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AW消毒剂是由我们所研制的AW消毒剂发生器产生。在实验室 ,对其杀灭大肠杆菌及其杀菌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方法  (1)消毒液的制备 :以天津市自来水 (电导率为45 0 μS/cm)为原料通过AW消毒剂发生器后产生的即为AW消毒剂 ,其浓度可随运行参数改变而变化。消毒剂浓度按有效氯浓度计算。 (2 )中和剂筛选试验 :实验菌为大肠杆菌 (80 99)。实验设 8组 :①消毒液 菌悬液 ;② (消毒剂 菌悬液 ) 中和剂 ;③中和剂 菌悬液 ;④ (消毒剂 中和剂 ) 菌悬液 ;⑤磷酸盐缓冲溶液 (PBS) 菌悬液 (正常菌对照 ) ;…  相似文献   

2.
某洁厕剂的主要成分为甲酸、无水柠檬酸及阳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稠剂、芳香剂等 ,在实验室对其杀灭微生物的效果及其毒性进行试验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方法1 1 中和剂选择试验 用含 1%蛋白胨的磷酸盐缓冲液(PBS) ,将大肠杆菌 (80 99)、白色念珠菌 (ATCC 10 2 3 1)制成菌悬液 ,滴染于 (1 0 1 0 )cm2 脱脂布片上 ,3 7℃干燥3 0min ,制成菌片。试验分 8组 :①消毒剂 +菌片 ;② (消毒剂 +菌片 ) +中和剂 ;③中和剂 +菌片 ;④ (消毒剂 +中和剂 ) +菌片 ;⑤正常菌片对照 ;⑥未加菌的PBS对照 ;⑦未加菌中和剂对照 …  相似文献   

3.
苯扎溴铵 (新洁尔灭 )复方消毒剂为 0 .2 %苯扎溴铵溶液中加有碳酸钠 (pH值为 9) ,应用时再加 0 .5 %亚硝酸钠防锈。对其加热不同温度的杀菌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1 1 中和剂选择试验 试验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 5 92 3)。试验分组为 :①消毒剂 菌悬液 ;② (消毒剂 菌悬液 ) 中和剂 ;③中和剂 菌悬液 ;④ (消毒剂 中和剂 ) 菌悬液 ;⑤正常菌对照 ;⑥未接种菌的培养基对照。试验结果 ,当第 6组不长菌 ,第 3、4、5组组间菌数相差≤ 10 % ,第一组不长菌或长菌数远低于第 2组 ,第 2组长菌数超过 10 0c…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所用消毒剂是以三氯二苯醚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消毒剂 ,其有效成份为 1 0 % ,我们在实验室对其杀灭微生物效果及稳定性、腐蚀性进行了实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试验方法 中和剂选择试验 ,定量杀菌试验 ,稳定性实验和金属腐蚀性试验均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试验结果  ( 1)中和剂选择试验结果 (表 1) :试验表明 ,含0 5 %甘氨酸、3 0 %吐温 80、1 0 %卵磷脂的磷酸盐缓冲液可完全中和 2 0 0mg/L的消毒剂。 ( 2 )杀菌效果 (表 2 ) :以 2 0 0mg/L的消毒液作用 2min可杀灭大肠杆菌 99 97% ,金黄色葡萄球菌 99 96%。表 1 中…  相似文献   

5.
德生牌必泰消毒剂是含醋酸氯己定的无色透明水溶液 ,含醋酸氯己定 5 0 0 6mg/L ,在实验室对其杀灭微生物效果、稳定性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1.1 中和剂选择试验 试验菌为白色念珠菌 (ATCC 10 2 3 1)、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65 3 8)。试验设平行 8组 (表 1)。试验结果 ,当第 1组不长菌或菌数远少于第 2组 ,第 2组菌数超过5 0cfu/片 ,第 3、4、5组组间菌数相差不超过 10 % ,第 6、7、8组不长菌时 ,为所选中和剂及其浓度适宜[1 - 2 ] 。1.2 载体定量杀菌试验 试验菌为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80 99…  相似文献   

