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手术后应用透明质酸钠联合COOK球囊与宫内节育器预防再次粘连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67例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分为A组(宫腔内放置透明质酸钠)与B组(宫腔内放置宫内节育器与透明质酸钠)、C组(宫腔内放置COOK球囊与透明质酸钠),比较3组术后宫腔再粘连及月经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复检,宫腔粘连情况(F=3.707,P=0.030;F=5.266,P=0.008)、月经情况(F=4.648,P=0.013;F=4.373,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及B、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放置COOK球囊联合透明质酸钠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有效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月经,较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更有效。加用宫内节育器并不能更好的改善术后宫腔再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宫腔镜联合超声诊治妊娠终止后宫腔异常回声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诊治妊娠终止后宫腔内异常回声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7年7月,对正常妊娠终止后超声检查发现宫内异常回声患者45例行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并对宫腔内可疑部位行定位活检,对明确诊断宫内妊娠物残留的患者进行定位刮宫或宫腔镜下妊娠物切除术,合并宫腔粘连或子宫发育异常(如中隔子宫)等宫腔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手术矫治或相应处理。结果45例中39例诊断宫内妊娠物残留(其中合并子宫中隔4例,宫腔粘连3例),宫腔积血+子宫内膜炎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憩室形成2例。超声诊断阳性预测值86.7%(39/45),宫腔镜联合超声诊断阳性预测值100%(39/39);全部宫内残留妊娠物均在宫腔镜下切除,宫腔粘连及子宫中隔同时在宫腔镜下矫治,治愈率100%。剖宫产憩室1例经宫腔镜电凝去除憩室内膜,1例药物治疗。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安全、准确,是诊断宫腔妊娠物残留的首选方法;宫腔镜手术定位准确,在直视下切除残留妊娠物,不破坏正常内膜组织,可一并处理宫腔内并存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后不同处理方式对生育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年龄35周岁以下,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4例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术毕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涂沫创面及周边组织防粘连;B组88例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取出输卵管内孕囊及血块,缝合创面前输卵管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术毕再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涂沫创面及周边组织防粘连,并于术后1个月行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并再次向输卵管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所有患者随访1年,指导受孕。对两组术后1年宫内妊娠、再次异位妊娠、不孕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宫内妊娠、再次异位妊娠及继发不孕A组患者分别为54.68%、9.38%、35.92%;B分别为81.82%、12.5%、5.68%。B组正常妊娠比例显著高于A组,未受孕比例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缝合创面前输卵管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术毕再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涂沫创面及周边组织防粘连,并于术后1个月行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再次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能促进患侧输卵管的通畅,提高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的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对人工流产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组行采用全景式硬管镜常规探查后扩宫,行分离粘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根据宫腔恢复情况、输卵管通畅情况、月经恢复情况、痛经情况等来评价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应用于人工流产后宫颈粘连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术后经量减少1/3比例比较外,其他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情况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无再次粘连的发生,对照组出现3例再次粘连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有预防宫腔粘连、促进愈合、降低再次粘连的发生率等作用,可用于人工流产术宫腔粘连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分别放置生物防粘连膜与宫内节育器,比较预防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经手术确诊为宫腔粘连、有完整病例资料的62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术后宫腔内放置防粘连膜,对照组放置节育器。于术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了解月经情况及腰部不适症状。结果观察组宫腔粘连4例(13.3%),对照组宫腔粘连6例(1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异常3例(10.0%),腰部不适3例(10.0%)。对照组月经异常10例(32.3%),腰部不适11例(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分别放置防粘连膜与宫内节育器,两者对预防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宫腔内放置防粘连膜术后月经异常情况及腰部不适症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留置宫内节育器与生物防粘连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6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病人临床诊治情况,所有病人均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治疗,34例术后置入生物防粘连膜者为对照组,34例术后留置宫内节育器与生物防粘连膜者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术后宫腔再次粘连和妊娠人数,了解两组术后月经与宫腔形态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宫腔再粘连率为55.88%,明显高于29.41%,χ~2=4.870,P=0.027;观察组术后妊娠率为23.53%,与对照组20.59%比较,χ~2=0.086,P=0.769。观察组月经治疗总有效率为73.53%,与对照组64.71%比较,χ~2=2.158,P=0.339;观察组术后宫腔结构重建总有效率为100.0%与对照组97.06%,χ~2=1.144,P=0.565。