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入手术室是实施介入检查和治疗的场所,根据介入检查和治疗目的的不同。介入治疗场所包括导管室、CT室、开放式MR室和胃肠X线室,其中产生和使用X线最多的是导管室(即DSA室)。介入室内放射防护水平的好坏,不但直接关系到放射介入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问题,甚至关系到一个医院、一个地方的放射介入治疗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现结合我院导管室内防护的情况,提出我对改善导管室内射线防护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种用于介入放射学的防护装置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入放射学是现代医学中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该学科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放射诊断、治疗的精度及效果。但目前介入放射设备防护条件差,X射线曝光量大,曝光时间长[1],工作时操作者位于患者床侧,身体各部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2],直接影响了介入放射工作的深...  相似文献   

3.
三级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及个人防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三级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及个人防护现状.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于广东省某三级医院对108名在介入室、CT/MR室、介入导管室、放疗科、放射科的在岗的医师、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医务人员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个人辐射接触及防护资料,自制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问卷(I-CVI、S-CVI均为0.9)调查医院的介入放射防护能力.结果 广东省某三级医院在屏蔽设施、操作时间及距离防护方面的防护能力较强,但仍缺乏完善保健休假制度,职业危害检测不足,存在对防护及培训制度执行力不足等现象.个人防护方面,介入手术过程中铅围裙的使用率仅为72.2%,不佩戴放射检测仪高达4.6%,表示不确定放射检测仪佩戴位置的医务人员高达9.3%.结论 医疗机构对放射介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职业健康重视不足;部分医务人员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对职业防护缺乏足够重视,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介入放射诊疗资源分布和放射防护状况,规范介入放射诊疗行为并促进放射防护监管措施的落实。方法 以北京地区开展介入放射诊疗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设计专门的调查表并成立市区两级调查组,逐级调查各区域截至2020年底介入放射工作基本情况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对指标参数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截至2020年底,北京地区开展介入放射工作的医疗机构93家,800 mA(含)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236台;开展介入放射学手术135 593例,年介入手术量在1 000例以上的40家,10~1 000例的41家;介入放射工作人员3 539人,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者为99.0%,职业健康检查、个人剂量监测和放射防护培训通过率分别为96.9%、99.5%和95.8%;配置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3 532件,其中98.9%的机构配备了分体式铅衣或一体式铅衣,但6.5%的机构未配置铅防护眼镜、54.9%的机构未配置铅防护手套。结论 北京地区介入放射诊疗防护状况和防护管理总体较好,但应结合介入放射诊疗资源分布的现况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强化人员的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放射防护培训和防护用品的配置与使用。  相似文献   

5.
介入放射学个人防护用品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为介入放射学提供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的个人用品。方法 模拟介入放射手术条件,测量不同厚度的铅胶板以介入手术者身体主要部位散射线的防护效果,确定最防护厚度;根据安全、轻便、舒适、方便的原则,通过对国内外产品的对比分析,征求介入放射学者的意见,设计防护用品的理想结构形式。结果 研制出防护帽、防护颈套、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和防护服等可供介入放射学选用的系列防护用品。结论 应用这些防护用品,能确保介入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放射介入从业人员眼晶状体在使用放射防护和未使用放射防护状态下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材料和方法采用模拟模具测量7种放射介入透视系统的散射辐射  相似文献   

7.
介入诊疗中重要站立区域辐射剂量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给出介入诊疗中重要站立区域的概念,测量这一区域辐射剂量的分布并分析其特点,为介入工作人员特别是第一术者的放射防护提出建议和理论依据。方法 在重要站立区域内,从距地面10cm处向上至180cm处,每10cm选取一个测量点,选用介入诊疗中比较常用的冠脉造影程序,分3种状态:①不使用床上、下防护屏。②使用床上、下防护屏。③使用床上、下防护屏和铅衣防护进行辐射剂量的测定。每实验点重复测量3次,取算术平均值,经刻度校正并折算为mGy/h。结果 成功测量3种状态下的相关数据并绘制介入诊疗中重要的站立区域剂量分布示意图。结论 对第一术者重要站立区域内的辐射防护在整个介入放射防护体系的建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足够重视这一区域的放射防护。要注意尽可能的联合选用多种防护手段,特别不要忽视上、下防护屏和铅衣的选用。建议在第一术者足踝前部放置一活动铅挡板,或把下防护帘延长至地面以保护下肢足踝部。  相似文献   

