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利凡诺(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配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用于12~15周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要求终止妊娠的92例孕12~15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孕妇给予使用利凡诺,观察组孕妇给予使用利凡诺配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观察两组孕妇的宫缩发动时间、胎儿娩出时间、阴道流血量、引产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宫缩发动时间、胎儿娩出时间、阴道流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孕妇,引产成功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治疗期间的体温、脉搏、血压等情况未见异常。结论 利凡诺配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用于12~15周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费雅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24-12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中期妊娠引产方法。方法对60例疤痕子宫孕妇引产分组。A组:采用米非司酮+利凡诺引产,B组: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用药之后观察宫缩发动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残留率、引产成功率、有无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孕妇引产的成功率及产后出血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米索前列醇用药后宫缩发动时间及胎儿排出时间明显短于利凡诺组、利凡诺组胎盘胎膜残留明显高于米索前列醇组,P<0.05,两组孕妇发生子宫破裂等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疤痕子宫孕妇中期妊娠引产采用米非司酮+利凡诺或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均是可行的,但引产过程中需严密监护,以防子宫破裂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玲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154-15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对妊娠28~36周引产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对142例终止妊娠的孕妇,采用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作为观察组;对84例终止妊娠的孕妇采用传统的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作为对照组。观察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宫缩发动至胎儿娩出时间、宫颈成熟度、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等情况。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缩发动至胎儿娩出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宫颈成熟度高,产后出血量少,胎盘胎膜残留少。结论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凡诺引产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6—28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孕16—28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利凡诺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对照组为利凡诺引产。结果:利凡诺配伍米索前列醇组宫缩发动时间明显提前于利凡诺引产组(P<0.01),宫缩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利凡诺配伍米索前列醇有效提高了引产成功率,减少了引产后出血量,缩短了引产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协同利凡诺在16~28周瘢痕子宫引产与单用利凡诺引产的成效.方法 要求终止妊娠的16~28周瘢痕子宫孕妇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单一给予利凡诺,比较2组引产效果(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引产成功率、组织残留率、清宫率)、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成功率、出血量、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等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协同利凡诺三联给药用于瘢痕子宫中孕期引产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利凡诺用于瘢痕子宫中孕期引产,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利凡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6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0例。对照组羊膜腔穿刺成功后注入利凡诺100mg,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于12h后在阴道后穹窿放入米索前列醇200μg。观察记录2组临产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引产成功率等。结果观察组产程及临产发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凡诺进行中期妊娠引产,不引起子宫过度收缩刺激和胎膜破裂,不影响胎儿一胎盘单位和将来的妊娠,可缩短产程,宫缩适当,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孕16~28周来本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宫腔注射引产。对照组单独应用利凡诺引产,对比两组用药后产程情况。结果观察组发动宫缩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具有缩短胎儿排出时间,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特点,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合利凡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1-2007.10、停经17—26周在我院住院引产的健康孕妇要求终止妊娠,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合利凡诺引产(实验组)23例,并与单用利凡诺引产(对照组)18例对比。结果: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合利凡诺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引产时间短,总产程短(P〈0.01),出血少,成功率高,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利凡诺。结论:米非司酮、来索前列醇配合利凡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晚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性。方法将120例中晚期妊娠引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和对照组60例(利凡诺)。对两组的引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引产成功60例,B组引产成功为48例。A组从用药至出现规律宫缩时间、规律宫缩至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晚期妊娠引产,具有成功率高,产程短、疼痛轻等优势,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万佳  倪寿菱  王蓉  蒲鸿鸥 《中国药业》2001,10(12):26-27
目的观察比较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用于中期孕引产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我所174例12~20周孕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50mg后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及阴道给药;B组给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行中期孕引产.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4.25%和59.77%,A组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引产过程中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分别为(1.14±3.5)h和(29.33±13.24)h,A组宫缩发动时间明显早于B组.两组引产产程分别为(6.72±4.91)h和(28.60±16.52)h,A组产程明显短于B组.A组无并发症发生,且副反应较少.讨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终止12~20周妊娠的有效及安全的引产方法,该方法优于利凡诺羊膜腔内引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口服流产药物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站自愿要求引产的中期妊娠妇女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观察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并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观察两组孕妇宫缩发动时间、宫缩至流产结束时间、产后24h出血量的差异,并比较两组引产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孕妇宫缩发动时间、宫缩至流产结束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产后24h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流产药物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产程、提高引产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80例妊娠16~24周因各种原因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成单纯利凡诺引产组(对照组)和利凡诺联合米索前列醇组(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从引产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引产成功率及清宫率。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均为100.0%,联合组从引产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利凡诺组(P<0.01),产后2小时出血量明显少于利凡诺组(P<0.01),清宫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联合肛门内塞置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产后出血少、产程短、引产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王倩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6):76-76,78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和利凡诺配伍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和口服米非司酮后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结果观察组宫缩发动早,引产时间短[(39.4±2.37)h vs(36.56±3.56)h],清宫率低(26.27%vs42.22%)。结论米索前列醇配伍米非司酮和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用于终止初孕妇13~2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孕13~24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初孕妇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予口服米非司酮、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联合盐酸哌替啶应用;B组29例予利凡诺宫腔内注射。结果两组间宫缩发动时间、引产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成功率、产后出血量、宫颈裂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及盐酸哌替啶用于初孕妇中孕期终止妊娠,效果显著,患者疼痛感轻,优于单用利凡诺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2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8~12周终止妊娠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对照组采用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终止妊娠,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引产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4.4%),引产时间、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和副作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的效果。方法选择孕16~27周自愿终止妊娠,并行利凡诺引产的健康孕妇100例。随机分在两组,试验组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终止妊娠,对照组单纯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终止妊娠。观察两组宫缩发动时间、引产总时间、阴道出血量及软产道损伤情况。结果试验组引产总时间短、产后出血少,无软产道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说明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配伍对中期妊娠终止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进行中期妊娠终止的孕妇中随机选取89例作为本次探讨和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45例和44例.对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凡诺进行中期妊娠的终止;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然后对照两组孕妇成功引产的时间、产后出血和胎盘胎膜的残留情况,比较两组宫颈Bishop评分.结果:从宫颈Bishop评分来看,观察组的评分高出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成功引产的时间、产后出血和胎盘胎膜的残留情况来看,观察组的引产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和胎盘胎膜的残留状况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完全引产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凡诺给妊娠中期的孕妇进行妊娠终止,完全引产率显著高于采用利凡诺,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高危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将60例高危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对照组给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2组引产结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用药至宫缩时间、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用药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用药至宫缩时间、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用药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高危妊娠引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进行引产的中期妊娠孕妇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口服引产,比较引产成功率、用药至宫缩时间、用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以及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引产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孕妇的宫颈 Bishop 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孕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中具有引产率高、不良反应小、宫颈 Bishop 评分高、减少清宫率等方面的优势,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薛华 《中国药业》2014,(9):81-8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孕12~16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均口服,观察组米索前列醇经肛门给药,对照组经阴道给药,观察两组患者的流产效果、胎物娩出时间及阴道流血时间。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比例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且观察组胎物娩出时间和阴道流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疗效确切,经肛门给药便于操作,药物吸收效果好,流产时间短,可有效缩短胎物娩出时间和阴道流血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