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调查张掖地区冠心病(CHD)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采用自行编制问卷调查方法,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和疾病资料,调查和分析张掖地区常住居民中616例CHD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616例CHD患者中,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好者仅62例,占10.1%。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关联变量,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收入家庭患者比低收人家庭依从性高,有配偶比无配偶者依从性高,服药种类少者比服药种类多者依从性高,出院时间短者比出院时间长者依从性高。结论张掖地区CHD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较低,加强社区医疗服务、提高CHD预防药物的报销比例、开发一些预防CHD的单片复方制剂,是提高CHD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2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成干预组50例,对照组72例。干预组患者接受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及健康指导,健康指导包括用药提醒、用药知识宣讲、心理干预等。对照组仅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随访三个月,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及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分析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随访3个月,干预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为35.6%(18/50),对照组为83.3%(60/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前后,对照组血压、血脂、血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压、血脂及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用药提醒、用药知识了解程度、心理因素是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可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依从性状况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其依从性分为依从性理想组(20例)及依从性差组(50例),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冠心病二级预防依从性好者28.6%,冠心病患者依从性较差71.4%。2组患者受教育程度、家庭支持、月收入、二级预防知识掌握程度、药物不良反应、用药种类、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复诊条件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药物不良反应、家庭支持、二级预防知识掌握程度为二级预防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强化宣教工作及二级预防知识宣传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娟 《全科护理》2021,19(7):1001-1003
目的:探讨医联体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PCI病人术后危险因素及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PCI病人根据入院时间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采用医联体模式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后3个月疾病危险因素及二级预防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3个月后饮酒、吸烟、收缩压、舒张压的控制情况及用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联体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能够预防冠心病PCI病人术后危险因素,提高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探讨冠心病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的效果及不足。方法通过选择在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因冠心病在青岛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528例,将青岛市省部级甲医院PCI术后218例患者分为A组、青岛市市级三甲医院乙、丙、丁PCI术后310例患者分为B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患者出院时、1月时、3月时、6月时及12月时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应用情况及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结果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服用3种药物及服用4种药物的服用率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其下降趋势与住院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表明A组与B组中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类3种药物的服用率下降趋势明显,主要表现在出院6月及出院12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及出院1月A组与B组的各类药物的服用率,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出院12月比较A组与B组各类药物的服用率情况,抗血小板药物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类3种药物的服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出院12月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戒烟、体质量达标、血压达标及血脂达标的可控危险因素的达标率较出院1月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二级预防药物用药很规范,但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二级预防药物的服用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好转并出院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依照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评估标准将老年患者分为依从性好组83例和依从性差组45例。单因素分析患者对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口服药物种类、二级预防用药的知晓程度、高血压病程以及距离上次住院时间是影响老年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老年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偏低,且受年龄、口服药物种类、二级预防用药认知、高血压病程、离院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经药物洗脱支架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的近中期预后。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82例早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按治疗方式的不同被分为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植入紫杉醇或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药物治疗)177例和早发冠心病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10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比较和为期半年及一年的随访(包括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用药等)研究。结果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的男性比例、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方式起病的比例、多支病变比例、肌钙蛋白水平、住院天数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服用率均高于早发冠心病药物治疗组(P<0.05);与早发冠心病药物治疗组相比,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的二级预防(包括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及危险因素的控制)较好,但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仍有较高的再发心绞痛和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减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可以预测早发冠心病患者在随访一年期间的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联合药物治疗的早发冠心病患者须强化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云随访平台对出院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二级预防用药及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脑卒中患者,且患者均已出院;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出院指导及定期电话随访,研究组另继续以云随访平台开展后续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康复训练依从性、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药知晓率、用药依从性、康复训练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出院后予以云随访平台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同时可调整患者心理状态,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预防级别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0例不同预防级别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每组5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用药依从性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随着预防级别升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一级预防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与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级预防冠心病患者与三级预防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3)用药依从性受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支付形式、每日服药次数、每日服药种类影响(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一级预防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同时应从医疗保障体系和社会支持系统方面提供切实可行措施,帮助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39例,记录其一般资料及相关危险因素,随访其出院3个月、6个月、1年时抗血小板药物的服用情况、停药原因。结果 出院3个月、6个月、1年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例数与占比分别为677(91.61%),635(85.93%),608(82.28%)。高血压为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OR=1.787,95%CI=1.133,2.817,P<0.05),好转自行停药(20.61%)为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用药依从性随出院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更佳。好转自行停药为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