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温州地区高校网络依赖学生团体心理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依赖团体心理治疗效果,为改善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使用Young网络依赖诊断问卷对被抽样大学生进行评估,筛选Young网络依赖诊断问卷不低于5分者(网络依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用Young网络依赖诊断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Young网络依赖诊断问卷、SCL-90自评量表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网络依赖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次随访,与8周治疗后效果对照发现,治疗组Young网络依赖诊断问卷总分、网络依赖者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网络依赖团体心理治疗效果较明显,疗效较为持久。  相似文献   

2.
职业院校网络成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职业院校网络成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困扰职业院校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有效实施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对松原职业学院22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心理问卷对网络成瘾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网络成瘾学生采取为期3个半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结果网络成瘾组学生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通过健康干预,SCL-90总分(109.58±26.67)、总均分(1.24±0.26)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成瘾组学生干预后心理状况量表各因子得分有所提高,其中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和健康上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改善职业院校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成瘾集体心理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集体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疗效,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南昌市32位自愿接受治疗的网络成瘾大、中学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6人;治疗组采用集体心理治疗进行为期1个月的干预,对照组采用非特异的支持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进行评估,结果共有28名学生完成集体心理干预,治疗组(79%)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1%,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SCL-90,GSES,CI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SCL-90各因子、CI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GSE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值均〈0.05);治疗组SCL-90各因子、GSES及CIAS的改善情况均大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依赖流行病学调查与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探讨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相关因素及其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481名大学生,使用自制调查表、K.S.Young的网络依赖诊断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发生率为4.1%,网络依赖组N、P分高于对照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网络依赖组E、P维度与SCL-90若干因子相关系数有显著性。结论:孤僻、内倾、情绪不稳定者较易出现网络依赖。网络依赖者存在较广泛的心理问题和躯体不适,需要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综合干预疗法与传统心理疗法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效果,探讨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采用综合干预疗法(心理干预 药物干预 社交行为干预 环境干预)和传统心理疗法(心理干预)治疗网络成瘾各110例,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杨格网络成瘾10条标准和Young网络成瘾8条诊断标准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诊断和疗效判断。结果治疗1a后,2种疗法均可降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患病率;但组合干预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心理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干预疗法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效果可靠,方法可行,值得在我国高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住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有效信息。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家庭情况及与网络成瘾有关的自我意识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96名经北京军区总医院诊断为IAD的青少年进行施测,以IAD青少年的SCL-90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IAD青少年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EPQ的N因子、EMBU的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压抑感及对未来目标的认识。结论住院IAD青少年存在广泛的心身症状,其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与神经质人格、父亲不当教养方式、过度压抑及对未来目标认识不明确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体心理咨询效果,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江苏大学8595名学生进行Young网络依赖问卷进行评估,对Young网络依赖量表得分超过40分并符合网络依赖的临床界定标准人群再进行分层抽样,结合面谈甄选出16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人为试验组,80人为对照组。试验组进行2d的集中团体咨询(20h)和每周1次的强化咨询(5h/次)4次,3个月后用Young网络依赖问卷测查和行为测查问卷进行评估;对照组给予学校常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咨询后,试验组(50.40±13.13)Young网络依赖诊断问卷总分均低于咨询前(36.92±12.79)(P=0.000),也低于对照组(45.18±7.56)(P=0.01)。结论连续、集中式团体咨询是一种有效的干预大学生网络依赖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心理干预对预防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效果,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济南市某中学无网络成瘾初一学生共779名,随机分为研究组446名及对照组385名,研究组进行为期1a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不干预.采用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D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共评估4次.结果 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研究组网络成瘾总分(1.24±1.23)分降至(0.91±1.12)分,SCL-90总分由(121.12±31.40)分降至(110.56±14.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值均>0.05).干预后(第2,3,4评估时点)研究组成瘾总分、SCL-90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初中生上网成瘾,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周丽华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1):1372-1373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应对方式及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网络成瘾量表对560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592份,收回580份,回收率98%,剔除无效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560份,有效回收率96.6%;高风险网络成瘾青少年成熟型应对方式得分(0.97±0.33)低于低风险网络成瘾青少年(1.12±0.34)(P<0.001);高风险网络成瘾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及其他5个因子得分均高于低风险网络成瘾青少年(P=0.000);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正相关;除丧失因子外,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中其他5个因子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IAS)对重庆市3 968名青少年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 064份,回收问卷3 975份,回收率为97.8%;纳入统计的有效问卷为3 968份,有效率为99.8%;已接触并使用网络的有3 308人,占总人数的83.4%,其中325人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总分≥50分),网络成瘾发生率为9.8%;从未接触过网络的有659人,其中,初中生492人,占74.7%,大学生中只有2人未接触过网络;女性、有较多朋友、户籍农村是青少年网络成瘾保护因素,年级、上网时间长、有自杀行为、学习负担重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是网络成瘾行为的高危人群,需动员教育、卫生部门以及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展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