结论宫腔粘连病人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留置宫内节育器与生物防粘连膜可有利于预防再次粘连发生;但在改善月经状况和恢复宫腔镜结构及妊娠方面与单纯放置生物防粘连膜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的患者给予透明质酸钠治疗,评价其对宫腔镜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宫腔放置宫内节育器+口服戊酸雌二醇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研究组术后1~2月内重复宫腔镜检查+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口服戊酸雌二醇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术后对两组月经量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再粘连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在月经改善率及子宫内膜厚度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在宫腔再粘连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宫腔粘连患者术后进行透明质酸钠综合治疗能够使月经明显改善,使子宫内膜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可降低再粘连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7-β雌二醇用于辅助生殖患者宫腔粘连术后促子宫内膜修复的效果及对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 429例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因宫腔粘连经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和放置宫内节育器术,215例术后应用17-β雌二醇+地屈孕酮行周期治疗(雌二醇2mg bid)2周期(实验组),214例不行周期治疗(对照组)。所有病例定期随诊,治疗结束后再行宫腔镜检查探查宫腔情况并取出宫内节育器,再行胚胎移植,随访治疗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的宫腔镜治疗治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X2=-3.16,p=0.002,实验组术后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也明显较对照组高X2=-2.75,p=0.006。结论宫腔粘连术后采用17-β雌二醇周期治疗,不但有利于宫腔形态的恢复及内膜的修复,而且可以提高内膜的容受性,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应用透明质酸钠对于预防高危无痛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至2012年妇科门诊行无痛人流术的高危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宫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的实验组374例,未应用透明质酸钠的对照组325例.两组均于术后当天口服妈富隆,每日1片,连用21天,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益母草颗粒促进子宫收缩.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首次月经复潮时间、有无周期性腹痛,彩超检查有无宫腔积血,宫腔镜检查观察有无粘连及程度.结果实验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月经恢复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无痛人流术后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可以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减少宫腔粘连发生,促进月经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宫腔镜诊治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8例流产、引产术后诊断宫内有妊娠组织物残留的患者行宫腔镜诊断、手术治疗。总结其优势、临床效果、成功率、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 98例均在宫腔镜直视下成功诊治、手术。术后口服雌激素+孕激素行人工周期治疗或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随访80%患者月经恢复正常。结论科学合理选择宫腔镜是诊治妊娠组织残留的有效措施,能有效避免因多次清宫对子宫内膜的损伤,减少宫腔粘连及不孕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研究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Foley球囊导尿管和常规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入联合口服戊酸雌二醇的两种方法对宫腔黏连TCRA术后再发粘连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行TCRA治疗,术后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评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60例,TCRA术后行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Foley球囊导尿管预防性治疗;对照组60例,TCRA术后行常规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入联合戊酸雌二醇口服预防治疗。于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者月经干净3~7天后行宫腔镜复查并进行AF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宫腔黏连预防及整体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并进行AFS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AFS评分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03,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4个月的AFS评分比较,实验组在宫腔黏连的累及范围、黏连情况、月经情况及总体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Foley球囊导尿管应用对宫腔黏连患者TCRA术后再发粘连的预防效果更佳,对宫腔内组织的无瘢痕愈合及月经恢复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宫腔镜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重度宫腔粘连2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00年4月~2003年3月,对27例经宫腔镜确诊的重度结缔组织性IUA施行宫腔镜IUA分离术. 结果 27例经宫腔镜手术分离58次,其中12例分离1次,7例分离2次,3例分离3次,2例分离4次,3例分离5次.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7个月,月经恢复正常65.2%(15/23),仍闭经26.1%(6/23),月经仍少8.7%(2/23).宫腔形态恢复正常63.0%(17/27),基本正常33.3% (9/27),总有效率96.3%(26/27),术后宫腔再粘连3.7%(1/27).术后妊娠率57.1%(4/7),活产率42.9%(3/7).无手术并发症. 结论宫腔镜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重度IUA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宫腔置放宫内节育器(IUD)与透明质酸钠可预防术后再粘连,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对子宫内膜修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反复宫腔镜检查预防宫腔粘连(IUA)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TCRA)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59例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治疗的IUA患者,根据术后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31例)给予重复宫腔镜检查+球囊+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球囊+人工周期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率、再次粘连率和月经改善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粘连率低于对照组,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反复宫腔镜检查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预防TCRA后再粘连,提高宫腔恢复正常形态率,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改善月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远期复发及孕育风险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与B超联合应用治疗宫腔粘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宫腔镜与B超联合应用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在B超监测下行宫颈扩张器或宫腔镜电切分离子宫内粘连,术后给予抗生素、人工周期、IUD留置治疗,结果:55例宫腔粘连完全分离,无并发症发生,术前闭经或月经稀少48例,术后月经恢复正常43例(89.6%);24例痛经治疗后各得到缓解。