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复方鱼腥草合剂是根据复方鱼腥草片剂改而成 ,由鱼腥草、黄芩、板蓝根、连翘、金银花 5味药组成 ,具有清热解毒之功能 ,临床上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疼痛 ,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有风热证候者。鱼腥草、连翘、金银花 3味药材均含有挥发油 ,且为活性成分 ,可以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其他水溶性成分如绿原酸等 ,可用水煎煮提取。黄芩、板蓝根含有黄酮、靛蓝、靛玉红及多种氨基酸等 ,均溶于水 ,可用水为溶媒 ,煎出其活性成分 [1 ]。1 挥发油提取条件研究1 .1 鱼腥草挥发油提取试验 :鱼腥草挥发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有鱼腥草素 (即癸酰乙醛 )、…  相似文献   

2.
李君  ;赵福涛 《医学综述》2014,(16):3006-3007
鱼腥草是我国的一味传统中药,其在医药界和民间的应用广泛,其药效温和,抗炎疗效确切。鱼腥草可用于各种炎性疾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与各种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有关。目前,人们对于鱼腥草抗病毒、抗菌、免疫增强等方面的作用有较深入的认识。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类与自身免疫相关的、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鱼腥草有望成为治疗这一种疾病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鲜品和干品鱼腥草中鱼腥草素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乙醚分别提取鲜品和下品鱼腥草,采用快速硅胶柱进行色谱分离,经TLC、MS鉴定化合物.结果:从中分离得到癸酰乙醛(鱼腥草素)和甲基正酮.结论:鱼腥草素不稳定,易于转化为甲基正酮.  相似文献   

4.
鱼腥草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地上部分用作传统中药,可清热解毒、消炎,尤其用于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曾报道从中分离出黄酮、脂肪酸、挥发油、苯甲酰胺、马兜铃酸类、4,5-二氧阿朴菲生物碱及吡啶衍生物。近年有报道鱼腥草蒸汽蒸馏液具有杀病毒作用。作者研究发现该植物的正己烷部分  相似文献   

5.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凉血消斑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 1.偏头痛 鱼腥草、地骨皮各30克,水煎服。阴虚火旺者加枸杞子、桑椹子各30克;热盛体实者加生石膏30克,大黄10克。 2.慢性鼻窦炎 取鱼腥草鲜品适量,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4~5次;另用鱼腥草干品30克,水煎服,通常4~5日见效。  相似文献   

6.
鱼腥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采收时间和不同药用部位鱼腥草的鲜品和干品,其主要有效成分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吸收波长为510nm。结果鱼腥草鲜、干药材各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叶中含量最高,茎中含量最低。结论鱼腥草鲜品中总黄酮的含量高于干品。  相似文献   

7.
傅洪才 《九江医学》2004,19(1):22-22
鱼腥草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功能,对肺炎、咳嗽、多痰、肺脓肿、鼻窦炎、蜂窝组织炎、宫颈炎有理想疗效。鱼腥草静脉注射液为中药鱼腥草(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经蒸馏法提制而成,为无色、澄明注射液。鱼腥草有效成分(挥发油)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其饱和水溶液2mL肌肉注射往往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8.
GC-MS测定鱼腥草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平原 《广西医学》2012,34(7):935-936,941
目的 测定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 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分离出68种化学成分,鉴定出47个化合物,质量分数占总出峰量的71.87%.主要成分为2-十二烷酮(13.10%)、乙酸香叶酯(7.80%)、左旋乙酸冰片酯(7.05%)、棕榈酸(4.30%)、石竹素(4.12%)、2-十三烷酮(4.03%)、月桂酸(3.08%).未检测出鱼腥草素.结论 该研究为鱼腥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复方鱼腥草合剂由鱼腥草、黄芩、板蓝根、连翘、金银花5味中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之功能,临床上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疼痛,急性咽炎,扁桃腺炎等.该药系根据复方鱼腥草片剂改而成(已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而复方鱼腥草片的质量标准中仅有定性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兰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2):1284-1284
<正> 鱼腥草注射液(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是由鲜鱼腥草经加工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其有效成份主要含甲基正壬酮、癸酰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因其具有抗病毒、抗菌、解热、镇咳嗽等药理作用,今年来在我院门、急诊部被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病例,随着该药使用范围的扩大和使用人群的增多,有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现就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01年3月开始使用鱼腥草注射  相似文献   

