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严重烧伤患者人白细胞抗原DR定量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ong N  Yao YM  Cao YJ  He LX  Chai JK  Xu S  Sheng Z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66-769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定量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7例烧伤大于体表总面积30%的患者的血样,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对患者烧伤后不同时段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结合量进行动态的定量分析。结果严重烧伤患者伤后第1天开始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结合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表达均值与烧伤面积呈显著负相关(r=-0.7232,P〈0.05)。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者其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HLA—DR表达量持续下降,其中伤后第3、14、21、28天显著低于非MODS组(P〈0.05)。随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的下降,MODS发生频率增加,患者预后不良。结论大面积烧伤可导致机体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严重受损和免疫功能障碍,动态观察其表达水平有助于烧伤后MODS的病程监测及患者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对低温体外循环(CPB)后患者液体正平衡、术后心血管功能稳定性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择期瓣膜置换或修复术成年患者32例,ASA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例,对照组(NS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试验组(MP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甲泼尼龙10mg/kg10 ml。监测术中及术后血液动力学和呼吸功能,记录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血管活性药的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于手术结束时、术后6 h和20 h计算液体净平衡。结果2组胶体液净平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 MP组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0 h晶体液净平衡降低,CPB后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升高,而CPB后各时点体循环阻力降低,CPB后即刻氧合指数升高(P<0.05);2组气管导管留置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血管活性药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10 mg/kg甲泼尼龙可降低低温CPB后患者液体正平衡,提高术后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的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病人中替代剂量地使用甲泼尼龙(methvlprednisn10ne)联合甘露醇能否改善患者预后状况。方法将74位:急性中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均分成A(GCS=7.57±2.97)、B(GCS=7.81±2,85)两组,然后按照GCS标准再将每组颅脑外伤病人按病情轻重分为中.重型两个亚组(即A1(中型颅脑损伤17人,GCS=10.35±1.13)、A2(重型颅脑损伤20人,GCS=5.20~1.75)、B1(中型颅脑损伤18人,GCS=i0.33-±1.11)、B2(重型颅脑损伤19人,GCS=5.42±1.70)),实验组A组病人在创伤后给予甲泼尼龙(1.0mg·kg。·d。)治疗。对照组B组病人给予同时间同样剂量的安慰剂治疗,疗程均为lO天,其余诊疗经过,如手术及手术方式、营养支持治疗、脱水治疗以及其他用药、护理等情况无明显差异。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A1亚组病人10天后8例GCS评分≥12分,5例GCS评分9~12分,3例GCS评分3~8分,1例死亡.死亡率5.82%,GCS=11.697±-3.40,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A2亚组病人10天后5例GCS评分≥12分,6例GCS评分9~12分,4例GCS评分3~8分,5例死亡,死亡率25.00%,GCS=10.46±3.30,与治疗前GCS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B1亚组病人10天后6例GCS评分≥12分,8例GCS评分9~12分。2例GCS评分3~8分,2例死亡,死亡率11.11%,GCS=11.06±2.56,与治疗前GCS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B2亚组病人10天后2例GCS评分≥12分,5例GCS评分9~12分.6例GCS评分3-8分,7例死亡,死亡率36.84%,GCS=8.15±3.28,与治疗前GCS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10天后A1组病人与B1组病人GCS评分比较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2组病人与B2组病人GCS评分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型颅脑创伤病人的治疗中使用替代剂量的甲泼尼龙不能显著改善预后,但也不会使病情恶化;而在重型颅脑创伤病人的治疗中使用替代剂量的甲泼尼龙与未使用者相比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细胞因子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20例MODS患者,均符合MODS的诊断标准。经右侧股静脉置管,使用Diapact CRRT机以HV—CV—VH模式治疗。于CBP前、CBP后第一、三、五、七日晨分别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1β、IL-2R、IL-6、IL-8、IL-4、IL-10;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的表达。结果存活组在CBP治疗后血浆TNF-α、IL-1β、IL-2R及IL-8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或P〈0.01),血浆IL-6、IL-4、IL-10水平在CBP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HIA—DR表达均呈升高趋势(P〈0.05或P〈0.01)。死亡组在CBP治疗前后血浆TNF-α、IL-1β、IL-2R、IL-8、IL-6、IL-4水平均无统计学变化,而IL-10在CBP 1d略有下降,后逐渐升高;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早期呈升高趋势,后有所下降,与CBP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核细胞HLA—DR表达在CBP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变化。结论CBP可清除多种细胞因子,提高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从而改善MODS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创伤严重脓毒症和MODS免疫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创伤、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免疫调理治疗作用。