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血疗法联合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急性期肝胆湿热证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住院部收治的396例急性期肝胆湿热证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96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片0.2 g,4次/d,龙胆泻肝汤于饭后半小时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放血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治疗后疼痛、水疱变化情况以及发生后遗神经痛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1%和9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水疱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均明显减轻,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3.21%和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放血疗法联合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急性期肝胆湿热证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水疱结痂脱落,减轻患者疼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火针、毫针配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给予火针、毫针治疗及半导体激光照射,对照组只给予半导体激光照射,观察综合疗效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VAS)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1%)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10.35±3.89)明显低于对照组(15.44±7.82)(P0.01)。结论火针、毫针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6例面部痤疮瘢痕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结痂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疗效显著,患者疼痛持续时间短、结痂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神经阻滞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及护理.方法 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4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65例患者行神经阻滞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Ⅱ组80例患者在行神经阻滞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加强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消失时间Ⅱ组和Ⅰ组相比明显缩短,Ⅱ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Ⅰ组的患者满意度,两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神经阻滞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基础上辅以综合加强护理可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神经疼痛患者应用神经妥乐平联合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5年3月医院进行治疗的74例带状疱疹神经疼痛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妥乐平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PHN发生率、治疗疗效、疱疹变化情况、不同时间VAS评分、神经异常症状改善及合用止痛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后遗神经疼痛发生率、止疱时间、结痴时间、脱痂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疼痛率、总缓解率、麻木感改善率及刺痒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止痛药物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妥乐平联合抗病毒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带状疱疹及其神经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疼痛病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联合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0例带状疱疹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其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药物+短波紫外线治疗(对照组30例)及常规药物+短波紫外线+半导体激光联合治疗(观察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7%)与对照组患者(80.0%)相比明显升高且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疼痛消失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皮肤脱痂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缩短,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降低,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患者效果显著,对快速愈合患者疱疹、缓解患者疼痛等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红蓝光照射疗法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治疗,试验组予以红蓝光照射疗法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疼痛缓解时间、结痂时间、水疱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疼痛缓解时间、结痂时间及水疱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红蓝光照射疗法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疼痛缓解时间、结痂时间以及水疱消退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81-782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配合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毫针治疗,观察组采取芒针联合神经阻滞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VAS、BRS-6)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P<0.05)。治疗前,两组VAS和BRS-6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BRS-6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阻滞法联合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总结分析方法。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确诊的3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神经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为指标来观察神经阻滞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中,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评分降低(2.61±1.9)分,68.6%患者仍存在中重度疼痛;之后合用神经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1.72±0.83)分,11.4%存在疼痛。合用神经阻滞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预防并发症的治疗中,神经阻滞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良好,疼痛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与传统腹横肌平面阻滞治疗腹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诊断为腹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下的TAP组(U组)和传统的TAP组(C组),每组35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质量评分(QS)、镇痛总有效率评估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治疗后相关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VAS比较,U组患者与C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QS比较,U组患者与C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Q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Q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治疗后6周总有效率为88.57%,C组治疗后6周总有效率为74.29%。两组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治疗腹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还具备精准性与有效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李军城 《现代预防医学》2015,(14):2677-2679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加巴喷丁、皮质激素、神经阻滞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某院就诊的胸部或背部带状疱疹伴急性期神经痛病人共90例,分成3组,即观察A组(30例)、观察B组(30例)和观察C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甲钴胺等,观察A组加用加巴喷丁治疗,观察B组联合皮质激素治疗,观察C组联用肋间神经阻滞法治疗。根据VAS量表得分,对比研究各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疼痛的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组在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3周的VAS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少,且治疗后3周时比治疗后1周时也有较大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治疗后组间两两比较,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3周3组V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观察A组与B组、观察A组与C组间治疗后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B组及观察C组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3周的得分低于观察A组,而观察B组与观察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周后,观察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25/30),虽低于其他2组的90.0%(27/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加巴喷丁组1例患者自述头晕,并有一过性轻度嗜睡,自行缓解。结论 加巴喷丁、皮质激素、神经阻滞法均能较为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其中皮质激素、神经阻滞法较加巴喷丁改善患者神经痛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疗效及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带状疱疹患者58例,分为两组。药物治疗组(n=33)和针灸联合治疗组(n=25),单盲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药使用总量,疱疹愈合时间和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dVA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p〈0.01);针灸联合治疗组患者7d使用镇痛药总量少于药物治疗组(P〈0.01),疱疹愈合时间短于药物治疗组(P〈0.01);PHN发生率:药物治疗组为16.7%(5/30),针灸联合治疗组为16.0%(4/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具有镇痛确切、减少镇痛药用量、促进疱疹愈合作用,对PHN发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控持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疮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自控持续外周神经阻滞组和间断外周神经阻滞组,分别观察治疗后1d、7d、4周、12周患者的VAS评分情况和疗效评分法判断效果。结果A组:1d、7d、4周、12周的VAS评分与B组相比,P〈0.05;A组的疗效指数与B组相比,P〈0.05,差异显著。结论采用自控持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疮疹神经痛,可明显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副作用少,是治疗这类患者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椎旁神经根组织在肺癌合并带状疱疹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将62例肺癌合并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椎旁神经根阻滞治疗;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联合椎旁神经根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4周,观察组患者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5,t=8.566,t=6.659,t=8.751;P〈0.05);观察组有效31例(占96.8%),对照组有效25例(占80.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椎旁神经根治疗肺癌合并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率为96.8%,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27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观察组额外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疗程10d。评价两组的症状改变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止疱、结痂和止痛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红斑面积、糜烂面积、水疱数量和疼痛程度四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观察组扣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剐为87.69%和69.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和阿昔洛韦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可以更迅速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卢炳益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53-2854,2857
目的比较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治疗效果及未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某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60例,作为跟踪治疗对象,随机分为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和未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两组治疗均采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口服止痛药、外用抗菌素软膏涂抹。采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比较二组患者在治疗1 d、2 d、3 d后的患者感觉到的口述疼痛评分(VAS)、数字检测到的疼痛评分(NRS)和患者疼痛发生频率(F),在治疗3周之后二组根据二组患者治疗的上述判定标准,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二组患者在治疗1 d、2 d、3 d后,采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的患者感觉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数字检测疼痛评分(NRS)值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发生频率(F)低于对照组。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有效治疗平均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进行治疗3周之后,治疗组的病人病况的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性。方法:纳入确诊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86例,阿昔洛韦、维生素B等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46例给服塞来昔布胶囊,对照组40例给服布洛芬胶囊。疗程4周。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6%、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起两组间VAS评分、McGill得分差异显著,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胶囊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定烧伤瘢痕整形修复中,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联合硅凝胶瘢痕贴片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烧伤瘢痕整形修复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观察组联合硅凝胶瘢痕贴片治疗,对比瘢痕修复疗效、愈合时间等相关指标、皮肤相关指标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