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沈清瑞 《新医学》1993,24(12):649-651
进修医生:教授,进行血液透析时常有哪些急性并发症? 教授:血液透析过程的急性并发症,即使在较大的现代化透析中心亦时有发生,有些是严重的,甚至致死的,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中常见的有心跳骤停、突然死亡、出血、空气栓塞、低血压、失衡综合  相似文献   

2.
进修医生:请问教授,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有哪些类型? 教授:血管通路也称血液通路,是针对体外循环的血液通路而言,即血液从人体内引出,经过体外循环部分,再返回人体内的出入通道。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李志坚  郑勋华 《新医学》2002,33(2):105-107
进修医生请问教授,血液透析有哪些并发症?教授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长期并发症两方面.急性并发症是指在血液透析中发生的并发症,长期并发症是指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几乎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  相似文献   

4.
王荣光  沈清瑞 《新医学》1993,24(7):378-379
进修生:血液透析室应有哪些基本设备? 教授:血液透析室应有下列基本设备:①血液透析机。②水处理设备。③血液透析辅助设备(包括透析器复用装置、电源稳压器等)。④血液透析床(或透析椅)。床宽为70至75厘米,床头及床尾可摇高最合适。⑤治疗及急救用品,包括急救箱、供氧设备等。  相似文献   

5.
李志坚  郑勋华 《新医学》2001,32(11):688-689,692
进修医师教授,请您先讲解一下血液透析的原理。教授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的原理,将患者的血液与透析液同时引进透析器(也称为人工肾),两者在透析膜的两侧呈反方向流动,借助膜两侧的溶质梯度、渗透梯度和水压梯度,以达到清除毒素和体内潴留过多的水分,同时补充体内所需的物质,并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进修医师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吗?教授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两者的区别在于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充当半透膜,而血液透析则是应用外源性的半透膜。在血液透析时血液和透析液在半透膜两侧进行物质交换,将血液中代谢积累…  相似文献   

6.
沈清瑞 《新医学》1994,25(1):47-49
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和新进展第八讲维持性血液透析感染并发症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研究所沈清瑞进修医生:教授,你说了血透急性并发症,多数可以防止。那么,慢性并发症呢?教授:是的,只要提高透析工作者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大部分急性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但某...  相似文献   

7.
进修医生:血液透析有哪些适应症和禁忌症? 教授:血液透析是目前公认的清除血液中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素”效力又快又高的血液净化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的急性或慢性肾衰、水分过量(包括急性肺水肿,严重肾病综合征等)、高钾血症、某些药物或毒物中毒。尽管目前已多用血液灌流处理药物或毒物中毒等病人,但血液灌流不能清除水分和尿素,亦不能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另外,某些毒物如酒精中毒只能用血透处理。不宜用血液灌流。严格来说,血液透析没有绝对禁忌症。只需要从病人和病情  相似文献   

8.
李志坚  郑勋华 《新医学》2001,32(12):746-746
进修医生请问教授,血液透析疗法的适应证有哪些?教授一般来说,血液透析适用于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除此之外,急性中毒和其他的一些疾病,如肝性昏迷、肝肾综合征、肝硬化顽固腹水、高尿酸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水和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在使用常规疗法无效时,亦可考虑应用血液透析治疗。进修医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进展快且病情重,应该什么时候开始血液透析治疗呢?教授由于ARF的病情复杂且严重,如果因为掌握透析指征过严而延误了治疗,会使其病死率升高。故目前认为,一旦ARF诊断确立,尿量在短期内不能迅速增…  相似文献   

