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了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了风险管理。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心血管内科治疗和护理的患者87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总结归纳了其护理情况。结果:归纳了心血管内科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结论:加强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和提高护理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应采取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的内科护理和针对发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改良护理,分析每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共发生6例风险事件,观察组患者共发生2例风险事件,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有较高的风险,影响因素较多,应全面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通过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评估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护理风险问题,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关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 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结论 风险管理为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其结果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鱼秀丽  ;王小亚 《吉林医学》2014,(26):5939-5939
目的: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方法:选择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前期尚未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后阶段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案。结果:护士总体护理水平提高,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增加,医疗事故发生率少,对照组在各方面均存在明显落后。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效果显著,应继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比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接受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和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以及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防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防范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的对策措施; 方法对我院5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了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结果护理人员增强风险意识,规范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及护理行为, 提高抗风险技能,可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289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归纳了心血管内科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护理人员意识增强,规范操作规程、护理记录及护理行为,提高风险技能,可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的有效管理方法,以提升对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通过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的评估,提高风险管理,实施有效防范措施,降低护理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结果: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预防意识,可大幅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结论: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危险事件的发生,管理效果直接决定了重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及安全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总结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并探讨科学有效的安全防范对策。结果:研究组发生1例(1.32%)护理风险事件,对照组发生7例(9.21%)护理风险事件,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投诉率、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护理风险发生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行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存在护理风险和应对措施的探讨.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40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研究,依据住院时间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同时接受风险管理,进行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对比.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开展风险管理,能够促进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提升,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行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和应对措施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18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开展护理风险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8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和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然后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456例,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8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差错发生、医疗纠纷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针对其风险特点来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内科护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内科护理高速发展的今天,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目前,引用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使用,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风险管理首先通过识别各类风险、之后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能够有效的对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能够使得我们用最经济和科学的方式来进行风险的综合处理,降低风险的危害,达到实现最佳安全医疗护理的目的;同时,我们为了规避风险,使用风险管理到内科护理工作中,针对内科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处理,能够更好的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心血管内科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共计2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11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的临床风险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吴秀芬 《当代医学》2016,(8):128-129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的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合格率为90.00%,观察组患者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6.67%,观察组患者为99.33%。在护理疗效、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病、意外事件以及不合理的检查操作、用药护理、人员配置是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柳嫦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197-197,200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问题。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09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总结归纳了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改进措施。结论:提高护理水平、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加强医患沟通可以改善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应用的策略,从规范心血管患者护理方法,做好护理风险防范工作,加强护理培训,建立护理责任制度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具体探索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对于完善心血管护理工作,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是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已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观察组重症患者采取有计划地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对照组重症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重症患者,管理一段时间后的实际临床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风险发生的机率分别为13.3%以及56.7%,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风别为96.7%和56.7%。。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检测可知:对心血管内科的重症患者在治疗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促进重症患者的康复,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评估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护理风险问题,探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加强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