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28岁。因停经41天,下腹剧痛伴肛门坠胀感6小时而入院。查体:宫颈举痛(+);宫体增大如孕6周大小、质软、无压痛。双侧附件均未扪及明显包块,右侧附件区压痛明显,左侧轻压痛。尿HCG:(+)。经阴道B超检查所见:①子宫增大,内膜增厚,宫内未见孕囊回声。②右侧卵巢内见麦圈样不均回声19mm×18mm,其内囊状无回声直径约5mm。③盆腔见较多积液无回声,内见低淡光点、光斑。超声提示:右侧卵巢妊娠可能性大并盆腔积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63岁,孕6产5,主因"自扪及下腹部肿物3月余,自感明显增大3 d",于2008年11月18日10时入院.患者3个月前清晨憋尿平卧时,于右下腹部扪及约7 cm×3 cm大小的椭圆形肿物,活动,质较硬,轻压痛,无其他不适症状.未予诊治.近3 d,患者自觉右下腹肿物较前明显增大,腹胀明显,行阴道彩超提示右侧附件区可见:11.0 cm×4.7 cm×4.5 cm的无回声区,边界清,透声差,其内见絮状偏强回声.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患者,男,14岁,右侧腰腹部胀痛不适1月余,运动后疼痛加重。右肾区轻压痛、扣击痛,右侧输尿管走行区轻度压痛。CT增强扫描:右侧输尿管上段管壁增厚,呈轻中度强化,病变输尿管周围脂肪间隙毛糙,右肾体积增大,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薄厚不均,强化明显低于正常肾实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诊断为:右侧输尿管上段占位?腹膜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6岁,孕2产1,宫内节育器避孕9年,因停经40d,下腹疼痛2d,于2006年11月26日10时急诊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6年10月16日。入院查体:T36.8℃,P90次,R22次/rain,Bp115/67.5mmHg,痛苦面容,心肺正常,腹肌紧张,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以右下腹为甚,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经产式,宫颈光滑,着色明显,抬举痛不明显,后穹窿饱满,子宫前位,增大,如40d妊娠大小,质软,活动好,压痛尿妊娠试验(+),右侧附件区增厚,压痛明显,未触及明显包块,左附件区未触及包块。  相似文献   

5.
<正>1资料患者,女,27岁,已婚,因停经41d,阴道不规则出血5d来站。患者既往月经较规律,现停经41d,5d前无何诱因阴道出血,量由少逐渐增多并混有少许血块,伴轻微左下腹痛呈阵发性,并伴有恶心、呕吐,无腹泻及肛门坠胀感。查体:心肺正常,腹部平坦、软,下腹部偏左处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妇科检查:已婚未产型外阴,阴道畅,阴道内少许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着色。子宫后位偏左,稍大,无压痛,左侧附件区有轻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右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血hCG 928.37U/L,B超检查可见宫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7岁,不规则阴道少量流血35~40d伴下腹隐痛,低烧2周入院。查体,T:37.5℃,P:92次/分,Bp:11.8/7.9kPa,下腹部压痛(+),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无明显停经史,阴道畅,见少量血迹,宫颈光滑,举痛阳性,子宫正常大小,压痛(+),右附件(-),左附件下可及5cm×4cm×3cm大小包块,界限不清,不活动,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12.4×109/L,Hb102g/L,RBC1.98×1012/L,尿HCG弱阳性。B超检查:子宫大小为6cm×3.8cm×5.2cm,外型不规则,表面光滑内回声均,子宫直肠窝见积液,深2.9cm,积液内见密集不均的细点状回声,左附件增厚,右附件未见占…  相似文献   

7.
患者王某,37岁,工人,孕5产1,主因停经38d,突发右下腹撕裂样疼痛,伴有恶心、呕吐、晕厥,于1999年6月20日急症入院,检查急性痛苦面容,面色苍白,脉搏100次/min,血压90/60mm Hg,心肺未查见异常,上腹软,肝脾未触及,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以右侧为重,移动性浊音( )。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型,阴道通畅,无出血,宫颈光滑,举痛( ),着色不明显。后穹隆饱满触痛,子宫触不清,双附件区均有压痛反跳痛,以右侧为重,未触及明显包块。化验检查: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6.0×10~9/L。后穹隆穿刺抽出5ml陈旧性不凝血,未行B超检  相似文献   

