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警新兵适应能力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武警部队新兵的适应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新兵心理问题的早期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遍性适应不良量表(Gm),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武警某部891名入伍新兵进行调查。结果:①武警新兵Gm分10.44±4.49,显著低于我国成年男性常模(P<0.01);②城镇较农村来源的新兵Gm分高(P<0.05);北方来源新兵较南方来源新兵Gm分低(P<0.01);有异性朋友组Gm分较有女友和无女友组低(P<0.01);③Gm总分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求助和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P<0.01);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自责、解决问题、对支持的利用度、退避、幻想和求助6个因子对适应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结论:开展武警新兵心理卫生工作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对应付方式与适应不良间关系的影响。方法在新兵入伍第3周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军人适应不良自评量表(MMQ)、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广东省某部337名武警新兵进行调查。结果解决问题、求助与MMQ总分显著负相关(r=-0.628,-0.432;P0.01),与CD-RISC总分显著正相关(r=0.594,0.346;P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MMQ总分显著正相关(r=0.581,0.461,0.477,0.331,P0.01),与CD-RISC总分显著负相关(r=-0.380,-0.278,-0.341,-0.183;P0.01),CD-RISC总分与MMQ总分显著负相关(r=-0.612,P0.01)。CD-RISC总分在应付方式各因子与MMQ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1)。结论应付方式可以通过心理弹性对武警新兵的适应不良起作用,也能直接影响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社会支持对军人适应军旅生活和面对军事应激出现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应对方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简化普遍性适应不良量表(Gm)、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47名陆军野战部队官兵进行量表施测,并对回收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结果①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方式、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呈显著负相关(r=-0.17~-0.60;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56,0.67;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呈显著负相关(r=-0.36,-0,39;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r=0.49,0.67;P0.01);②层次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应激反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F=28.96~257.00;P0.01);消极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适应不良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F=37.64~189.41;P0.01)。结论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军人适应不良,也可以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作用于适应不良;社会支持只能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军人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进疆野战部队新兵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为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度288名进疆野战部队新兵新训第一周用军人适应不良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①新兵适应不良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军士兵常模(t=8.517,P<0.01);城市新兵情绪障碍得分显著低于农村新兵(t=-3.409,P<0.01);独生子女适应不良总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新兵(t=-6.053,P<0.01);在适应不良总分上有工作经历新兵显著高于无工作经历新兵(t=-5.516,P<0.01);②≥21岁新兵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大专以上新兵在不同文化程度中得分最低。结论进疆野战部队新兵心理适应能力低于全军士兵水平,城市、非独生子女、有工作经历、文化程度高、年龄较大新兵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训后勤部队军人心理应激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作为评价工具,对外训后勤部队的224名军人进行调查.结果 224名外训军人PSET量表总评T分为(49.88±9.89),其中心理应激程度较高的有7人(T分≥70,3.1%).在警觉性增高(24.6%)、睡眠不佳(10.3%)、兴趣减退(6.7%)、心身疲倦(6.7%)方面发生人数较多.外训军人不同性别、集体氛围、级别、文化程度PSET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F=2.44,2.91,5.01,4.01;P<0.01,P<0.05).在路径分析中,SCL-90阳性项目数、特质焦虑、SDS对心理应激有直接效应;而恐怖和敌对具有间接效应.结论 外训后勤部队军人存在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受军人心理健康、特质焦虑、抑郁的直接影响,提高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有利于降低军人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武警新兵适应性的影响。方法:将武警某部新兵随机分为干预组86人,接受8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照组136人,不接受心理干预。使用军人适应不良自评量表(MMQ)、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在干预前、后测量新兵的适应情况。