8.
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与放射防护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入放射学与传统X射线检查比较,具有长时间曝光且曝光条件较大的特点,因此,前者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后者。本文扼要介绍国外对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和放射防护调查研究及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与放射防护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扼要介绍国外对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和放射防护调查研究及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介入放射治疗中医师的辐射防护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入放射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 ,是微创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X射线透视与造影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具有曝光量大、时间长、床边操作等特点 ,施术医师不可避免地受到X射线的照射。在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中 ,加强放射防护十分必要 ,国内外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1 ] 。笔者旨在通过分析介入手术医师的体表辐射及防护用品的作用 ,促进介入放射医师加强放射防护意识。一、材料和方法1 18例病人 ,34人次介入操作医师参与此研究。 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 ,采用手推注射数字电影血管造影方式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84例介入手术治疗中联合应用床下铅橡胶帘、铅玻璃防护屏、铅防护服、铅围脖、铅眼镜及距离等对介入操作人员进行综合性防护。利用FJ-2000个人剂量仪监测X射线辐射剂量,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床下铅橡胶帘防护效率为93.4%;铅玻璃防护屏防护效率为93.5%;铅防护服防护效率为88.4%这些放射防护器材前后X线辐射剂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距球管1 m处X线衰减量为58.6%,距球管3 m处的X线衰减量为86.4%。1 m与2 m之间,2 m与3 m之间的辐射剂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防护措施在介入操作中可有效降低X射线辐射、减少对介入操作人员身体危害。  相似文献   

12.
介入辐射防护设备及其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和临床诊断学、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学科 ,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介入放射技术已经成为中、晚期癌症、心脑血管性疾病的首选诊疗方法。在进行介入放射技术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在X线导视下射线曝光量较大 ,介入操作者在诊视床边工作时间长 ,使得介入操作人员及受检者身体各部位受到较大的辐射剂量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选用优质高效的介入防护设备 ,正确合理应用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介入辐射防护设备的种类1.血管造影机固有防护设备主要包括X线球管管套的屏蔽防护和窗口…  相似文献   

13.
介入放射学在过去20多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新的技术和影像监视手段也获得不断的进步,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给患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与此同时,介入放射学对患的高辐射剂量也引起了许多国家放射学界的密切关注,开展了很多对患的辐射剂量测量以及防护措施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5个地市抽取70个介入放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医院介入放射机房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采用医院填报的方法收集,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各部位和机房外辐射水平采用现场辐射水平检测的方法收集。结果 41家医院均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和个人防护设施,但有22家医院配备不完整;下X射线管照射时,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胸部、腹部、下肢部比头部更容易受到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4.92,P<0.05);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各部位辐射水平合格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4、14.92,P<0.05);防护吊帘可以显著降低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各部位辐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1~68.28,P<0.05);同时,防护吊帘可以提高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各部位的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28.45,P<0.05)。结论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辅助防护设备,加强对胸部、腹部和下肢部等部位的保护;医院必须积极开展放射工作场所的日常监测,及时对防护薄弱环节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设计了由专业工厂承制的介入诊疗专用多功能X射线防护铅屏(简称介入铅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放射隔离保护区,防护范围大,无手术者受照裸区、不增加术者负重,不影响操作灵活性、防护效果可靠,弥补了现行穿戴法、吊屏法和普通铅屏法防护的不足。介入铅屏以设置的万向轮任意定位、滑动屏随床升降,铅吊帘封闭患躯周边透射区,铅玻璃窗随时观察患者颜面,辅设的无影照明灯、观片灯、内外对讲系统形成了多功能的特点,经4年多应用感到得心应手。市预防医学中心放射卫生科使用西安262厂生产的FJ347(A)X、γ剂量仪检…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的X射线防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入治疗的X射线防护朱世平,王建平,侯鲁强,孙敬佩,王杨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普及,X射线防护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介入工作的深入发展。我院放射科自1990年以来,在开展介入放射学的同时,不断改进x射线防护设备,强化介入操作人员防护意识,取得了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对发展血管性介入放射学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放射学之父Dotter最初开展的工作就是治疗周围血管性疾病,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很快深入到心血管介入、神经介入与肿瘤介入等方面。我国介入的起步是从肿瘤开始的,多数介入放射医师主要工作也以肿瘤治疗为主。虽然也掀起过几次血管介入的高潮,但很快走入低谷。笔者思索着如何积极、稳妥、科学、主动地开展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愿与大家一起讨论,拙见以为:  相似文献   

18.
介入放射治疗程序中剂量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继CT后的高科技产品之一,但由于放射介入的特殊性,医生和患者必须长时间近距离地暴露在X射线下,因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对心血管介入放射治疗患者受照剂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介入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应用越来越广。同时,由于需要X射线的介导,具有曝光量大、时间长、需要床边操作,患者和术者接受的辐射量都比较大,患者放射性损伤率较高。因此,加强冠心病介入中的放射防护工作十分必要。笔者通过给机器增加剂量报警装置,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127例心血管疾病介入放射诊疗医疗照射剂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作者对我国介入放射学工作开展最多的心血管疾病进行了医疗照射剂量水平调查 ,为我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医疗照射防护提供参考。我们总结了 12 7例心血管疾病介入放射诊治时各部位受照剂量 ,和 2 1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介入放射诊疗时各部位受照剂量。一、材料和方法1 材料 :本次剂量测量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提供的LiF(Mg,Cu ,P)粉末剂量计 ,密封于外径 3mm的塑料管中 ,壁厚 0 5mm ;测量仪器为FJ 377热释光仪 ,(北京核仪器厂产品 ) ;退火装置为HW 2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中国辐射防护院研制 ) ;仪器刻度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