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发生在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以及来自胆道或胰管的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的急症。上消化道出血时以呕血或黑便为主要症状,大量出血时常伴有一系列临床表现。引起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病变、出血性胃炎、胃恶性病变、其他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子胃镜诊治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35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电子胃镜检查,部分患儿行快速尿素酶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镜下病变程度严重者则进一步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改良Giemsa染色镜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35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电子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24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为3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32例,胃溃疡为17例,复合性溃疡为4例,异物为6例(胃异物及食管异物各为3例),过敏性紫癜为5例,镜下无明显异常为4例.336例进行快速尿素酶检测HP,183例(54.46%)快速尿素酶检测呈阳性,其中56例(16.67%)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示慢性炎性改变.结论 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在电子胃镜下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为常见病种,HP感染与儿童胃炎及溃疡病关系较密切,儿童电子胃镜检查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3月-2011年6月128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80例患者Hp感染744例,感染率为58.1%;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率为43.9%、慢性萎缩性胃炎为63.8%、慢性胃炎为48.4%、十二指肠溃疡为94.7%、胃溃疡为72.1%、复合性溃疡为100.0%、消化性溃疡为86.1%、胃癌Hp为60.7%,其中消化性溃疡Hp感染最高,慢性胃炎最低.结论 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临床应注意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2年11月诊治的247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并与同期诊治的424例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常见,胃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率高于十二指肠溃疡,与中青年十二指肠溃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人消化道肿瘤是引起出血的主要因素,与中青年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合并症及病死率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居多,胃溃疡和消化道肿瘤致出血发生率增加,其并发症、合并症和病死率均较高.系统、全面掌握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特点,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对于本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相关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小剂量阿司匹林相关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99例小剂量阿司匹林相关性糜烂性胃炎中,平坦糜烂性胃炎58例(58.59%),隆起糜烂胃炎41例(41.41%);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51例(51.52%),上腹疼痛30例(30.30%),上腹胀31例(31.31%),嗳酸嗳气20例(20.20%),上消化道出血3例(3.03%).所有患者使用PPI合并胃黏膜保护剂治疗.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相关性糜烂性胃炎多发生于老年人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PPI和胃黏膜保护剂可以减轻小剂量阿司匹林所致的胃损害.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病中的危重症,病情险恶,合并症多,病死率高.现对我院近年收治312例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与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及致死因素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选择本院2014年至2016年收治的54例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症状、体症多不典型,出血原因以溃疡及肿瘤居多,治疗反应差,易出现并发症,死亡率高.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症状、体征有自身特点,临床诊疗中应准确把握,从而提高诊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索粪隐血试验(FOBT)在高原地区社区人群胃癌筛查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社区作为调查研究现场,以35岁以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FOBT结合胃镜序贯筛检方案进行胃癌筛查.结果 共完成FOBT 1281例,阳性36例,阳性率为2.8%.FOBT阳性人群进一步行电子胃镜检查,检出高原地区常见上消化道疾病7种,分别为糜烂性胃炎14例(38.9%),慢性浅表性胃炎7例(19.4%),消化性溃疡5例(13.9%),十二指肠球炎4例(11.1%),慢性萎缩性胃炎3例(8.3%),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5.6%),高山食管胃黏膜像1例(2.8%).FOBT阳性人群胃镜筛查未能检出癌前病变胃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也未能检出早期及中、晚期胃癌.结论 FOBT在高原地区社区人群常见上消化道疾病筛查中具有一定意义,但对于胃癌初筛其价值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少年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患病情况,探讨治疗方法,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3~2004年,在济南市城区抽取5250名7~18岁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对查出的部分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并进行为期5年的治疗效果观察。[结果]调查5250人,28.59%反复出现上消化道症状半年以上,从中抽取480例进行胃镜检查,确诊慢性上消化道病变者432例,其中浅表性胃炎238例,浅表性胃炎合并球炎80例,浅表性胃炎合并幽门口变形64例,胃多发性浅表溃疡28例,复合多发性浅表溃疡16例,球部溃疡6例。432例中,检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98例。家庭不和睦、单亲家庭、寄养、学习吃力、择校、家族史者所占比例,432例慢性上消化道疾病病例组均高于423名健康对照组(P<0.01);三口之家者所占比例,对照组高于病例组(P<0.01)。对98例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的97例进行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1个月,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治疗一组(47例)分别为95.74%、80.85%,治疗二组(22例)分别为72.72%、5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症状等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胃癌、急性胃粘膜病变为主。以呕血或黑便等主要临床表现;老年人合并病、并发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有自身临床特点。针对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特点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朱晓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15+2717
