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卵巢黏液性肿瘤是卵巢肿瘤中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之一,来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最常见,在卵巢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黏液性囊腺瘤破裂会引起腹腔种植,因此切除时应尽量避免囊内容物污染腹腔:交界性黏液性肿瘤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不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术;卵巢黏液性癌的淋巴累及率明显低于其他卵巢上皮癌.其对铂类化疗的反应率亦低于其他卵巢上皮癌。提高卵巢黏液性肿瘤的疗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卵巢黏液性肿瘤是卵巢肿瘤中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之一,来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最常见,在卵巢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黏液性囊腺瘤破裂会引起腹腔种植,因此切除时应尽量避免囊内容物污染腹腔;交界性黏液性肿瘤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不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术;卵巢黏液性癌的淋巴累及率明显低于其他卵巢上皮癌,其对铂类化疗的反应率亦低于其他卵巢上皮癌.提高卵巢黏液性肿瘤的疗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整合素β1与卵巢癌侵袭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们检测了整合素β1在人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探讨了其在该细胞黏附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临床标本:取自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1)良性肿瘤21例,16~75岁,平均(43±16)岁,其中浆液性囊腺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2)交界性肿瘤13例,30~61岁,平均(47±8)岁。其中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6例,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7例;(3)恶性上皮性肿瘤56例,21~74岁,平均(50±10)岁,其中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0例,黏液性囊腺…  相似文献   

4.
Peutz-Jeghers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伴发多种妇科肿瘤,且肿瘤类型较为罕见,在临床中易出现漏诊、误诊。现报告1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合并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卵巢黏液性肿瘤和宫颈微偏腺癌的病例。患者以盆腔包块首次就诊,经卵巢肿瘤剥除术后诊断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并发微小的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但经2次肿瘤剥除术后均短期内复发,最终进展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第3次手术切除子宫后偶然发现同时存在宫颈微偏腺癌。回顾该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及术后随访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Peutz-Jeghers综合征相关妇科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及伴微浸或局灶癌变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癌变潜能以及对血清CA125的敏感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住院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卵巢交界性肿瘤及伴微浸或局灶癌变的88例进行分析,依据组织学诊断结果分为单纯BOT、BOT伴微浸以及BOT伴局灶癌变3组。结果发病年龄16~72岁,平均40.7岁,三组发病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5.0%(66/88)无临床症状,83.0%(73/88)肿物直径≥6cm。病理类型以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或乳头状囊腺瘤为主占60.2%(53/88),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占31.8%(28/88),交界性混合性囊腺瘤占4.5%(4/88),其他占3.4%(3/88)。88例中30例伴微浸,16例伴局灶癌变。在局灶癌变组中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占3/4。BOT发生局灶癌变者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有较大的相关性,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局灶癌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黏液性肿瘤(P<0.05)。检测血清CA12579例,43例高于正常值,交界性肿瘤伴局灶癌变者血清CA125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6.
以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SC13A为探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67例卵巢浆液性和44例卵巢粘液性肿瘤组织,以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相应的抗原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和乳头状囊腺癌中SC13A抗原的表达率分别为8.0%,71.4%和90.0%;在粘液性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和乳头状囊腺癌中SC13A抗原的表达率分别为25.8%、80.0%和87.5%;正常卵巢组织中无3C13A抗原表达。浆液性、粘液性的交界性囊腺瘤和乳头状囊腺癌的抗原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浆液性、粘液性囊腺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0.005)。提示:浆液性和粘液性肿瘤抗原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这两类肿瘤的抗原中均共同享有与结肠癌抗原相同的抗原决定簇,这种抗原位点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USP39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2014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的11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5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8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癌、19例卵巢内膜细胞癌、17例卵巢透明细胞癌)及4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20例卵巢浆液性囊性瘤、2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24例正常卵巢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USP39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USP39高表达率为72.03%(85/118),与卵巢良性肿瘤(19/40)及正常卵巢组织(5/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癌的USP39高表达率是85.19%(46/54),高于其他类型的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浆液性囊腺瘤(12/20)与黏液性囊腺瘤(7/20)相比,USP39高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113)。上皮性卵巢癌中,USP39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病理类型、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USP39高表达、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USP39表达升高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成为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新靶点和评估预后的有力指标。  相似文献   

8.
卵巢肿瘤合并高雄激素可使患者出现男性化表现,如闭经、不孕、痤疮等,影响患者外观及生活。产生雄激素的卵巢肿瘤最常见的是性索间质肿瘤向男性分化形成的支持-间质细胞肿瘤,其次是卵巢非特异型类固醇细胞瘤。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库肯勃氏瘤、某些生殖细胞肿瘤如成熟畸胎瘤等组织类型也可引起雄激素增加,卵巢透明细胞癌产生雄激素非常罕见。本文就合并高雄激素血症的卵巢肿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脐小切口在巨大卵巢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进行经脐小切口行巨大卵巢囊肿切除术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21.8岁,卵巢囊肿直径12 cm至孕足月大小,其中3例成熟畸胎瘤,3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消化道转移性恶性肿瘤,均在脐部小切口直视下完成卵巢囊肿的切除术,其中3例同时行单孔腹腔镜辅助手术。中位手术时间4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30 ml。术后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脐疝者,无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对年轻女性,术前有充分证据提示卵巢良性囊性肿瘤时,脐部小切口或辅助单孔腹腔镜路径为一种微创、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BOT)为重要的、较少见的、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一组肿瘤;不同于卵巢上皮性良性囊腺瘤,也不同于卵巢上皮细胞癌。由于患者多为年青女性,诊断时为早期,预后好,可采用保守手术治疗,故其复发率亦较高。选择适宜术式对复发性BOT手术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复发、晚期或高危BOT患者亦可选用化疗。值得注意的是对此类患者治疗时,有少部分复发BOT可能已进展为低级别卵巢上皮细胞癌,或BOT与癌共存,或与黏液性腹膜癌及其他癌共存,值得妇科临床及病理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卵巢Brenner瘤属卵巢表面上皮-间质肿瘤的一种,按其分化程度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良性Brenner瘤多见,交界性及恶性少见。恶性Brenner瘤常为单侧、囊实性肿物,预后较好。卵巢黏液性肿瘤中12%为交界性,少数黏液性肿瘤无论良性、交界性或恶性,均可伴有附壁结节,结节的性质可为良性、交界性或恶性。本文报道1例经病理确诊的卵巢恶性Brenner瘤伴交界性黏液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2年情况,并  相似文献   

