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藤黄系藤黄科植物藤黄(Garcinia hanburryi)所分泌的干燥树脂,呈橙色园柱状或块状,质脆易碎,具有攻毒蚀疮,破血散结等功效。外用可治瘰痢、痈疽、疖肿等;内服为峻泻剂,可治水肿及绦虫病。近年来报道将制成注射剂后,临床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藤黄中含主要活性成分藤黄酸(Gambogic acid)。关于藤黄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已报道的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文介绍了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藤黄中藤黄酸的含量,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
藤黄系藤黄科植物藤黄 Garcinia hanburyiHook. f.所分泌出的干燥树脂 ,性寒 ,味酸、辛、涩 ,有毒 ,具破血散结、解毒、止血、杀虫之功效 ,用于治疗瘰疠、痈疸、疖肿等顽疾[1 ] 。藤黄的抗癌作用为我国药理和临床工作者最早发现。江西省曾将藤黄制剂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 ,证实对多种癌症有效 ,并证明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为藤黄酸 (gambogic acid) [2 ,3]。国内曾组织区域性协作研究 ,发现并经多次实验证明藤黄具有抗癌作用 [4 ]。近年来 ,有关研究仍偶尔可见 ,但未进行系统化、规范化试验。总藤黄酸为本校首次制得 ,药理学研究表明 ,总藤黄酸对…  相似文献   

3.
藤黄为藤黄科植物藤黄树分泌的干燥树脂,具破血散结、解毒、止血、杀虫之功效,用于癌症、脑水肿等多种病症的治疗,其中藤黄酸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从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药动学和新剂型等方面阐述藤黄酸的研究进展,讨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藤黄酸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藤黄药材中总藤黄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新藤黄酸为对照品,在360nm处对藤黄样品中的总藤黄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新藤黄酸浓度在5.304~26.520mg/L范围内,与吸收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3%(RSD=0.21%,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藤黄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藤黄(Gamboge)系藤黄科植物藤黄所分泌的干燥树脂,具消肿、化毒、止血、杀虫之功效。由于藤黄有剧毒,一般需经炮制后方可供药用,传统的炮制方法有豆腐制、荷叶制、山羊血制及清水制等。本文对藤黄生品及各炮制品的水溶液和醇溶液的体外抑菌作用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温度藤黄炮制品中藤黄酸及新藤黄酸的含量刘幸平,程康华,叶定江(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南京林业大学210037)关键词滕黄,藤黄酸,新藤黄酸,薄层扫描法藤黄为藤黄科植物(GarciniahanburyiHookF.)分泌的干燥树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进从中药藤黄中提取、分离新藤黄酸的工艺。方法按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并采用AB-8大孔树脂富集,硅胶柱湿法上样,流动相(石油醚∶乙醇=20∶1)洗脱,分离得到纯化的金黄色化合物。运用熔点测定、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通过与文献数据比较来确证化合物结构。结果金黄色化合物的熔点、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1 H-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13C-NMR数据与文献中新藤黄酸的相应数据一致。结论运用改进的工艺从藤黄中提取分离新藤黄酸是可行的,更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改进从中药藤黄中提取、分离新藤黄酸的工艺.方法 按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并采用AB-8大孔树脂富集,硅胶柱湿法上样,流动相(石油醚∶乙醇=20∶1)洗脱,分离得到纯化的金黄色化合物.运用熔点测定、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通过与文献数据比较来确证化合物结构.结果 金黄色化合物的熔点、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1H-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13C-NMR数据与文献中新藤黄酸的相应数据一致.结论 运用改进的工艺从藤黄中提取分离新藤黄酸是可行的,更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藤黄酸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制备藤黄酸的衍生物,并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方法:半合成方法制备了藤黄酸甲酯、乙酯和氯代物,用MS,UV,IR,1D和2D NMR光谱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藤黄酸甲酯(2),6-甲氧基藤黄酸甲酯(3),藤黄酸乙酯(4),33-氯化转位藤黄酸(33-chlorogambogellic acid,5),33,37-二氯转位藤黄酸(33,37-dichloro-gambogellic acid,6).结果和结论:藤黄酸乙酯,33-氯化转位藤黄酸和33,37-二氯转位藤黄酸为新化合物,初步的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5和6比藤黄酸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藤黄的性状,化学成分(α-、β-及γ-藤黄酸)性质来进行鉴别,方法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藤黄的性状,化学成分(α-、β-及γ-藤黄酸)性质来进行鉴别,方法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藤黄药材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与十八烷基硅烷层析分离,用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出5个已知化学成分,分别为β-谷甾醇、藤黄酸、新藤黄酸、藤黄吉酸和去氧桑藤黄素。