结果:1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适应不良总分、环境适应不良因子分及负性情绪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干预组适应不良总分,人际关系、环境适应不良因子分及负性情绪分显著下降(P<0.01,P<0.05)。2在军人适应不良总分[F(时间*组别)=7.20,P=0.008]和环境适应不良因子[F(时间*组别)=3.97,P=0.047]上,测量前后和是否干预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善新兵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特点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从红河州3个哈尼族聚居县中,方便选取3所高中和2所初中,采用随机整群和多层取样法,抽得650名学生,获得有效问卷621份。用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问卷(3个维度:主流文化认同、学校教育认同、汉语熟悉程度)和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进行测查。结果:(1)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总分高于选项中值[(3.79±0.65)中值3分]。(2)不同性别、家庭住地、年级学生的文化适应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文化适应得分高于男生[(3.85±0.61)vs.(3.74±0.68),P0.01];农村学生的学校教育认同得分高于乡镇学生[(3.89±0.75)vs.(3.64±0.69),P0.05],县城学生的汉语熟悉度得分高于乡村学生[(3.96±0.98)vs.(3.47±0.82)、(3.53±0.90),P0.05];数据点折线图显示,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问卷总分及3个维度分均随年级递升呈曲折变化趋势。(3)文化适应问卷总分及其3个维度与学校生活满意度均呈正相关(r=0.52、0.44、0.51、0.29;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学校教育认同、主流文化认同是影响哈尼族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β=0.38、0.25)。结论:本研究提示,女性和家庭居住地在城镇的哈尼族中学生有较高的文化适应水平,同时较高的文化适应水平与较高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适应与人格特质、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某高校2013级本科新生185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新生适应状况(SCL-90单项因子得分≥2.5者考虑适应不良,分入阳性组;单项因子得分均2.5者适应良好,分入阴性组),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评价人格特质、大学生多重人际动力特征问卷(MIDQ-U)评价家庭人际互动特征。结果:SCL-90阳性组(n=50)在16PF上焦虑性人格因素得分高于阴性组(1800人)[(7.2±1.4)vs.(4.6±1.9),P0.001],而外向性、安详机警性和果敢性得分低于阴性组。SCL-90阳性组在M IDQ-U上冷漠、顺从因子得分均高于阴性组[(17.3±6.0)vs.(14.9±4.2),(11.5±3.2)vs.(10.3±3.1);均P0.01],独立因子得分低于阴性组[(18.7±3.0)vs.(19.8±3.4),P0.05]。通径分析显示,16PF焦虑性、外向性人格特质部分直接作用于新生适应(β=0.57~-0.01),部分通过MIDQ-U冷漠因子中介作用影响新生适应(β=0.031~-0.004),而16PF果敢性人格特质则完全通过MIDQ-U冷漠因子产生间接影响,通径系数为0.008;除MIDQ-U冷漠因子部分直接作用于新生适应(β=0.10),部分通过16PF中焦虑性人格因素间接作用于新生适应(β=0.084),其他因子均完全通过16PF焦虑性人格特质产生间接影响。结论:大学新生适应受其人格特质、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影响,且人格特质与家庭人际动力特征互相作用进而影响新生适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部新兵集训期心理弹性与应激水平和情绪体验的关系研究。方法:某部新兵集训2个月时,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1600名新兵进行调查。结果:1新兵集训期心理弹性总分为(119.55±21.70);2心理弹性与正性情绪呈显著正相关(r=0.642,P0.01),与负性情绪、心理应激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107,-0.329;P0.01);3心理弹性高分组在正性情绪得分上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在负性情绪、心理应激水平得分上显著低于低分组(P0.01);4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心理应激水平能有效预测心理弹性,总解释率为43.8%。结论:某部新兵集训期心理弹性与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心理应激水平密切相关。提升心理弹性训练,有望降低新训时负性情绪体验和心理应激水平,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完美主义人格的结构及特点,为完美主义人格测量提供有效工具.方法:选取湖南省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584名,完成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MPS)、近乎完美主义量表修订版(APS-R)、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状态焦虑问卷(S-AT)和贝克抑郁问卷(BDI),考察完美主义的结构及特点,及不同完美主义结构与积极、消极心理指标的关系.结果:FMPS,HMPS和APS-R共可以提取适应不良完美主义、适应完美主义、组织性3个二阶因素;三因子结构模型拟合指数较理想(x2=134.95,df=32; GFI=0.91; CFI=0.92,NFI =0.90;RMSEA=0.083).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得分与SES和GSES得分负相关(r=-0.46、-0.16,P<0.01),与S-AT和BDI得分正相关(r=0.48、0.55,P<0.001);适应完美主义得分与SES和GSES得分正相关(r=0.12、0.19,P<0.05),与S-AT和BDI得分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7、0.10,P>0.05);组织性得分与SES和GSES得分正相关(r=0.16、0.17;P<0.01),与S-AT和BDI得分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8、-0.08;P>0.05).完美主义3个二阶因子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82~0.90,重测信度为0.72 ~0.79.结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适应完美主义、组织性3个二阶因子的完美主义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支持了完美主义区分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和适应完美主义两个方面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