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符合创伤、严重脓毒症和MODS标准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和胸腺肽仅1治疗(常规治疗+免疫调理),免疫调理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4和28d相关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计数、CD4、CD8、CD4/CD8,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死亡20例,治疗组死亡13例,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CD4在7~14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CD8则在14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治疗7d内,两组CD4/CD8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是在停免疫调理治疗后,治疗组cD4/CD8会出现有意义的下降,P〈0.05。治疗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7d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持续至治疗后28d,P〈0.05。结论免疫调理治疗可以改善创伤、严重脓毒症和MODS病人住院28d内的预后,可以升高淋巴细胞和CD0单核细胞HLA-DR水平,值得推荐临床使用。免疫调理治疗对CD。和CD。的升高作用则有不同步或延迟现象,可能与危重病人T细胞亚群对免疫调理的应答时间不一致和(或)T细胞亚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关。治疗7d内,常规治疗或常规治疗加免疫调理治疗对维持CD4/CD8的稳定具有同样价值,但是停免疫调理治疗后CD4/CD8则会出现下降趋势,原因不明,有待日后适当延长免疫调理疗程深入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严重多发伤患者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在创伤病情发展中的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对 3 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后的第 1、3、5、7天外周血单核细胞HLA DR抗原表达量进行连续性检测。结果 创伤严重度记分≥2 1分者HLA DR的表达量明显降低 (P <0 .0 1) ,平均荧光道数分别为 (2 2 .2 1± 5 .5 2 )、(18.2 9± 4.2 2 )、(15 .3 7± 3 .76) ;死亡组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HLA DR表达量比康复组明显较少 (P <0 .0 1) ,康复组单核细胞HLA D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 DR抗原表达量与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自细胞DR抗原(CD14^+/HLA-DR)表达率的变化在术后感染预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的定义,将8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非感染组、感染组、感染性休克组,分别测定3组患者术前血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肌酐,计算MELD评分,并动态检测术后CD14^+/HLA—DR表达率,分析其在感染监测中的价值。结果:感染组和感染休克组术前血胆红素、INR、血肌酐和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1),CD14^+/HLA-DR表达率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1)。感染组和感染休克组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发生后,感染组、感染性休克组的CD14^+/HLA—DR值显著下降,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感染最重时两组的CD14^+/HLA—DR值均降到最低值,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前MELD评分和术后CD14^+/HLA—DR表达率是监测肝移植术后感染发生及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对术前高MELD评分或术后可疑感染的患者,动态监测CD14^+/HLA-DR表达率对病情判断和治疗调整均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甲泼尼龙预充对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预充对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炎性反应的影响,以及与术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例7kg以下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根据体外循环(CPB)预充液中是否加入大剂量甲泼尼龙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n=10):用含甲泼尼龙(30mg/kg)的常规预充液预充;对照组(n=10):用常规预充液预充。于术前、术后1小时、4小时和24小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及变化,同时根据动脉血气结果分析氧合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以评价肺功能,并记录ICU气管内插管时间。结果 两组血清TNF—α和IL—6在术后均升高,实验组TNF—α和IL—6含量在术后4小时和24小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8术后24小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氧合指数在术后24小时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aDO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平均气管内插管时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CPB预充液中加入大剂量甲泼尼龙,可明显抑制术后全身性炎性反应,减少术后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癜风胶囊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将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以白癜风胶囊口服配合NB-UVB照射同时进行;对照1组用白癜风胶囊口服配合8-甲氧补骨脂素溶液外用;对照2组白癜风胶囊口服配合8-甲氧补骨脂素溶液外用同时卡介苗提取素注射液肌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x^2值分别为11.03和11.49,P〈0.05;对照2组疗效优于对照1组(P〈0.05)。结论:白癜风胶囊口服配合NB—UVB治疗白癜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双重血浆滤过(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对合并狼疮肾炎(1u—pus nephritis,LN)的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合并LN的重型SLE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药物治疗+DFPP组(DFPP组),每组18例。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免疫学指标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DFPP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BUN、SCr、血清胱抑素C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DFPP组以上各项指标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和DFPP治疗组血白蛋白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NA阳性率、抗ds-DNA阳性率、IgG、IgA、IgM、ESR下降(P〈0.05),补体C3、CA升高(P〈0.05),DFPP治疗组治疗后ANA阳性率、抗ds—DNA阳性率、IgG、IgA、IgM、ESR下降(P〈0.05),而补体C3、C4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DFPP组ANA和抗ds—DNA转阴率更高,IgG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与DFPP组治疗前后SLEDAI明显下降(P〈0.05),组问比较,DFPP组下降更显著(P〈0.05)。DFPP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合并LN的重型SLE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DFPP可显著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1.
