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持续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进餐时脉氧饱和度(SpO2),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4-11~2005-03对上海新华医院19例COPD患者连续观察其进餐前后脉氧饱和度和胸腹呼吸幅度大小的变化,并测定体重指数(BMI)和肺功能。结果COPD患者餐后SpO2显著低于餐前(P<0.01),胸部呼吸运动在进餐过程中幅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BMI与餐后SpO2呈负相关(P<0.05)。SpO2与肺功能FEV1%及FEV1/FVC存在相关性,而与胸部呼吸波幅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与进餐后发生的缺氧,进而导致其摄食减少有关,在营养支持中应考虑采取适当措施干预进餐引起的低氧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自制改良给氧面罩在麻醉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上消化道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监测麻醉下的胃镜检查受到普遍审视。我院近3年无痛性胄镜检查668例,早期100例在鼻导管给氧下操作,随后568例均在自制改良给氧面罩(专利号:ZL200420057943.X)下施行,现将两种给氧方法进行对比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前面罩给氧在外科手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上应用非常普及,可迅速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本文报道临床上因面罩给氧而引起致死性低氧血症5例。例157岁眩晕症患者因心脏病发作给予面罩给氧,结果因眩晕呕吐、误吸引起持续低氧血症,逐  相似文献   

4.
《内科》2017,(6)
目的探讨不同给氧方式无创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面罩内鼻导管给氧,对照组采用经普通面罩给氧。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通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aO_2、PaCO_2、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_2显著升高、PaCO_2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面罩给氧比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面罩内鼻导管给氧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吸入氧浓度,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PaO_2、降低PaCO_2,减少临床耗氧量。  相似文献   

5.
节氧鼻导管的研制及其在氧疗中的节氧效率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制节氧鼻导管,并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中的节氧效率。方法 (1)利用吸气相给氧呼气相贮氧的原理,设计并制作节氧鼻导管;(2) 氧疗效果评定:在不同的氧流量(0-5、1-0、1-5、2-0 L/min)下,采用随机、平行、交叉、对照方法,对节氧鼻导管及普通鼻导管氧疗2 小时前后的动脉血气值进行分析,并监测氧疗后不同时间(1、3 、5、10、15、30、60、120 min)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3)节氧效率评定:在不同的氧流量(0-5、1-0、1-5、2-0、2-5、3-0 L/min)下,测定采用节氧鼻导管、国外同类产品、普通鼻导管氧疗5 分钟前后的SpO2 值。结果 (1) 在不同的氧流量下,节氧鼻导管组氧疗2 小时后,PaO2 与SaO2 值均较普通鼻导管组高(P<0-05)。(2) 在不同的氧流量下节氧效率分别为:氧流量0-5 L/min 时节氧鼻导管的节氧效率为普通鼻导管的2-6 倍;1-0 L/min 时为1-8 倍;1-5 L/min 时为1-8 倍;2-0 L/min 时为1-5 倍。(3) 节氧鼻导管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节氧效率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 节氧鼻导管的节氧效  相似文献   

6.
不同给氧方法纠正老年人低氧血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吸氧的方法较多,如单侧鼻导管法、双侧鼻导管法、面罩法等,但各有利弊。为此,我们对40例各种原因引起缺氧而致的老年低氧血症患者采用了4种不同的给氧方法,通过血氧饱和度的测定,以比较其纠正缺氧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全麻术后患者静滴静舒氧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麻术后患者的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目前临床上改善机体供氧的方式有多种 ,如鼻导管给氧、面罩给氧、高压氧舱、输注全血等 ,但都有局限性。近年来 ,我们对 31例全麻术后患者静脉应用静舒氧 (选用加拿大·蓝孚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山东有限公司生产的静舒氧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选择 6 2例全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ASA ~ 级 ) ,男 4 9例 ,女 13例 ;年龄 2 6~ 5 8岁 ,平均 37岁 ;体重5 1~ 78kg。全部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正常 ,手术种类包括胆囊切除术、肾盂切开取石术、胃大部切除术、乳癌根治…  相似文献   

