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随着克山病病因研究的深入进行,微量元素与该病的关系已逐步为人们所重视。地理环境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克山病病区在低 Se 的背景上,病区水土粮中 Zn 含量也偏低、克山病患者发 Zn、中性粒白球中 Zn 均低于非病区对照人群,用克山病病区粮喂养大鼠,在一定条件下易出现心肌坏死,此时心肌细胞内 Ca~(2+)呈超负荷状态、心肌组织中 Zn 含量  相似文献   

2.
顾履珍  王学超 《卫生研究》1998,27(2):140-142
1995年从克山病区和非病区居民蛋白质营养调查中发现病区居民除血硒含量显著低于非病区居民外,血浆中胱氨酸、色氨酸和赖氨酸均显著低于非病区居民,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则显著高于非病区居民。此结果提示克山病病区居民硒缺乏以及含硫氨基酸和色氨酸摄入不足,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可能是引起克山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还着重讨论了含硫氨基酸在机体内抗氧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曲宁  周燕 《卫生研究》2000,29(4):251-251
克山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较复杂,除已知克山病多发区缺乏硒以外,还可能有其它影响因素。克山病与环境及人体的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1]。克山病发病区农民膳食主要以蛋白质为主,因此测定克山病病区主粮中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地居民蛋白质营养状况。本文报道了病区和非病区大米和玉米中蛋白质和18种氨基酸含量对比分析,以探讨病区膳食蛋白质的质和量与非病区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在克山病与蛋白营养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的采集及制备每点各采集5个样品玉米:病区点:吉林、黑龙江;非病区点:四川南部…  相似文献   

4.
我国克山病的分布和硒营养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正> 为了将早期硒预防工作建立在具有一定理论根据的基础上,必须弄清病区居民硒的营养状态。1973年我们首先提出:克山病区居民血及发硒浓度均低于非病区,原因可能是由于硒的摄入量过低。以后又继续证实凡病带上的流行地区居民,其血、发及主粮中硒的含量均居于低水平。西安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不少单位均进行了这  相似文献   

5.
地方病     
,,1436克山病区和非病区居民蛋白质营养状况与抗氛化能力的对比调变/顾履珍…//卫生研究一1998,27(2)一140~142 1995年从克山病区和非病区居民蛋白质营养调查中发现病区居民除血硒含量显著低于非病区居民外,血浆中脆氨酸、色氨酸和赖氨酸均显著低于非病区居民,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则显著高于非病区居民。此结果提示克山病病区居民硒缺乏以及含硫氨基.174.酸和色氨酸摄入不足,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可能 是引起克山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还着重讨论 了含硫氨基酸在机体内抗氧化作用机理。图。表2参 10进行原位杂交,结果9例山东亚…  相似文献   

6.
克山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游离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有章  杜波 《营养学报》1992,14(2):155-158
对克山病病区健康人35例、克山病人38例的17种血清游离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以非病区健康人31例作对照,发现病区居民血清游离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及血清蛋白质显著降低。病区健康人苏氨酸、脯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降低;克山病人苏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及色氨酸降低。结果表明,病区居民血中处于低氨基酸低蛋白状态,此可能是克山病发病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观察陕西省克山病病情与内外环境中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方法按照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以黄陵县克山病观察点的全体居民作为监测对象,动态观察监测点克山病病情,并采集病区、非病区儿童头发以及居民食用粮,分别用荧光法和原子吸收法分析其硒、锌、铜、铁、锰水平。结果(1)监测点15年共检出潜在型克山病447例次,检出率在3.6%~10.9%之间,平均检出率6.14%,呈缓慢上升趋势,新发生潜在型克山病25例,新发生率在0~55.6/万之间,平均34.34/万,呈平稳低发下降趋势。(2)病区自产粮食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病区儿童发硒含量逐年上升,1995年后已达到并稳定在非病区儿童水平。病区儿童发铁水平显著高于非病区,其它元素与非病区儿童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病区内外环境所测元素含量均无明显年度变化。结论克山病病情的下降和稳定与病区居民内环境硒水平的提高有关,但即使病区居民内环境硒水平达到并稳定在非病区水平时,仍未能阻止新的潜在型克山病发生,说明硒是克山病发病的重要条件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 钼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钼与克山病的关系正作为一个病因学专题在进行研究。已有的报告认为:“体内缺钼状态可能是克山病发病的内因和基础。”我们曾对黑龙江省病区、非病区的黄豆、小米、玉米、土豆粉共144份,云南、四川、黑龙江病区大米20份进行了钼含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粮食的品种之间差异明显,尤以黄豆的钼含量最高。而在病区及非病区的同种粮食之间无明显差异。根据几年的膳食调查结果证实,病区居民膳食组成单一,豆类比例较少。为探讨克山病人与正常人的血清钼含量水平,我们于1979年12月对本省富裕县繁荣公社105例正常人及159例克山病人进行了血清铝含量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克山病的流行特点起了明显的变化:就全国范围来看,在发病率大大下降的同时,病区面积却明显扩大;在发病人群方面,东北病区,早期以妇女发病为多见,而近年来儿童发病跃居主要地位,南方病区发病人群几全属儿童。这些变化,目前迄无恰当解释。由于硒缺乏已被证实是克山病发病的基本因素,本文引用了五十年代大量的克山病发病和死亡率调查资料,论证病区居民对低硒环境可能存在代谢适应能力。据此,对当前克山病流行特点的变化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并对未来克山病流行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对克山病流行区 30年监测 ,病区土壤及粮食硒含量未有明显变化 ,随着当地居民经济收入提高 ,生活水平改善 ,克山病控制期的儿童发硒水平比流行期有了明显的提高。监测结果表明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合理搭配营养 ,对控制克山病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微量元素 Se 在营养上的重要性已经确证。在我国从东北到西南已查明至少有十四个省及自治区的范围内出现缺 Se 区域,在这些区域内出现了重要的地方病如克山病和大骨节病,近年的工作证实补充 Se 对这两种地方病的防治有效。关于人体 Se 的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克山病病因研究的不断进展,愈来愈多的报导元素与其病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克山病患者与病区正常人群及非病区正常人群全血中的元素进行对比,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在克山病病区及非病区的人群中分别采静脉血做 Se、V、P、As、Mo、Fe、Al、Mn、Mg、K、Sr、BaCa、Zn、Pb、Co、Ti、Ni 等元素分析。采血人群年龄在12—20岁,各组性别分布相同。Se 测定用 DAN—荧光法,Mo 测定用催化波极谱法,As 测定用原子荧光法,其它元素测定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通过现场实践和对克山病病因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地学与医学部门协作,已积累了不少病区自然环境、水土粮和居民膳食状况等调查和实验资料大大促进了克山病致病途径和病因研究的进展。自然环境水土条件是通过食用农作物和饮用水而影响人体。因而探讨克山病病区粮菜和克山病发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方病     
961281云南楚雄儿童膳食营养与克山病的关系/谢祖雄刀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一1995,10(l)一53一55 对该市克山病历史重病区及非病区109名,3一10岁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每日人均摄取各种营养素,除铁、尼克酸、维生素c达到或超过标准外,其余均未达到。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量均病区低于非病区;病区儿童每日人均热能供给量低于非病区,且病区儿童每日人均硒摄入量显著低于非病区。由于病区整个生态系处于低硒状态,且儿童营养状况不佳,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对克山病发病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图O表4参2(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云南省克山病病情,为防治克山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云南省在克山病病情较重的12个县(市)实施克山病病情监测.每个项目县选择1个病区乡,每个病区乡选择1个病区村进行病情监测.监测点的所有居民都为监测对象.对全部监测对象进行临床检查和描记心电图,疑似克山病患者须拍摄2m后前位X线胸片.按<克山病诊断标准>(GB1...  相似文献   

