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目的:研究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首发精神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41例,观察8周后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77例患者完成随访,帕利哌酮组38例,利培酮组39例。治疗4周末帕利哌酮组PANSS各项减分率更明显,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时两组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帕利哌酮组治疗有效率为82.9%,利培酮组治疗有效率为86.5%,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时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帕利哌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结论: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无明显差异,但起效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芮达)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差异。方法:8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或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组(n=42)与利培酮组(n=40)进行4周的治疗和观察,在治疗后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比较两组之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减分率和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值的差异。结果:PANSS减分率,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在治疗后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末,CGI减分率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P分值,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在治疗后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可以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7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在治疗第2、4、8周进行帕利哌酮血药浓度检测,同时进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判定与记录。结果 101例患者的帕利哌酮缓释片平均口服剂量为(6.30±0.98)mg/d,平均血药浓度为(31.90±14.29)ng/mL,治疗第2、4、8周的服药剂量与血药浓度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第2、4、8周的有效率分别为82.2%、92.1%、98.0%,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第2、4、8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9.9%、10.9%,对比无显著差异。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显示帕利哌酮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有效率间无显著相关性(r=0.154);治疗第8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帕利哌酮缓释血药浓度的增加,临床疗效无显著增加,但是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合理调整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4.
张代江  吴胜 《中国药业》2013,22(5):82-83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帕利哌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不良反应量表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帕利哌酮具有良好的疗效,8周末显效率为60.00%,有效率为90.00%,不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失眠、心动过速。结论帕利哌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与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阿立哌唑组,各36例,疗程10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 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 PSP)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第2、4、8、10周末两组 PANSS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两组间PANSS减分在治疗2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帕利哌酮组为86.1%,阿立哌唑组为83.3%,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0周末时两组PSP值均比治疗前显著增高( P<0.05),组间比较帕利哌酮组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轻至中度,但种类与程度有所不同。结论帕利哌酮与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均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帕利哌酮起效较快,个人和社会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符合 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帕利哌酮或奥氮平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期共8周,采用疗效及PANSS、TESS评分评估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8周末时,帕利哌酮、奥氮平的治疗有效率、PANSS量表减分率及TESS评分减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帕利哌酮的锥体外系副反应、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奥氮平,而奥氮平引起的嗜睡、体重增加高于帕利哌酮,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总体副反应少、安全性高,二者副反应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15例,(10.1±2.6)mg.d-1]和奥氮平组[15例,(14.6±5.8)mg.d-1],疗程为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和12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帕利哌酮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及一般病理分从治疗第1周末起,阴性症状分从第2周末起较治疗前下降(P<0.05);奥氮平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病理分均从治疗第2周末起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自第2周末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第12周末,帕利哌酮组和奥氮平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11/15)和67%(1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帕利哌酮组和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7/15)和53%(8/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帕利哌酮组异常泌乳和(或)闭经发生率高于奥氮平组(P<0.05),奥氮平组体质量增加及糖耐量异常发生率高于帕利哌酮组(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行为和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BPSD患者分为帕利哌酮组与奥氮平组,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2、4、8周末,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BEHAVE-AD评分从治疗后第2周开始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帕利哌酮组在治疗8周末时BEHAVE-AD评分较奥氮平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与奥氮平对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帕利哌酮的远期疗效可能优于奥氮平,帕利哌酮在不良反应方面少于奥氮平。  相似文献   

9.
罗晓东  金妮妮 《海峡药学》2011,23(12):144-145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帕利哌酮。对照组给予与喹硫平,疗程24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药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喹硫平组嗜睡、头昏发生率明显高于帕利哌酮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国产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2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国产奥氮平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率等情况。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的有效率、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采用国产奥氮平者(P<0.05),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采用国产奥氮平者(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采用国产奥氮平者(P<0.05)。帕里哌酮缓释片的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满意率高,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1.
