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美国每年约有40万人发生SCD,其中80%为冠心病(CHD)猝死[1].减少SCD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为探讨SCD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与预防,对6年内发生的78例SCD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7,(2)
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内发生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展开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SCD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并收集其临床数据,并对急性非ST段抬高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的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SCD常见于70~80岁的老年患者,发生原因主要为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以及心脏破裂等,死亡时间以下午5时至凌晨2时居多。比较急性非ST段抬高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上述指标情况,数据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有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SCD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就需严格监测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心脏破裂患者的大动脉搏动情况,并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及时应用除颤器。 相似文献
5.
心脏性猝死是指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从出现症状或症状加剧1h内发生的死亡。心肌缺血性损伤甚至心肌坏死引起心肌电不稳定易致室颇猝死。冠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损伤,坏死导致心肌电不稳定易致室颤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早期预测对于其防治十分重要。只有早期预测、早期防治,才有可能降低其病死率。最有效的无创心电信息检测方法之一就是动态心电图,而动态心电图的多项检测指标特别是心率变异性对心力衰竭、心梗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和猝死的预警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6.
7.
心脏性猝死是由心脏原因导致的死亡,目前多采用自发病到死亡1小时以内的死亡,由心脏病变导致的猝死多为心律失常所致,而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急性心肌缺血等有关。仅日本资料,每年每千人有0.41—1.45人发生猝死,心脏性猝死为每年每千人0.26—1.0人(与美国数据相近),1989—1993年东京的统计显示,在18189例猝死中,缺血性心脏病约占45%,脑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SCD)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SCD临床资料。结果冠心病69例(71.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36.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3例(54.6%),其中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Ⅲ级占86.7%,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57例,LVEF<55%占84.2%,B型利钠肽(BNP)明显升高26例(26.8%)、临终前心电图示室性心律失常73例(75.3%)、低钾血症26例(26.8%)、冬季SCD最常见(42.2%)、其中6:00—12:00时SCD发生率最高(38.1%)。结论冠心病是SCD最常见的病因;SCD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昼夜差;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LVEF降低、BNP升高、低钾血症是SC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心脏性猝死 (suddencardiacdeath,SCD)系由于心脏原因 ,在急性症状出现之后1小时内骤然意识丧失 ,引起意外的自然死亡。目前已确定一些遗传性心脏疾病与SCD密切相关 ,或其主要临床表现为SCD ,或有很高的SCD危险性。迄今尚无特异的药物能预防患者的致命性恶性心律失常 ,安置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 (ICD)是有效的防治措施。1特发性长 QT综合征特发性长QT综合征 (LQTS)系调控心室肌细胞膜复极化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 ,导致心肌复极延迟的遗传性疾病 ,是不同的基因突变引起具有相同表现的一组病变。突…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对SCD患者的生前高危因素加以分析警示临床医生,对有类似高危因素的患者,予以重点关注,及早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SCD的发生.方法 选择1996年7月至2016年1月确定为SCD的患者39例,搜集整理该39例SCD患者的家族史、不良习惯、既往病史及相关临床资料,加以分析.结果 该组39例SCD患者中,冠心病患者居首位15例(38.46%)、高血压病8例(20.51%),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4例(10.26%)、冠心病合并糖尿病4例(10.26%)、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2例(5.13%)、扩张型心肌病2例(5.13%)、风心病1例(2.56%)、既往体健3例(7.89%).39例患者SCD风险因素分别为:频发室早9例(23.08%),Q-T间期延长6例(15.38%),心率变异性降低和窦性心率震荡各为4例(10.26%),室速3例(7.69%),T波点交替、心室晚电位、心绞痛剧烈、心肌梗死、心脏明显增大、心衰各为2例(分别5.13%),等,预激综合征1例(2.56%).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以频发室早、Q-T间期延长、心率变异性降低、窦性心率震荡、室速风险最高.结论 对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予以重点关注,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部于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1月在家中抢救因盆浴时间过长诱发心脏性猝死 2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 男 ,82岁。高血压病史 32年 ,冠心病、心绞痛病史 2 5年。于 2 0 0 2年 10月 2 5日在家中盆浴 ,在水中浸泡 4 0分钟 ,患者突然感觉心前区憋闷、乏力、气短。家属即给硝酸甘油 1片舌下含服 ,但患者突然口唇青紫、意识丧失 ,遂通知医生到现场就地抢救。查体 :患者面色苍白 ,意识不清 ,血压测不到 ,双侧瞳孔固定反射消失 ,神经反射消失。心音听不到 ,心电图检查示 :呈直线 ,无生物电反应。立即行心外按压 ,吸氧 ,保持呼吸…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AMI2周后发生心脏性猝死10例。分析了猝死的原因,认为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室颤均为晚发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对于室颤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如纠正心功能不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长期应用等,可以减少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儿童心脏性猝死(SCD)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11例发生心脏性猝死患儿的家族史、不良习惯、既往病史、生前高危因素、疾病构成、活动状态加以详细分析,总结儿童SCD的特点.结果 儿童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以频发室早、Q-T间期延长、Brugada综合征、室速、预激综合征风险较高;多数儿童SCD发生于院外;以日常活动及剧烈活动时发生者居多.结论 对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儿童,予以重点关注,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儿童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由于猝死事件发生急骤,患者家属往往难以理解,容易发生医疗纠纷。本文就我院发生的1例心源性猝死病例,来分析我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19.
心脏性猝死临床治疗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导致其兵病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经过筛选心脏性猝死病例,以其临床资料为基础进行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心脏性猝死患者通常具有器质性心脏病,这是导致其病发的主要原因。结论掌握心脏性猝死原因和特点是对其预防和治疗的最好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S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历资料并询问现场医务人员和知情家属,采集SCD患者的诱发因素、猝死前征兆、直接原因及高危因素等数据资料。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相应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部感染是SCD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26%);恶性心律失常是绝大多数SCD事件直接原因(96%),其中心室颤动占71%;既往存在冠心病病史是SCD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79%);在时间分布方面SCD多发生在01:00~12:00(93%)。结论提高高危患者与家属的知晓率,并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全方位预防;同时强化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提高抢救效奎,最终可改善SCD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