8.
内给氧治疗COPD和肺心病低氧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上一些 COPD及肺心病患者经抗感染、平喘、祛痰、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及必要的其它对症处理后 ,感染得到控制 ,但低氧血症难以纠正。对于此类病人我们采用国产“内给氧”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6 4例患者中 ,男 38例 ,女 2 6例。年龄 40~ 75岁 ,平均 6 1.8岁 ,其肺部基础疾病为慢性支气管炎并阻塞性肺气肿 42例 ,其中肺心病 2 5例 ;合并支气管扩张 9例 ;合并哮喘 13例。均因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住院治疗。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止咳及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动态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6例,根据通气干预后是否好转分为好转组71例和加重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氧分压(PO2)、呼吸指数、氧合指数。结果两组患者通气前A-a D(O2)、PO2、呼吸指数、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患者通气后2、24、48 h A-a D(O2)、呼吸指数均高于好转组,PO2、氧合指数均低于好转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指数及氧合指数有助于及时了解其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传统与AIRVO_2(AIRVO_2)给氧对慢性呼衰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从而比较何种给氧方式对慢性呼衰患者舒适度更好。方法前瞻性、随机分组、开放标记、对照研究,入组2016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入我科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给氧组(对照组)和高流量加温湿化治疗仪给氧(研究组),实验由课题组两名经过培训的成员分别独立对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一天、治疗后第七天和治疗结束前使用HAMA焦虑量表评估,评估后两名组员评分相加后取平均分,将平均分作为一名患者的最后得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共纳入68人,治疗组纳入69人;对照组与研究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一天HAMA评分比较结果(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七天和治疗结束前,研究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两组焦虑情绪没有差异,两组不同给氧方式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初期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差别不大,随着治疗的深入,高流量加温湿化治疗仪给氧患者的焦虑程度低于传统给氧患者,因此高流量加温湿化给氧在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治疗依从性方面优于传统给氧。  相似文献   

11.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COPD患者进行长期家庭氧疗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提高运动耐力,降低运动后呼吸困难指数,改善右心衰竭,降低肺动脉压力和红细胞增多症[1,2]。但是,长期氧疗必然造成患者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求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达到既能提高疗效,又能节约费用的目的,成为当今氧疗辅助装置的发展趋势。氧源方面的发展本文不再详述。本文就给氧装置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给氧装置的分类给氧装置经典上划分为两种:①低流速量给氧装置,如双侧鼻导管(鼻前庭给氧)、单侧鼻导管(鼻咽部给氧)、鼻塞;②固定或高流量给氧装置,如Ventur…  相似文献   

