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FQ-PCR技术在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数量与宫内感染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中药热毒清的临床抗病毒疗效。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对68例HCMV-IgM阳性的晚期妊娠孕妇血清HCMV拷贝数进行检测,将其中57例DNA阳性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9例),对其新生儿脐血以及中药热毒清治疗前后的HCMV拷贝数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28例中HCMV-DNA阳性孕妇血清HCMV-DNA拷贝数为0.085×104~5.4×108/ml,新生儿脐血DNA阳性9例,宫内传播率为32.1%(9/28),9例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孕妇血清DNA拷贝数均大于1.86×105/ml;治疗组孕妇血清HCMV-DNA拷贝数0.068×104~4.2×108/ml,热毒清治疗后血清DNA拷贝数有显著下降(P<0.01),宫内传播率为10.3%(3/29),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降低。结论孕妇血清中HCMV-DNA含量升高是胎儿发生HCMV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热毒清能显著降低血清HCMV-DNA拷贝数,降低宫内传播率。FQ-PCR可以准确检测血清HCMV的含量,提示体内复制和宫内感染情况,对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袁慧  闻良珍  刘世新  李丹 《医药导报》2005,24(7):557-559
目的研究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蛋白激酶pul97的抑制作用及对HCMV感染人胚肺细胞病变的影响,探讨其治疗HCMV感染的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和更昔洛韦(GCV)干预HCMV感染细胞后pul97mRNA表达水平,并观察两种药物干预后对HCMV感染细胞病变的影响。 结果两种药物均可明显抑制HCMV pul97mRNA的表达水平, HCMV感染12 h后, 即出现细胞病变, 而两种药物均可明显延缓感染细胞的细胞病变。 结论金叶败毒制剂通过抑制HCMV蛋白激酶pul97基因的表达而抑制HCMV的表达和复制,从而延缓感染细胞的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中药热毒清滴眼液对兔实验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 ,HSK)作用和超声雾化强化给药的疗效及急性毒性与眼的刺激反应。方法 2 6只新西兰白兔(5 2只眼)角膜划痕接种I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 1,HSV I)。HSK模型随机分为热毒清雾化组:热毒清滴眼液通过超声雾化治疗;热毒清滴眼组:热毒清滴眼液滴眼治疗;无环鸟苷组:无环鸟苷滴眼液滴眼治疗;对照组:生理盐水滴眼治疗。观察18d时的疗效、对兔眼的刺激情况及对小鼠的不良反应。结果 三个治疗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热毒清雾化组有效率高于热毒清滴眼组和无环鸟苷组;热毒清滴眼液滴眼与无环鸟苷滴眼液滴眼疗效相同。对兔及小鼠都未发生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这个结果有力提示,中药热毒清滴眼液对HSK有明显疗效,超声雾化给药能强化药效。  相似文献   

4.
热毒清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中药热毒清滴眼液对兔实验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herpessimplexkeratitis ,HSK)作用和超声雾化强化给药的疗效及急性毒性与眼的刺激反应。方法  2 6只新西兰白兔 (5 2只眼 )角膜划痕接种I型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simplexvirus 1,HSV I)。HSK模型随机分为热毒清雾化组 :热毒清滴眼液通过超声雾化治疗 ;热毒清滴眼组 :热毒清滴眼液滴眼治疗 ;无环鸟苷组 :无环鸟苷滴眼液滴眼治疗 ;对照组 :生理盐水滴眼治疗。观察 18d时的疗效、对兔眼的刺激情况及对小鼠的不良反应。结果 三个治疗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热毒清雾化组有效率高于热毒清滴眼组和无环鸟苷组 ;热毒清滴眼液滴眼与无环鸟苷滴眼液滴眼疗效相同。对兔及小鼠都未发生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这个结果有力提示 ,中药热毒清滴眼液对HSK有明显疗效 ,超声雾化给药能强化药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细胞细胞病变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表达的影响.方法中药金叶败毒制剂、西药更昔洛韦(药物对照组)与HCMV AD169毒株在体外感染的人胚肺成纤维上皮细胞(humanembryo lung fibrobla st,HEL)共同培养,于12小时及48小时分别用光镜、电镜观察致细胞病变(cytopathologiceffect s,CPE)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用Western Blot检测金叶败毒制剂、更昔洛韦干预HCMV169感染组、HCMV1 69感染细胞、正常培养细胞中Cyclin D、E、A、B1的表达.结果 (1)培养12小时,仅病毒感染组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肿胀,其余各组未见明显病变;(2)培养48小时,与HCMV169感染组相比,药物干预HCMV169感染HEL两组细胞中,光镜及电镜CPE程度较轻,正常组细胞无CPE;(3)细胞培养12及48小时,病毒组CyclinE、CyclinD的表达为最强,而中药及西药组次之,正常组未见表达,(P均<0.05),但各组CyclinA、CyclinB均未见明显表达.结论在HEL细胞受HCMV1 69感染导致细胞病变过程中,Cyclins发生了导致细胞周期进程的改变,而中药金叶败毒制剂、西药更昔洛韦能改善HCMV169细胞感染细胞周期的进程,起到延缓CPE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提高HCMV感染的诊疗水平。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HCMV症状性感染患儿,23例潜伏性感染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细胞含量,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症状性感染组CD3+、CD4+及CD4+/CD8+明显低于潜伏组(P<0.05),CD8+细胞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性感染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婴儿HCMV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改变,提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细胞免疫功能。检测T细胞亚群的改变,可以了解HCMV感染婴儿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及进一步研究HCMV感染和机体抗病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HCMV对细胞周期调控靶点P53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HCM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模型,(1)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下各组HEL的病变效应。(2)S-P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3)FQ-PCR法检测HEL细胞内HCMVDNA拷贝数。结果(1)HCMV感染使HEL细胞发生病变,细胞内HCMVDNA拷贝数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S-P免疫组化结果提示HCMV感染使HEL细胞P53蛋白的水平升高。结论HCMV的感染改变了细胞内P53的水平,可能影响其在细胞周期中的正常功能,营造有利于病毒复制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18):2468-2470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退热、营养支持、平喘化痰等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肠溶片10 mg/kg,口服,每日1次;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较单用阿奇霉素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9.
