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国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78-78,81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妇科门诊患者42例,根据病情、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42例患者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结果:经本院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后,42例患者临床治愈有效率为95.2%。结论:在现代妇科临床医学中,中西医结合疗法通过调整机体平衡、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以提高由不同病理因素引起的急性盆腔炎症状。  相似文献   

2.
孙秀云 《河北医药》2007,29(10):1098-1098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因其影响代谢,对此类患者因妇科疾患需要手术时,常会出现多种并发症.现将我院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老年妇女妇科疾患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的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疾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够理想。我院自1992年9月开始使用 POME 光疗仪治疗宫颈糜烂,复查1054例,疗效显著。现将治疗观察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接受治疗者来自我院妇科门诊,厂矿医院妇产科及妇女病查治工作中发现的宫颈糜烂患者1054例,年龄22岁~64岁,均为已婚妇女,诊断按全国高校教科书规定的标  相似文献   

4.
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宫颈糜烂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炎性反应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本县城镇已婚妇女3000人。其中,宫颈糜烂的发病率高达50%,已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勃利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从2008年3月开始在妇科门诊应用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宫颈糜烂患者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疾病,传统手术治疗后会在下腹部留下较为明显的疤痕,成为患者的心理顾虑.  相似文献   

6.
妇科慢性盆腔痛患者的常见心理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科慢性盆腔痛是妇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心理因素在其病程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分析慢性盆腔痛患者的常见心理反应。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取自2003年7月~2004年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以慢性盆腔痛为主诉就诊的患者332例,年  相似文献   

7.
童莉  卢海明  韩宇 《贵州医药》2005,29(7):634-635
盆腔脓肿是妇科较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长期以来多采用全身抗生素及传统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我院对部分盆腔脓肿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爱宝疗液治疗宫颈糜烂1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炎为妇科常见疾病,约占妇科门诊总数的40%~50%,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形式,直接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严重者危害了家庭幸福。治疗宫颈糜烂已成为妇科医生的当务之急,我院在2001年~2002年对2626名妇女进行了普查,其中宫颈糜烂患者528例,患病率为20.11%。到目前为止,治疗方法仍为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免  相似文献   

9.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疾病,主要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发展而来,若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将对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影响,本文对我院妇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腹腔灌注替硝唑等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替硝唑及氧氟沙星等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医学实践里,妇科疾病特别需要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对于肿瘤类疾病许多情况下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以微创为特点的腹腔镜手术减少了妇科类患者的受创程度并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临床实践,进行相关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加盆腔理疗治疗病原菌不明的盆腔炎疗效。方法将120例病原菌不明的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60例,采用经验抗生素治疗,治疗方案为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B组60例,采用中药灌肠加盆腔理疗的治疗方法。均10d为1个疗程。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消失或减轻结合妇科B超检查观察疗效。结果 A组临床有效率48.3%,B组临床有效率98.3%,明显优于A组。结论中药灌肠加盆腔理疗对病原菌不明的盆腔炎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仲娟 《中国医药科学》2014,(11):132-133,136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行腹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腹胀改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腹胀改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腹腔镜术后腹胀和胃肠功能,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周则田 《中国当代医药》2013,(30):130-131,133
目的探究分析当前临床上存在的中药制剂导致药品发生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以及表现特点,以促进中药制剂运用更合理。方法对本院2011年1~12月出现的ADR病例进行随机抽取,共24例患者,各种疾病均不相同。以回顾性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药物应用后的反应及原因。结果24例患者发生了各种不良反应,其中表现最多的为变态反应,一般在用药当天出现,有15例,占62.5%;发生不良反应率较高的为注射剂,并且大多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有16例,占66.7%。结论临床上出现中药制剂ADR比较常见,对于中药制剂的检测力度应有所加强,对于中药制剂的应用要更加合理,尽量避免ADR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负责。  相似文献   

14.
乌鸡白凤丸临床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霞 《齐鲁药事》2010,29(12):741-743
乌鸡白凤丸系传统的中医妇科良药,具有补养气血、调经止带的功效,主治气血不足、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虚盗汗,历来作为妇科用药而被推崇,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近年来随着广大医药学工作者对乌鸡白凤丸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的深人研究,使该药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内科、骨科、传染科、男科等诸多领域也陆续得到证实和应用.在临床各科都有不少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15.
宋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4,(27):20+22-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痨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效。结果对照组41例患者中,治愈18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1例患者中,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临床效果较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防治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探讨中医药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防治。方法将9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胃肠道症状消失时间、毒性反应、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化疗不良反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防治效果好,应当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病历特点及发病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服药史、临床表现、基础疾病、治疗及转归等。结果:45例中女32例,男13例;基础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病(26%)、骨关节病(14%)、感染性疾病(12%)、感冒(10%)、皮肤病(6%)等;涉及药品64种,其中前5位是中药(56.2%)、解热镇痛药(9.4%)、心血管类药(9.4%)、抗感染药(7.8%)、消化系统药(6.3%);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黄、乏力、纳差等;45例患者治愈34例,好转11例。结论:引起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以中药为主,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但转归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持肿瘤手术后血栓性疾病患者13例,采用抗凝治疗,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10例痊愈出院,3例死亡。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出现血栓性疾病,除了加强抗凝治疗之外,还应做好临床药物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程力  赵超  曾莉  罗窅  席雅芳 《中国药业》2011,20(16):79-80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穴位按摩对产后缺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产后缺乳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组50例,口服中药对照组50例,穴位按摩对照组50例,治疗6 d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组94.00%,口服中药对照组78.00%,穴位按摩对照组76.00%,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 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临床疗效显著,该方案优于单纯应用中药或穴位按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临床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中药用药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用药方式及用药成效回顾性分析,判断几种常见用药方法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情况。本次80例选择的重要给药方式:直肠给药、舌下给药、注射给药、吸入给药、经皮给药等,根据患者实际病况要求应用针对性的给药方法。患者用药后48 h检测中药吸收水平,对每一种给药方式的吸收状态进行统计。结果本次80例中药给药过程中,所有患者均起到了良好的用药治疗效果,但不同患者对药物吸收的水平不一样。分析影响药物吸收水平的影响,主要与药物性质、剂型、制剂和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结论中药给药方式需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以保证最终用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