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继华 《中国骨伤》1990,3(5):1-4,25
根据中医药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情况看来,如以汉族医学为中心的话,则中医药学却吸取了我国的少数民族医学,以及国外各民族医药学的许多特长,融汇在中医药学中,从而发展形成为今日之中医药学。因此,汇通学派者,实是取世界各民族医药学与中医药学汇聚而沟通之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民族医药中,藏药、苗药、蒙药、维药、彝药和傣药并称我国六大民族医药。青藏高原是藏医药学的发祥地,神奇的藏医药学已有3800多年的悠久历史,博大精深,自成一体。藏医药学吸取了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之长,熔古代哲学、天文历算、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于一炉,博采众长,形成了系统性和科学性兼具的民族药学体系,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显著的特点,被称为"雪域奇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藏医药机构的建设,大力培养藏医药人员,推动了藏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较为权威的一所综合型藏医药科研基地——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本刊记者采访了院长多杰。  相似文献   

3.
正体疗法,就是中国传统正体疗法,是一种近乎生理的,自然的综合性疗法。正体疗法的出现,是医学发展的需要。作为一个新的医疗体系,从其归属上看,它仍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传统医学或民族医学的一脉,当然可以说是中国软医学。  相似文献   

4.
医学审美关系的认识论刘隆祺医学审美关系是医学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医学审美活动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从哲学角度分析研究医学审美关系,对认识医学审美关系的实质及其特征,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一、医学审美关系的认识论本质人文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搜集与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探讨孟河、吴中两个医学学派时各自区域性医药发展的影响.认为区域性医学学派的发展和繁荣促进了医药学的发展.同样地,岭南医学学派对于岭南地区的医药发展也已经并且将继续做出贡献,对岭南地区的医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新医学》杂志是由北京市医学情报所主管 ,中华临床医药学会主办 ,北京市医院管理研究所 ,北京市卫生事业研究所协办的国际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 ,(月刊大 16开 96页 )。办刊宗旨 :“弘扬我国传统医学 ,促进临床医学学术交流”。主要反映各地医学科研成果 ,临床实践和中西医结合经验 ,传播医学新理论 ,交流医学新技术 ,帮助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更新知识 ,作者对象主要为各级医务工作人员。本刊栏目设置有 :医学新进展、专家笔谈、论著、综述与讲座、经验交流、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误诊分析、全科医学、健康教育、心理医学、护理园地…  相似文献   

7.
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内含丰富的生长因子,发挥重要的组织愈合和再生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科、颌面外科、整形外科等领域.近年来,美容医学领域也逐渐应用PRP技术来促进局部组织和细胞的再生,以达到抗老化及其他目的.其便捷性和疗效的显著性使得PRP在美容医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国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系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的直属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致力于医药传播与服务的文化公司,同时也是最早涉足医学媒体传播领域的公司之一,对于医学媒体的运营有着丰富的经验。公司依托中国医药集团强有力的背景支持与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9.
金鸿宾 《中国骨伤》2001,14(12):707-707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既有源远流长的中医又有近代涌来的西医长期并存的历史 ,和我党一贯的方针政策所培育的结果 ,通过几代人孜孜不倦努力发掘学习 ,不断地汲取中西两种医学体系的特点和优势 ,在大量实践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种日益被国内外所注目的我国医药学的优势与特色。中西医结合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她是随着中医与西医的逐步发展而不断前进。两种医学体系的碰撞、结合总是在不停地产生新的火花———不论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总在不停地创新。这既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条件下发生的 ,又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面向新世纪新…  相似文献   

10.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报道医药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刊物,从2003年起,正式被医学领域中最权威的美国《医学索引》,即IM/Medline收录,刊物印刷本被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永久收藏。2008年,《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五版)收录。  相似文献   

11.
国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系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的直属子公司,成立于2003年。作为一家致力于医药传播与服务的文化公司,同时也是最早涉足医学媒体传播领域的公司之一,其对于医学媒体的运营有着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油膏是祖国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膏药疗法更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中药油膏具有均匀、细腻、软滑,稠度适宜、易于涂布、性质稳定、无刺激等特点。临床实践证明,中药油膏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方面疗效显著。本文就中药油膏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栅制和相关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肾病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为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肾病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为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肾病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为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肾病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为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肾病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为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肾病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为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肾病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为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我国食管外科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H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0):654-656
食管外科是胸部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食管外科在国际上起步较早、实践经验丰富、水平较高。但食管功能性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开展的较晚,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我国食管外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