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黄芪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气虚血瘀证蛋白尿、肾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尿FDP等的影响及比较。方法:严格按照要求选择入选病例,采用随机双盲法随机分为黄芪组、丹参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黄芪组、丹参组:基础治疗基础上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各40mL﹢5%GS(或GNS250mL)VD30gtt/min,日1次;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胞色素C15mg、辅酶100U、三磷酸腺苷20mg+5%GS(或GNS250mL)VD30gtt/min,日1次,每个疗程1个月连续观察3个月。结果:黄芪、丹参均具有降低尿蛋白、降低肌酐、尿素氮、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结论:黄芪、丹参防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高氧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方法 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1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用高氧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均治疗2~3个疗程并进行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尿常规恢复正常率、临床症状改善率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高氧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有较好的减轻症状、控制尿蛋白、恢复肾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肾炎已获得一定临床疗效,对黄芪的作用,说法不一。本文为此复制了家兔Masugi肾炎模型,并就黄芪对家兔实验性抗肾抗体肾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主要结果摘要如下: 一、黄芪对实验性抗肾抗体肾炎家兔的食欲、体重的增长及一般状况等均有良好作用。可能与一般强壮作用有关。黄芪还可加速虚证明显病兔的尿蛋白消退及肾小球荧光的消失,相反,黄芪对虚证不明显者作用较差,尿蛋白的消退及肾小球荧光的消失均较对照组稍慢,这可能是黄芪加重了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黄芪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11例,分别给予氨氯地平,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黄芪治疗。结果:后3组上午血压均明显下降;依那普利,依那普利+黄芪组午夜血坟,24小时尿蛋白明显下降,尿蛋白大分子构成比,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改善;依那普利+黄芪组血清白蛋白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5.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含多种糖分、氨基酸 ,还含有黄芪皂甙、胡萝卜素及黄酮类等 ,其药理作用涉及多个系统及脏器 ,黄芪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报道很多 ,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报道尚少。 2 0 0 1年 1月~ 1 2月利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 42例 ,观察患者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及尿蛋白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42例均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病人 ,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肾损害。随机分为 2组 :黄芪组 2 2例 ,男1 4例 ,女 8例 ,年龄 1 6~ 5 5岁 ;有高血压者 1 0例 ,血脂增高者 5例 ,血清尿素氮 (BUN) ( 6.5 5± …  相似文献   

6.
目的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降尿蛋白,探讨降蛋白尿作用与患者T细胞亚群、某些细胞因子、免疫功能调节变化的关系.方法3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含黄芪2g/ml)40ml/d,21d为一个疗程,测定24h尿蛋白定量,血CD3、CD8、CD8百分率,CD4/CD8比例,血SIL-2R、SIL-6R水平.结果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从2328.10mg/24h降至1017.21mg/24h(P<0.01).CD4明显下降从45.54到40.77(P<0.05),CD8明显上升从25.33升至27.74(P<0.01),CD4/CD8明显下降从2.56降至1.70,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SIL-6R)亦明显下降,分别从673.08ng/L、43.22ng/L降到548.95ng/L、36.18ng/L(P<0.05).结论黄芪对细胞免疫有调节作用并能有效降低某些病理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尿蛋白.  相似文献   

7.
黄芪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是否有降低蛋白尿的作用意见不一[1 ,2]。为此 ,笔者单独使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患儿33例 ,以观察其对患儿尿蛋白、血脂、血清蛋白水平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对象33例均为我院和广州市儿童医院住院的PNS患儿 ,男性22例 ,女性11例。年龄1.5~12.0岁 ,平均 (3.7±2.5)岁。所有患儿均符合南京会议“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和治疗的建议”中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3],并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相似文献   

8.
<正> 肝素作为抗凝剂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年历史,近年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NS)取得一定效果。我们对30例难治性NS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量、SPI、β_2-MG浓度变化进行了观察,试图阐述肝素消除蛋白尿的作用机理。 1 临床资料 30例病人均符合我国1985年修订的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的NS标准。其中,NSⅠ型7例、NSⅡ型23例;全部病例均经肾活检证实,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8例、膜性肾病6例、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4例、局灶肾小球硬化2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28.5岁,平均病程0.7年。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常规治疗无明显好转者。入院后在原用药不变  相似文献   

9.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降尿蛋白,探讨降蛋白尿作用与患者T细胞亚群。某些细胞因子、免疫功能调节变化的关系。方法3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含黄芪2g/ml)40ml/d,21d为一个疗程,测定24h尿蛋白定量,血CD3、CD4、CD8百分率,CD4/CD8比例,血SIL-2R、SIL-6R水平。结果 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从2328.10mg/24h降至1017.21mg/24h(P<0.01)。CD4明显下降从45.54到40.77(P<0.05),CD8明显上升从25.33升至27.74(P<0.01),CD4/CD8明显下降从2.56降至1.70,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SIL-6R)亦明显下降,分别从673.08ng/L、43.22ng/L降到548.95ng/L、36.18ng/L(P<0.05)。结论 黄芪对细胞免疫有调节作用并能有效降低某些病理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尿蛋白。  相似文献   

