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肝切除和肝移植是治愈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手段。随着医疗技术及精准外科的发展,肝脏手术的成功率日益上升,但肝切除或肝移植术后肝功能衰竭仍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术前准确评估患者肝储备功能是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对肝脏储备功能临床应用于肝病患者的评估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功能衰竭是由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引起的综合征;病程凶险,死亡率高。肝脏是一个具有复杂代谢和解毒功能的器官,至今尚无一种能代替肝脏全部功能的“人工肝”,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肝功能及心肌酶谱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欧林巴斯Aul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08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中肝功能各项指标及29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并与生理性黄疸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肝功能指标中TBIL、AST、ALP、GGT、TBA差异显著(P〈0.01)。DBIL、ALT、5’-NT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心肌酶各项指标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功能及心肌损伤。肝功能及心肌酶谱的检测,对了解患儿肝脏及心肌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3C呼气试验检测肝脏储备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研究者的认同,这不仅因为其非侵害性,更是由于从某种程度上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简便、可重复的特性。相比于传统的血清学检查和定量肝功能动态检查,临床上的肝储备功能定量检测更倾向于采用这种安全无创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的发病机理是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导致广泛的肝脏实质损害,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脏正常结构紊乱、质地变硬。由于肝硬化早期经过积极防治可以逆转或不再进展,因此,肝硬化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丙氨酸转氨酶(ALT)是常用的肝功能生化指标。腺苷脱氨酶(ADA)是现今发现的一种与肝功能密切相关的新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损害及纤维化程度。目前,ADA检测试剂已标准化,可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准确、快速地检测。本文对8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ADA和AⅡ活性进行了联合检测,以探讨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血清甘胆酸(SCG)放射免疫分析(RIA)用于判断各种肝脏病变的功能状况,认为其灵敏性较高,超过任何一项常规的肝功能试验。至今由化学毒物引起的肝脏损害中SCG的改变报道不多,资料确认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主要致肝实质病变引起中毒性肝病,肝脏脂肪变性等。据此,本文对本系统46名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作业者进行了SCG RIA,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前增加肝细胞糖原含量能否减轻因阻断肝血流所引发的肝细胞呼吸功能损伤。方法:将本院近9年收治的3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前24 h内静脉滴注高浓度的葡萄糖; 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2组病人均采用阻断第1肝门方法行病变肝脏切除术。术中测定肝组织ATP含量、肝脏酶学改变及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 及磷氧比率(P/O ratio)。结果:糖原含量高的实验组肝脏,组织ATP含量、肝细胞线粒体RCR 及P/O值越高,而肝功能损伤越轻。结论:临床上在阻断肝脏血流施行复杂的肝脏手术之前,增加肝细胞内糖原含量可有效地改进肝细胞的呼吸功能,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8.
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脏纤维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层粘连蛋白(LN)含量,并分析LN与肝功能及肝组织学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血清LN在大鼠肝脏受损伤后早期即出现增加,并随肝组织损害程度的加重而递增,与肝功能改变及病理损伤有一定相关性。肝匀浆中LN含量在肝损伤晚期才升高,与肝功能指标没有相关性,提示,血清LN含量改变是反映肝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可用于动态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DNA、Pre-S1Ag、乙肝标志物(HBVM)和肝脏功能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和ELISA分别检测169例乙肝病人血清HBV-DNA含量和乙肝标志物及Pre-S1Ag与肝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种不同类型乙肝HBsAg的阳性率均高于91.1%,HBeAg、Pre-S1Ag的阳性率随HBV-DNA拷贝数的升高而升高,但肝功能和HBV-DNA拷贝数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同时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Pre-S1Ag、HBV-DNA和肝脏功能对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肝功能损伤程度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甲亢为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心脏、肝脏及神经系统),而合并肝功能损害临床较多见,且常由于甲亢症状重而忽视了肝脏的症状,或者肝脏症状较重而导致甲亢的漏诊。