6.
复方次氯酸钠消毒效果及毒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方次氯酸钠消毒剂以次氯酸钠为主配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化学成分 ,是目前常用的含氯消毒剂 ,复配的目的是改变次氯酸钠的不稳定性和增加其去污能力。复配后 ,对其杀灭微生物效果及毒性进行检测 ,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材料1 1 指示菌 :大肠杆菌 (80 99)、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 5 38)、白色念珠菌 (ATCC 10 2 31)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提供 )。1 2 HBsAg纯化抗原 :应用液浓度 5 0 μg/ml。1 3 中和剂 :(1)繁殖体杀灭试验 :含 0 3%卵磷脂、 3%吐温 80、 1%硫代硫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 (PBS)…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一种以盐酸聚六亚甲基胍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复方消毒剂对空气的杀菌效果。方法采用中和剂悬液定量法选择有效的中和剂后进行空气消毒效果鉴定试验。结果该消毒剂主要杀菌成分盐酸聚六亚甲基胍含量为0.49%。设计3组中和剂配方,只有含5%吐温-80、3%卵磷脂、1%皂基、1%甘氨酸的TPS溶液组成的中和剂符合规范要求。用含量为4 900 mg/L的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液作用60 min,对1、20 m3气雾柜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率分别达99.94%、99.95%;对空气中自然菌作用60 min,平均消亡率达98.85%。结论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消毒剂经适当的中和剂中和后,对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和自然菌均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聚乙氧烯羧基胍聚合物衍生物为主要有效成分制成 0 5 %BST消毒液 (pH =8 0 6 )可以用于不同物体和领域的消毒。于 2 0 0 1年 3~ 6月对其杀菌作用、稳定性、毒性进行了实验观察。1 材料与方法1 1 菌片的制备 试验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 5 38)、大肠杆菌 (80 99)、白色念珠菌 (ATCC 10 2 31)。用磷酸盐缓冲液 (PBS)将其 2 4h新鲜培养物洗下 ,用含蛋白胨 10g/L的PBS稀释并制成菌悬液 ,染于脱脂的无菌布片 (1cm× 1cm)上 ,干燥 ,制成回收菌量为5× 10 5~ 5× 10 6 cfu/片的菌片。1 2 中和剂鉴定 试…  相似文献   

9.
含二氧化氯高效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消毒剂为外观淡黄色,无特殊气味液体,pH值为65,二氧化氯浓度为0501%。为了解其杀灭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的效果、稳定性及对金属的腐蚀性,我们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按消毒技术规范、常规方法进行中和剂选择试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腐蚀金属试验和稳定性观察试验。结果 (1)中和剂试验结果:试验表明,以含05%硫代硫酸钠、2%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和含300mg/L二氧化氯的溶液是符合要求的(表1)。(2)杀灭细菌芽胞效果:悬液试验表明,对大肠杆菌杀灭率达到≥9990%的最低剂量为该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25mg…  相似文献   

10.
在中和剂鉴定试验中,经常会出现因杀菌试验浓度过高,造成在杀菌试验用消毒剂浓度中和剂鉴定试验中第2组无菌生长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验室我们通过对3种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降低试验浓度的方法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强氧化离子水杀灭细菌芽胞试验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通过强氧化离子水杀灭细菌芽胞试验观察 ,研究是否能应用于无菌器械保存液。方法 将新电解产生的 p H值为 2 .4 1、氧化还原电位为 113 4mv的强氧化离子水作用于平均含菌量为 4 .8× 10 6CFU/ ml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进行杀灭试验。结果 原液 60 min杀灭率为 99.99%、90 min为 10 0 % ,对于室温 2 0℃存放 2 4 h的强氧化离子水 ,60 min杀灭率为 99.89%、90 min为 99.99%。结论 强氧化离子水是一种无毒性、无公害、杀菌效果好的一种新型消毒剂 ,但由于其性质不稳定。故不宜作无菌器械的保存液  相似文献   

