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1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乙肝病毒(HBV)存在状态,采用PCR-SSCP(Poly-merasechainreaction-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银染技术研究其p53基因突变。结果癌组织中13例(86.7%)有HBVDNA整合,同时3例伴游离HBVDNA;癌旁4例(26.7%)有HBVDNA整合,而游离的HBVDNA却有6例。癌组织中p53基因变异8例(53.3%),1例位于第5外显子,各有2例位于第6、第7外显子,3例位于第8外显子,癌旁组织未见p53基因异常,p53基因异常的癌组织中均有HBVDNA整合。研究结果表明,HBVDNA整合与p53基因突变密切相关,HBVDNA可能通过整合基因组后导致抑癌基因突变失去抑癌作用而引发肝癌。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肿瘤抑制基因p53过度表达及点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东  史景泉 《癌症》1997,16(2):102-104,107
应用一种敏感的ARF免疫组经和PCR、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了本地区3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53的过度表达及点突变,结果发现16例有p53蛋白过度表达(41.2%),7例有p53基因249位密码子点突变,2例249位密码子外第7外显子点突变。9例p53基因有突变的肝癌中8例p53蛋白阳性,两者符合率为88.9%,p53基因蛋白过度表达和点突点与HCC分化和转移有关。本组HCC p5  相似文献   

3.
杨少波  王孟薇 《癌症》1996,15(4):268-27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23例肝癌和癌旁组织中p53突变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对其中HBVXmRNA进行原位杂交(DNA-mRNA)检测。结果发现,9例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突变蛋白和HBVXmRNA均为阳性,11例均为阴性,另3例仅HBVXmRNA阳性,χ2检验显示p53突变蛋白与HBVXmRNA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P=0.00027),提示p53基因突变与HBVX基因整合表达有关,p53基因突变可能是HBV致肝癌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虎  汪渊  周青  李旭 《癌症》2000,19(11):978-980
目的:研究p53基因249密码子在肝癌非高发区安徽省的点突变的发生率。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肝细胞癌p53基因249密码子突变的频率。结果:所检测的38例肝细胞癌均无出现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纯合性缺失,4例有p53基因249密码子的点突变,且均为杂合型突变,突变率为10.5%(4/38)。结论:本资料说明,在肝细胞癌非高发区中,肝细胞癌中p53基因第七外显子发生的点突变并非为高发事件。提示  相似文献   

5.
c-erbB-2、H-ras p21、p53及PC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50例原发性肝癌、癌周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c-erbB-2、H-rasp21和p53癌基因蛋白及PCNA表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erbB-2、H-rasp21、p53及PCNA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中分别为70.0%、68.0%、46.0%及82.0%;在癌周肝组织中分别为22.0%、64.0%、4.0%及52.0%;正常肝组织中(除H-rasp21外)未见表达,且癌组织与非癌组织(H-rasp21除外)及正常肝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c-erbB-2和p53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P<0.05),且二者的表达有高度的相关性(P<0.005),在癌、癌周肝组织中,2种以上癌基因蛋白同时表达总率分别为144.0%、12.0%,癌基因蛋白与PCNA同时表达总率分别为150.0%、84.0%。提示肝癌的发生是由多种癌基因独立并协同作用伴有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乙肝病毒(HBV)是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HBV中的x基因被认为是它的癌基因。为确定x基因在肝癌癌变中的重要性,我们主要针对HBsAg阴性的HCC,研究HBVx基因的存在、表达和突挛情况;同时也对x基因与P53基因249密码子热点突变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方法 应用PCR、RT-PCR、PCR-RFLP和DNA序列分析方法,重点针对1991年-1996年在启东北京手术的的、病理确诊为H  相似文献   

7.