当甲亢累及肝脏时可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甚至发生黄疸、肝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采用静脉色氨酸耐量试验肝功能及胆汁酸的测定,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妊娠晚期总色氨酸(T)和游离色氨酸(F)均值都高于对照组。其孕妇异常率达33.76%,明显高于其它肝功能检测指标。分析结果认为:妊娠晚期由于各种免疫。内分泌代谢等生理或病理变化及妊娠反应。精神应激等因素的存在,可使肝脏负担加重,肝脏损害后恢复能力减弱,因而导致肝功能损害,应当引起临床足够重视,静脉色氨酸耐量试验是一种灵敏的肝功能检测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千里光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用四氯化碳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以联笨双酯为阳性对照,对不同剂量的千里光进行保肝作用研究,对小鼠采血测定血清ALT、AST等生化指标。取肝脏计算肝脏指数,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千里光能里降低血清ALT、AST的升高;抑制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70例新生儿黄疸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70例黄疸患儿的肝功能检查情况,结果显示以GGT和TBA的异常率较高,提示黄疸患儿肝脏的胆道排泄功能和处理胆汁酸的能力受到影响。而对肝细胞的损伤不大。通过对不同日龄和胆红素水平病例肝功能检查经过的比较。结果 显示日龄大于14d的患儿GGT、AKP水平明显高于小于14d的患儿,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是日龄超过两周的黄疸患儿存在胆汁淤积,可能是黄疸持续不退的原因之一。胆红素的水平对GGT、AKP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70例肝硬化病人肝功能失代偿期脑电图分析刘佩云,马志荣,刘南平,林树敏,周黎明肝硬化是一种影响全身的慢性疾病,当肝脏损害严重肝功能失代偿时,临床上出现腹水、浮肿、黄疸、食管静脉曲张、发热、意识和精神障碍等症状[1]。关于本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以及治疗研...  相似文献   

15.
肝脏微循环障碍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及其发生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及其在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40例慢乙肝患者均行肝活检 ,活检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观察。同时常规检查肝脏功能。结果 :40例慢乙肝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微循环障碍 ,其中 2 3例肝窦内皮细胞胞浆内可见WP小体。 40例中vWF沿肝窦壁呈阳性表达的有 2 5例 ,肝细胞内HBcAg阳性表达 17例。vWF与HBcAg同时表达者肝功能均不正常。 2 8例肝功异常者中有9例肝细胞内无HBcAg表达 ,但vWF为阳性表达。结论 :慢乙肝存在肝脏微循环障碍 ;肝脏微循环障碍可协同乙肝病毒对肝细胞的免疫损伤 ,从而影响肝脏功能 ;肝窦内皮细胞中WP小体的出现可能是导致肝脏微循环障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补体受体(CR1)是一种存在于红细胞和大多数白细胞上的天然糖蛋白,在转运补体调理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和病原颗粒至肝脏系统销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在正常免疫功能的维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尚未见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CR1活性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脏移植23例报告香港玛丽医院外科为探讨肝脏移植治疗终末期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1991年10月~1995年7月,对23例病人做了24次原位肝移植,其中17例成人,6例儿童。平均年龄29岁。23例接受移植的病人中所涉及的肝脏疾病有胆道闭锁5例,Ala...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肝功能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是临床难治性疾病,经内科治疗死亡率仍高达80%。肝移植是目前治疗FHF的有效方法,1年生存率达50%~70%。但肝移植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一个是供体短缺,在中国尤其突出;另一个是受体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费用昂贵且又带来许多副作用。肝脏有强大的再生功能,如果用一种辅助人工肝脏暂时支持肝脏功能,帮助病人渡过危险期,病人的肝脏就会得到再生或等待肝移植, FHF的存活率就有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执行合成代谢、解毒和免疫防御等许多重要的功能。近年来,由于病毒性感染、毒性损伤、遗传缺陷及长期接触代谢金属铁和铜等造成肝功能紊乱和急、慢性肝损伤和肝硬化~([1]),使得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原位肝移植被认为是治疗终末期肝损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缺乏合适的肝供体、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0.
生物型人工肝脏支持系统(BALSS)具有肝脏的解毒、提供营养及改善内环境等功能,为治疗肝功能衰竭提供了新方法,也为患者等待肝移植争取了时间。生物反应器和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肝细胞是BALSS的核心,决定着治疗效果。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肝细胞的功能活性会产生较大变化,因此为保证BALSS的治疗效果,检测肝细胞状态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表征细胞损伤程度、解毒功能以及合成功能这三方面的指标及其常用检测方法,总结了细胞状态检测技术在BALSS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