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MC,应用不同水平的AngⅡ(1,10,100nmol/L)或应用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或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预处理后再用AngⅡ刺激,于实验终点收集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细胞计数及流式细胞术测定MC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抽提细胞总RNA,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和纤维连接蛋白(FN)mRNA表达;应用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结果1.MC应用100nmol/LAngⅡ刺激后,其3H-TdR掺入量及细胞数分别是基础状态下的2.14倍和2.32倍;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MC增殖,其抑制率可达85%以上。2.MC应用100nmol/LAngⅡ刺激24h后,48%的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罗格列酮呈剂量依赖性阻断AngⅡ诱导的细胞周期变化。3.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MCTGF-β1、PAI-1和FNmRNA表达。4.MC应用100nmol/LAngⅡ刺激60min后,ROS产生是对照组的3.85倍。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MCROS产生,10μmol/L罗格列酮几乎完全阻断AngⅡ诱导的ROS产生。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阻断AngⅡ诱导的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1.探讨氧化应激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蛋白尿和肾小球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2.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AngⅡ诱导的蛋白尿和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ngⅡ模型组、Tempol治疗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尿8-isoprostane和清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中nephrin和podocin表达。结果1.AngⅡ灌注后尿中8-isoprostane和清蛋白排泄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5.45倍和16.65倍;肾小球足细胞出现广泛足突融合;肾组织中nephrin和podocin表达显著降低,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56%和49%。2.Tempol治疗后尿8-isoporstane和清蛋白排泄分别降低68%和77%;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肾组织中nephrin和podocin表达显著增加,分别是模型组的1.43倍和1.51倍。3.罗格列酮治疗后尿中8-isoprostane和清蛋白排泄分别降低57%和74%;AngⅡ诱导的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在罗格列酮治疗后明显好转;肾组织中nephrin和podocin表达亦显著增加,是模型组的2.05倍和1.58倍。结论AngⅡ通过诱导氧化应激而导致蛋白尿和肾小球足细胞损伤;PPARγ激动剂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阻断AngⅡ诱导的蛋白尿和肾小球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予10-7mol/L AngⅡ刺激细胞(O、12、24、48、72 h),检测各时间点细胞ILK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予不同水平(0、10-11、10-9、10-7、10-5mol/L)AngⅡ刺激细胞48 h,检测ILK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分离、培养的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结蛋白染色阳性;2.用lO-7mol/L AngⅡ干预肾小球系膜细胞,12 h后大鼠ILK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开始升高,48 h达到高峰值,0、12、24、48、72 h大鼠ILK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为0.18±0.02、0.37±0.07、0.90 ±O.10、1.73±0.12、及1.72±0.13(F=166.78 P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不仅通过改变肾小球血流动力学促进肾小球硬化 ,还可促进肾脏炎症因子的表达及细胞外基质集聚 ,因而在肾脏疾病的慢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 。核因子κB (NF κB)是一种与炎症因子的产生、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交联和细胞凋亡有关的转录因子 ,参与了多种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导过程[2 ,3 ] 。我们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 ,观察NF κB/IκB信号通路在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趋化因子IL 8和MCP 1表达中的作用 ,探讨AngⅡ介导肾小球肾炎的信号转导机制。材料AngⅡ及 2 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购自Sigma公司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表达IL-13的调节作用及IL-13对HMC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促纤维化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IL-13对肾小球疾病状态下系膜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HMC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不同浓度的LPS(1 μg/ml,10 μg/ml,100 μg/ml)刺激或用不同浓度的IL-13(1 ng/ml, 10 ng/ml, 100 ng/ml)预处理。