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锐器伤的职业危害、处理原则和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锐器伤的紧急处理,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挤出部分血液,在反复挤压的同时用流水冲洗伤口,再用3%的碘伏消毒浸泡3min,待干燥后再贴上无菌敷贴;在伤后的6个月内定期进行血清学随访检测;进行伤后预防性治疗。结果多种疾病经锐器伤传播,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结论应包括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制性使用医疗安全器具,执行锐器安全操作规范,实施强制性法律干预以及医疗机构的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锐器伤的职业危害、处理原则和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锐器伤的紧急处理,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挤出部分血液,在反复挤压的同时用流水冲洗伤口,再用3%的碘伏消毒浸泡3 min,待干燥后再贴上无菌敷贴;在伤后的6个月内定期进行血清学随访检测;进行伤后预防性治疗.结果 多种疾病经锐器伤传播,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结论 应包括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制性使用医疗安全器具,执行锐器安全操作规范,实施强制性法律干预以及医疗机构的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3.
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与防范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袁秀萍  李红玲 《现代护理》2005,11(23):1979-1980
目的探讨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与防范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92名临床护士进行现况调查,收集有关污染锐器处理情况、锐器伤发生率、与锐器伤有关的操作、锐器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结果83.3%的护士在2004年7月~2005年7月发生过锐器伤,与锐器伤有关的操作主要有套针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等。护士在发生针刺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和挤压伤口,50.6%的护士在发生锐器伤后感到害怕。结论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医院管理部门应从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建立完善的锐器伤报告反馈系统,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与防范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92名临床护士进行现况调查,收集有关污染锐器处理情况、锐器伤发生率、与锐器伤有关的操作、锐器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结果83.3%的护士在2004年7月~2005年7月发生过锐器伤,与锐器伤有关的操作主要有套针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等.护士在发生针刺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和挤压伤口,50.6%的护士在发生锐器伤后感到害怕.结论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医院管理部门应从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建立完善的锐器伤报告反馈系统,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徐松梅 《当代护士》2014,(7):121-123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锐器伤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方法对市内3家二级医院的38个急诊护士在临床操作环节进行干预,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干预前后锐器伤的发生率。结果在干预后,多项临床操作项目锐器伤的发生率均有下降(P<0.05)。结论在职业安全教育、临床操作、安全用具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可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临床护士锐器伤的现状调查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现状,增强职业安全意识,提高对锐器伤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68名临床护士进行锐器伤情况的调查。结果(1)在368名被调查的临床护士中有328名(89.13%)在最近1年中发生过锐器伤;(2)锐器伤的种类依次为针头(84.45%)、安瓿(10.37%)、刀片(3.35%)、剪刀(1.83%);锐器伤的发生环节依次在注射和拔针过程中(39.63%)、抽吸药液时(29.27%)、掰安瓿时(13.72%)、整理用物时(13.72%)、手术配合时(3.66%);(3)锐器伤发生后有36.28%的护士对锐器污染的程度未作评估;72.88%的护士未向主管部门报告;(4)被调查护士中,100%要求进一步加强职业安全教育,88.73%认为医院需要健全锐器伤汇报和管理体系。结论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较为普遍,预防损伤发生和发生损伤后的处理均仍有待改善,须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知和处理能力,以减少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现状。方法:用问卷法对142名临床护士进行现况调查,收集锐器损伤发生率、与锐器损伤有关的因素、锐器损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结果:98.6%的护士在1年中发生过锐器损伤,与锐器损伤有关的因素有被安瓿划伤,注射时或患者输完液体拔针时被针头刺伤等。护士在发生锐器损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和挤压伤口,52.4%的护士在发生锐器损伤后感到害怕。结论:临床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率高,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以减低医护人员锐器损伤,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塞拉利昂军队(简称塞军)医院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加强对塞军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医院工作人员职业安全。方法 2016年12月,采用自制问卷对塞军第34医院190名医护人员展开有关锐器伤的调查,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是否参加过锐器处理职业培训,锐器伤发生次数、时机、锐器类型、处理情况,导致锐器伤的原因等。结果 54.2%的医护人员接受过锐器处理培训。51.1%的医护人员在过去一年内受过锐器伤,共级176次。塞军医护人员认为锐器伤多发生在重套针帽和掰安瓿之时,分别占56.8%和52.1%。五岁以下儿童健康中心、军人医务室、检验科和病理科锐器发生率均在80%以上。原因多为操作仓促、不熟练或不规范及照明不足。工作科室为五岁以下儿童健康中心(P=0.013,OR=9.874)是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参加过锐器处理职业培训(P=0.015,OR=0.422)是锐器伤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塞军医护人员锐器伤防护意识和水平较低,应加强相应培训,医院应健全锐器伤软硬件建设,以减少其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9.
