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2010年青年人胃癌54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胃癌多发生在胃窦部,组织分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结论青年人胃癌症状隐匿,误诊率高,分化程度低,预后差。应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认识,重视胃病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年人胃癌内镜、病理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总结扬中市人民医院1996年8月~2014年5月间经胃镜、病理或手术证实的青年人胃癌32例,对其内镜下形态、病理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青年人胃癌早期无特殊症状,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主.内镜下形态:BorrmannⅡ型8例(25.0%),Ⅲ型11例(34.4%),Ⅳ型10例(31.3%).早期胃癌3例(9.4%),进展期29例(90.6%).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3例(9.4%),中分化腺癌5例(15.6%),低分化腺癌15例(46.8%),未分化癌4例(12.5%),黏液腺癌5例(15.6%).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及早诊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2月经胃镜(或手术)后病理确诊的青年人胃癌(≤35岁)52例就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病理分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青年人胃癌52例,占同期收治胃癌的6.9%,青年人胃癌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较早发生转移,容易误诊。组织病理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细胞癌居多,占82%。临床分期以胃癌的生长方式以Borramnn分型Ⅲ、Ⅳ多见(40例,77%)。结论:青年人胃癌并非少见,女性多见,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病灶以胃窦部最多见,进展期癌占多数,形态以Ⅲ型最多见,Hp阳性率高。青年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临床晚期癌多,病理组织学分化差,胃镜及病理检查是诊断胃癌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寇冲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49-50
目的:回顾性研究青年人胃癌的临床与病理情况,为进一步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2005年1月1日-2008 12月30日的4年间我院青年人胃癌的患者共100例,对其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类进行统计.结果:100例青年胃癌中,早期胃癌25例,进展期胃癌75例;病理分型中中低、未分化腺癌55例,粘液腺癌30例,印戒细胞癌8例,中分化腺癌5例,管状腺癌2例.结论: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特异性差、进展快,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而发病年龄在36岁以下者称为青年人胃癌。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人胃癌的诊治水平,现对我院77例青年人胃癌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方法:对行胃镜检查并病理确诊的青年人胃癌(≤40岁)及中老年胃癌(〉40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比较胃镜结果和病理特点在两个年龄段的差异。结果:青年人胃癌以胃窦多见,而中老年以胃底贲门为主。青年人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人。结论:青年人胃癌无特异表现,易误诊和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7.
<正>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中老年。30岁以下者称青年人胃癌。由于发展隐匿,恶性程度高,发病率虽低但误诊率高,预后差。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医驽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就我院近几年所收治的37例青年人胃癌作一分析。 临床资料 一、性别与年龄:本组男性16例,女性21例,均为30岁以下,最小者20岁。 二、确诊前时间:最短一日,最长五年。绝大部分为半年左右。  相似文献   

8.
胃癌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生于青年人者较少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有关青年人胃癌的报道呈上升趋势,以往报道多为30岁以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人生时期18~44岁划定为青年人的规定,笔者统计了1997年6月-2003年6月经X线、纤维胃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胃癌患者,报  相似文献   

9.
王军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64-65
目的:分析探讨青年人胃镜活栓诊断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998年至2009年经胃镜病理活检及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的青年胃癌(≤35岁)标本共62例,对其临床特点、发病率、病理类型分期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青年胃癌占同期诊断胃癌患者4.2%,其发病年龄轻,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较早发生转移,容易误诊.组织类型以低分化腺癌、黏液细胞癌为主,组织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确诊后大多已属晚期,预后差.结论:对青年胃癌要提高认识,加强对其胃外表现和转移症状的认识,尽早诊断、治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临床发现,30岁以下的青年人患胃癌常被误诊为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等。至确诊时,已向一个或多个邻近脏器转移,失去早期诊断及根治的机会。国内有学者统计50例30岁以下的胃癌患者,发现病人就诊时,90%的人已有肝脏、胰腺、大网膜、横结肠、腹膜、卵巢等多处转移,给根治手术带来很大的困难。青年人的胃癌为什么常被误诊呢?除了  相似文献   

