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肺结核抗痨疗效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10 8例肺结核患者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分析肺结核患者病灶、空洞和痰菌变化情况。结果 :在 87例糖尿病好转患者中 ,肺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缩小或关闭率、痰菌阴转率分别为 96 .2 %、93.2 %、92 .2 % ;2 1例糖尿病恶化 ,其病灶好转吸收率仅为 14 .3% ,无 1例空洞缩小或关闭 ,痰菌持续阳性 ,6例死亡。两组病灶吸收率及痰茵阴转率经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糖尿病与肺结核互有不利影响 ,糖尿病治疗结果对肺结核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对所有肺结核及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血糖和胸部X线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糖控制情况对抗结核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较完整的10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及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抗结核治疗前后结核病灶范围、晨痰结核菌以及空洞的变化为评价指标,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与肺结核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患者中(Ⅰ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以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94.3%、100%和90%;在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中(Ⅱ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85.4%、92.3%和83.3%;在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Ⅲ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44%、73.3%和42.9%;在对照组患者中(Ⅳ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96.7%、100%和100%.经χ2检验,Ⅰ、Ⅱ、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Ⅳ组分别和Ⅲ组比较,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与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对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效果有负面影响,良好的血糖控制可能改善抗结核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周鸿雁  王钦国  朱莉莉 《西部医学》2011,23(2):348-348,351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疗效。方法对8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均采用相同抗结核药物及化疗方案,治疗组加服胸腺肽片。结果治疗组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并糖尿病具有显著提高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的作用,且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对我院59例住院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比单纯肺结核有病情较重、干酪病灶多、空洞多、排菌病例多的临床特点,血糖控制良好者肺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缩小或关闭率、痰菌阴转率快;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肺结核病灶吸收缓慢,甚至发展。结论肺结核与糖尿病并存二者互有不利影响,糖尿病可促发和加重肺结核病情,肺结核病的疗效和血糖控制水平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芬  闫冰  赵云虹 《吉林医学》2010,31(10):1351-1352
目的:探讨肺结核与糖尿病并发的临床特点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6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抗结核治疗前后晨痰结核菌、结核病灶范围及空洞的变化为评价指标,分析糖尿病控制与肺结核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在16例糖尿病控制理想患者中(Ⅰ组),痰菌阴转率、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缩小或闭合率分别为100.00%、93.75%和100.00%;在34例糖尿病控制尚可患者中(Ⅱ组),痰菌阴转率、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缩小或闭合率分别为88.89%、88.24%和75.00%;在12例糖尿病控制差患者中(Ⅲ组),痰菌阴转率、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缩小或闭合率分别为12.50%、25.00%和0。经χ2检验,Ⅰ、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对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在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抗结核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短程化疗对初治空洞型肺结核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及痰菌阴转率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标准短程化疗(2HRZE/4HR)方案治疗,治疗组则在其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通过观察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阴转率等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空洞闭合总有效率为76.2%,对照组为6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87.5%,对照组为7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短程化疗对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治疗效果明显,能够促进病灶吸收,提高空洞闭合,加速痰菌阴转,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龙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5):2020-2021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耐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3DZETh/9DT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痰菌涂片阴转情况以及病灶和空洞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痰菌涂片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9.4%,87.2%和83.