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变化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纳入 ST 段抬高型186例,采用体表心电图连续监测,在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显影结果、血管闭塞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右冠状动脉( RCA)病变组98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CX)病变组88例,对心电图心肌相关导联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分析判断, RCA 组心电图中 aVL 导联 ST 段压低≥1mm 的发生率为90%,高于 LCX 组的24%;QRS 波群 R/ S 比值 LCX 组为(3.7±0.5),高于 RCA 组的(2.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在Ⅰ导联中 ST 段压低≥1mm、R/S 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当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闭塞动脉为 RCA 时,aVL 导联 ST 段压低≥1mm 作为分析指标,其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82%,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79%;而 R/ S 比值≤3作为分析指标其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93%,阳性预测值为97%,阴性预测值为58%。结论体表心电图变化对初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部位、相关闭塞血管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性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因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而行CTA、CCA和MPI患者80例,3项检查均于1个月内完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PI检出可逆性缺损(心肌缺血)患者14例;不可逆性缺损(心肌梗死)8例。CCA与CTA检出可逆性缺损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2%,98%。结论冠脉CTA诊断致心肌缺血性冠状动脉病变有较高的NPV,中等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阳性预测值却较低;MPI目前仍然是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狭窄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24):219-222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定量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应变功能。方法选取3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径向、圆周、及面积峰值应变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径向应变、面积应变、圆周应变等指标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S、GAS与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的最大厚度相关性良好(r=0.82、0.78,P<0.05);HCM组与对照组的LVEDV、LVESV、LVEF的传统心脏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心肌功能准确、可行,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多巴酚丁胺超声药物负荷试验(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DSE)联合三维3D斑点追踪(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超声心动图能否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前患者心肌存活性的评估准确性。方法35例准备行CABG术的患者接受常规超声,小剂量DSE结合2D及3D STI超声检查。根据半年后复查超声结果术前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是否有所恢复作为金标准来定义存活心肌。结果负荷峰值阶段2D STI超声心动图的径向应变及3D STI面积应变在心肌存活组和非存活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01)。前者诊断存活心肌截点值为~△19.3%,敏感度87.2%,特异度85.7%;后者截点值为~△20.2%,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92.8%。结论 DSE联合3D STI技术具有检测CABG术前患者心肌存活性的能力且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刘卫  刘慧玲 《贵州医药》2022,(4):633-634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心肌酶谱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分别测定cTnⅠ以及心肌酶谱水平,对比阳性组与阴性组的cTnⅠ、CK-MB、AST、LDH指标,观察单一cTnⅠ、心肌酶谱与联合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阳性组的cTnⅠ、CK-MB、AST、LDH均高出阴性组(P<0.05);cTnⅠ+心肌酶谱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出单一cTnⅠ、心肌酶谱(P<0.05)。结论 cTnⅠ与心肌酶谱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更好,显著提升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马成彬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679-1682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是超声医学领域内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可以提供心肌圆周应变、径向应变、纵向应变和旋转应变的各种信息,在心血管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就其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80例患者同时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50%~70%和≥70%的敏感性分别为78.1%、79.1%、90.2%,特异性分别为96.9 %、97.7%、98.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9.4%、82.0%、83.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97.2%、99.0%.结论 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可作为冠心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6例未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分别行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冠状动脉CTA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变部位及病变部位以远血管情况的诊断价值.结果 冠状动脉CTA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89%、93.85%、92.98%、88.41%,对前降支的诊断能力最强.CTA对梗死相关病变以远血管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关(r=0.8123,P<0.01),且与梗死相关动脉是否再通无关(x2=0.0086,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A能够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动脉再通,初步评价梗死相关病变以远相关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中应用超声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诊断的临床价值,对冠心病患者早期缺血心肌功能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60例,按照冠状造影结果将入选对象分为冠心病组4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评估对冠心病患者采用3DST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经3DST技术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整体GLS、AGS绝对值与对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GLS、AGS在AUC都在0.75~0.95间,而GLS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64%;AGS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77%,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中3DST可准确评估左心室三维病变,可定量评价早期冠心病心肌缺血致室壁功能异常状态,以评估冠心病病变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用于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诊断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对照,初步评价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1.4%、阳性预测值为77. 4%、阴性预测值为92.6%、准确度为88.4%。结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简便的冠脉成像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法预测巨大儿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荣生  丛林 《安徽医药》2008,12(12):1178-1179
