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影像学方法反映肺癌病理学特性。方法 收集我院胸部MSCT灌注成像检查的患者,通过连续灌注来定量评价肺结节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具体包括肿瘤感兴趣区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与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值等CT灌注参数值的变化,探讨肺部肿瘤患者灌注参数值与其病理分型、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之间的MTT和BF值比较无明显差异;而BV和PS在三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其中BV是炎性结节〉恶性结节〉良性结节,而PS是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等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组之间的BV、BF、MTT、PS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经比较发现鳞癌的BF值明显低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CT灌注参数可以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和PS值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各种类型肺癌血流特点与肿瘤内部的微血管密度情况,灌注参数值具有一定的规律,对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肺癌介入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中晚期肺癌病人,介入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行灌注扫描,对瘤体中心层面进行动态灌注扫描,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比较介入治疗前后各项灌注参数的变化,3个月后行常规CT检查观察肿瘤大小有无变化.结果 35例肺癌介入治疗后,肿瘤BF、BV降低,MTT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S 变化不明显(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瘤体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缩小;15例肺癌BF、BV、MTT、PS均无明显变化(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瘤体显示不同程度增大或无明显变化.结论 MSCT灌注成像参数变化可早期判断和预测治疗肺癌介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多层CT灌注成像在肺癌TNM分期中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多层CT肺灌注成像技术在肺癌TNM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MSCT灌注成像的肺癌患者2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鳞癌7例,腺癌11例,小细胞肺癌2例。使用GELight-speedPlus16层CT机行肺CT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2软件进行灌注成像分析。结果20例肺癌病例的CT灌注图像均比较满意。CT灌注参数对于肺癌的T分期有一定帮助。<3cm的肺癌(T1)血管表面通透性(PS值)明显低于>3cm(T2)的PS值,有统计学意义。胸膜受累的肺癌较胸膜未受累的肺癌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PS值均增加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加快;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较无转移的BV增加和MTT加快,而BF和PS相差不大,但是,均缺乏统计学差异。有无远处转移对灌注参数影响不大。结论MSCT灌注成像对于肺癌的T分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的双循环(肺循环及体循环)灌注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及预判提供指导。方法对58例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容积灌注扫描,最后经病理证实腺癌22例,鳞癌16例,小细胞癌9例,良性者11例;其中病理得到分化程度31例。采用双入口模式对其进行后处理分析分别得到病灶的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及血流灌注指数[PI=PF/(PF+BF)]。采用LSD两两比较考察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各灌注值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肺癌的分化程度与各灌注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腺癌与鳞癌之间的灌注值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值PF、B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腺癌与小细胞癌,鳞癌与小细胞癌之间灌注值PF、BF及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灌注值PI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50,P<0.05),即随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灌注值PI呈增高趋势。灌注值PF及BF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肺腺癌与肺鳞癌的P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PI值高于鳞癌;肺癌的分化程度与其灌注PI值呈负相关。双入口灌注技术对肺癌的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的临床预判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利用16层MSCT灌注成像技术前瞻性研究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肿瘤(周围型肺癌25例,肺良性肿块13 例),并与25例肺癌的免疫组化法MVD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Perfusion 2体部肿瘤灌注软件包分析以下灌注参数:血液流速(BF)、血流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肺癌各项CT灌注参数值均高于肺良性肿块, 其中MTT和PS值在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V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肺癌的MVD明显高于肺良性肿块(P<0.05),肺腺癌MVD高于肺鳞癌(P<0.05);肺癌仅BV值与其MVD呈正相关性(r=0.852,P< 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有助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与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其病理基础与肿瘤微血管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肾脏肿瘤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本实验包括28例肾脏肿瘤病例(21例肾细胞癌、7例良性肿瘤),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先行肾脏常规平扫,选定肿瘤最大层面进行灌注扫描.将所得数据传入ADW4.2工作站,应用Perfusion 3.0软件以同层面腹主动脉作为流入动脉分别测量BF、BV、MTT、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肾细胞癌、肾脏良性肿瘤及对侧正常肾脏CT灌注值BF、BV、PS均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性质肾脏肿瘤CT灌注值有明显差异.CT灌注成像有助于术前判断肾脏肿瘤性质、分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血供放疗前后的定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定量研究肺癌放疗前后肿瘤血流灌注的改变,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监测肺癌对放射治疗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肺癌行放射治疗前后的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采用CT电影技术对肿瘤中心层面进行四层同层灌注扫描,计算肿瘤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分别于放疗后的3个月和6个月做常规CT检查,以观察肿瘤形态学变化。结果:13例肺癌放疗后,肿瘤BF显著降低,MTT显著升高,随访观察瘤体组织显著缩小或消失。5例放疗前后BF和MTT均无显著变化。1例因为运动伪影影响计算结果,未被列入统计范围内。结论:CT灌注成像可定量评价肺癌放疗前后肿瘤血流灌注的改变,并可早期预测肿瘤的放射性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CT灌注参数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后肿瘤退缩率的关系及其预测疗效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18例,入院时均行CT灌注检查,均给予同步放化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67例)与无效组(51例),比较2组CT灌注参数[表面透过性(PS)、血流量(BF)、血容量(BV)]、肿瘤退缩率,分析CT灌注参数与肿瘤退缩率及疗效的关系,并评价CT灌注参数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无效组肺腺癌比例、临床分期高于有效组,肿瘤退缩率、PS、BF、BV低于有效组(P<0.05)。PS、BF、BV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S、BF、BV与肿瘤退缩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S、BF、BV与晚期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显著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S、BF、BV联合预测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 (95%CI 0.849~0.958),明显优于三者单独预测。结论:CT灌注参数PS、BF、BV与晚期NSCLC患者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正常股骨头及激素坏死股骨头(SANFH)的CT灌注表现.方法 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5只,每周2次注射氢化可的松及青霉素;对照组5只,仅注射青霉素.用药后2、4、6、8、10周行CT灌注扫描,绘出股骨头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其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灌注值.灌注后处死兔子,取其股骨头做病理切片.结果 正常兔两侧股骨头灌注曲线相近;正常股骨头与对照组股骨头灌注曲线亦相近,二者间的BF、BV及MTT无明显差异.在给药后2周、4周,BF、BV开始下降; 6周、8周,BF、BV明显下降; 10周,BF、BV不降反升.给药各时间段MTT变化不明显.结论 CT灌注能够较全面反映早期SANFH的血供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双源CT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 搜集经胸部X线平片或CT平扫发现肺部肿块并行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后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0 ~ 77岁,平均58.01岁.将CT图像传至Siemens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计算靶层面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通过最大斜率法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FP)和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及灌注图像.30例病理标本行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VD计数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周围型肺癌双源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比较周围型肺癌有无淋巴转移及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 结果 (1)周围型肺癌的MVD、VEGF与CT灌注参数值BF、BV呈正相关;与MTT之间无相关性,与TTP之间呈负相关,MVD与PS无相关性,VEGF与PS呈正相关.与MVD及VEGF具有相关性的CT灌注参数中以BF的相关性最高.(2)有淋巴结转移组肺癌MVD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肺癌VEGF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P<0.05).结论 双源CT灌注成像可评价周围型肺癌的肿瘤微血管生成,有助于在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MVD、VEGF可作为评价周围型肺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