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4周及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419-2421
目的:观察运用电针结合走罐加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走罐加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共同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反酸、反食、烧心、非心源性胸骨后灼痛的综合疗效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以电针结合走罐加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优于单纯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相似文献   

3.
黄红元 《新中医》2015,47(4):81-84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镁及伊托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予以埃索美拉唑镁及伊托必利片治疗;实验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苏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食管动力、主要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4周后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力和远端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周后吞咽成功率、体部障碍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烧心、反酸和胸痛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内镜下临床总有效率实验组95.56%,对照组76.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镁及伊托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较单用西药治疗可更好改善食管动力和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两组均用莫沙必利,研究组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及胃镜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与胃镜总有效率研究组分别为90.7%、86.0%,对照组分别为67.4%、6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烧灼感、反酸、反食及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有助于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变的食道黏膜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和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胃镜诊断确诊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和观察组(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以及内镜检查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以及内镜检查积分都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厚朴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咽异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25人。中药组患者予以口服半夏泻心厚朴汤治疗,西药组患者予以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中西医结合组同时予以中药+西药(半夏泻心厚朴汤+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改良RDQ量表对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及咽部异物感评分,对比分析有效率、停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及咽部异物感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中西医结合组积分下降最为明显,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72%、96%,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优于其余两组。三组的停药后8周复发率分别为西药组(38.9%)中药组(14.3%)中西医结合组(8.3%),说明中西医结合组的远期疗效高于其余两组。结论半夏泻心厚朴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咽异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在胃灼热、反酸、吞咽困难三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中山市博爱医院100例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依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雷贝组、奥美组、兰索组以及埃索美组,每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5例,其用药分别为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以及埃索美拉唑,对用药后3 d以及7 d的症状积分改变程度进行记录,依据积分下降程度进行临床诊断。结果:雷贝组非胃食管反流病和胃食管反流病治疗7 d后症状积分下降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组、兰索组以及埃索美组治疗7 d后症状积分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用药后并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作为对胃食管反流患者进行诊断的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和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相比诊断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临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中西药组予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联合奥美拉唑口服,中药组予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口服,西药组予奥美拉唑口服。3组疗程均为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及内镜表现观察。结果中西药组和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中西药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明显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均0.05);中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相关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内镜下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对于改善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症状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金华江 《吉林中医药》2012,32(7):690-691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1年12月我院符合CAG诊断标准的患者192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3组:工组58例,采用中药疏肝和络颗粒(成分:橘核、青皮、陈皮、赤芍、泽兰、泽泻、萆薢、续断、煅牡蛎、柴胡、白芍、大枣)治疗;Ⅱ组61例,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Ⅲ组73例,采用中药疏肝和络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各组间的疗效情况.结果:中药疏肝和络颗粒与西药埃索美拉唑合用在症状改善、黏膜恢复、胃黏膜病变程度的改善方面均有显著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中药或单纯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P<0.05).结论:疏肝和络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CAG有较好的疗效,是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食道黏膜结构、细胞间黏附分子-1、L-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将1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只,应用光镜观察各组食道黏膜的病理分级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L-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食道黏膜病理分级明显优于模型组(u=7.135 6、7.271 9,P=0.000 0),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下层及肌层间质中小血管的内皮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分子和L-选择素呈较强表达,中药组和西药组仅呈弱表达,假手术组呈阴性表达。结论:半夏泻心汤可缓解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食道黏膜损伤、降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L-选择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内镜证实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1次;对照组31例,给予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两组均给予加西沙必利1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8周,在第8周末,复查内镜,观察内镜下愈显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6.20%,显效率10.35%,有效率3.45%,愈显率96.55%;对照组,治愈率64.52%,显效率22.58%,有效率12.90%,愈显率87.09%。两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药物,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李军 《四川中医》2008,26(1):84-84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联用乌及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组采用口服西药埃索美拉唑(耐信)和中成药乌及散(乌贼骨、白及)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结果:治疗后1周末、4周末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及4周末胃镜复查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中西药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不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而且起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l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4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x2值为12.59,p〈O.0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内镜下疗效比较,X2值为5.42,P〈O.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疏肝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予中药汤剂疏肝降逆汤口服治疗,治疗组25例予以埃索美拉唑40mg,qd,吗丁啉10mg,Tid口服。[结果]治疗组35例,治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疏肝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疏肝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予中药汤剂疏肝降逆汤口服治疗,治疗组25例予以埃索美拉唑40mg,qd,吗丁啉10mg,Tid口服。[结果]治疗组35例,治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疏肝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加瓦楞子汤联合埃索美拉唑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2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两组,生活方式指导并心理疏导。对照组41例埃索美拉唑镁20mg,2次/d,早、晚空腹口服。治疗组41例半夏厚朴加瓦楞子汤(半夏、厚朴各10g,茯苓15g,苏梗、陈皮各6g,瓦楞子30g,黄连、吴茱萸、生甘草各3g),随症加减,1剂/d,水煎100mL,早晚口服;埃索美拉唑镁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胃黏膜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3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胃黏膜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夏厚朴加瓦楞子汤联合埃索美拉唑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配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胃食管反流患者63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晨起空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疏肝和胃方颗粒制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症状缓解程度及停药后症状维持缓解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反酸、烧心等症状均改善,食管黏膜恢复速度均提高,且治疗组在缓解主要临床症状、加速食管膜愈及维持症状缓解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5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中药组(n=43)和西药组(n=42)。西药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中药组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症状积分下降较西药组明显(P0.05)。结论: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明显,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