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动综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碍。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国外资料报告,其患病率约为  相似文献   

2.
代杰 《工企医刊》2008,21(5):46-47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多动症又被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轻微脑功能障碍或轻度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礼悦 《健康文摘》2007,(6):27-27
儿童多动障碍发生的原因至今尚不清楚,既往有学者将之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即人们所熟知的儿童多动症。追踪未经治疗或很少治疗的多动症儿童,发现随年龄增长其无目的性的过度活动会有所消减,但约20%的人可遗留残存症状,易在青春期出现违法行为、情绪不稳、忍受应激的阈值低和难以控制的冲动行为等。患该症的很多成人诉说他们常有抑郁、焦虑或癔病样症状。如予以长期合理治疗,多动症儿童的预后还是比较乐观的。  相似文献   

4.
儿童多动综合征,又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轻微脑损害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该病多见于男孩,约为女孩的4~9倍.这类孩子的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性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癫痫俗称“羊角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大脑神经细胞反复超同步放电引起的发作性、突然性、短暂性脑功能紊乱。表现为意识丧失、肢体抽搐、麻木、出汗、尿失禁及精神障碍等症状,每次发作历时几秒或几分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未应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与实验组(36例,应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癫痫,俗称羊癫风、羊羔风、羊吊子。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大脑神经细胞反复超同步放电引起的发作性、突然性、短暂性脑功能紊乱为特征。据世界卫生组织在我国组织的大规模调查表明,我国现有癫痫病人1000多万。  相似文献   

8.
重视儿童多动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轻微脑损伤综合征或轻微脑功能失调等。是指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持续的注意集中困难、活动过多、易冲动,而智力基本正常的一种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国内报道,14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为2%-11%,男孩发病数倍于女孩。由于症状反复或持续,或伴有认知障碍、学习困难、多发抽动性障碍、品行障碍等,对患儿社会功能影响很大,因此,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值得一提的是,临床工作中,时有将顽皮儿童的好动误诊为多动症,甚至给予不必要的治疗;相反,也有把多动症的患儿误认为是儿童活泼好动,不能尽早诊断而延误早期干预及治疗,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脑血栓     
病症分析 脑血栓是指由于异常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塞。使其供血区缺血、坏死,导致相应的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是儿童时期的精神行为障碍之一,系指大脑无明显实质性损害,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或高于正常的儿童,因有轻微脑功能障碍而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或行为障碍,突出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冲动、任性等,还可有知觉、认识、语言或协调动作等障碍。现将1997年1月至1999年3月诊治的48例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40人,女8人,男女之比为5∶1。年龄6.5  相似文献   

1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神经心理缺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的研究中 ,有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结构、脑功能以及认知神经心理方面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热点。该文就近几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神经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2.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的研究中,有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结构、脑功能以及认知神经心理方面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热点。该文就近几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神经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3.
王立新 《大众健康》2011,(10):110-111
脑瘫,又称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或大恼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的异常。  相似文献   

14.
儿童多动症乃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简称,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并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同时,还常常伴有头痛、胃痛、下腹绞痛、腹泻、尿频(甚至遗尿)、呕吐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而导致的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1]。根据脑血管损伤的性质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后者占85%~90%。脑卒中患者可出现运动、感觉、言语和认知等颅脑功能等方面的障碍^[2]。如果病后不进行康复或处理不当还可以继发废用综合征,使功能障碍更为复杂化,  相似文献   

16.
注意力缺陷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种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主要症状是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集中困难、行为冲动和活动过度,导致儿童的学习困难,并出现一系列的行为问题,属于破坏性行为障碍,对儿童身心发育影响极大,并与患儿脑功能异常有关。但其脑电图特点尚不十分明确。为此,笔者对我院近1年来被确诊的ADHD患儿脑电图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董伟 《健康大视野》2010,(18):120-126
脑健康概念:我们这里提到的脑健康是指脑功能的健康,而脑的不健康是由脑解剖、生理、生化等因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疗效。方法:对38例年龄7~15岁ADHD儿童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20次,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和认知功能测试,并与正常儿童比较。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DHD儿童的多动因子、多动指数明显改善(P<0.05);短时记忆、Stroop色测验、词义干扰时、数字划消第1、第2段净分和CPT测试的漏按率明显改善(P<0.05),其中短时记忆、数字划消第1、第2段净分、漏按率达到正常对照水平(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ADHD儿童的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部分改善,其中部分认知测试达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9.
神经心理学是研究脑与心理或脑与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近年来将神经心理学方法应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研究,是有关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这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涉及ADHD有关神经心理测验、脑电生理及神经影像学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儿童的疗效。 【方法】 对 3 0例符合DSM Ⅳ诊断标准的ADHD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治疗前后选用有关神经心理测试量表对儿童进行注意力、认知功能及多动行为测评 ,方法包括联合型瑞文测验 (CRT)、数字划消实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 WISC)算数、数字广度或背数、编码等测试及Conners指数 (CIH)评定。 【结果】 治疗后儿童的注意力、认知功能有明显提高 ,各项神经心理测试结果作自身治疗前后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均P <0 .0 1;多动冲动行为较治疗前减少 ,CIH分值治疗前后比较P <0 .0 1。 【结论】 ADHD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注意力、认知功能、行为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