8.
李明勋  张冰梅  张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5):3527-3528
目的:探讨早期宫内妊娠误诊为异位妊娠的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将拟诊为异位妊娠的51例宫内妊娠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为异位妊娠的50例患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内妊娠组的停经天数、阴道流血、腹部压痛、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均明显低于异位妊娠组(P<0.05);B超检查附件包块小于异位妊娠组(P<0.05);血HCG、血P值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P<0.05)。结论:阴道流血、宫颈举痛、附件区包块、血HCG及血P值是鉴别早期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付虹 《健康博览》2020,(4):44-44
27岁的婉茹体检发现右侧卵巢畸胎瘤6个月,医生要求其手术住院治疗。婉茹已婚,无生育史,平素月经规律,经量中等,轻微痛经。通过查体发现右侧附件区可触摸到直径5厘米大小囊实性、边界清楚、活动正常的肿物,无压痛。盆腔B超提示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子宫内膜5毫米,右侧卵巢内5.6×5.5厘米大小的混合回声,考虑是畸胎瘤。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9岁,阴道内肿块,性交不适一年于1976年3月13日入院。一年前性交时感觉阴道右侧有肿块阻碍,日趋严重。既往无慢性咳嗽史和便秘史。体检:体温36.8℃,血压122/76毫米汞柱,脉搏86次,皮肤粘膜无黄染。心肺(一),腹软,肝脾不大,腹腔及双腹股沟均无肿块触及。妇科检查:经产式外阴,子宫稍后倾,正常大小,宫颈轻度糜烂,附件(一)。距阴道口4厘米右侧壁可触及鸡蛋大突入阴道之肿块,质软,加压时肿块缩小,无压痛。阴道壁光滑,肿块位于右阴道壁与直肠之间。嘱咳嗽时肿块有冲击感。当患者直立时,该肿块更加明显并稍增大。血、  相似文献   

11.
杨丽华  吴兰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593-1594
目的:探讨早期宫内妊娠误诊为异位妊娠的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对2001年3月~2004年2月在我科拟诊为异位妊娠的宫内妊娠患者48例,与临床确诊为异位妊娠的5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内妊娠组停经天数、阴道流血、腹部压痛、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明显低于异位妊娠组(P<0.05),B超附件包块小于异位妊娠组(P<0.05),血β-HCG、血P值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P<0.05)。结论:阴道流血、宫颈举痛、附件区包块、血β-HCG、血P值是鉴别早期宫内孕与异位妊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 患者,25岁,已婚,有性生活史5年未孕。1998年5月3日因停经42天阴道点滴出血3天,去他院进行B超检查,诊断为:早孕(先兆流产)。行保胎治疗第6天,即1998年5月9日出现下腹剧痛伴肛门坠胀,昏倒1次急诊入院,查体:P 102/min,BP10/6kPa,面色苍白,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叩诊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型,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压痛,双附件区压痛,以左侧为甚。阴道后穹窿穿刺抽出2ml不凝血。血常规:WBC2.44×10~(12)/L,Hb68g/L。B超诊断:腹腔内积液(血)>1000ml,宫外孕破裂。入院后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积血1000ml,子宫、右附件外观正常,左侧输卵管见3.5cm×2.7cm×3.2cm紫蓝色包块,表面有一破裂口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9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于2011-06-27入本院。病史采集:G2P2,既往有痛经史,无进行性加重。2年前月经稀发,欠规律,数月1次,量少。妇科检查:子宫后位,增大如孕40+d,质中,形态规则,活动欠佳,压痛(-);宫体右前方可扪及一囊性包块(直径约为11.0cm),活动欠佳,压痛(-)。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附件囊性包块(10.2cm×8.2cm×9.5cm)。入院拟诊为卵巢囊腺瘤。CA125为67.26U/mL。2011-07-01因"盆腔包块性质不明"在本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腔少量呈淡黄色腹水,膀胱后壁(膀胱腹膜反折处)见囊性  相似文献   