11.
人工栽培和黔产野生鱼腥草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人工栽培鱼腥草和野生鱼腥草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气-质联用对化学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测定其百分含量。鉴定了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中42个成分,野生鱼腥草挥发油中34个成分。结果表明,具抗菌作用的癸酰乙醛,甲基壬正酮等在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中的含量高于野生鱼腥草挥发油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浅谈鱼腥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药预防和治疗疾病,是中药的一个重要特色,对鱼腥草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结论是鱼腥草生物活性较高,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但对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应进一步加强鱼腥草的基础研究,研制新型现代中药。鱼腥草也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保健食品,并已列入经国家批准的药食两用的名单之中  相似文献   

13.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学名Houttynia Cordata Thunberg。民间广泛用为清热解毒药,近年来临床上用其挥发油制成注射剂,治疗某些炎症疾病取得良好效果。天然鱼腥草中挥发油含量较低,经测定新鲜植物中含油率仅达千分之一。植物  相似文献   

14.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uynia cordate Thunb)的全草,其别名有侧耳根、猪鼻孔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为临床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中药,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1].  相似文献   

15.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东部及东南部。其地上部分为药用部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鱼腥草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1~3]。不同学者从多方面研究了鱼腥草挥发油,已鉴定出了5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癸酰乙醛、甲基正壬酮、月桂醛为主要的药效成分。研究表明鱼腥草挥发油的质量与采收季节[4]、采集居群[5]、品种[6]及提取工艺[7]等因素有关。此外,还研究报道了根状茎、叶、茎与产油率的关系[4],但是没有对其化学成分进行详细分析。考虑到植物的花一般含…  相似文献   

16.
鱼腥草注射液是一种新的常用的广谱抗菌中药制剂。由于其疗效好、副作用小 ,在急诊室应用较普遍。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气管炎等疾病疗效较好。现就在急诊室应用此药过程中护士如何观察与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在我院急诊室静滴鱼腥草注射液治疗的患者 (联合用药除外 )共 2 87例。其中男 141例 ,女性 146例。上呼吸道感染172例 ,急性扁桃体炎 63例 ,急性泌尿系感染 5 2例。给药方法 :鱼腥草注射液 10 0ml,每日 1次静滴 ,5天为一疗程 ,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扁桃体炎者均用 1个…  相似文献   

17.
穗产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穗产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DS法,对穗产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结论:穗产人工栽培鱼腥草的挥发油与其他产地鱼腥草挥发油成分有明显区别,但各产地的鱼腥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载的一味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鱼腥草化学成分种类较多,生物活性高,疗效确切,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其注射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之后,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注意。现对鱼腥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特别是其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现状、成因和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鱼腥草注射液的进一步开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鱼腥草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等功效,主要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的早期治疗。我院于2003年10月-2004年4月,对23例住院的矽肺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现将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鲜鱼腥草挥发油小鼠给药后血中的移行成分。方法建立鲜鱼腥草挥发油小鼠给药后血中移行成分GC-MS分析方法;比较空白血浆、含药血浆和挥发油的成分异同,确定灌服鱼腥草挥发油小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鱼腥草挥发油给药前后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均发生了变化,从灌胃给药的小鼠血中发现了11个入血成分,均为鱼腥草挥发油的原型成分。结论初步阐明鱼腥草挥发油灌胃后进入小鼠体内血液中的成分,推测血中移行成分可能为鱼腥草挥发油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