有生育要求的36例中21例妊娠(58.3%),轻度粘连妊娠率最高81.8%(9/11)中度粘连妊娠率54.5%(12/22),重度粘连没有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26,p=0.033)。结论:宫腔镜与B超联合应用是治疗宫腔粘连的理想方法,术后受孕与宫腔粘连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探讨宫腔镜治疗官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共收治宫腔粘连患者110例,全部行宫腔镜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宫腔镜手术治疗,痊愈50例,有效51例,无效9例;官腔粘连I度有效率100%(39/39),宫腔粘连Ⅱ-Ⅳ度有效率为93.5%(58/62),宫腔粘连V度有效率44.4%(4/9),整体有效率为91.8%(101/110)。手术前70.9%(78例)的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痛经症状,术后均得到缓解;手术前有84.5%(93/110)的患者月经不正常,手术后有90.0%(99/110)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有生育要求者88例,成功妊娠者81例,且均为宫内妊娠,足月分娩者77例,流产4例。结论宫腔镜在治疗宫腔粘连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有效对宫腔粘连进行分离,也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中采用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后对宫腔粘连预防的效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人工流产术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流产术,实验组在人工流产术后宫腔内注射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两组在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术后定期复检,应用B超技术实时观察术后各组的宫腔粘连发生具体情况,并对术后粘连进行无创伤评级。结果实验组术后不同等级的宫腔粘连率根据统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一定意义(P〈0.05)。同一年龄段宫腔粘连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人工流产术后,在宫腔内注入一定量的透明质酸钠凝胶能够减少宫腔粘连发生率,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IUA)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调节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因人工流产术后IUA行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UA的程度不同分为3组: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和重度粘连组。分别行腹腔镜监测下或B超监测下的TCRA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并给予常规激素序贯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月经改善及宫腔恢复情况。结果 85例患者TCRA术后宫腔恢复正常者67例(78.8%),月经改善62例(72.9%)。轻度粘连与中度粘连患者比较,TCRA术后宫腔恢复率和月经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轻度、中度粘连组术后的宫腔恢复率(分别为94.4%、76.3%)和月经改善率(分别为86.1%、73.7%)均显著高于重度粘连组(宫腔恢复率36.4%、月经改善率27.3%)(P0.05)。结论宫腔镜下TCRA联合术后放置IUD及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对人工流产术后IUA治疗效果良好,轻、中度IUA预后明显好于重度IU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术后应用Foley球囊+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术后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在TCRA术后应用Foley球囊+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再粘连;对照组在TCRA术后应用Foley球囊+普通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再粘连。术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AFS评分、粘连范围、粘连类型、月经状况及再粘连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6.67%(52/6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1.67%(43/6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093,P0.05);术后3个月宫腔镜检查两组患者AFS总分、粘连范围评分、粘连类型及月经状况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AFS总分、月经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粘连范围、粘连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宫腔镜检查,观察组术后再粘连发生率为1.92%(1/52),对照组术后再粘连发生率为16.28%(7/43),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566,P0.05)。结论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后应用Foley球囊+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粘连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AFS评分及月经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超联合宫腔镜在宫内妊娠组织残留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月22例因人工流产、药物流产、足月或引产及自然流产后B超提示宫内异常回声,其中19例门诊行宫腔镜检查及定位诊刮,另3例剖宫产术后因宫内残留妊娠组织周围血流丰富未行宫腔镜检查及定位诊刮,进一步住院行宫腔镜、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和(或)超声监护手术。结果 19例门诊宫腔镜检查均提示宫内妊娠组织残留,定位诊刮病理:绒毛和(或)蜕膜样组织12例,纤维及骨组织1例,增生期或分泌期子宫内膜5例,未刮出组织物1例。B超联合宫腔镜术前诊断宫内残留妊娠组织阳性预测值68.4%(13/19)。6例门诊定位诊刮阴性者,4例行腹腔镜监护宫腔镜手术,术后病理为退变绒毛及蜕膜组织;2例行单纯宫腔镜手术,术后病理分别为退变绒毛及蜕膜组织和退变绒毛。宫腔镜手术未见宫内妊娠组织残留4例(18.2%),其中药物流产后3例,人工流产后1例但合并宫腔粘连。单纯宫腔镜手术8例(36.4%),腹腔镜监护宫腔镜手术6例(27.3%),超声监护宫腔镜手术6例(27.3%),腹腔镜和超声联合监护宫腔镜手术2例(9.1%)。合并宫腔粘连和(或)子宫不全中隔7例(31.8%)。22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8月:血hCG值升高的4例均在术后1-2周恢复正常;月经恢复正常,无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后超声提示宫腔内膜线清晰,无宫内异常回声。结论 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及定位诊刮可以明确宫内残留妊娠组织的性质、位置、大小及是否合并其他宫内疾患,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和(或)B超诊断和治疗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4月54例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宫腔粘连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宫腔手术操作次数越多,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可能性越大(P〈0.05)。90%(43/54)宫腔粘连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减少、闭经和月经紊乱等。术后第3个月应用宫腔镜随访54例宫腔粘连患者宫腔恢复情况,总有效率为81.48%(44/54),术前宫腔粘连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P〈0.05),术前宫腔粘连程度严重的患者,术后再次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概率为26.67%(8/30)。结论:宫腔镜是诊治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