9.
沈清瑞 《新医学》1994,25(3):157-159
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和新进展第十讲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压的控制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研究所沈清瑞进修医生:教授,您在上一讲谈了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但未论及血压方面的问题,您能否谈谈维持性血透病人血压的控制这一难题?教授:对维持性血透病人血压的控制是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和新进展第十二讲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其他并发症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研究所沈清瑞进修医生:维持性血透还有什么重要并发症?教授:大家知道,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其治疗方法(即血液透析)所产生的并发症波及人体所有器官,而且它们之间也互相影响,使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1.
杨小华  韩晓骏  严冲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2009-2010
目的:观察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生存率,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预后.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随访和分析,其中36例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39例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结果:在各组指标均衡可比的基础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明显高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均P<0.05),两组间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5.16% vs 91.31%,P>0.05),而3年生存率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明显低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33.62% vs 65.25%,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减少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及进展—第三讲 透析器和透析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培根  沈清瑞 《新医学》1993,24(8):425-427
进修医生:教授,请问常用的血液透析器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何优、缺点? 教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液透析器大约有两大类:一种叫小型积层平板型透析器。透析膜做成片状,按一定几何图形比例(常为长方形或棱形),由30~60层重叠而成,血液和透析液在膜之间呈相反方向流动,在透析液侧有支架以固定和保护透析膜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对于夜间血液透析的认知和态度。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13例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访谈结果共得出对夜间血液透析认知不全面、对夜间血液透析优点理解充分、选择权交给病人、不愿意尝试新方式、实施夜间血液透析有积极意义、夜间血透的决策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夜间血液透析的不确定性7个主题。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对于夜间血液透析的认知,同时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夜间血液透析的意愿和决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科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4例,随机等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FHD组)与普通血液透析组(HD组),前者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后者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肌酐(CRE)、尿素氮(BUN)、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β2-微球蛋白(β2-M)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HFHD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β2-微球蛋白、血磷的下降率显著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肌酐的下降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1家庭血液透析概述1.1家庭血液透析的定义家庭血液透析[1](home hemodialysis,HHD)是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在家庭成员的协助下,完成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患者需要在家人的帮助下完成血管通路的建立[2],血液透析过程中各种参数的设置,透析过程中病情观察工作及上下机的技能操作。家庭血液透析需具备的条件[3]包括:透析设备及场地准备,患者及其家属需要接受正规的操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将其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皮肤瘙痒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TH、β2-MG、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Ca、P、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可以清除炎症因子以及中大分子毒素,从而改善其皮肤瘙痒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及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纪玉莲  彭炎强 《新医学》2003,34(5):326-327
进修医生教授,请问血液透析充分性的标准是什么?教授理想的血液透析应能完全替代肾脏功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达到最大的清除效果,无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长期生存,满意的生活质量。但迄今为止,对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变化仍未完全了解,要达到上述理想目标很困难。一般认为达到透析充分性的临床标准包括:①有足够的溶质清除和清除率(包括小分子和较大分子物质),使血中毒素在透析间期保持一定的低水平值;②足够的超滤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③纠正代谢性酸中毒;④良好的血压控制;⑤无明显钙磷代谢障碍;⑥全身情况和营养状态良好,贫血改善;⑦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6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总结血液透析中得到的经验,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套科学、便捷的操作技巧和护理经验。针对不同患者操作及护理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完善。结果: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科学的护理方法,使血液透析护理更为轻松、合理,大大降低了血液透析室护士的心理压力和劳动强度,为透析患者提供了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基础和理化研究,于1950年开始在临床应用.早期的治疗方式是间断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仅仅为了维持患者的生命,80年代碳酸氢盐透析迅速地代替了醋酸盐透析,此后血液透析就围绕改善透析质量、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开展研究工作,并逐渐带动了其他血液净化疗法的发展: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浆交换、血液灌流、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tus renal replaeement therapy,CRRT)、免疫吸附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配偶的应对方式,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Jalowiec的应对量表(JCS),对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配偶应对方式的采用及其效果进行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配偶最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是勇敢面对,应对效果最好的方式是支持,最常采用的应对措施是试图一步一步处理问题,效果最好的应对措施是与专业人士讨论相关问题,如医师、护士。结论:护理人员应协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配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缓解其心理应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