11.
青年人相聚或在公共交往中少不了递烟和喝酒。可以说,吸烟、饮酒已经成为了现代年轻人生活乃至工作与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正因此,本来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胃癌开始光顾年轻人。我国临床观察数据表明,青壮年胃癌患者越来越多,19岁~35岁的胃癌患者占全部胃癌患者总数的比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的1.7%上升到现在的3.3%,30多年间增加近—倍。由于青年人患胃癌增多,发展迅速,加之容易误诊,确诊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使得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短。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患者数占全世界胃癌患者总数的42%。  相似文献   

12.
胃癌占消化道癌肿的1/2,是中老年易患的癌肿,发病高峰年龄50~70岁。但青年人胃癌并不罕见。我院在1988年至今的15年中,共检出胃癌1208例,而30岁以下胃癌患者有52例,占4.30%。对其中31例胃癌病理切片中作了幽门螺杆菌(HP)检查,其阳性率为22例,占70.97%。1一般资料52例胃癌中男23  相似文献   

13.
胃是一个习惯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饥一顿,饱一顿,经常不吃早餐,有时又暴饮暴食,加之开夜车,生活无规律,让胃癌发病有了"良好"的土壤。临床统计资料表明,19岁到35岁的胃癌患者在近三十年间增加了近一倍,且青年人患胃癌的恶性程度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4.
高峰 《科学养生》2016,(6):49-50
正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地区,全世界约有45%的胃癌病例发生在中国。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增高。胃癌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近年来,胃癌发病有逐渐年轻化趋向,因此,青年人也要警惕胃癌的偷袭。胃癌病因很复杂,诱发因素也很多。目前认为,以下5种因素是胃癌发生的重要诱因。合餐制合餐制是中国重视亲属血缘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一般认为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 ,但近年来青年人胃癌有明显上升趋势 ,且发现时多数已属于晚期而失去手术机会。我院 1 990— 2 0 0 2年经内镜或手术确诊的 40岁以下青年胃癌 46例 ,占同期检出胃癌患者的 8.4 % ,现将其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6例 ,女 30例 ,男女比例为 0 .43∶1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40岁 ,平均 33 .5岁 ,其中 2 4~ 30岁 8例 ,31~ 40岁 38例。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 38例 ,腹胀 34例 ,食欲不振、纳差 30例 ,呕血 2 4例 ,黑便 30例 ,恶心、呕吐 …  相似文献   

16.
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与成年人不同,国内资料认为病程短,恶性度高,就诊晚是青年人大肠癌的主要特点,误诊率高。这样3很多患者失去了手术的根治机会,影响了治疗效果。影响青年人大肠癌生存期最重要的原因是就诊晚和误诊,以至迟迟得不到明确诊断。倘若能够使患者早期就诊,早期确诊和早期手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胃癌具有高复发转移的特点,术后治疗亦较为棘手.我们在临证中应用下痰法治疗此病,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胃癌的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一些青年人的不良嗜好,导致心肌梗死患者越来越年轻化.为增加对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认识,笔者对青年人AMI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PCNA mRNA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7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PCNA mRNA 表达.结果:在高分化胃癌PCNA mRNA 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的PCNA mRNA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CNA 阳性表达率随浸润深度增加而升高;在I期胃癌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期者(P<0.05).结论:PCNA 在胃癌的mRNA 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胃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消痰散结方低、中、高剂量组,5-氟尿嘧啶(5-Fu)组,每组8只.观察指标有:①观察各组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及抑瘤率;②观察消痰散结方干预胃癌组织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有较好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消痰散结方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6.62%、44.82%、58.11%,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结论:消痰散结方有较好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抑瘤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细胞PCNA蛋白的表达有关,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分裂,控制胃癌的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