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已超过10%.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也明显增多,这种糖代谢异常不一定都是原发性糖尿病.二者均有其专科特殊性[1],无论治疗和护理均需要予以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型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1,2]。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最近的研究表明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的增加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3,4],但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却一直未见报道。本研究旨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研究表明.在糖尿病人群中各种恶性肿瘤的患病率明显增加,比正常人群高2倍以上。肺癌在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中居前3位。为进一步了解糖尿病与肺癌的关系,及糖尿病对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影响,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180例新诊断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并与同期180例社区人群资料进行比较,旨在研究肺癌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赖水青  李延兵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657-2659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自从2005年Evans等[1]研究者首次发现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后,近7年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二甲双胍的抑制恶性肿瘤作用. 1 二甲双胍抑制恶性肿瘤作用的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在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与恶性肿瘤发生和预后存在密切的关系.Lee等[2]通过前瞻性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结直肠癌、肝癌及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率.Bowler等[3]通过基于人群的大型回顾性研究提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降糖的患者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使用磺脲类及胰岛素降糖的患者.Landman等[4]于1998-1999年间入组了1 353位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89为患者服用二甲双胍,1 064位患者不服用二甲双胍),平均随访了9.6年,研究结果提示使用二甲双胍可以降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且这种抗恶性肿瘤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Jiralerspong等[5]发现在早期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作为新辅助化疗药物可以提高乳腺癌化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率.最近的一项荟萃[6]分析提示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可以使肿瘤发生率或死亡率降低31%.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各部位癌死亡的第二位[1]。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受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外科住院患者有12%合并糖尿病[2]。糖尿病是外科手术患者的一个危险因素,由于糖尿病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而中国是个重灾区[1]。2型糖尿病常合并血脂异常,主要特点为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而冠心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最近20年中,他汀类药物在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风险中的关键地位被逐渐确立,而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在于降低LDL-C水平以及非降脂依赖性的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7.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的护理重点.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糖尿病患者中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分布情况和临床特点.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患病率较高(9.18%),男性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首位为肺癌(2.15%),女性糖尿病患者肿瘤首位为子宫内膜癌(1.06%).2型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病死率明显较单一糖尿病患者高(P<0.05).提示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并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及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8.
彭娟  张静 《医学临床研究》2022,39(1):104-107
糖尿病、高血压和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状态[1 ].随着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均有升高的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原因有多方面,可能与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环境等方面有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2 ].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及环境改变等多元素的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头号杀手。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仅次于恶性肿瘤与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也呈迅速增多趋势。恶性肿瘤是一种高消耗性疾病,而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所以当两者并存时,互相作用,加重病情,恶化预后。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而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必定会影响到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加重糖尿病的代谢紊乱,诱发高血糖、酮症酸中毒、低血糖、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近2a来作者等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56例患者加强观察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衰老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易感性增加密切相关。衰老致胰岛β细胞凋亡及胰岛素抵抗增加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胰岛素信号通路在上述两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十年来,衰老致2型糖尿病发病易感性增加的分子机制研究有新进展。研究证实沉默调节蛋白(Sirtuins)活性降低,以及促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周期中的一些分子可致2型糖尿病发病易感性增加。本综述以期有助于研究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新的潜在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2007年8月~2010年10月,我们对50例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型肝癌(HCC)是全球第5位常见恶性肿瘤[1],也是近年来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其病死率位于因癌症而死亡的第3位。近10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也显著增加,尤其在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我国2型糖尿病呈现发病年龄减小、发病率增高的趋势.2型糖尿病患者常并发骨质疏松,据林爱琴等[1]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质疏松患病率达69.9%.通常将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的骨质疏松称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指糖尿病并发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DOP致骨折及致残性较高.研究DOP发病机制,可为其防治提供依据.现就近年来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胃部恶性肿瘤的发病持续居高不下,占据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1]。胃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胃癌,其次为胃淋巴瘤、胃肠道间质瘤等[2]。胃部恶性肿瘤是一个有多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结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亦增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中国2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为9.7%[1]。作为睡眠呼吸紊乱常见病之一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是,OSA与2型糖尿病经常存在于同一患病个体,2型糖尿病人群中OSA的发病率及OSA人群中2型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Smyth  T  Smyth  D  宋琳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2):755-756
糖尿病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型糖尿病。人口的老龄化和体重水平上升是其流行病学基础。在英国,糖尿病患达180万,占总人口的3%。调查结果预示糖尿病患人数将会继续缓慢增加。因此,社会将会需要从事临终关怀的护士对这类患进行护理。临终关怀的概念早已存在,现代临终关怀理论与实践是在恶性肿瘤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目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恶性疾病范畴。大部分症状明显的糖尿病患不难确诊,然而在临终关怀治疗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未经确诊的糖尿病患。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近20年来在我国尤其在大城市,发病率明显上升,根据上海市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愈来愈高。上海市大肠癌的发病率在1962年为8.7/10万人口;1979年为19.6/10万人口;1990年已经达到28.2/10万人口,成为仅次于肺癌、胃癌的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大肠癌发病率的上升,发现大肠癌患者年龄亦逐渐上升,就诊的方式多元化,发病的特点明显化,治疗的措施规范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史平 《全科护理》2008,6(31):2861-2862
[目的]总结老年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病人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妇科恶性肿瘤病人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例出现感染,3例出现阴道少量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精心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麻宗英 《全科护理》2012,10(27):2570-2571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1],是一种严重的合并症,通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我国GDM发生率为1%~5%,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强度的降低,近年来发病率为1.7%~16.7%,严重影响母婴安全[2]。GDM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2型糖尿病相似,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有关[3],妊娠和糖尿病相互影响,不仅会增加母儿围生期疾病危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1%~2%。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占恶性肿瘤死因的第4位,是所有消化系统肿瘤中居第2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胰腺癌解剖位置深在、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大多是因梗阻性黄疸、腹痛或消瘦、乏力等首发症状求诊,而此时病情已属中晚期。所以有人把其特点归为病程短、进展快、死亡率高。国内胰腺癌治疗方法较多同时也较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