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牟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变化情况,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牟县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牟县近5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为10.29‰,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分别占7.15‰、10.06‰;早产低出生体重、意外死亡、出生窒息和先天畸形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结论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预防早产、意外死亡及出生窒息和降低出生缺陷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院2006-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特点与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2008年本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6年为7.78‰,2007年为9.47‰,2008年为3.78‰。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年龄分布,以新生儿死亡最高,占总死亡人数的74.19%,其次是婴儿占14.51%,1~5岁儿童占11.29%。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前五位为早产低体质量儿占32.26%,出生窒息占17.74%,肺炎占16.12%,先天异常占9.68%,意外窒息占5.15%。结论本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加强围生期保健管理,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1994~2003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国庆  徐晓玲  李江英 《江西医药》2007,42(10):927-929
目的 探讨我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现状和死亡原因.方法 对我省1994~2003年1146例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资料按年龄、城乡、性别等分析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结果 我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从1994年11.4‰下降至2003年的4.5‰;儿童意外死亡占1~4岁儿童死亡的构成比为54.1%;儿童意外死亡原因第一位为溺水,第二位为意外窒息;0岁组及冬春季意外死亡原因以意外窒息为主,1岁组~4岁组在夏秋季以溺水为主;农村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结论 我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逐年下降;意外死亡仍是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婴儿期及冬春季以预防意外窒息为主,1~4岁儿童及夏秋季以预防溺水为主.  相似文献   

4.
崔文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2,(22):172-173,175
目的通过2006~2010年儿童生命监测,准确获取顺义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5年间主要死因顺位情况。以明确卫生保健的工作方向与重点,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顺义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6~2010年本区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在1.87‰~4.90‰、2.81%‰-5.59‰之间徘徊,5年问主要死因为先天性心脏病、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其他先天异常、出生窒息、肺炎和意外死亡。结论降低婴儿、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大力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当务之急;继续提高产科质量.以减少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及吸人性肺炎的发生,从而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和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对1999—2006年8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年累计新生儿、婴儿、5岁以儿童死亡率分别为7.45‰、9.82‰.13.30‰,5岁以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出生窒息、肺炎、先天异常、意外死亡等,N时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9.87‰,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5.86‰,证明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结论预防早产,提高产科质量,控制出生缺陷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杭州市萧山区2016—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降低全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 资料来源于萧山区2016—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国家统计报表,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因及接受医疗保健服务情况。结果 2016—2020年杭州市萧山区活产总数58 904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141例(2.4‰),以婴儿死亡为主,占73.8%。5岁以下和1~<5岁男童死亡率(2.9‰、 1.0‰)高于女童(1.8‰、0.2‰)。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为意外窒息、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溺水。死亡地点以医院为主,占67.4%,省(市)级医院(55.3%)是最主要的诊治机构。结论 萧山区2016—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降低婴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意外伤害、新生儿疾病和先天异常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7.
董素华 《安徽医药》2013,34(8):1233-1236
目的分析蚌埠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和死亡原因,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33‰,新生儿死亡率7.17‰,婴儿死亡率9.04‰,其中,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79.34%,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69.47%,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87.56%。2003年分别与2004年、2005年、2009年、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儿童死因排在前3位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肺炎。结论提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专业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和急救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特别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1992年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坤邦  杨国珍 《贵州医药》1994,18(3):177-180
本文对贵州省1992年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死亡率为40.76%、婴儿死亡率为73.8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6.89%.农村死亡率119.88‰、城市死亡率41.01‰.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五位依次为肺炎、腹泻、出生窒息、早产和低体重儿、意外窒息,死亡率68.19‰,占五岁以下儿童总死亡病例的70.39%.死于家中占63.34%,死于途中的占5.17%;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死于家中占67.29%、死于途中的占5.49%.本文就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出要加强肺炎、腹泻的防治和管理,提高围产保健质量,重点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9.
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经济、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儿童死亡率的最准确表示。杏花岭区2006年活产儿数2948人,活产儿漏报2人,5岁以下(0~5岁)儿童死亡6人,死亡率2.04‰,新生儿(0~28d)死亡4人,死亡率为1.36‰,婴儿(0~1岁)死亡4人,死亡率1.36‰,1~5岁儿童死亡2人,死亡率0.6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偏低,说明存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为此,我们开展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唐召秋 《首都医药》2013,(14):37-37
目的分析山东省平度市2009~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山东省平度市2009~2012年5岁以下205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山东省平度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为4.32‰;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分别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0%和84.39%;男童死亡率(57.56%)>女童(42.44%);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是主要死因。结论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应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新生儿复苏等适宜技术培训,大力宣传与指导孕期保健知识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3677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茹 《中国医药》2011,6(5):610-612