陈云强  孙天胜  刘佳 《中国骨伤》2011,24(5):404-406
目的:对大鼠血清中多种生化指标的检测,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脑损伤后对大鼠多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4月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80±10)g,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第1天组,创伤第2天组,创伤第3天组,创伤第5天组,创伤第7天组,每组5只。5个创伤组制造大鼠右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脑损伤的模型,然后分别在造模后第1,2,3,5,7天抽取各组腹主动脉,检测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的含量,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只进行上述检测。对各组检测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各组血清中AST、ALT、Cr、BUN、LDH、CK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ST、ALT、BUN、CK在创伤第1天组达到峰值(P〈0.05);Cr在创伤第3天组达到峰值(P〈0.05);LDH在创伤第2天组达到峰值(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脑损伤后会引起大鼠血清中多种生化指标的升高,尤其以创伤后前3d的影响较为显著,这些生化指标改变可间接的反应心、肝、肾器官的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2.
美能注射液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美能注射液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48例Cs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美能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外用海普林软膏,后者用丁酸氢化可的松霜,两组疗程均为14天。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76.2%和55%,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及DLQI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DLQI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DLQI值)与,临床评分经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随疗程变化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美能注射液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良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同时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3.
Qu HP  Qin S  Min D  Tang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7):1193-1196
目的探讨脓毒症合并低灌注患者早期充分复苏对后续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外科和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连续收治的脓毒症合并低灌注患者共34例,进行及时充分复苏治疗。根据复苏达标时间是否超过12h将患者分为早期复苏组(15例)和晚期复苏组(19例),并比较两组患者对后续治疗的反应和脏器功能影响。结果早期充分复苏后,晚期复苏组需再次复苏治疗的占73.7%,早期复苏组为20.0%(P〈0.01);晚期复苏组需激素替代治疗者为63.2%,凝血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73.7%和68.4%,均显著高于早期复苏组(P〈0.05)。复苏后第7天,早期复苏组血肌酐显著低于晚期复苏组(P〈0.05);复苏后,早期复苏组各时点心率均显著低于晚期复苏组(P〈0.05);复苏7天后,早期复苏组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晚期复苏组(P〈0.05)。晚期复苏组院内病死率为42.1%,早期复苏组13.3%(P〈0.05)。结论早期充分复苏治疗可明显增强脓毒症患者对后续治疗的敏感性,并减轻炎症和凝血反应对重要脏器的损害,从而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氧合血肺动脉灌注保护先天性心脏病病儿肺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氧合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高压病儿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高压病儿均分为肺动脉灌注组(组Ⅰ)和常规组(组Ⅱ)。组Ⅰ在肺动脉根部放置8~10F主动脉插管,在主、肺动脉阻断同时用低温氧合血以每分钟15~30ml/kg流量行肺动脉灌注。对术后肺功能指标一气道峰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OI)、血气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测定血中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和丙二醛(MDA),分析炎症反应的差异。结果术后12、24h组ⅠOI明显高于组Ⅱ(P〈0.05)。术后6、12、24h A-a DO2组Ⅰ明显低于组Ⅰ(P〈0.05)。术后6、12h气道峰压组Ⅰ明显低于组Ⅱ(P〈0.05)。呼吸机辅助时间组Ⅰ明显低于组Ⅱ(P〈0.05)。结论体外循环中持续氧合血肺动脉灌注可减少肺高压先心病病儿肺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5.