LC-MS/MS法测定美托拉宗血浓度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人血浆中关托拉宗浓度的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色谱法,用以研究美托拉宗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色谱柱:TC—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去离子水(70:30),质谱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化(ESI)源,选择性离子检测方式检测;血浆样品在0.05~100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05ng·ml^-1,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均符合生物分析要求。健康受试者口服3个单剂量(0.5,1,2mg)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采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服用0.5,1,2mg美托拉宗后的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8.6±2.6)、(7.0±1.2)、(7.6±1.9)h;tmax,分别为(1.7±0.9)、(1.6±0.6)、(1.5±1.3)h;Cmax分别为(9.3±1.9)、(18.4±3.6)、(36.8±7.1)μg·ml^-1;AUC0-48分别为(52.17±14.00)、(96.51±19.15)、(162.4±26.9)ng·h·ml^-1;呈线性动力学特征。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简便,适用于美托拉宗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进口恩曲他滨胶囊为参比制剂,评价国产恩曲他滨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按两制剂两周期的交叉试验设计口服单剂量200mg的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恩曲他滨的浓度,使用DAS 1.0软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结果: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的c…分别为(2.42±0.51)μg·ml和(2.34±0.52)μg·ml^-1;tmax分别为(1.19±0.31)h和(1.17±0.37)h;AUC0-16h分别为(9.40±1.88)μg·ml^-1·h和(9.58±1.84)μg·ml^-1·h;AUC0-∞分别为(9.68±1.88)μg·ml^-1·h和(9.87±1.86)μg·ml^-1·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6±10.8)%。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研究氟康唑片在健康人体的药物动力学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双周期自身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200 mg,以非那西丁为内标,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次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200 mg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1.08±0.44)和(1.35±0.76)h,Cmax(5.40±0.60)和(5.37±0.72)μg·ml-1,t1/2(29.1±3.4)和(29.0±3.5)h,AUC(0-t)(191.3±13.8)和(190.4±15.7) μg·h·ml-1,AUC(0-∞)(204.0±17.5) 和(202. 4±18.1)μg·h·ml-1,MRT(34.7±1.7)和(34.0±1.9)h,以AUC(0-t)计算,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9%±6.8%。结论:两种氟康唑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氨茶碱缓释片试验制剂和市售参比制剂在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根据双交叉试验方法口服单剂量200mg的两种氨茶碱缓释片,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茶碱的浓度。结果:口服单剂量200mg试验制剂后,t1/2、tmax、cmax、AUC0~36、AUC0~∞分别为(9.13±1.94)h、(3.95±0.56)h、(3.66±0.70)μg/ml、(41.01±7.33)μg.h.ml-1和(44.29±8.60)μg.h.ml-1;参比制剂为(9.85±1.79)h、(4.10±0.53)h、(2.69±0.37)μg/ml、(39.36±6.24)μg.h.ml-1和(43.32±7.36)μg.h.ml-1。氨茶碱缓释片试验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16.7)%。结论: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陈倩  刘东 《中国药师》2010,13(12):1745-1747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糖浆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志愿者20名,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匹多莫德糖浆(受试制剂)和溶液(参比制剂),剂量分别为20ml(800mg)和14ml(800mg),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匹多莫德的浓度,用DAS2.1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单剂量口服匹多莫德受试和参比制剂后,血浆匹多莫德的Cmax分别为(4.45±1.80)μg·ml^-1和(5.17±1.57)Hg·ml^-1,tmax分别为(2.28±0.550)h和(2.18±0.61)h,t1/2分别为(2.27±1.07)h和(1.98±0.77)h,AUC0-14分别为(21.77±6.48)ng·h·ml^-1和(21.13±5.30)μg.h.ml^-1,AUC0-∞分别为(22.28±6.48)μg·h·ml^-1和(21.564±5.36)μg·h·ml^-1。AUC0-14、AUC0→∞和Cmax的90%可信区间分别为89.2%-116.4%,89.8%-116.9%和74.8%~94.2%。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R0-14和R0-∞分别为(107.69±37.25)%和(108.20±37.13)%。结论:匹多莫德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奋乃静片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3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奋乃静片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改善情况和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和8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安全性高,有利于长期巩固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7.
刘扬  宋亚娟  陈丽萍  陶冶  丁国华 《中国药师》2009,12(11):1513-1516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DPH—Na)在大鼠血液的毒代动力学规律及组织分布。方法:大鼠静注中毒剂量DPH-Na后采集血液及组织样品,HPLC法测定其血浆及组织中药物浓度,分别用隔室模型拟合和米曼氏方程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并比较各组织中药物浓度。结果:DPH-Na静注中毒剂量后,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过程,主要毒代动力学参数:Cmax=(61.31±7.09)ug·ml^-1,t1/2a:(0.18±0.08)h,t1/2 B:(2.60±0.52)h,AUC=(147.22±29.16)(ug·ml^-1)·h,CL=(0.15±0.02)L·h^-1。按米曼氏方程解析所得主要毒代动力学参数:Vm=(10.42±5.33)ug·ml^-1·h^-1,Km=(66.65±13.71)ug·ml^-1,其余毒代动力学参数与二室模型拟合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DPH-Na在各组织中的浓度顺序依次为:肺〉肾〉肝〉心〉脑。结论:DPH-Na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与药物动力学规律有差异,其中毒后在体内消除减慢,血液及组织中可能大量蓄积。  相似文献   

18.
尹玉琴  朱静丽  赵益斌 《中国药师》2009,12(12):1802-1803
目的:分析骨髓移植患者术后,环孢素(CsA)血药浓度及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对39例骨髓移植受试者术后1~466d的526例次全血CsA谷浓度进行监测分析,并观察CsA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结果:1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受试者的220例次CsA有效血浓度为60~450ng·ml^-1;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受试者125例次为:100~500ng·ml^-1;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受试者为:100~300ng·ml^-1;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受试者112例次全血谷值浓度为:75~400ng·ml^-1;3例地中海贫血受试者术后进行的49例次为:150~500ng·ml^-1。其中8例出现排斥反应的谷值浓度为18.60~251.20ng·ml^-1;10例受试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谷值浓度为306.70—578.7ng·ml^-1;结论:跟踪监测骨髓移植术后受试者不同时间段CsA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可减少排斥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鲁虹  陈豪  毛艳梅  曾建国  刘芳群 《中国药师》2011,14(9):1295-1297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吡嗪酰胺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5 mol·L-1乙酸铵-乙腈(91:9),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8 nm,柱温为25℃,采用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结果:吡嗪酰胺血浆浓度在1.645~105.28μg·ml-1(r=0.999 5)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低、中、高三种浓度的平均相对回收率分别为(85.70±0.75)%,(99.53±2.82)%,(98.93±0.62)%,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吡嗪酰胺血药浓度测定和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