14.
农立明 《中国保健》2010,(6):155-156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1岁,因“停经15周”来本院就诊。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为2009年11月26日。停经后无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无腹痛、无阴道流血、头晕、心悸等。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增大如孕11周,活动欠佳,无压痛,右侧宫旁触及一包块大小约12cm×12cm×12cm,质较,活动欠佳,无压痛,左侧附件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区晓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115-1116
目的:了解不同的取宫内节育器(IUD)时机对治疗急性盆腔炎并使用IUD的疗效。方法:将急性盆腔炎并使用IUD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取IUD与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对照组单纯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时再取出IUD。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盆腔疼痛、发热、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子宫/子宫附件压痛、外周血WBC计数升高等症状的缓解时间与治愈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盆腔疼痛、发热、下腹压痛反跳痛、子宫/子宫附件压痛、外周血WBC计数升高等症状体征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急性盆腔炎的IUD使用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将IUD取出,与单纯抗感染治疗比较能显著提高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率,缩短缓解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 ,51岁。因腹部持续性胀痛2个月余、加重3天入院。既往体质较差 ,体重46kg。查体 :体温38 6℃、脉搏102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90/60mmHg。热性、痛苦面容 ,意识清 ;心肺无异常 ;腹肌稍紧张 ,右上腹压痛( +)、下腹部压痛( +)、墨菲征(±)、腰骶部压痛( +)。血常规示 :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36 4×109/L、中性粒细胞0 96、淋巴细胞0 04。B超提示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子宫附件未见异常。遂诊断为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予以氨苄西林钠及甲硝唑抗炎对症处理 ,体温无明显下降。以为抗生素效果不佳 ,改用头孢唑啉钠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7.
例1女,34岁,因同房后下腹痛1d入院.腹痛呈持续性坠痛,入院后减轻.无痛经史,孕3产1,剖宫产.查体:腹软,右下腹压痛,麦氏点无明显压痛,子宫及左附件未及异常,右附件触及7cm×6cm×6cm质韧包块,压痛,边界清, 活动好.超声示右附件区囊肿7.2cm×6.8cm×6.6cm,内透声差并见分隔,入院诊断:右卵巢肿瘤蒂扭转.于次日手术探查见:子宫及双输卵管无异常,左卵巢4cm×4cm×3cm,表面有2cm×1cm×1cm囊肿,右卵巢7cm×7cm×6cm,表面有6cm×5cm×5cm囊肿,另一囊肿已破裂约4cm×4cm×3cm,囊液成巧克力样,剥除3个囊肿,探查阑尾无异常.病理检查: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相似文献   

18.
郭欢  洪瑾 《中国农村卫生》2013,(3Z):262-263
1病例 患者女性,28岁,以发现外阴肿块1+年为主诉于2008年3月30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自述1+年前发现外阴右侧肿块2cmx^2cmx^2cm,在外院诊断为前庭大腺囊肿,行坐浴和抗炎治疗后无缩小。近半年来肿块明显增大,无不适感。入院查体:右侧大阴唇外侧肿块6cmx6cmx5cm、边界清、质硬、活动好、无触痛;阴道畅;宫颈光;子宫附件无异常。  相似文献   

19.
急、慢性盆腔炎的特征及危害 急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的症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可出现下腹疼痛、发烧、寒战、头痛、食欲不振.检查时发现病人呈急性病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有紧张、压痛及反跳痛.盆腔检查:阴道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穹窿有明显触痛,子宫及双附件有压痛、反跳痛、或一侧附件增厚.  相似文献   

20.
双子宫患者两宫腔各放置一枚宫内节育器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料:某女,32岁,G3P1.两年前因产后1年月经未复潮,出现恶心、呕吐反应来本院就诊.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通畅,阴道顶端见一纵隔,其左右各见一宫颈,子宫增大,如孕2个月大小,宫体较宽,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双附件区无异常.尿妊娠试验检查阳性.B超检查见:双子宫,双宫颈,左侧宫腔妊娠,符合7周大小,右宫腔内膜增厚.在B超介导下行人工流产术,同时行右侧宫腔清宫术,手术顺利.因畸形子宫为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禁忌证[1],故嘱其采用其它方法避孕.1年前因停经45天,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来本院就诊.B超检查:双子宫,双宫颈,右侧宫腔妊娠,符合6周大小,妊娠者要求行人工流产术后两宫腔内各放置一枚IU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