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肺结核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62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抗肺结核治疗前后晨痰查结核杆菌、结核病灶范围及空洞的变化为评价指标,分析2-型糖尿病控制与肺结核抗结核治疗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在16例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中(Ⅰ组),痰菌阴转率、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缩小或闭合率分别为100.00%、93.75%和100.00%;在34例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中(Ⅱ组),痰菌阴转率、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缩小或闭合率分另为88.89%、88.24%和75.00%;在12例2-型糖尿病未得到控制患者中(Ⅲ组),痰菌阴转率、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缩小或闭合率分别为12.50%、25.00%和0。经x~2检验,Ⅰ、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血糖的控制对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在2-型糖尿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抗结核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嗪酰胺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对其按照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分组,其中对吡嗪酰胺敏感同时采用吡嗪酰胺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吡嗪酰胺敏感但不采用吡嗪酰胺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一组,对吡嗪酰胺耐药同时采用吡嗪酰胺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二组,对其药物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缩小率分别为80.00%、85.00%及85.00%,其中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与对照二组对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痰菌转阴率和空洞缩小率与对照一组对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过程中,对吡嗪酰胺敏感的患者使用该药,其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缩小率较好,可促进患者病情稳定,早日康复痊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任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5):52-52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糖尿病对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20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不同降糖方案,比较不同方案对肺结核治疗的影响。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3、6个月病灶吸收、空洞闭和、痰菌阴转等指标。结果:应用有胰岛素治疗组比口服降糖药组病灶吸收、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和明显。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应用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PPD试验对肺结核疗效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PPD试验对肺结核治疗疗效的预测中的应用价值,为预测肺结核的疗效提供一种预测方法,并指导结核病的治疗。方法:将所有列入观察组的肺结核患者进行PPD试验,并根据皮试结果表现分为阴性反应组、阳性反应组以及强阳性反应组,分别给以抗结核治疗,观察不同PPD反应患者的痰菌转阴速度、空洞闭和速度以及疗程结束时病灶的吸收速度。结果:168例痰菌阳性初治的结核病患者,根据PPD试验的结果分为阴性组(Ⅰ组),阳性组(Ⅱ组),强阳性组(Ⅲ组)。经过6个月抗痨治疗后,Ⅰ组痰菌转阴率为76.92%,平均转阴时间为12.46周,病人疗程结束时,肺内病灶X线吸收占61.54%;Ⅱ组痰菌转阴率为94.79%,平均转阴时间为5.0周,病人疗程结束时,肺内病灶X线吸收占86.46%;Ⅲ组痰菌转阴率为100%,平均转阴时间为3.0周,病人疗程结束时,肺内病灶X线吸收占100%。上述各组之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PPD试验强阳性患者的治疗疗效优于PPD试验阳性的患者,PPD阳性的患者的治疗疗效优于PPD试验阴性的患者。可以通过PPD试验的结果来预测肺结核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2.
并发糖尿病肺结核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武汉市并发糖尿病肺结核住院患者临床特征,为制订我市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的并发糖尿病肺结核患者456例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糖尿病肺结核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占总患病人数的构成比显著增加,发病人数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人群,占89.04%;地区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构成比市区高于城区,城区高于郊区。就发病特征而言,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之一)者仅为22.18%,并发2型糖尿病者占92.98%;与一般肺结核患者比较,并发糖尿病肺结核患者咯血、发热、痰菌阳性率、继发型肺结核、空洞形成、病灶≥2个肺野、复治肺结核等比例分别高达49.78%,41.45%,56.80%,87.94%,42.54%,89.25%,35.96%,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疗效特征上,并发糖尿病肺结核规则治疗者中,痰菌2月末阴转率、空洞缩小率、病灶明显吸收率高;细菌学复发/失败率、放射学恶化率分别仅为5.64%、6.90%,与一般肺结核规则治疗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不规则治疗者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糖尿病肺结核不规则治疗者中,痰菌2个月末阴转率、空洞缩小率、病灶明显吸收率极低,细菌学复发/失败率、放射学恶化率高达26.28%,29.93%,与一般肺结核患者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对武汉市结核病疫情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应重点加强城市中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糖尿病诊断,做到早发现,及时规则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肺结核病的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动态评价血糖、肺结核病灶及痰菌培养结果的演变情况。结果痰菌阳性者57例(86.5%),继发性肺结核50例(75.8%),慢性纤维空洞型11例(16.7%),粟粒型肺结核3例(4.5%),胸膜结核2例(3.0%),病变广泛者61例(91.9%),有空洞者47例(70.6%);66例中血糖控制良好者有23例(34.8%),血糖控制一般者26例(39.4%),血糖控制差者17例(25.8%),单纯肺结核组疗效(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阴转率)高于血糖良好组(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一般组高于血糖控制差组(P〈0.05);总疗程1年组空洞闭合率及痰菌阴转率高于总疗程9个月组(P〈0.05)。