nm23—H1和p53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海  夏穗生 《癌症》1997,16(5):345-347,F003
目的:研究nm32-H1和p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肝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了29例肝癌标本的nm23-H1和p53基因表达。结果:nm23-H1基因在肝癌中表达的阴性率为60%(18/29);nm23-H1基因低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肝癌分化程度Edmondson分级、血清AFP水平等显著相关(p均〈0.05);p53基因表达阳性率为70%(20/29,p53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53及cmyc基因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73例和60例HCC癌及其癌周组织中p53和cmyc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p53基因在HCC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周组织(P<0.05,),癌周组织中p53基因表达仅见于癌周增生结节,癌周肝硬变及正常肝组织内未见p53基因阳性表达;cmyc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在HCC与癌周增生结节中相近(P>0.05),且两者均显著高于癌周肝硬变和正常肝组织(分别为P<0.05,P<0.01);p53及cmcy基因表达均与HCC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低分化组p53及cmyc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P均<0.05)。结论:p53及cmyc基因过度表达均参与了人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癌周增生结节属癌前期病变,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彭晓谋  彭文伟  姚春斓  陈雪娟 《癌症》1999,18(5):526-527,534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研究HCC 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p53 基因密码子249 特征性突变来进一步阐明该基因在HCC 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 份癌组织中经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研究证实存在密码子249 突变的HCC 标本和11 例无此突变的HCC 标本,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 PCR) 方法比较研究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密码子249 突变情况。结果:20 例HCC 中,癌周组织中密码子249 特征性突变检出率为70 % 。9 例SSCP 阳性者的癌周组织中的特征性突变检出率达100 % 。11 例阴性患者的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也能检出一定水平的突变。结论:p53基因密码子249 突变在非癌肝组织中广泛存在。癌组织中密码了249 特征性突变可能发生在肿瘤形成之前。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p53基因特异点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p53基因突变热点的特异性及其分子流行病学意义。方法取广西高、中、低流行区HCC样品,进行DNA测序,并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DNA测序结果为249密码子第3碱基G→T颠换占57%(20/35)。RFLP分析表明HaeⅢ酶切点丢失占69%(36/52),与低发区的10%(1/10)和20%(2/10)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广西HCC高发主要原因为黄曲霉毒素(AFB1)高污染。p53基因突变集中于249第3碱基G→T颠换。这个由AFB1介导的特异位点、固定形式(G→T)和高频率的p53突变,应称为“AFB1突变点”,具有分子流行病学意义,可用于确定流行区不同个体HCC由AFB1介导和某些地区受AFB1污染的情况。用RFLP替代DNA测序可获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6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灶和癌旁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所用三对引物S1/S2、C1/C2和X1/X2分别选自HBV DNA的S区、前C和C区,以及X区。以质粒提取HBVDNA作灵敏度测定,PCR-EB可达10-2pg,PCR-SBH可达10-6pg。以S、C和X引物扩增,阳性率分别为43.8%(14/32) 71.9%(23/32)和71.9%(23/32);以C引物和X引物扩增,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S引物扩增,阳性率与C引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X引物比较,差异颇大(0.10>P>0.05)。16例肝中均检出HBVDNA片段。结果提示,防治HBV感染为我国HCC一级预防的重要方面。X基因整合导致细胞恶变,C基因表达受阻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可能是临床肝癌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发区肝细胞癌p53基因热点突变的规律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同发区肝细胞癌(HCC)P53基因249密码子高频度突变的规律性,为探寻癌及基于P53的基因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巢工PCR结合测序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的方法,研究1994-1997年收集的97例启东和22便北京的肝细胞癌标本中,P53基因249密码子的突变率及突变的基因型。用免疫组化法研究癌及癌周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程度。 1994-1997年,启东肝细胞癌中,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多聚酶链延伸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43例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肝癌组织癌基因ras和抑癌基因P(53)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as基因总突变率为41.9%(19/43),其中N-ras第12位密码子突变率为37.2%(16/43),C-Ki-ras第12位密码子突变率为6.9%(3/43),C-Ki-ras第13位、C-Ha-ras第12和61位密码子未发现有突变者。