目的 分析山东省枣庄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至2009年枣庄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至2009年枣庄市共计出生活产婴儿307 23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3677例,死亡率为11.97‰.婴儿死亡3338例,死亡率为10.86‰,占5岁以下儿童总数的90.78%其中新生儿死亡2665例,死亡率为8.67‰,占婴儿死亡总数的79.84%;1-5岁儿童死亡339例,死亡率为1.10‰,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9.22%.不同年龄儿童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8.90,P<0.05).分别统计各年度不同阶段儿童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x2=512.93,P<0.05)、婴儿死亡率(x2=491.73,P<0.05)、新生儿死亡率(x2=422.40,P<0.05)、1~5岁儿童死亡率(x2=34.38,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童死亡率为11.02‰(1847/165738),女童死亡率为13.10‰(1830/137823),男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94,P<0.05).因抢救无效在医院内死亡者3143例,占85.48%;在家中或就医途中死亡者534例,占14.52%.死因前7位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其他先天畸形、意外死亡、先天性心脏病和颅内出血,前3位死因致死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59.11%(2174/3677).结论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肺炎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2002年至2009年枣庄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建立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水平、提高危重患者急救能力、普及科学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等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eath materials, death causes and their dynamic change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in Zaozhuang City during 2002-2009. Methods Cases of death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during 2002-2009 in Zaozhuang City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essential statistics were as follows: children under 5 mortality standing at 11.9‰, infant mortality standing at 10. 86‰, neonatal mortality standing at 8.67‰, and 1-5 morality standing at 1.10‰. Mortality of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differed markedly (P < 0.05 ). Children of all different age groups mortality tends to decrease on a yearly basis. Children under 5 mortality (X2 = 512.93,P<0.05) , infant mortality(x2 =491.73,P <0.05) , neonatal mortality(x2 =422.40,P<0.05), 1-5 morality(x2 =34. 38 ,P <0.05). Boy mortality was 11.02%o while girl mortality was 13. 10‰. The mortality between boys and girl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x2 = 27.94, P < 0. 05 ) . The number of deaths in hospital accounted for 85.48% , deaths at home and on passage accounted for 14.52%. On top of the causes list were prematurity or low birth weight, newborn asphyxiated, pneumonia, other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accidental dea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key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children under five years old is to perfect the three-stage network of maternal and child hygiene ( MCH) , to strengthen perinatal care, to propagate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health education, to improve technical skill of obstetrical department and the ability of providing emergency care to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2007-2010年奉贤区<5岁儿童的死亡情况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以2007-2010奉贤区各医疗机构上报的<5岁儿童死亡报告案例为基本资料,分析<5岁儿童死亡情况。结果 2007-2010年活产数为25931例,<5岁儿童死亡190例(7.33‰),其中婴儿死亡116例(61.1%),1~4岁儿童死亡74例(38.9%)。婴儿死亡率为4.47‰高于1~4岁儿童的2.86‰,本地户籍儿童死亡率为4.07‰低于外地户籍的9.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前5位死因为:溺水、意外窒息、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及足月小样儿、猝死。结论采用多种措施是降低<5岁儿童死亡率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以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本市2008年7月~2012年7月5岁以下死亡儿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市活产数92416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378例。占4.09%0,其中新生儿死亡212例,占56.08%(212/378);婴儿(不包括新生儿)死亡84例,占22.22%(84/378);1~4岁儿童死亡82例,占21.69%(82/378)。不同年间不同年龄儿童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9,P=0.003)。早产、先天异常、出生窒息、肺炎、溺水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孕期保健与产前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明确广东省流动人口五岁以下儿童可避免死亡指标,为制定本省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卫生政策和医疗保健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根据Rutstein等提出的可避免死亡指标,采用本省城区本地人口与本省流动人口儿童死因死亡率对比,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广东省流动人口儿童可避免主要死因为:败血症、腹泻、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营养不良、溺水、交通意外,以上可避免死因死亡占本省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的40.5%.结论要降低我省流动人口儿童死亡率,应加强对流动人口可避免死因疾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崇明县1991至2005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崇明县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现状与特点,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崇明县1991至2005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年间5岁以下儿童意外病死率呈下降趋势,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位死因,并且是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死因;意外窒息为婴儿组的主要死因,溺水、交通事故为1~4岁组主要死因;0岁组儿童意外死亡无性别差异,1~4岁组男童意外病死率高于女童;儿童意外死亡多发于春夏季节,多发于周末;儿童的意外死亡地点多死于在家中或赴院途中,只有25.34%得到救治。结论意外死亡上升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重视儿童意外死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2010年广州市白云区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白云区婴儿以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未呈现明显逐年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因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伤害、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肺炎。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采取干预措施预防伤害的发生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辽阳市2008~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2012年辽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为7.43‰,呈逐年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以婴儿为主,婴儿死亡中以新生儿为主;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五位死因主要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其他先天异常、先心病、肺炎、出生窒息。结论提高围生期保健水平,做好疾病筛查工作,预防出生缺陷,加强产儿科合作,提高窒息复苏技术水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靖安县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朱丽萍  舒小裕  李艾  吉路  赵军 《江西医药》2011,46(7):600-601,608
目的了解靖安县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流行现状,为当地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靖安县2010年收集的恶性肿瘤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恶性肿瘤报告发病和死亡率,及其标化率、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0年靖安县居民恶性肿瘤粗发病率119.65/10万,粗死亡率65.01/10万,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占全人群死因的16.43%。支气管和肺癌位居恶性肿瘤发病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居前二位的为支气管和肺癌、肝癌;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中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结论应加强对当地呼吸、消化系统肿瘤和女性乳腺癌及宫颈癌等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该院儿科近6年住院儿童死亡病例回顾分析,研究该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病死率及变化趋势,为儿童医疗保健、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收集该院儿科2006--2011年202例死亡病例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1年该院儿科住院患儿死亡共202例,男女比例为2.06:1,病死率由2006年的1.06%降至2011年的0.49%,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死亡患儿数却没有减少。人院24h内死亡患儿最多,106例(52.48%),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小于1岁的婴儿死亡比例最高,占全部死亡病例57.43%。主要病死原因按疾病系统分类前5位分别是新生儿疾病63例(31.19%)、肿瘤31例(15.35%)、损伤与中毒18例(8.91%)、先天性畸形16例(7.92%)、呼吸系统疾病16例(7.92%)。不同年龄段主要病死原因不同,0~28d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28d-1岁为先天性心脏病,1—5岁为意外伤害,5—16岁为白血病。结论根据不同年龄组患儿死因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同时做好围生期保健及婴幼儿疾病的防治。积极防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预防或避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及基层卫生工作的投入,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是降低住院患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