10.
Ig 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有以 Ig 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是 Ig A肾病严重的临床表现 [1 ]。国内文献罕见有关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MP)、环磷酰胺 (CTX)双冲击治疗重症 Ig A肾病的报告 ,总结我院1989年 3月~ 1996年 1月对 36例 Ig A肾病进行治疗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36例住院病例 ,肾活检证实 Ig A肾病并排除紫癜性肾炎、系统性狼疮性肾炎以及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血白蛋白 <30 g/ L,尿蛋白 >3.5 g/ 2 4h;肾脏 B超 :肾脏体积无缩小 ,多数病例有严重水肿 ,少尿或无尿 ,平均每日…  相似文献   

11.
内皮素(ET)是强烈收缩血管的多肽,是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血管收缩因子,可引起肾脏的损害[1]。已有文献报道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2]。黄芪与丹参用于治疗肾脏疾病已见报道,为了探讨ET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寻找有效治疗肾小球肾炎的药物,我们观察了黄芪与丹参注射液对32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ET含量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32例,符合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讨论修正的标准。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 24± 5岁。肾功能均正常。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丹参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王焕忠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102-103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2011年2月在我院康复病房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5例使用缬沙坦治疗前后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使用缬沙坦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缬沙坦治疗后患者的24h尿蛋白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具有降压和降低尿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许健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403-2404
目的:探讨黄芪益气汤与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28例CG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和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疗效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黄芪益气汤与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科素亚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慢性肾小球炎患者应用科素亚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肝肾功能和血脂的变化。结果与科素亚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血尿酸水平有下降,而对血肌肝、血钾水平,血脂和肝功能无影响。结论科素亚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耐受性好,降尿蛋白作用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科素亚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慢性肾小球炎患者应用科素亚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肝肾功能和血脂的变化。民科素亚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血尿酸水平有下降,而对血肌肝、血钾水平,血脂和肝功能无影响。结论 科素亚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耐受性好,降尿蛋白作用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16.
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小儿水肿病54例李建荣(广西师范大学医院)关键词防己黄芪汤;水肿病;中医治疗水肿、西医称“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3~12岁儿童。笔者自1986年至1995年,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小孩水肿病5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多甙片致重症全血细胞减少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为民  张颖 《医学争鸣》2006,27(18):1707-1707
1 病例报告 男,20岁.间断浮肿8 mo,加重2 wk,于2004-11-09入院.缘于2004-02劳累后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伴乏力,渐加重,化验尿蛋白 ,RBC ;血白蛋白30 g/L,球蛋白22 g/L.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住院用激素等药物治疗1 mo,浮肿消退,尿蛋白减少出院.出院后未坚持治疗,尿蛋白 ~ ,RBC .  相似文献   

18.
NO与儿童肾脏疾病的发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敬顺  蒋晓蓉 《医学综述》1998,4(3):136-137
<正>NO作为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在机体稳态维持和自身防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MDRF/NO对肾脏具有双重调节作用,我们从临床角度对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和过敏性紫癜肾炎在疾病过程中NO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变化意义进行了初步的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109例受检者大部分是本院住院患者.少数是门诊复诊病例,年龄1岁~13岁,平均年龄6.9±2.8岁。其中男64例,女45例。按临床诊断分为三组:肾小球肾炎组53例,肾病综合症组35例,紫癜肾炎组21例。以上病例均为急性发作期患者,无明显的高血压症状。另设同龄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体检儿童。1.2 方法 留取急性发作期和恢复期血清标本,用Griesss硝酸盐还原方法检测NO_2~NO_3浓度,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单位μmol/L。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2 结果分析(见附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肾穿刺活检检出的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 071例肾穿刺活检标本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光镜观察,部分病例行电镜观察,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归纳分析各型肾炎的分布情况及其病理特点。结果本组肾穿刺活检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795例(74.22%),继发性肾小球肾炎(SGN)258例(24.08%),肾小管和间质性肾病9例(0.84%),遗传性肾病2例(0.19%),肺出血-肾炎综合征1例(0.09%),另有6例因肾小球数目过少无法明确诊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的PGN,其次是膜性肾病。狼疮性肾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的SGN。本组21~3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达2 3.89%(256例),其次是31~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为21.81%(234例)。结论肾脏疾病最常见的是PGN中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相似文献   

20.
李璞 《大家健康》2016,(5):41-42
目的:观察中药祛风除湿方对风湿伤络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风湿伤络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CKD2-3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祛风除湿方,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研究对象尿蛋白定量。结果:祛风除湿方能有效减少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尿蛋白定量。结论:祛风除湿方具有改善症状,减少蛋白尿,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