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率为20.9%(9/43),第248密码子未发现有突变者。结果提示N-ras第12密码子和P(53)第249密码子突变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hMLH1基因错义突变Va1384Asp在胃癌、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79例胃癌患者及其亲属、76例食管癌患者及其亲属、100例正常对照,进行了错配修复基因hM-LH1错义突变Va1384Asp筛选,确定其检出率。结果 :6%的正常人携带hMLH1基因Va138Asp(杂合型);具有癌症家族史的胃癌患者及其亲属中Va1384Asp的检出率与正常对照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1)。以年龄分组比较,围绕中位发病年龄组的胃癌患者和低年龄的胃癌患者亲属组Va1384Asp检出率较高(P〈0.05 管癌患者及其亲属与正常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MLH1基因Va1384Asp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人中约为3%,该错义突变可能在部分胃癌发病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肝硬变、肝细胞肝癌中的分布规律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核心抗原及HBxAg在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中的定位及分布。结果HCV核心抗原既定位于肝细胞或癌细胞胞核中,又可定位于这些细胞的胞浆中。在不同的病例,有时以胞浆阳性为主,有时以胞核阳性为主,或二者同时存在。肝硬化组织中,HCV核心抗原胞浆阳性细胞多呈灶性分布,而核阳性病例阳性细胞则为弥漫分布;肝细胞肝癌中HCV核心抗原以弥漫胞核阳性多见,癌旁肝组织多为HCV核心抗原胞浆阳性。HCV核心抗原在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及癌旁肝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3%(66/98),75.0%(78/104)及48.1%(25/52),χ2检验,肝细胞癌中核心抗原的胞核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肝硬化及癌旁肝中的胞核阳性率(P<0.01)。核心抗原在肝细胞肝癌中,其细胞核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胞浆阳性率(P<0.01)。结论HCV感染在我国肝硬化、肝细胞肝癌中比较普遍,除HBV以外,HCV可能在我国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聚酶链延伸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胃癌组织ras和p53基因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Ha—ras第12位密码子突变率为13.6%(12/88),第61位密码子为3.8%(3/80);C—Ki—ras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率为7.2%(5/69),第13位密码子未发现有点突变者;N—ras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率为1.4%(1/68)。p53基因第248位密码子点突变率为7.4%(5/68),第249位密码子未见有点突变者。以上提示采用PCR—RFLP技术可对多数从石蜡包埋胃癌组织提取的DNA进行ras和p53基因点突变分析。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中抗癌基因p53突变及其临床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p53cDNA为探针,检测29例散发性乳腺癌中的p53基因突变。29例乳腺癌中有20例乳腺癌有p53基因杂合性缺失(LOH),缺失率为69%。比较不同分期、肿瘤大小及ER状态的乳腺癌,p53基因缺失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腋淋巴结状态的乳腺癌,p53基因缺失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p53基因突变是乳腺癌进程中的早期事件;p53基因的突变可能预示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凋亡基因bax和p53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4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bax和p53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bax阳性7例,p53阳性20例,癌旁组织中分别为22例和6例。p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明显关系(P<0.05),而bax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bax和p53蛋白可能与肝癌发生有关,但作用途径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聚酶链延伸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胃癌组织ras和P53基因.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Ha—ras第12位密码子突变率为13.6%(12/88),第61位密码子为3.8%(3/80);C-Ki—ras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率为7.2%(5/69),第13位密码子未发现有点突变者;N—ras第12位密码子突变率为1.4%(1/68)。P53基因第248位密码子声、突变率为7.4%(5/88),第249位密码子未见有点突变者。以上提示采用PCR—RFLP技术可对多数从石蜡包埋胃组织提取的DNA进行ras和P53基因。点突变分析。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多聚酶链延伸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43例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肝癌组织基因ras和抑癌基因P^53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as基因总突变率为41.9%(19/43),其中Nras第12位密码子突变率为6.9%(3/43),C-Ki-ras第13位、C-Ha-ras第12位和61位密码子未发现有突变者。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率为20.9%(9/4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