12.
经阴道卵巢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巢良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 ,也是妇科常见手术指征。腹腔镜能以微创切除肿瘤。但腹腔镜在剥除某些较大的卵巢囊性肿瘤时尚存在某些不足 ,如操作困难 ,费时。此外操作易致肿瘤囊壁破裂 ,囊内容物流入腹腔。为探索创伤小又无须借助内镜操作的微创手术途径 ,我们对 34例欲保留子宫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实施了经阴卵巢肿瘤剥除或切除术。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1年 12月~ 2 0 0 3年 2月因卵巢良性肿瘤拟行手术治疗而入我院的患者 ,共计 34例。其中囊性畸胎瘤 2 0例 ,浆液性囊腺瘤 6例 ,单纯性囊肿 3例 ,纤维瘤 2例 ,黏液…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酶免分析法对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清CA125、CA199、抑制素(INH)水平的检测,对比研究这3种肿瘤标志物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尤其是卵巢上皮黏液性癌及卵巢交界性黏液性瘤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卵巢腺纤维瘤及囊性腺纤维瘤的超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腺纤维瘤及囊性腺纤维瘤的术前超声特征,以便帮助临床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自2004年8月~2006年8月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腺纤维瘤或囊性腺纤维瘤患者24例术前超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良性浆液性囊腺瘤39例及交界性囊腺瘤49例作对照。结果24例卵巢腺纤维瘤或囊性腺纤维瘤中,良性18例,交界性5例,癌变1例。肿瘤单侧22例(91.67%),15例(62.50%)为单房,平均直径7.40cm。10/18例(55.56%)良性浆液性腺纤维瘤或囊性腺纤维瘤内出现乳头或实性部分,与交界性囊腺瘤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2)。实性区仅1/10(10%)例可检测到血流信号,与交界性囊腺瘤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3)。结论卵巢腺纤维瘤及囊性腺纤维瘤单侧多见,单房多见,半数以上可见囊内乳头或肿瘤囊实性,但乳头或实性区一般少血流,且血流阻力指数一般〉0.50。一旦乳头或实性区血流信号丰富,或者阻力指数〈0.50,应警惕肿瘤交界性或癌变。  相似文献   

15.
为在非遗传性散发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测定BRCA1基因的表达和它与细胞增殖的关系。在72例未经选择的散发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标本中测定BRCA1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增殖的活性。病例包括囊腺瘤16例,交界性瘤18例,卵巢上皮性癌38例,  相似文献   

16.
卵巢上皮性肿瘤中黏蛋白MUC2和MUC5AC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中黏蛋白MUC2和MUCSAC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20例良性、23例交界性和37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黏蛋白MUC2和MUCSAC的表达。结果 黏蛋白MUC2和MUCSAC表达水平随卵巢黏液性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增高。黏蛋白MUC2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而黏蛋白MUCSAC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卵巢黏液性肿瘤发生早期肿瘤细胞即有胃型和肠型的分化,并且随着肿瘤的恶性进展持续存在。检测黏蛋白MUC2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卵巢癌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是卵巢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展到体积巨大。肾积水常见,但一般肾积水体积小,并且因为解剖位置的关系与卵巢囊肿临床上很难误诊,本例因肾脏畸形且肾积水严重从而误诊。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8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82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卵巢良性肿瘤80例,占97.56%,以生殖细胞肿瘤为多见,透明细胞癌1例,黏液性囊腺瘤交界型1例;孕早期超声诊断病例14例,占孕期发现的总例数的48.28%;有8例出现并发症并行急诊手术,扭转5例,破裂3例,有11例术前行血CA125检查,升高7例,其中1例为黏液性囊腺瘤交界型;足月分娩78例,占95.12%。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及监测妊娠期卵巢肿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适时的手术干预并不影响妊娠结局,血清CA125检查在妊娠期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报告患者,38岁,因右侧卵巢高分化黏液腺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拟行第3次化疗,于2018年10月22日入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既往身体良好,无特殊病史。2017年9月15日因体检发现左侧附件区占位,直径约20 cm,肿瘤糖类抗原125(CA125) 300 U/ml。在外院行开腹左侧附件切除术+右侧卵巢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双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伴上皮内癌变。术后未补充化疗,于当地医院规律随访。2018年7月10日患者因腹痛3天前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示:右侧附件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摘要。患者,59岁,因交界性肿瘤术后再发盆腔包块9月,下腹痛10天于2017年6月22日于本院住院治疗。患者2009年绝经。2013年10月因左附件包块于当地医院行“经腹左附件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子宫颈息肉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左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左侧输卵管慢性炎症,子宫颈息肉伴鳞状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