应用RT-PCR和ELISA检测系膜细胞IL-13 mRNA 和蛋白表达;应用核酸酶保护法检测系膜细胞TNF-α,IL-1α,IL-1β,MCP-1,IL-8和TGF-β1 mRNA表达。结果:①未予任何刺激的对照组,系膜细胞不表达IL-13 mRNA和蛋白;LPS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促进系膜细胞IL-13 mRNA的表达和蛋白分泌。②正常培养状态下,系膜细胞可组成型表达TNFα,IL-1β,IL8和TGF-β1,而不表达IL-1α和MCP-1 mRNA;LPS刺激后上述炎症因子表达显著上调;IL-13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结论:IL-13是系膜细胞的自分泌因子;IL-13可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促纤维化因子的表达,提示自分泌和旁分泌的IL-13对于肾小球疾病状态下肾脏系膜细胞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对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干扰素1(IFN-γ)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TIMP-1干预组、细胞因子刺激组和对照组。细胞因子刺激组应用细胞因子(IL—1β 10ug/L,TNF—α 50ug/L,IFN-γ 50ug/L)诱导大鼠胰岛瘤细胞株RINmSF细胞凋亡;TIMP-1干预组在细胞因子刺激前予以TIMP—1(50ug/L)预处理1h;对照组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同步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Caspase-3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和Caspase-3活性,采用DNALadder进行凋亡鉴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FN-α联合刺激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并呈时间依赖性(Pa〈0.05,0.001);TIMP-1干预组较细胞因子刺激组细胞活力上升约14%,Caspase-3活性下降约38%,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a〈0.001)。DNALadder检测,细胞因子刺激组可见特征性的梯状条带,TIMP—1干预组梯状条带不明显,出现与对照组相似的2条基因组大分子条带。结论IL-1β、TNF-α和IFN-γ联合刺激可诱导RINm5F细胞凋亡,TIMP-1对细胞因子诱导的RINm5F细胞的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对nephrin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PAN)肾病模型,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病大鼠不同时间点肾组织中PPARγ和nephrin mRNA和蛋白表达,并观察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大鼠肾组织中nephrin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HEK293细胞,转染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nephrin启动子区,观察罗格列酮对nephrin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PAN肾病模型d1 PPARγ、nephrin mRNA和蛋白即出现下降,d3出现明显下降,d7下降到最低点,PPARγ与nephrin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而PPARγ和nephrin蛋白表达与24 h尿蛋白排泄呈负相关;罗格列酮治疗后大鼠尿蛋白排泄明显下降,肾组织中nephrin表达回升;罗格列酮呈时间依赖性诱导nephrin基因的转录活性,3 h达高峰,其后荧光素酶活性有所下降,但刺激24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nephrin表达受PPARγ调控,PPARγ激动剂通过诱导nephrin表达而减轻蛋白尿。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及其配体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概述 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两栖类、啮齿类动物及人类的PPARs均存在3种亚型,即PPARα、PPARβ和PPARδ(亦称PPARγ).人PPARγ基因位于染色体3q25上,可在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达,其高表达可发挥重要的抗炎、抗增生和抗肿瘤作用.在肾脏组织中,PPARγ在肾小球系膜细胞和上皮细胞、近端和远端小管、髓质集合管和血管内膜(或血管中层)中均有广泛表达,但内髓集合管表达水平最高[1].  相似文献   

9.
Bao HY  Chen RH  Huang SM  Pan XQ  Fei L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1):822-826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系膜细胞增殖以及对系膜细胞基质蛋白分泌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索姜黄素对系膜细胞白细胞介素 (IL 1β)和巨噬细胞趋化蛋白 (MCP 1)基因表达的改变。 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后 ,分别收集上清液及细胞 ,应用ELISA的方法测定上清液中胶原Ⅳ和Ⅲ的蛋白分泌量 ,MTT法测定系膜细胞活性 (吸光度值 ) ,RT PCR的方法测定系膜细胞IL 1β和MCP 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以未加LPS及姜黄素和仅加LPS不加姜黄素作为对照组。结果 当姜黄素浓度大于或等于 6 2 5 μmol/L时 ,系膜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 (P <0 0 1) ,且表现为浓度依赖性。在基础状态下 ,系膜细胞分泌一定量的胶原Ⅳ和Ⅲ [(10± 9 13)ng/ml和 (2 9 5± 0 5 8)ng/ml],亦有MCP 1mRNA表达 [(42 1± 14 98) % ],但IL 1βmRNA几乎不表达 ;经LPS刺激后其胶原Ⅳ和Ⅲ分泌增加 [(138 75± 2 3 2 3)ng/ml和 (38 2 5± 5 38)ng/ml],同时IL 1β和MCP 1基因表达上调 [分别为 (16 91± 1 6 8) %和 (76 6± 6 5 9) % ],而姜黄素浓度为 4 μmol/L时即能明显抑制LPS刺激的系膜细胞胶原Ⅳ和Ⅲ的蛋白分泌 (P <0 0 5 ) ,且在高浓度时作用更为明显 ;同时姜黄素还能消除LPS上调系膜细胞IL 1β和MCP 1基因表达的作用 (P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小鼠前脂肪细胞分化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IRSs)/PI3K信号通路在前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小鼠3T3-L1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LY294002(25 μmol/L),对照组加入同体积DMSO。