12.
阴洁爽洗液是一种妇科常用的洗液,对淋病奈瑟氏菌有杀灭作用。我们在实验室对其进行了杀菌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1.1 中和剂选择试验 试验菌为淋病奈瑟氏菌29107,试验设8组①消毒剂+菌悬液;②(消毒剂+菌悬液)+中和剂;③中和剂+菌悬液;④(消毒剂+中和剂)+菌悬液;⑤正常菌对照;⑥试验所用同批次PBS对照;⑦试验所用批次中和剂对照;⑧试验所用同批次培养基对照。试验结果,当第1组无菌或仅有极少数试验菌生长,第2组长菌量较第1组多,远少于3、4、5组,且第1组无菌生长时,第2组菌数≥100cfu/ml,第3、4、5组有相似量试验菌生长,且3、4、5组组间误差率不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D/E中和肉汤对碘伏棉挤出液的中和效果。方法:采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中和剂悬液定量鉴定法,试验菌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同比稀释和调节(1)、(2)组反应管内菌浓度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将碘伏棉挤出液稀释5倍,并调高(1)、(2)组反应管菌浓度至3.8×109CFU/mL,用同比稀释的D/E中和肉汤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符合中和剂鉴定要求。结论:D/E中和肉汤可作为碘伏棉挤出液的中和剂,用于后续杀菌试验。  相似文献   

14.
用中和剂清除消毒剂残效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根据产品说明书中的有效成分配制(常规法)的中和剂和某院根据相关资料配制(试验法)的中和剂清除消毒剂残余杀菌能力的效果。方法:按常规法和试验法分别配制检测消毒剂戊二醛和碘伏的中和剂,并分别按《消毒技术规范》中的“中和剂鉴定试验”操作,进行中和残余杀菌的效果观察。结果:按试验法配制的中和剂可中和消毒剂残余的杀菌能力,且对细菌无抑制作用,按常规法配制的中和剂反之。结论:市售消毒剂多为复合型即含相关活性物,对其残余杀菌力进行清除时应同时中和其有效成分和活性物质,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埃尔托霍乱弧菌稻叶血清型的杀灭作用 ,在实验室进行了杀菌效果的试验观察。1.材料与方法 :(1)菌株分离自深圳市的霍乱弧菌稻叶血清型 ,用PBS制成 2 .5× 10 7~ 2 .5× 10 8cfu ml的菌悬液供试验用。(2 )稳定性二氧化氯含有效成份 (二氧化氯 )≥ 2 % ,深圳市科瑞德消毒用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二氧化氯含量的测定采用丙二酸 -碘量法。取柠檬酸活化后的消毒液 1ml(若预计其含量 >1.5 % ,需经 5 0ml容量瓶稀释后取样 ) ,置于含 10 0ml无离子水的碘量瓶中 ,加 10 %丙二酸溶液 2ml,摇匀。静置反应 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饮用水臭氧水机的评价方法,为市场准入提供安全有效的检测评价方案。方法在臭氧水机的额定产水量内,自来水以1.0 L/min流速流经该净水器,通过中和剂鉴定、总体性能、饮用水消毒效果、臭氧水定量杀菌等试验对饮用水臭氧水机的安全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含0.2%硫代硫酸钠、0.2%吐温-80的0.03 mol/L PBS溶液的中和剂和中和产物对大肠杆菌及培养基无不良影响。总体性能试验、饮用水消毒效果试验符合《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试行)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当作用时间达到30 min时,该臭氧水机产生的臭氧水对染菌载体上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杀灭的对数值均大于3,符合《消毒技术规范》(2002)的要求。结论通过中和剂鉴定、总体性能、饮用水消毒效果、臭氧水定量杀菌等指标可对臭氧水机的使用安全性能及消毒应用效果等做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SP -B属两性的亲脂性较强小肽 ,在肺功能与肺表面活性剂的自稳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将杂合子型SP -B+ / - 基因靶鼠与野生型SP -B+ / + 小鼠暴露于95%氧 3d ,或室内空气中。结果发现生活在室内空气中SP -B+ / - 小鼠肺顺应性稍低于SP -B+ / + 小鼠 ,但在高氧环境内他们的肺顺应性下降了 4 6 % ,明显高于SP -B+ / + 小鼠的肺顺应性的下降 (2 5% )。SP -B+ / - 小鼠此时肺顺应降低与其发生肺水肿、出血、炎症反应及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大量渗漏到肺泡间隙有关。尽管高氧诱发SP -B+ / - 与SP-B+ / + 两种小鼠…  相似文献   