Kou QY  Chen J  Ouyang B  Guan XD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7):1197-1199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MODS患者22例,行CVVH治疗,取治疗前后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取静脉血和滤出液检测有关细胞因子水平。在开始行CVVH前及CVVH治疗后1h.4h、8h分别测量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22例患者CVVH治疗后血浆TNF-α、IL-1水平明显下降(P〈0.05)。超滤液中未检出TNF-α,但有较高浓度的IL-1、IL-6和IL-8。与CVVH前比较,患者心率显著下降(P〈0.05),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CVVH治疗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下降,其下降与置换液速度呈正相关。死亡患者置换液速度与存活患者置换液速度有显著差异(P〈0.05)。能够被CVVH有效清除的细胞因子与置换液速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VVH可清除MODS患者血浆中部分细胞因子,并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功能。加大置换液速度能更好地清除外周血细胞因子,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单侧睾丸扭转对生殖细胞凋亡及黄芪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后患侧和对侧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情况,探讨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后生殖能力下降的机制以及黄芪注射液对其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睾丸扭转/复位组(B组),睾丸扭转/复位+单次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组(C组)及扭转/复位十连续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组(D组),每组10只。按Turner法建立睾丸扭转/复位模型,所有大鼠均在同等条件下喂养至术后7d处死,切取双侧睾丸后检测凋亡指数。结果扭转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指数(AI)A组(5.82±1.21)与B组(36.18±8.40)、C组(20.39±3.57)、D组(11.61±5.1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明显高于C组及D组(P〈0.05),C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对侧睾丸(12.95±3.06)与C组(9.45±1.71)、D组(7.56±1.06)两组对侧睾丸AI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D两组对侧睾丸AI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侧睾丸扭转可致患侧和对侧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明显增加,黄芪注射液可明显减少双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连续应用黄芪注射液优于单次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硫唑嘌呤治疗狼疮性肾炎的远期疗效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狼疮肾炎44例,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硫唑嘌呤(甲泼尼龙0.2~0.4 mg.kg-1.d-1加硫唑嘌呤50 mg,每日2次);(2)对照组:常规醋酸泼尼松(0.5~1.0 mg.kg-1.d-1)联合硫唑嘌呤(50 mg,每日2次);每组各22例,为期36个月的连续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73%),对照组显效9例(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长疗程甲泼尼龙联合硫唑嘌呤治疗狼疮性肾炎,可使病情长期获得缓解,保护肾功能,延缓肾损害;可明显减少或/和避免机会感染、肥胖、代谢紊乱、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等严重副作用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丹参酮HA磺酸钠50mg+5%葡萄糖或0.9%氯化钠100~250mL静滴,1次/d,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问无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缺氧复氧损伤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的凋亡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B组)、提前IGF-1干预组(C组)、即时IGF-1干预组(D组)、迟后IGF-1干预组(E组)5组。3个IGF-1干预组在不同时间给予IGF-1干预,复氧培养24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阳性表达变化,Real-time PCR检测Bcl-2 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Bcl-2蛋白与Bcl-2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IGF-1干预后,细胞增殖活性有所升高,以C组升高最明显(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又以C组下降最明显(P〈0.01);Eel-2mRNA和其蛋白表达量均增高(P〈0.05),以C组表达量增高最明显(P〈0.01)。结论IGF-1能够抑制缺氧复氧损伤HK-2细胞凋亡,可能与其上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DKD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对照组)和缬沙坦联合肾康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40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和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SCr、BUN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Alb和BMI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CKD〉3期DKD患者能够显著改善肾功能,可以延缓或逆转早期DKD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