应用0.5 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10-6 mol/L地塞米松和5 μg/mL胰岛素诱导两组前脂肪细胞分化,在培养的0 d、2 d、4 d、8 d分别收集细胞,实时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EBPα和PPARγ表达水平。培养8 d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小鼠3T3-L1细胞基础状态下两组C/EBPα及PPAR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分化时实验组C/EBPα及PPARγ表达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油红O染色示实验组细胞无明显脂滴。结论:PI3K抑制剂LY294002能抑制小鼠前脂肪细胞分化及C/EBPα和PPARγ的表达,提示IRSs/PI3K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PPARγ和C/EBPα的表达在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正常、内毒素诱导后及加入地塞米松的内毒素诱导后大鼠系膜细胞的TNFα水平及TNFαmRNA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1)TNFα在正常系膜细胞中分泌量极微,TNFαmRNA的表达处于低水平;(2)内毒素诱导系膜细胞TNFα的产生及mRNA表达增加;(3)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诱导的系膜细胞TNFα的产生及其mR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地塞米松是系膜细胞产生细胞因子TNFα的较强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ColⅣ)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中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福辛普利(FOS)干预的意义。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GMC,鉴定后3~10代用于实验。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仅加正常培养液;LPS组:加正常培养液及10μg/L LPS;FOS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培养液及10μg/L LPS外,分别加FOS1&#215;10^-4mol/L(FOS1组)、1&#215;10^-6mol/L(FOS2组)、1&#215;10^-8mol/L(FOS3组)。各组细胞培养6、12和24h后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olⅣ和TIMP-1蛋白表达量,收集细胞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其TIMP—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正常培养的大鼠GMC均有一定量的ColⅣ和TIMP-1蛋白表达;LPS组在各时间点ColⅣ和TIMP-1蛋白分泌均高于对照组(Pa〈0.01),而FOS各组ColⅣ和TIMP-1蛋白分泌均低于LPS组(Pa〈0.01)。2.正常培养的大鼠GMC可表达一定量TIMP-1mRNA,LPS组在各时间点TIMP-1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FOS各组表达量均低于LPS组。结论FOS抑制LPS诱导的GMC分泌ColⅣ,从蛋白和mRNA水平抑制LPS诱导的大鼠TIMP-1表达,而TIMP-1是调节ColⅣ降解的重要因子,为FOS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β(PDGF-β)受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2) 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心肌肥大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AngⅡ组(以 10-7 mol/L AngⅡ刺激)、川芎嗪组(10-7 mol/L AngⅡ加10 mg/L川芎嗪刺激)及对照组(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3组分别培养24 h,收集心肌细胞,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免疫印迹法测定其PDGF-β受体、ERK1/2表达.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20.71 P<0.01),其中AngⅡ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川芎嗪组较AngⅡ组显著降低(P<0.01); AngⅡ组心肌细胞PDGF-β受体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川芎嗪组心肌细胞PDGF-β受体表达显著低于AngⅡ组 (P<0.05);AngⅡ组心肌细胞ERK1/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川芎嗪处理后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ERK1/2表达较AngⅡ组显著降低 (P<0.01).结论 川芎嗪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PDGF-β受体与ERK1/2的表达,这可能是川芎嗪治疗心肌肥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胖幼鼠腹腔内脂肪系数、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脂肪组织情况及维生素D(VitD)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5只3周龄sD雌幼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肥胖模型组、VitD干预组,每组15只。对照组予基础饲料喂养,肥胖模型组、VitD干预组予高脂饲料喂养;VitD干预组予VitD灌胃5μg/(kg·d)(相当于婴幼儿每天补充VitD 400 IU),对照组和肥胖模型组予植物油灌胃,5mL/kg,1次/d,共6周。