[目的]西宁地区儿童胃镜临床应用价值及儿童胃镜检查疾病谱。[方法]对我院4年来(2005~2008)年龄7月~14岁儿童胃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3例患儿中,胃镜检查发现主要疾病是慢性浅表性胃炎21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06例,十二指肠球炎65例,球部溃疡65例,胃溃疡13例,复合性溃疡8例,异物6例,215例Hp(+),Hp检出率54.8%。[结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以炎症、溃疡病最常见,与成人相比,儿童Hp感染率较低。儿童胃镜检查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贫血是指血液中运载氧气的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减少(RBC<3.5×10~(12)/升、Hb<110克/升),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乏力、胸闷气促、面色苍白等一组症候群。老年人贫血种类很多,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和防治方法各有不同。 继发性贫血它是由各种原因或疾病引起的贫血,最为多见。老年人常患有慢性疾病,如胃炎、胆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息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状况。方法:随机选择经胃镜检查临床上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胃息肉患者150例,两组均采用胃镜下取病理组织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P阳性总检出率30.0%,其中阳性(+)及阳性(++)居多,分别各有9例和10例。150例胃息肉患者的HP检出率为:增生性息肉占43.7%,炎性息肉占31.1%,腺瘤性息肉占20.0%。其中定量HP检测以HP阳性(+)居多,增生性息肉13例,炎性息肉占5例,腺瘤性息肉占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息肉,两两比较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增生性息肉比较,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与炎性息肉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腺瘤性息肉比较,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息肉发生有一定关系,增生性息肉的感染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腺瘤性息肉的感染率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14.
李强 《工企医刊》2012,25(3):43-43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闭塞或堵塞后发生的脑缺血性坏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且多伴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临床上以老年人居多,我们采用血塞通注射液(黑龙江珍宝岛制药厂生产)治疗脑梗塞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其生理功能、病理生理、好发疾病和临床表现与非老年人相比均有其特殊性。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年收治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6例,选择60岁以上的老年人132例,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及其他常见上消化道疾病与胃蛋白酶原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28例各型常见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结果: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I、PGII、PGI/PGII数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PGI、PGII数值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PGI显著下降,PGII没有显著差异,PGI/PGII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I、PGII及PGI/PGII水平可以作为胃镜检查前临床诊断常见上消化道疾病和胃癌的初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胃镜下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尿毒症肾移植术前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和部分患者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病变,部分患者合并食管及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多见,伴有十二指肠黏膜损害亦较多见。结论: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发生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比例有所增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有消化系统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也可由全身疾病或邻近器官的病变累及所致.临床表现以呕血和(或)黑便为主,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促使疾病痊愈,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及其年龄分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青 《中国医师杂志》2001,3(9):586-587
目的 研究儿童HP相关的各种疾病感染率及其与年龄之间分布关系。方法 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 2 63例患儿 (男 15 1例 ,女 112例 ,最小 1 5岁 ,最大 14岁 ,平均 11 2岁 )。所有病例均做胃镜检查并行快速尿素酶试验 ,判断有无HP感染。结果 :慢性活动性胃炎阳性率最高 (67 9% ) ;慢性活动性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差异显著 (χ2 =18 771,P <0 0 5 ) ;慢性活动性胃炎与溃疡差异显著 (χ2 =34 .993,P <0 0 5 ) ;胃炎与溃疡差异显著 (χ2=16 0 97,P <0 0 5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溃疡无显著性差异 (χ2 =3 698,P >0 0 5 )。结论 HP阳性率排序 :慢性活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HP感染是胃炎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慢性活动性胃炎影响程度最大 ,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溃疡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儿童HP阳性总发生率及胃炎HP阳性率均低于国内成人 ,国外儿童HP阳性总发生率多数高于国内 ;HP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以 12~ 14岁组为最高 ,临床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rrjk》2017,(2)
目的: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之间,临床试验对象选择了64名具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的病人,将他们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将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西医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中医治疗组治疗效果(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我国消化系统科常见的一种让病人感到极为痛苦的疾病,利用中医的方法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们,能够收到明显的医治效果,应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