18.
利用正交设计方法 ,来选择鹰牌复方消毒剂定量杀菌试验用的中和剂。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 ,初步推断出复方中和剂各组份的浓度变化对中和效果的影响为吐温80 >甘氨酸 >亚硫酸钠 >卵磷脂 ,复方中和剂的配伍为 5 .0 %吐温 80 +1.0 %甘氨酸 +0 .5 %卵磷脂 +0 .5 %亚硫酸钠 ,以此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 ,符合中和剂标准。通过正交设计所选择的中和剂 ,可做为鹰牌复方消毒剂定量杀菌试验用中和剂  相似文献   

19.
一种碘消毒液杀菌效果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对一种碘消毒液杀菌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这种碘消毒液是以碘、碘化钾 、磷酸为主要成分配制成的碘水溶液,有效碘含量为1.77%,pH值为1.55。现将结果报道如 下。 1 方法 1.1 中和剂选择试验 试验采用载体法,载体为10 mm×10 mm脱脂白平纹棉 布片。试验设8组:①消毒剂+菌片②(消毒剂+菌片)+中和剂③中和剂+菌片④(消毒剂+中 和剂)+菌片⑤磷酸盐缓冲液(PBS)+菌片(正常菌对照)⑥未加菌PBS对照⑦未加菌中和剂对 照⑧未接种菌培养基对照。试验结果,当第6、7、8组不长菌,第3、4、5组组间菌数相差不 超过15%,第1组不长菌或菌数远少于第2组,第2组菌数每片≥50 cfu时,为所选中和剂及其 浓度适宜[1,2]。 1.2 载体定量杀菌试验 试验菌种为大肠杆菌(E.coli 8099)、金 黄色葡萄球菌(S.aurens ATCC6538)、白色念珠菌(C.albicans ATCC10231), 试验菌悬液中含有1%蛋白胨。试 验时将1片菌片浸入5 ml消毒液中(阳性对照组为磷酸盐缓冲液),作用至规定时间,取出 菌片,放入装有5 ml中和剂试管中。中和作用10 min,敲打振荡试管以洗脱布片上残存菌并 混匀。取洗脱液作活菌计数,计算杀灭率[1]。观察有机物影响时,向含1%蛋白胨 的菌悬液中加小牛血清。  相似文献   

20.
稳定性二氧化氯杀菌效果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性二氧化氯主要有效成份为二氧化氯 ,含量为 2 0 77g/L,pH值为 9 3。笔者对其杀菌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1 资料与方法1 1 菌片制备试验菌为枯草杆菌黑色变种 (ATCC9372 )芽孢、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大肠杆菌 80 99、白色念珠菌 (ATCC1 0 2 31 )。用含 1 %蛋白胨PBS溶液制成菌悬液 ,滴染 1 0mm× 1 0mm经处理的灭菌布片上 ,使回收菌数为 5×1 0 5~ 5×1 0 6cfu/片 ,备用。1 2 中和剂选择试验试验菌为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试验分组为 :①消毒剂 +菌片 ;②(消毒剂 +菌片 ) +中和剂 ;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