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因其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而成为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一个正在兴起的研究领域就是通过使用抑制脑损伤而保护缺血脑组织的药物,以提高病人的预后,改善其生活质量,预防急性脑卒中的发生。本就神经保护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彭雪梅  李琴  马璟曦  蔡敏  王伊龙 《中国医药》2013,8(8):1087-1089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卒中6个月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重庆市中山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210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6个月时预后分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显示预后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脏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坚持康复治疗、空腹血糖、白蛋白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是影响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6个月预后的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IHSS评分>7分、空腹血糖>7.8 mmol/L、收缩压≥140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是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6个月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蛋白>35 g/L是其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脑卒中发生后年龄过大、NIHSS评分>7分、空腹血糖>7.8 mmol/L、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往往提示预后不良,而白蛋白>35 g/L提示预后可能较好,可以通过坚持康复训练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卒中与心血管间的关系,近年来在临床上已被人们所重视,但报道较多的是出血性脑卒中,而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心血管功能改变报道较少.对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4例健康成人进行左室前负荷的测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早期溶栓和神经保护治疗。早期溶栓因时间窗限制,只有很少的获益者。神经保护治疗通过阻断缺血级联反应来阻止神经细胞死亡。本文对近年来神经保护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讨论其在临床中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郝若飞  王凤阁 《河北医药》2012,34(14):2162-2163
脑卒中是一种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又叫脑血管意外.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也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致残率较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公认的最佳治疗是在3 h内溶栓治疗[1].因此,对此类患者应进行积极溶栓治疗.脑卒中患者在治疗中需要溶栓治疗,需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及时调整用药,血小板数值与有无出血有直接联系.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发生率为 0.09%~0.21%[2].本文报告脑卒中患者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3例.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杰  张岫美 《齐鲁药事》2004,23(1):37-39
神经保护治疗可以打断脑卒中后细胞内生化代谢障碍造成的损害。已经开发研究的神经保护药物有许多 ,一些已进入Ⅲ期临床实验。本文就急性脑卒中后主要应用的神经保护药物及在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45例急性脑卒中引起的心电图异常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出现的心电图异常。结果年龄偏大,常伴有可能累及心脏的原发病的病人易引起心电图异常,各类脑卒中致心电图异常无差别。结论急性脑卒中可引起心脏损伤的可逆性心电图异常,须及时采用有效的保护心脏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发病24 h以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5例,依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将75例患者分为单纯脑卒中患者组和PSD组,再进一步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定.并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确诊为PSD者32例(42.7%).入院第2天、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组PSD患者HAMD评分与单纯急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PSD患者HAMD评分随时间延长而出现明显变化,但与单纯脑卒中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单纯脑卒中、轻度PSD两组患者的SSS评分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呈增高趋势,两组S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 =9.75,P<0.05).而中度、重度PSD组患者SSS评分随观察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与单纯脑卒中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q =50.23、46.82,all P <0.05).单纯脑卒中组、轻度PSD组HAMD评分及SSS评分无相关性(r =0.062,P>0.05),而中度PSD组、重度PSD组患者HAMD评分与SSS评分均有相关性(r =4.682,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病率为42.7%,中、重度PSD患者HAMD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相关性.早期对抑郁进行干预治疗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中安全护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93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进食护理,观察组采用安全进食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直接吞咽训练、间接吞咽训练.14天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食进行安全护理干预,观察组有89.13%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对照组只有68.08%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进行安全护理干预,有利于更好提高患者吞咽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中安全护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93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进食护理,观察组采用安全进食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直接吞咽训练、间接吞咽训练.14天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食进行安全护理干预,观察组有89.13%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对照组只有68.08%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进行安全护理干预,有利于更好提高患者吞咽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