12.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不能维持组织氧运输或二氧化碳排除的病理状态,分为急、慢性呼衰。慢性呼衰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为多见。当COPD患者出现严重缺氧、CO2 潴留和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为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此情况临床常见,处理棘手,故应理清思路,明确治疗原则和策略。1.控制性氧疗:是COPD所致慢性呼衰急性加重的基础治疗,但有可能发生潜在的CO2 潴留。给氧途径包括鼻导管、简易开放面罩、空气稀释面罩(Venturi面罩)。其中Venturi面罩更能精确地调节吸氧浓度,不受患者通气量影响,缺点为湿化不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5例急性肺水肿采用高频通气(频率为60次/分、压力为1.0kg/cm~2)给氧与单纯鼻导管高流量吸氧交替使用(各30分钟),和15例单纯鼻导管吸氧相比,前者肺水肿均较快纠正,SaO_2及PaO_2均较后者明显增高(P<0.05及<0.001),PaCO_2虽亦增高(P<0.05),但未达呼吸衰竭水平,认为,在急性肺水肿抢救中,给氧时应辅以高频通气,可迅速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14.
脉搏氧饱和度(SpO2)已成为临床麻醉中一项常规监测手段,不仅方便、无创,而且可连续、动态监测麻醉手术期间SpO2状况[1].麻醉中呼吸和循环状况受损,常影响SpO2准确性,脉搏氧读数会显著降低[2].但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期间手、足SpO2变化报道不多,本文拟监测术中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期间SpO2情况,为老年患者麻醉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餐低氧与PFSDQ-M问卷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肺功能状态与呼吸困难问卷-修订版(PFSDQ-M)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餐低氧的变化。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的63例COPD患者进行PFSDQ-M问卷的评分,并对其中49例进行肺功能测定和进餐氧饱和度监测。根据肺功能等级分组,分析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问卷各区域分值与进餐低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肺功能状态COPD患者餐后SpO2下降幅度不同(P<0.05)。PFSDQ-M问卷中活动受限、呼吸困难和疲劳程度3个区域得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回归分析示PFSDQ-M问卷中呼吸困难区域和疲劳频度子区的得分影响到进餐SpO2的变化。结论COPD患者进餐低氧与日常活动中常发生的呼吸困难和疲劳有关,应用PFSDQ-M问卷评估患者气急和疲劳的主观感受是可行的方法,可为临床观察和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无创通气配合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的效果稳定性。方法收集行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无创通气组42例在经插管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的支持下进行电子支气管镜介入诊疗,鼻导管吸氧组40例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情况下进行电子支气管镜介入诊疗,在支气管镜诊疗结束时、诊疗结束后30 min、1 h,分别测定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次数以及氧合指数。结果所有患者支气管镜介入诊疗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次数和氧合指数均具有显著差异,无创通气组优于鼻导管吸氧组(均P0.05)。结论对于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时,选择无创通气比经鼻导管吸氧更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其中A组采用BiPAP模式进行干预治疗,B组则采用SIMV+PSV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及氧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组治疗后3 d、7 d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及氧代谢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A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IMV+PSV模式可显著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指标,对于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的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敏容 《内科》2007,2(6):889-891
目的比较不同的脱机与护理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间的影响,为COPD机械通气患者寻找一种有效的脱机与护理方法。方法对符合临床脱机的103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采用SIMV PSV通气法,逐步降低通气条件后至完全脱机;Ⅱ组采用间断直接脱机法进行脱机锻炼,脱机期间以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人工气道护理、给氧等,Ⅲ组采用间断直接脱机法进行脱机锻炼,脱机期间使用加热湿化器进行气道加温湿化、给氧护理。比较3组间的脱机时间、48h后脱机失败发生率,以及Ⅱ组与Ⅲ组在脱机锻炼过程中的不同湿化效果和氧合状态。结果3个组脱机时间分别为Ⅰ组(120±43.2)h,Ⅱ组(86±12.6)h,Ⅲ组(50±21.2)h,Ⅲ组的脱机时间明显短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脱机时间短于Ⅰ组(P<0.05),Ⅲ组湿化、氧合效果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机械通气患者在脱机过程中采用间断直接脱机法进行脱机锻炼,脱机期间使用加热湿化器进行气道加温湿化、给氧护理,能明显缩短脱机时间,提高脱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严重的心原性肺水肿常导致呼吸衰竭,许多患者需要气管内插管和机械辅助呼吸。本文评价经面罩连续正压给氧对这类患者的效果以及是否可减少气管内插管和机械辅助呼吸的需要。连续39例严重心原性肺水肿所致呼吸衰竭的患者入选,随机经面罩给予吸氧(吸氧组)或者吸氧加连续正压通气(CPAP组),定期测量有关生理指标24小时以上,观察直至出院。治疗后30分钟,CPAP组的呼吸频率由  相似文献   

20.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COPD患者进行长期家庭氧疗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提高运动耐力,降低运动后呼吸困难指数,改善右心衰竭,降低肺动脉压力和红细胞增多症^[1,2]。但是,长期氧疗必然造成患者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求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达到既能提高疗效,又能节约费用的目的,成为当今氧疗辅助装置的发展趋势。氧源方面的发展本文不再详述。本文就给氧装置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