目的探讨常用巨大儿预测公式的临床价值,寻找预测巨大儿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巨大胎儿的临床病案,选择同期体重正常胎儿102例作为对照组。用统计学方法计算7种公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用以分析较好的预测指标。结果宫高法敏感度24%,特异度99%,阳性预测值96.7%,阴性预测值52.3%,约登指数0.21。宫高加腹围联合法敏感度59.5%,特异度78.4%,阳性预测值76.6%,阴性预测值62%,约登指数0.38。双顶径≥9.5cm法敏感度69.4%,特异度77.5%,阳性预测值78.5%,阴性预测值68.1%,约登指数0.47。双顶径加股骨长≥16.5 cm法敏感度84.3%,特异度48%,阳性预测值65.8%,阴性预测值72.1%,约登指数0.32。股骨长≥7.5 cm法敏感度19%,特异度94.1%,阳性预测值79.3%,阴性预测值49.5%,约登指数0.13。胎儿腹围≥35 cm法敏感度53.7%,特异度87.3%,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61.4%,约登指数0.41。胎儿腹围加股骨长≥42.5 cm法敏感度44.6%,特异度91.2%,阳性预测值85.7%,阴性预测值58.1%,约登指数0.36。结论双顶径≥9.5 cm法和胎儿腹围≥35 cm法是较好的预测指标,单纯公式预测均有局限性,应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免疫胶体金法和邻联甲苯胺法测定粪潜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对541例就诊者的粪便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隐血,以内窥镜检测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 邻联甲苯胺法的敏感度为85.6%,特异度为90.0%,阳性预示值为68.8%,阴性预示值为96.0%,约登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V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我院70例经CTA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ACS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CTA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CTA检查的敏感性89%,特异性90%,阳性预测值80%,阴性预测值99%。结论:CTA检查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简单方便,可作为ACS患者检查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心电图检测.对比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患者中,冠心病患者101例,正常患者56例;根据心电图检测,ST段下移患者91例,不符合ST段下移标准的患者66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冠心病患者(观察组)ST段下移78例,其他患者(对照组)1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T段下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标准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60.7%,特异度为67.5%,阳性预测值52.6%,阴性预测值74.2%,假阳性率32.5%,假阴性率39.3%,且单支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与双支、多支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在诊断单支病变的敏感度较双支、多支病变高,但从整体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盛军  陈宏山  杨奕  郭海麒  刘德顺 《安徽医药》2013,17(8):1312-1313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经手术证实的42例冠心病患者,通过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该组病灵敏度为95.24%、特异度97.62%、阳性预测值为88.10%、阴性预测值为92.86%。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是一种安全、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癌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肺部良性结节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水平;根据实际肺癌与良性结节患者中的阳性及阴性例数,计算CA125/CA153两项检测手段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患者CA125和CA15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CA125单一方法检测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82.50%、阳性预测值为82.05%、阴性预测值为80.49%;CA153单一方法检测的灵敏度为52.50%、特异度为85.00%、阳性预测值为77.78%、阴性预测值为64.15%;2种方式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70.00%、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为87.50%。结论CA125和CA153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相对较低,可作为肺癌筛查诊断的主要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6,(2):150-152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血管造影对患者的小钙化斑块情况进行检查,与重建厚度为3mm以及1mm的钙化斑块情况进行比较;对患者进行多层CT成像检查后,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预测值及分级诊断有无差异,分析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使用CT造影检查患者的小钙化斑块以及重建后的钙化斑块情况,发现3mm组有40个小钙化斑块,钙化斑块54个;1mm组有54个小钙化斑块,64个钙化斑块。1mm组小钙化斑块和钙化斑块的检出率为100.00%明显高于3mm组的检出为84.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2%、80.1%、62.2%和89.7%,两种方法分级诊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进行检测诊断,其检出率高,是一种有效、无创性的临床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至2015年因怀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而收治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且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00例。行造影前均接受IMA、肌钙蛋白(cTnT)、血脂、血压及心电图(ECG)检测;以造影结果为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分析IMA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平均IMA水平[(91±27)U/m L]较非冠心病组患者的平均IMA水平[(59±21)U/m L]明显升高。当Cut-off值为77.53 U/m L时,其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最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36.4%、74.7%、57.1%。而同步测定cTnT真阳性者为39例,敏感度为58.2%。结论 IMA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12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11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肌骨超声检查。比较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的超声表现以及各超声表现对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在平行线、腱鞘炎、骨侵蚀、痛风石、高回声点、韧带内高回声等超声表现具有明显差异(P <0.05)。平行线的敏感度为49.50%,特异度为88.40%,阳性预测值为83.90%,阴性预测值为68.10%;腱鞘炎的敏感度为30.40%,特异度为55.70%,阳性预测值为40.70%,阴性预测值为48.30%;骨侵蚀的敏感度为12.90%,特异度为70.50%,阳性预测值为35.20%,阴性预测值为44.10%;痛风石的敏感度为7.90%,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50.60%;高回声点的敏感度为7.70%,特异度为97.30%,阳性预测值为85.00%,阴性预测值为57.30%;韧带内高回声的敏感度为5.60%,特异度为98.00%,阳性预测值为81.50%,阴性预测值为56.90%。结论肌骨超声在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诊断局部心室肌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入选患者分组。对照组为CAG示冠状动脉正常者25例,缺血组为CAG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75%者28例。分别记录心尖位四腔、长轴及两腔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STI技术测量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LAD供血区域各个节段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对照组与缺血组成功获得二维应变及应变率的节段数分别为94.0%和93.3%。纵向峰值应变后间隔中间段,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心尖段缺血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峰值应变率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心尖段缺血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狭窄时,STI技术能较好定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异常心肌节段,并显示无明显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