每周监测幼鼠体质量,计算Lee’s指数,6周后称量腹腔内脂肪重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表达水平;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脂肪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脂肪组织中MCP-1、MIP-1α及F4/80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测定脂肪组织中MCP-1、MIP-1α及核因子(NF)-KBmRNA表达水平,同时与幼鼠体质量、腹腔内脂肪系数及Lee’s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脂饮食诱导幼鼠肥胖后,第6周肥胖模型组幼鼠体质量、腹腔内脂肪系数、血清MCP-1和MIP-10ll(244.1±16.2)g、(3.25±0.63)%、(2275.2±229.3)ng/L、(190.4±61.9)ng/L]均较对照组[(224.2±10.9)g、(2.43±0.47)%、(1522.1±577.1)ng/L、(63.6±31.6)ng/L1和VitD干预组[(214.0±12.5)g、(2.04±0.64)%、(1863.4+-477.0)ng/L、(120.3±29.5)ng/L]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内脂肪组织HE染色示对照组和VitD干预组脂肪细胞排列较整齐,大小较均-;肥胖模型组脂肪细胞排列较紊乱,大小不一,脂肪细胞过度膨大和许多新生的小脂肪细胞并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肥胖模型组脂肪组织中MCP-1、MIP—1α、F4/80蛋白表达(130944.5±10706.1、174354.8±65267.8、51701.9±50105.1)均较对照组(47394.5±9261.9、54376.7±36436.9、23370.3±16613.1)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VitD干预组MCP-1、MIP-101、F4/80蛋白表达(102967.2±9329.3、48659.8±43553.8、25604.9±11411.6)均较肥胖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qPCR示肥胖模型组脂肪组织中MCP-1、MIP-1仅及NF—κBmRNA表达(2.78±0.90、7.104-1.85、1.504-0.16)均较对照组(0.88±0.18、0.99±0.80、1.00±0.28)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itD干预组脂肪组织中MCP-1、MIP—let及NF—KBmRNA表达(1.73±0.51、1.59±1.09、0.72±0.30)均较肥胖模型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Lee’s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51,P=0.711)。9周龄时,幼鼠脂肪组织中MCP-1、MIP-1饯、NF—KBmRNA表达水平与幼鼠体质量、腹腔内脂肪系数均呈正相关(r=0.738、0.517、0.762、0.693、0.519、0.557,均P〈0.05);与Lee’s指数无相关性(r=0.322、0.317、-0.023,均P〉0.05)。结论VitD可抑制饮食诱导的幼年期肥胖,可能与VitD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及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板层蛋白在肾小球疾病时质或量的改变,探讨它们在肾脏中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学意义。方法 本研究以板层蛋白α1,α2,β1,β2,γ1结构链为观察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它们在48例肾小球疾病病理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是否发生质或量的改变。结果LNα1,α2,β1和γ1的mRNA在伴系膜增生的肾小球内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生的系膜细胞是主要的细胞来源。在肾小球系膜增殖节段和硬化病灶附近伴有LNα1和γ1的蛋白增多和LNα2,β1蛋白的异常表达,而LNβ2链在相应节段的系膜区和GBM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在系膜增生的肾小球疾病中,增生的系膜细胞是肾小球内板层蛋白量的积聚和异常合成的重要细胞来源。在肾小球疾病中,板层蛋白的合成出现量和质的变化,这可能是肾小球疾病进展和恶化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TrkB)及其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水平对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不同纳摩尔浓度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retinoic acid,ATRA)诱导后TrkB蛋白水平变化;四甲基偶氮蓝比色(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结果 (1)不同浓度ATRA(1、10、100nmol/L)处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Y5Y5d,TrkB蛋白水平随ATRA浓度增加而增加;(2)BDNF10ng/ml+ATRA 10nmol/L+顺铂(Cisplatin,CP)5μg/ml作用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同单用CP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BDNF(50、100ng/m1)加相同浓度ATRA及CP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单用CP组,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单用CP组,BDNF 100ng/ml组存活率高于BDNF 50ng/ml组,凋亡率低于BDNF 50ng/ml组。ATRA 1nmol/L+BDNF 50ng/ml+CP 5μg/ml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同单用C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ATRA 10、100 nmol/L加相同浓度BDNF及CP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单用CP组,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单用CP组,ATRA 100 1nmol/L组细胞存活率高于ATRA 10nmol/L组,凋亡率低于ATRA 10nmol/L组。(3)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到CP作用组可见到较多细胞呈凋亡改变,而ATRA 10nmol/L+BDNF 50ng/ml+CP 5μg/ml组细胞形态多数正常。结论 SY5Y对化疗药顺铂的敏感性受TrkB及BDNF水平的影响,二者水平越高越容易产生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17.
