瘫2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本组针刺治疗的是周围性面瘫,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针刺治疗本病5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牵正散加味配合针灸冶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即面部神经麻痹。中医称之“口眼歪斜”,面瘫是由于机体正气虚,外邪侵袭面部经络,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面部肌肉不收而发病。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症,祖国医学称为“口眼歪斜”、“面瘫”。治疗面瘫的主法较多,但有些病人疗效甚微。3年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针灸加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晋东南卫校(046000)闫记灵附院中医科俞伟周围性面瘫,即颜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眼歪斜”,是以患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眼不能闭合,口角被拉向健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近年来我们用针灸加闪罐的方法治疗30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许衍兰  李娟 《中原医刊》2004,31(6):53-53
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其特点:突发性口眼歪斜,一侧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黎凯教授分期辨治面瘫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疾病,又称“口眼歪斜”。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1]。中医学认为,面瘫的发生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病因有内外因之分。  相似文献   

14.
面瘫是指面部肌肉瘫痪,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称“口眼歪斜”,西医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因受凉、过劳、精神紧张、心情抑郁而诱发。面瘫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病变对侧表情肌瘫痪,口角下垂且向健侧偏斜,流泪或流涎,鼻唇沟变浅,或眼裂增大,额纹消失,或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腮、吹口哨等。  相似文献   

15.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故又称“口眼歪斜”,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无明显季节性。自2003年以来,笔者使用电针配合TDP(神灯)辐射治疗面瘫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面瘫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口眼(口呙)斜”或“口僻”范畴,在热带非洲亦属常见病。笔者自1989年元月至12月在赞比亚工作期间,针刺治疗面瘫黑人患者8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Kabwe总医院门诊和部  相似文献   

17.
Bell面瘫也被称为Bell麻痹,周围性面瘫是脑神经病变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与中枢性面瘫共组于面神经麻痹(也被称为“面瘫”)分类中.大多由急性化脓性茎乳孔内的面神经炎、局部病毒感染,慢性中耳乳突炎或手术损伤致病[1]。发病于各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且男性多于女性。近3年来,我们对43例病人进行局部穴位注射治疗,收到一定效果,现成文以敬同仁指正。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情况bell面瘫主要是一侧面部表情肌麻痹瘫痪,面部不对称。患者面肌不能运动、眼裂增大、流泪、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不能做扬眉、皱眉、鼓腮、吹口哨、示齿等动作。X线照片有…  相似文献   

18.
<正> 笔者自创“健慧面瘫灵”方,治疗10例曾用牵正散、正容汤、人参再造丸、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丹及静脉点滴治疗无效,甚至愈治愈重的面神经麻痹所致面瘫,顽固不愈者10例,收到很好效果。兹就“健慧面瘫灵”方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性5例,女性5例,汉族3例,回族3例,土族3例,藏族1例;病程均在15日以内;全部病例均在省级医院、个体诊所等服用牵正散加减、正容汤加减、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华佗再造丸及静点  相似文献   

19.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寒,侵犯面部经络,经气不通,经脉失养,气血不和,肌肉纵缓不收所致。以患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鼻唇沟平坦,额纹变浅或消失,面肌不能随意为主要症状。治疗面瘫的方法颇多,但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较为重要。笔者近几年来以经络学说为主,参考神经生理,采用“先矫正后针刺,深刺翳风穴,浅刺面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儿面瘫即小儿“口眼歪斜”,一般成人患本病者多,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究其病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然而小儿面瘫的治疗有其特点,其一是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变化多速,不易发现,父母多在小儿哭闹时才发现;其二是中药内服外贴家长多不采用;其三就是不能留针,灸法和推拿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