郝青林  韦嘉  沈进  张力燕  徐鸥 《中国药师》2007,10(8):748-750
目的:研究热毒清、宫血宁两种中成药制剂对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流感病例90例,随机分为热毒清治疗组30例,宫血宁治疗组30例,复方南板蓝根片阳性对照组30例,3 d为一疗程。3组分别自身前后对照及平行对照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 d,治疗后3 d病情程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热毒清、宫血宁对于流感病毒所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程度有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及86.7%,复方南板蓝根片总有效率90.0%,3药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热毒清、宫血宁治疗流行性感冒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癃清片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癃清片对泌尿系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0例泌尿系感染患者,对比治疗前后尿频次数及尿沉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癃清片治疗后尿频次数明显减少,尿沉淀白细胞计数明显改善。结论:中药癃清片治疗泌尿系感染有显著疗效,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I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HDI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30例HDIP(11例妊娠期高血压、11例轻度子痫前期、8例重度子痫前期)和18例健康孕妇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 HDIP患者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88±0.48)μg/L、(2.32±0.40) μg/L、(2.35±0.42) μg/L,血清IL-6水平分别是(99.54±31.62)ng/L、( 120.53±26.42) ng/L、( 140.83±22.13) ng/L,健康孕妇血清TNF-α水平为(1.63±0.32)μg/L,血清IL-6水平为(95.82±30.65) ng/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DIP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增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HDI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4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行血清IL-6及TNF—α检测。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0.67±0.05)μg/L、TNF-μ(65.1±13.2)μg/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0.74±0.08)μg/L、TNF—±(73.6±12.0)μg/L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性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子痫前期孕妇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好的评估子痫前期孕妇疾病的严重程度,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及研究基础。方法:收集子痫前期孕妇74例,根据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将74例孕妇分为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同时收集4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人群血压、心率、24h尿蛋白、血肌酐、谷丙转氨酶和TNF-α水平;同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浆TNF-α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孕妇相比,子痫前期孕妇收缩压、心率、24h尿蛋白、血肌酐、谷丙转胺酶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相比,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收缩压、心率、24h尿蛋白、血肌酐、谷丙转胺酶和TNF-α水平升高更加明显(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血浆TNF-α水平与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06(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TNF-α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孕妇人巨细胞病毒(HCMV)近期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80 例孕妇和50名孕前检查的健康妇女外周血进行了HCMV-IgM检测.结果:在280 例孕妇中检测出HCMV-IgM阳性标本3 例,阳性率为1.07%,50 例健康妇女中未检测到HCMV-IgM阳性标本.结论:在孕妇中巨细胞病毒有一定近期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洛伐他汀早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94例UA患者随机分为5组,A组18例常规治疗,B组19例加用罗格列酮4mg.d-1,C组18例加用罗格列酮8mg.d-1,D组20例加用洛伐他汀20mg.d-1,E组19例加用洛伐他汀40mg.d-1;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0例为对照组。各组在治疗1周前、后均测定血清TNF-α、IL-6及血脂水平。结果:UA患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SA(P<0.05);罗格列酮治疗后TNF-α、IL-6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洛伐他汀治疗后TNF-α、IL-6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以40mg.d-1组作用更明显;TNF-α、IL-6与血脂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UA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早期洛伐他汀治疗可降低UA患者TNF-α和IL-6水平。其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能使UA患者获益更大。但罗格列酮在早期治疗中未见明显抗炎作用,可能需长期治疗才能得益。  相似文献   

16.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病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法:取201份ADHD患儿血清,用ELISA法捡测。对HCMV-IgM抗体阳性者停用其他药物及针刺治疗.改用抗人巨细胞病毒药物治疗3~7个疗程.检测不同疗程患儿血清中HCMV-IgM抗体。结果:经ELISA法测201例ADHD病儿中,有192例HCMV-IgM抗体阳性,阳性率95.5%(192/201)。用抗人巨细胞病毒药物治疗后,患儿症状和体征逐渐好转与消失。在血清中HCMV-IgM抗体检测转阴后,停止抗病毒药物治疗,经家访或信访10个月至5年,无1例复发。结论:ADHD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抗人巨细胞病毒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申保生  高海丽  宋新文 《中国药房》2006,17(21):1646-1647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一般护肝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疗程均为12wk。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恢复较快,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从而保护肝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ACS患者50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血清TNF-α及IL-6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CS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普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 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普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性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己酮可可碱组(PTX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PTX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己酮可可碱注射液200mg,每日2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3、7d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X组血清TNF—α、IL-8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TX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阻抑ARDS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氧合情况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