16.
串珠镰刀菌素是克山病致病因素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弈明 《卫生研究》1996,25(4):221-227
拟通过对串珠镰刀菌素(MF)毒性和影响因素研究,以及MF对克山病区和非病区粮食侵染程度的调查来论证串珠镰刀菌素是否有可能是克山病的致病因素。研究结果表明:MF致毒靶器官是心脏和睾丸;致毒作用点以PDH,SDH,GPX和PHGPX等酶为主;在MF致毒心肌中未见类似克山病的病理和酶谱改变;MF毒性与染毒对象的硒营养状态无关,补硒或VE对MF毒性没有抑制或减轻作用,与硒可预防克山病的事实不符;串珠镰刀菌在克山病区和非病区均有分布,且都不是优势菌;MF在克山病区和非病区粮中均有侵染,不同粮食种类毒素污染的差别大于病区与非病区之间的差别,与克山病的地区性分布特点不一致。因此,本研究结果得不出MF是克山病致病因素的结论,因而不支持“串珠镰刀菌素是克山病病因”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7.
硒在人体营养上的重要性近年来受到特殊的重视。在我国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地区,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居民需要进行硒的补充,硒的人体需要量急待弄清。本文根据克山病病区及非病区大量主食硒的分析结果推测出人体每日最低硒需要量约为18μg,实际测定“健康岛”上居民的最低摄入防病量为16μg,两者均值为17μg。用不同水平硒蛋氨酸补充病区居民,观察血中GSHPx活力上升达最高恒定值时硒的摄入量约为40μg。考虑到病区居民对低硒可能存在的适应性,建议成人供给量标准暂定在每日40~240μg范围内。最高安全摄入量尚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多年的工作证明克山病地区多处于低硒地带。病区居民的血与头发以及粮食中的硒含量均较低。用亚硒酸钠预防克山病有明显的效果,表明克山病发病与缺乏硒有关。动物实验证明血和组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下简写为GSH-Px)活力与摄入的硒量密切相关,测定血中的GSH-Px活力可作为评价机体中硒营养状况的一个指标。为了了  相似文献   

19.
地方病     
对克山病病区丰田村24户居民及非病区祥发村24户居民进行了膳食调查,并以病区居民25例及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全国2015—2016年克山病病情及防控效果,为制定防控策略及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重点调查与病例搜索相结合方式,调查15个全国克山病病区省,280个病区县的克山病病情、防控措施和防控效果。结果调查病区县占全国病区县的85.4%(280/328);病区居民23.7万人,共检出克山病患者802例,患病率为14.3/万,其中慢型克山病153例(患病率2.7/万),潜在型克山病649例(患病率11.6/万)。所调查病区县中达到克山病消除验收要求的病区县占75.7%;达到克山病控制标准的病区县占13.9%;未达到控制标准的病区县占10.4%,主要分布在甘肃、内蒙古、山东等省份。结论全国克山病病情已得到较好控制,但是在内蒙古、甘肃、山东等省份仍有未达到控制标准的病区县,这些地区应为今后克山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