结论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关键,长程抗结核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We assessed the role of diabetes mellitus(DM) on treatment effects in drug‐susceptible initial 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 patient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eight provinces of China from October 2008 to December 2010. We enrolled 1,313 confirmed drug‐susceptible initial PTB patients, and all subjects received the treatment regimen(2 H3 R3 E3 Z3/4 H3 R3) as recommended by the national guidelines. Of the 1,313 PTB patients, 157(11.9%) had DM; these patients had more sputum smear‐positive rates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month [adjusted odds ratios(aO R) 2.829, 95% confidence intervals(CI) 1.783‐4.490], and higher treatment failure(aO R 2.120, 95% CI 1.565‐3.477) and death rates(aO R 1.536, 95% CI 1.011‐2.628). DM was a contributing factor for culture‐positive rates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month and treatment failure and death of PTB patients, thus playing an unfavorable role in treatment effects of PTB.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复治肺结核的治疗疗效。方法分析比较卡介菌多糖核酸加抗结核药物联用及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痰菌阴转率72.5%,病灶吸收好转率50.0%,空洞闭合率52.2%;治疗组中痰菌阴转率χ2=5.9 968,P<0.05,病灶吸收好转率χ2=10.3 075,P<0.01,空洞闭合率χ2=6.1 940,P﹤0.05。抗结核药物加卡介菌多糖核酸较单纯抗结核药物的疗效好。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剂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及其他难治复治病例的疗效,使用安全,并可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微卡辅助治疗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微卡辅助治疗老年初治茵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初治茵阳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2HRZE/4HR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上述方案治疗的同时,加用微卡22.5ug,臀部肌肉注射,每周1次,疗程2个月.然后观察痰茵阴转、肺部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等情况.结果:痰茵阴转情况:1个月后治疗组46例,阴转率76.7%,对照组32例,阴转率53.3%,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2个月后治疗组55例,阴转率91.7%,对照组43例,阴转率71.7%,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3个月后治疗组60例,阴转率100%.对照组58例,阴转率96.7%.两组比较无差异.病变吸收情况:2个月、4个月、疗程结束后显效病例,治疗组分别为27、48、52例,对照组分别为14、32、40例,两组比较分别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空洞闭合情况:2个月、4个月、疗程结束后空洞闭合病例,治疗组分别为11、19、21例,对照组分别为4、13、19例,两组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卡辅助治疗老年初治茵阳肺结核有显著性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干预治疗糖尿病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和原因。方法:随机选取200例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男102例,女98例,年龄22~81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感染加胰岛素强化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加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4%)低于治疗组(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感染基础上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加强血糖控制,可使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灶快速吸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利福布汀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力克肺疾、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福布汀,疗程18个月。观察2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等情况。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81.6%,高于对照组的60.5%(P<0.05);治疗组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6.8%和59.7%,对照组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68.4%和42.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布汀治疗MDR-TB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结核短程化疗方案中链霉素静脉滴注与肌肉注射两种不同用药途径对肺结核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89例初治菌阳的住院肺结核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链霉素静脉滴注组与肌肉注射组进行观察。结果静脉滴注组病人痰菌阴转平均天数(29±18)d短于肌肉注射组(33±22)d、胸部X线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疗效构成比静脉滴注组高于肌肉注射组,但以上情况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损害及耳毒性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对所采用注射方法的满意度静脉滴注组明显高于肌肉注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9,P〈0.05)。结论链霉素静脉滴注,可有效减轻病人因肌肉注射引起的疼痛和局部不良反应,提高痰菌阴转率,缩短了空洞闭合时间,毒副作用未见增加,为本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用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