鼠尾草酸增加1,25(OH)2D3诱导HL-60细胞分化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已证实1, 25(OH)2D3可以诱导HL-60细胞向成熟单核细胞分化,但其不足之处是高钙血症和形成耐药株。该实验应用鼠尾草酸(CA)联合1, 25(OH)2D3研究对HL-60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引起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改变。方法:应用鼠尾草酸,1,25(OH)2D3单独和联合应用处理HL-60细胞,共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低浓度1,25(OH)2D3(1 nmol/L)组、鼠尾草酸组;联合处理组(10 μmol/L鼠尾草酸和1 nmol/L 1,25(OH)2D3);高浓度1,25(OH)2D3(100 nmol/L)组。每24 h监测1次,通过四唑氮蓝(MTT)法观察细胞生长,共72 h;收集处理后72 h的HL-60细胞,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周期及单核细胞分化标记CD14的表达,ROS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72 h后,联合处理组HL-60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Ab= 0.560±0.020; P<0.01),细胞形态具有成熟单核细胞特征,CD14的表达率升高(57.62%;P<0.01),G0/G1 期细胞显著增多, ROS水平下降[(52.67±10.76)%,P<0.01];联合处理组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15.64±17.74 nmol/L,P>0.05),但与高浓度1,25(OH)2D3组相比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鼠尾草酸可增强1,25(OH)2D3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增强抑制HL-60细胞增殖作用,细胞阻滞于G0/G1期,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这可能与细胞的诱导分化机制有关,且这一联合作用不增高细胞内钙离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管紧张素Ⅱ的致炎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表达及其对正常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影响。方法对21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和11例正常儿童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进行血浆AⅡ测定;后者PBMC经AⅡ刺激,检测MCP-1、ICAM-1的表达。结果21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浆AⅡ为(113.4±47.1)ng/L,11例正常儿童血浆AⅡ为(45.9±30.6)ng/L,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1例正常儿童PBMC与不同浓度的AⅡ(10-9、10-8、10-7、10-6mol/L)混合培养,在细胞培养24 h后,MCP-1I、CAM-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0 mol/L组,以10-6mol/L的AⅡ刺激的表达最高。10-6mol/L的AⅡ条件下,刺激2、24、48 h,在24、48 h MCP-1I、CAM-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AⅡ刺激组,以24 h表达最高。结论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浆AⅡ水平增高,AⅡ可通过刺激MCP-1I、CAM-1的表达,参与哮喘的慢性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9.
Mao HX  Yi ZW  Wu XC  Dang XQ  He XJ  Cao Y  Mo SH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7):494-497
目的利用能够表达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iRNA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载体(pGEFP-C1)转染SD大鼠系膜细胞系、干扰TGF-β1的表达,观察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N)的相应变化,探讨防治肾脏纤维化的新途径。方法根据大鼠TGF-β1基因序列第538-556(A)和895-913(B)核苷酸序列,将A、B二段序列分别构建成小发夹结构,分别(A/B)或共同(A+B)插入一个pGEFP-C1载体中,得到3个重组载体,能够分别或同时表达针对A或(和)B序列的siRNA,分别转染系膜细胞后,通过ELISA和RT-PCR动态观察系膜细胞TGF-β1、FN的mRNA和细胞培养上清中蛋白浓度的变化,探讨二者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载体表达的siRNA与TGF-β1基因第538-556序列相同者,能够显著干扰48h时间段TGF-β1 mRNA(RT-PCR)(P〈0.01)和蛋白分泌(细胞上清ELISA)(P〈0.01),脂质体转染刺激系膜细胞FN分泌显著增加,表现为对照组和TGF-β1未被有效干扰组,FN分泌于24h时段达到峰值,而TGF-β1被干扰的实验组,FN峰值被推迟到48h才出现(P〈0.01)。结论siRNA干扰系膜细胞TGF-β1的表达,能够减少FN的表达,但FN的表达可能并不完全依赖于TGF-β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多柔比星诱导肾小球硬化大鼠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40只雄性8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和模型组。将模型组大鼠麻醉,在无菌条件下背侧切口行左肾切除术,1周后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5mg/kg);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予以假手术,1周后尾静脉注射等容积9g/L盐水。造模12周末处死大鼠,取肾脏组织作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MMP-2、-9和TIMP-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MMP-2、-9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a〈0.01),Col—Ⅳ、FN、TIMP-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a〈0.01),TIMP-1/MMP-9和TIMP-1/MMP-2比值显著增高(Pa〈0.01)。肾组织TIMP-1、TIMP-1/MMP-9和TIMP-1/MMP-2比值与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呈显著正相关(Pa〈0.01)。而MMP-2、-9与GSI呈显著负相关(Pa〈0.01)。结论TIMP-1/MMP-2、TIMP-1/MMP-9比值失调,使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减少,导致ECM过度积聚,参与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