结论应用与已知物薄层色谱对照的方法及波谱法可鉴定所有被分离出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自1985年以来藤黄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列出1985年来从藤黄属植物中分离鉴定的Shan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名称及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测定中药藤黄中藤黄酸及其衍生物的含量,本文建立了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其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是C18 柱;流动相:甲醇乙腈水冰乙酸(6∶2∶1∶0 .3) ,流速0 .8 ml/ min ;检测器温度75 ℃,N2压力2 .1 L/ min ,进样量20 μl。结果表明藤黄酸及其衍生物响应峰面积回归方程是Y= 1 .582 X 16 .207 ,r =0 .9996 ,5 种商品藤黄中藤黄酸含量为22 .75 % 34 .58 % ,新藤黄酸含量为12 .75 % 21 .79 % ,其回收率分别为95 .89 % ,98 .04 % ;RSD3 .4 % 。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只需藤黄酸的回归方程即可对藤黄酸衍生物等未知成分进行初步定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且重现性好的藤黄酸B的制备分离方法,并对分离产物进行结构确证。方法采用乙醇超声提取方式对藤黄药材进行初步提取,用中压制备色谱和高压制备色谱相结合的方式对藤黄乙醇提取物中藤黄酸B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采用正交设计对提取和分离工艺进行优化。采用红外光谱、质谱、1 H-核磁共振谱、13C-核磁共振谱对分离得到的样品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优选的分离方法较其他方法简便且高效可控,分离得到的样品通过结构鉴定,确定为藤黄酸B且纯度可达到99%以上。结论所建立的藤黄酸B的提取分离方法具有高效、简便且重现性好的特点。同时,本研究提供了藤黄酸B相对完整的谱图信息,并确证了所分离藤黄酸B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双籽藤黄Garcinia tetralata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柱色谱及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1,5-dihydroxy-3-methoxy-6′,6′-dimethyl-2H-pyrano(2′,3′∶6,7)-4-(3-methylbut-2-enyl)xanthone(1)、dulxanthone A(2)、1,3,5-trihydroxy-6′,6′-dimethyl-2H-pyrano(2′,3′∶6,7)-xanthone(3)、1,5,6-trihydroxy-3-methoxy-4-(3-hydroxyl-3-methylbutyl)-xanthone(4)1,7-dihydroxyxanthone(5)、xanthone V1(6)、oblongifolin C(7)、槲皮素(8)、β-谷甾醇(9)和胡萝卜苷(10)。结论 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中药藤黄中总藤黄酸的提取分离方法,对藤黄酸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利用回流法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考察实验,研究不同因素对总藤黄酸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再将总藤黄酸粗品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藤黄酸,并进行表征;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考察藤黄酸对两种癌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总藤黄酸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乙酸乙酯,料液比为1∶6(g/m L),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温度为80℃,提取率约为57.0%。通过表征确定纯化后所得是藤黄酸。且藤黄酸对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正交试验优选的总藤黄酸提取工艺简便、稳定、可行,藤黄酸有较强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藤黄属植物在东南亚地区广泛分布,其中一些植物作为民间药物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该属植物普遍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而且已有呫吨酮、双黄酮、苯甲酮、萜类等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概述了近十年来从藤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和首次发现的天然产物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从藤黄中提取分离藤黄酸(GA)、新藤黄酸(GN A)的实验技术及其酰胺新实体的合成.方法 藤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出藤黄酸吡啶盐的母液浸膏与200目硅胶均匀混合后干法上样,硅胶H干柱逆流梯度层析分离出GA、GNA,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法催化合成它们的N-芳基和N-烷基酰胺.结果 较高效分离出GA、GNA,温和制备了N-[2-(N',N'-二甲氨基)乙基]藤黄酰胺、N-(3-氯-4-氟苯基)新藤黄酰胺和N-(3-氯-4-氟苯基)藤黄酰胺3种酰胺新实体.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GA、GN A干柱逆流层析分离及其酰胺化方法操作简便、温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藤黄酸在高温、高湿、强光照、氧化、稀碱水溶液及不同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供试品中藤黄酸的量。结果 藤黄酸在稀氢氧化钠溶液、高温、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稳定;在强光照、高湿及氧化条件下较稳定。结论 藤黄酸对热较敏感,在稀碱溶液、乙醇中不稳定,制剂研究要考虑避免高温及接触碱性溶液、乙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