医护人员医疗锐器损伤调查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宝山区各级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发生医疗锐器损伤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方法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该区6所不同级别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在2006~2007年连续调查医护人员799名,其中有408名发生锐器伤,总发生率为51.06%;医生被锐器损伤发生率为38.10%,护士发生率为59.63%,护工发生率为35.59%。锐器伤中针刺伤占66.43%,玻璃损伤占26.33%,锐器损伤中有56.34%为污染性损伤。发生损伤时有72.12%的操作者未戴手套,只有27.16%锐器伤后作了规范处理。结论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生医疗锐器损伤较普遍,损伤后可能引发感染的风险比较高,应对医护人员加强职业安全知识教育和提高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现状.方法用问卷法对142名临床护士进行现况调查,收集锐器损伤发生率、与锐器损伤有关的因素、锐器损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结果98.6%的护士在1年中发生过锐器损伤,与锐器损伤有关的因素有被安瓿划伤,注射时或患者输完液体拔针时被针头刺伤等.护士在发生锐器损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和挤压伤口,52.4%的护士在发生锐器损伤后感到害怕.结论临床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率高,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以减低医护人员锐器损伤,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现状,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方法:对69名手术室医护人员采用回顾性自填式调查问卷的方法,结合查阅医院感染职业暴露记录,综合评价医护人员锐器伤情况,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结果:本组69名医护人员中有60名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86.96%,合计335例次;易发生锐器伤的医疗操作环节是手术缝合、传递器械、整理用毕锐器和操作过程中发生碰撞等。结论:提高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手术器械传递方法,做好术后防护,加强锐器伤后的处理和登记报告制度,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锐器伤暴露状况及防护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和问卷调查方法 ,对本医院临床科室270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270名医护人员在近3年内,职业暴露率为82.96%。手术室医生锐器伤发生率为85.7%,平均暴露次数为3.6次;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为82.0%,平均暴露次数为4.47次。结论该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以妇产科医生和临床护士发生率最高,主要损伤发生在医疗操作中和使用后物品处理阶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探讨减少锐器伤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报告到院感科的70例次锐器伤(含64名医护人员)备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名锐器伤人员中,有91.4%为医护人员,其中护理人员占70%,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操作不规范、工作繁忙和防护意识淡薄等。结论改善工作环境、禁止针帽回套、及时处置使用后的针头、提供安全的医疗器具、加强职业防护培训等措施可以减少和避免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武汉市院前急救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现况,探讨影响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锐器伤情况调查表和锐器伤KAP问卷对武汉市123名院前急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及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23名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者72名,锐器伤发生率为58.54%(72/123),年发生率为112.20%(138/123),发生密度为1.91(138/72)。单因素显示不同岗位、工作年限、文化程度、用工性质、睡眠质量、对锐器伤态度、防护行为以及是否使用安全留置针的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使用安全留置针、较低的防护行为、工作年限≤5年和医护人员为非在编人员是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武汉市院前急救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自身和工作环境因素均可能预测锐器伤的发生,应加强锐器伤可预测因素的研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手术室工勤人员锐器伤发生原因,探讨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我院手术室20名工勤人员在2016年1~5月锐器伤发生原因及掌握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情况。结果:20名工勤人员在5个月中发生锐器伤4例,发生率达20%,锐器伤发生时段、工勤人员的睡眠状态及其他医务人员对物品处理是否规范是工勤人员锐器伤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工勤人员掌握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情况为对使用后锐器该处理方法正确率为40%,对发生锐器伤后如何进行处理正确率为40%。结论:对工勤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加强锐器防护、规范工作流程,工作中做好标准预防,是防范锐器伤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脏内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致伤原因及风险因素,提出防护对策和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率。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2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人员分布、暴露途径、暴露源的分类、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及预后。提出预防职业暴露的对策。结果2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人员以护十为主;暴露的途径以针刺伤、锐器伤为主;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最主要的暴露源。暴露后处理措施以挤压、冲洗和消毒伤口为主。结论在日常工作当中,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损伤,适当的防护措施和暴露发生后及时的处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手术室工人锐器伤发生情况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手术室工人锐器伤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提出干预对策。结果手术室工人锐器伤发生率为83.33%,常发生在术后整理手术敷料及锐器物品的过程中。工人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防护措施不到位,对受伤后的处理流程及报告程序知晓率低。结论手术室工人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群体,应加强其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制定安全可行的操作程序,同时应加强医务人员对垃圾分类规范放置尤其是锐器物规范放置的执行率,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过程中发生职业损伤的情况及防护意识和处理措施。方法:对全市7所医院的1 380名医护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医护人员中发生锐器伤712次,锐器伤的种类以针刺伤为主,占66.43%。其次为手术时缝针刺伤和刀片划伤28.00%。发生锐器伤后上报者仅占16.57%。结论: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发生率高,而上报率低,需加强防护意识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减少血源性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19.
医护人员锐器伤及防护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发生锐器伤情况,探讨预防锐器伤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方法,对本医院2006~2009年200名在岗医护人员进行了锐器伤及职业暴露防护调查。结果所调查的200名医护人员上岗前均接受过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在200名医护人员中发生锐器伤123名,发生率为61.5%。锐器伤发生时机以临床治疗期间为主。在发生的锐器伤中,注射器针头刺伤占41.3%,输液器针头刺伤占30.4%,药物安瓿割伤占21.7%。结论医护人员诊疗工作中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必须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和规范医疗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为防范职业暴露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平时检查信息反馈及SARS期间对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知识培训考核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存在一定差距;违规操作不规范者医生比护士普遍;几乎所有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均有锐器伤史。结论 医护人员职业风险不客忽视;建议加强医护人员防护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定行业法规和管理条例,完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管理规范;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流程监管: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减少职业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